你知道人类的各种疯狂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什么吗?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疯狂又魅惑的世界,一窥人类行为中最隐秘部分的真相!
一些与众不同的人,被称为“怪人”,他们有着独特的行为方式与思考方式。我们是远离他们,还是理解他们?荒诞未必荒谬,离奇未必离谱。这本书记载了资深心理学家对他们独到的观察和分析。
《小众行为心理学:如何读懂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就是一面心理学的照妖镜,在它的照射下,强迫症、多重人格、幽闭恐惧症、梦游症、不眠人、恋物癖、微博控、二次元宅、露阴癖、恋童癖、虚拟性爱、腐女、异装癖等再也没有秘密可言。
本书将告诉我们到底该怎样定义“疯狂”,以及如何才能安心地活在这个日益疯狂的世界上。
作者萧一兵向我们揭露了一个扭曲的世界,其中各种疯癫行为正左右着我们貌似正常的生活。惊心动魄而且极为幽默!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常被视为疯狂的人、不正常的人,很少有人用正常的眼光看待他们。通过《小众行为心理学:如何读懂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作者萧一兵将带我们带入这个疯狂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也许,他们平时看起来比正常人还正常,可他们的荒谬行为却常常令人感到震惊。
《小众行为心理学:如何读懂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视角独特、思考深入,以通俗幽默的笔调刻画了各种千奇百怪的人,不仅让人一窥人类行为中最隐秘部分的真相,还引发人们对当今世界状况的种种思考。
第一章 看不懂的身边人——那些困在躯体里的人格障碍
无法自控的身体——强迫型人格
令人头疼的神经过敏——偏执型人格
你有什么放不下的?——自卑型人格
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
天生杀人狂——反社会型人格
人人都是“人来疯”——表演型人格
危险的凌晨4:48——人格障碍与自杀
第二章 你的人生是否过得胆战心惊——所有的“魔”都是“心魔”
你为什么害怕成为焦点?——社交恐惧
人前狂妄,人后哭泣——微笑型抑郁症
夹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躁郁双相
请淡定些,鸡血君——躁狂来袭
鬼神附体真的存在吗?——癔症
噩梦一再重演——PTSD综合征
是什么让你头皮发麻?——密集恐惧症
狭小空间的生死搏斗——幽闭恐惧症
女人开车更容易超速?——“人车合一”的错觉
为什么女生害怕时爱尖叫?——令人纠结的恐惧
第三章 谁来拯救你,我的睡眠——揭开睡眠中的那些怪癖和秘密
梦游中也能发短信?——睡眠短信症
世纪难题梦中解——睡前记忆
要不要唤醒梦游的人?——梦游症
睡觉时突然抽动一下是怎么回事?——入睡抽动
黑夜里的舞者——不眠人
你是否容易招惹“鬼压床”?——睡眠瘫痪症
真的存在现实版睡美人吗?——睡美人综合征
是享受,还是痛苦?——睡眠性爱症
肚子里住着一只贪吃鬼——梦游嗜食症
一笑就瘫倒——猝倒症
第二天有大事晚上就睡不好?——自我焦虑
第四章 是什么让我们欲罢不能——发现潜藏在身上的怪诞行为
欺侮别人会得到快感?——快感的诱惑
家庭暴力也会让人上瘾?——对于罪恶快感的依赖
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怪异的行为?——破坏性行为
有多少种物体,就会有多少种特殊情结——恋物癖
你会不会热衷于畸形展览?——艺术的快感
为何我们会为虚构的故事如痴如狂?——想象的快感
什么吸引我们赌下去?——“差点就赢”的心理陷阱
为什么那么多人容易被动漫吸引?——二次元宅
恐怖片,为何我们越怕越爱看?——怕,并快乐着
刷微博为什么会成瘾?——微博控
她们为什么喜欢自拍?——曝光效应
穿过的用过的也有人喜欢?——占有的快感
第五章 嗜药者和瘾君子——解密人类的依赖行为
来自新石器时代的作物——大麻
罂粟花的致命诱惑——鸦片成瘾
让人欲罢不能的兴奋剂——安非他命
美酒虽好,不宜贪杯——酒精依赖症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药物滥用
迷恋那一抹淡淡烟草味——烟草依赖
停停吧,贪吃的嘴——神经性贪食
要么瘦,要么死——神经性厌食
第六章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疯?——那些鲜为人知的性心理障碍
美女与野兽的情结——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恋老癖”是真爱吗?——俄狄浦斯情结
灵魂进错了身体——性别认定障碍
为什么有人爱野外滚床单?——追求刺激的快感
为什么身体疲惫不堪也无法停止?——性成瘾
谁会伸出咸猪手?——性骚扰
总想“露”给别人瞧一瞧——露阴癖
为什么网络偷情总是让人意乱情迷?——虚拟性爱
同性性行为就是同性恋吗?——同性性行为
为什么乖乖女喜欢男同性恋?——腐女
热衷角色扮演,是心理变态吗?——角色扮演
为什么有些男人钟爱穿女装?——异装癖
后记
是享受,还是痛苦?——睡眠性爱症
心理导读:有这样一种罕见的梦游症,当事人常在睡梦状态下逼着伴侣和自己发生性关系,而他(她)醒来时却对发生的一切毫无所知。这种病症就是“睡眠性爱症”。
海莉·巴蒂,一个26岁的女孩,外型靓丽,个性开朗,但是交男友却成了她现在最大的梦靥,为此常常感到内疚、不安和羞愧。
5年前,医师诊断出,巴蒂罹患了一种叫做“睡眠性爱症”的怪病。白天她还表现得跟常人一样,没有什么异常,可是,晚上睡着后,就像变了个人,会疯狂地与枕边人做爱。一开始,巴蒂的男友还开玩笑地说:“你是个幸运的家伙。”
然而,随着相处时间久了,男友却对她的怪病感到恐慌,感到实在受够了。因为每当巴蒂发生“睡眠性爱症”时,她都会变得不可理喻。这种身体状况意味着她无法控制自己停止对性爱的索求,直到天亮。
更不可思议的是,巴蒂其实一直都是熟睡的,第二天醒来后会一点儿也记不起夜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其实,巴蒂也常常为此唉叹,“如果男友精力旺盛,我一夜可以完成三到四次性爱。但是到了次日早晨,我记不起任何事情。”
这件事让巴蒂的前后三任男友都感到很害怕,最终都因为无法接受她“白天淑女,梦中荡妇”的状况,纷纷选择离她而去。后来,她惊觉自己的问题严重了,开始向睡眠专家求助,结果诊断出患有特殊的“睡眠性爱症”。此时的她自然很是沮丧,无奈地说:“我不想这一愚蠢的疾病毁掉我和男友的长期关系。”
世界真是无奇不有,竟然还有男友因为难以忍受女友“一边睡觉,一边做爱”的事实而选择和她分手。男女朋友之间亲热、拥抱本是件常事,如此不浅艳福说不准还会激起一大帮男人心中的醋意。不过,天下总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既然占了“便宜”,自然就要付出代价。
纵使有青春可挥霍,然而再灿烂的青春也是有期限的,于是乎,花前月下的好光景还没持续半年,男友再也不感到自己“艳福不浅”,而是感到实在受够了,这一切只是因为一种叫做“睡眠性爱症”的睡眠障碍在作怪。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由于当事人次日根本记不起前一天晚上发生的卿卿我我,所以他们也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态。最后的最后,遭殃也好,委屈也好,无可怜无助的另一半除了提出分手,还有什么好法子可以安抚自己?如此说来,所有的艳福,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事实上,案例中的巴蒂并非惟一患有“睡眠性爱症”的不幸儿,根据《新科学家》杂志的报道,一名妻子也经常发现她的丈夫一边和她发生性关系,一边却在响亮地打着呼噜,这位妻子大惑不解之外,更是断定丈夫的身上一定是出了什么毛病。果不其然,被她给言中了,女人的直觉还真是可怕的惊人啊。其实,相关研究早已显示,大约有11%的男性和4%的女性受此病症的困扰。而且“睡眠性爱症”患者比想象的还要多,只是因为许多患者觉得难以启齿,所以才不敢承认自己有这种怪癖。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睡眠性爱症呢?追根溯源,还得说到梦游症。其实,睡眠性爱症就是梦游症的一种变型,两种疾病的患者都处于半睡半醒之间,只不过睡眠性爱症患者是躺在床上发生梦游行为,并非真正下床梦游,所以有一种说法将睡眠性爱症比喻成是“没有离开床的梦游”。而那些缺少睡眠、压力过大、酗酒吸毒的人更容易引发梦游症和睡眠性爱症。
虽然睡眠纯属个人的私事,但是如果不慎惹上这种怪病,稍不留心就会摊上法律上的事儿。一名患有睡眠性爱症的父亲,常会在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睡在女儿的闺房。于是,诚惶诚恐的他选择主动向警方自首,但由于他患的是这种怪病,所以法庭判决他性骚扰女儿罪不成立。
无独有偶,2007年8月8日,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名机械师被撤消对他的强奸指控,因为陪审团发现他是在患有睡眠性爱症的情况下与一位少女发生了性关系,所以不需要为其行为负责。如此爆炸性的新闻公布于众后,有多少女权主义者会提出强烈抗议,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却极为令人担忧,会不会有一些真正的强奸犯会假装患“睡眠性爱症”为罪行开脱。
P91-93
你的身边是否总有一些人看起来怪怪的呢?
有人反复做一些自己跟自己找别扭的事;
有人看上去彬彬有礼,私下却是另一个样子;
有人喜欢看重口味的电影,比如僵尸、变态杀人狂之类;
本是男儿身,却一直坚信自己是个女性;
怪蜀黍总是喜欢小萝莉;
乖乖女总是幻想男同性恋;
……
现实生活中,或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验,以至于“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可是,你又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怪圈:自己究竟是神经病、死变态,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路人甲?当然,你也可以饶有兴趣地问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是不是怪怪的?”
不过,想必你多半不会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为什么呢?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更在乎自己,很少有人在乎别人活得怎样。
这些人虽然跟我们一起生活,而我们却很少进入他们的世界。但是说起来,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另类”的体验,如抑郁、强迫、攻击性、表演型人格、神经性厌食、酒精依赖等。只是关于“异类”,人们往往是避之不及的。也难怪,最开始人们便是通过“相似”来选择自己的族群伙伴的。倘若有一个怪胎与所有人都不一样,那么被孤立和排斥便在所难免了。
在本书中,作者讨论的社交恐惧、催眠障碍等领域往往因为“异化”程度较轻而被忽视,然而却切实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影响。例如睡眠障碍,或许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但如果视而不见,或被判定为不合实情的失眠类型,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甚至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困扰。
事实上,即使是一位心理工作者,也很难通过一般的观察和交往对另类分子做出判断。一位心理学家曾有过这样的感慨:一个正常人想证明自己的正常是非常困难的。也许只有不试图去证明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正常人。或许可以这样说,就像天才和疯子一样,另类和常态的界限原本就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两者就像住在隔壁的邻居,稍不留神走错了门,就会陷入迥然不同的境地。
本书作者深谙快节奏社会里的人们对阅读的潜在恐慌,于是,每一节都以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开篇,因为叙事比纯理论的拆解更容易引起共鸣,而这无疑会让一些期盼理念干货的读者失望。考虑到没有读者喜欢看平淡的流水账,峰回路转总该有个高潮,所以,本书坚持以通俗幽默的笔调刻画身边各色人等千奇百怪的行径,欢迎执迷不悟者品鉴求索。总之,你所预料不到的所有关于疯狂行为的解释都将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人的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所以过去才会有人将我们的大脑比作暗箱,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但如今,透过《疯狂行为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左右人的疯狂行为的头脑中的各种诡谲,由此我们得以卓有成效地揣度人的心灵深处的欲求,洞察人的行为,最终发掘一个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头野兽在沉睡,它的名字就叫作疯狂。世人对其往往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禁锢,使它在囚笼里暴动;另一种是驯服,使它跟随着行动。驯服它的方法就是放它自由。如果有人这么做了,那它在某个领域里就会所向披靡,因为它突破了名为“疯狂”的牢笼。
本书最重要的教诲是,疯狂行为只有程度之分,没有性质之别。除了反社会的危险人物必须被制止,我们还得学会如何与自己、他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共处。我们相信,随着真相的揭露,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一个令人疯狂又令人着迷的世界,由此开始一场令自己都为之疯狂的心理探秘之旅。
由于时间匆促,书稿中难免存在欠妥和纰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和指正。总之,每一本书都是未完成的作品,作者只写了一半,另一半需要读者的用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