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的散文创作与诗创作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教育是泰戈尔散文重大题材之一。泰戈尔有关教育的论述至今具有现实意义。白开元编译的《泰戈尔笔下的印度》是从泰戈尔的孟加拉语全集和英文文集选译的。此书有助于我国读者了解印度的过去,对当今印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 书名 | 泰戈尔笔下的印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 作者 | (印)泰戈尔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泰戈尔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的散文创作与诗创作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教育是泰戈尔散文重大题材之一。泰戈尔有关教育的论述至今具有现实意义。白开元编译的《泰戈尔笔下的印度》是从泰戈尔的孟加拉语全集和英文文集选译的。此书有助于我国读者了解印度的过去,对当今印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内容推荐 泰戈尔在《泰戈尔笔下的印度》中勾勒了印度自古至今的浅显轨迹,探讨了印度古代经典的深厚内涵;展示了印度近代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以犀利的笔触分析重大社会问题;对印度的婚姻制度、社会弊病、风俗习惯、祭祀庆典,表达他的深刻见解。阅读他的诗性论述,不仅能了解印度民众别样的行为方式和风土人情,也能获得美的享受。本书由白开元编译。 目录 译序 印度的历史潮流 古印度的“一” 《奥义书》中的梵天 梵我合一 有形祭祀与无形祭祀 净修林 雅利安人的原始栖息地 印度历史 婆罗门 公正裁决的权力 杜尔迦大祭节 莫卧儿时代与英国统治时代 谁怕谁 孟加拉分治 阻止孟加拉分裂 印度人的生命与英国人的生命 印度的季节 春季和雨季 秋 印度社会 社会隔阂 盲目崇拜 西服与印式制服 陋习的折磨 印度人的人生四阶段 印度妇女 印度男人与印度女人 印度人的煞星 印度教徒的婚姻 圣雄甘地的神圣事业 探望狱中的甘地 致信甘地 印度的改革家罗摩·摩罕·罗易 印度文明与欧洲文明 被忽视的农村 印度的合作社 创建合作社的历史缘由及其宗旨 孟加拉人的纺织厂和手工织机 森林女神 土地女神 疟疾防治 三个阶层喝三种酒 布波纳沙尔庙 孟加拉掠影 孟加拉母亲 印度巨人 恒河 泰姬陵 金色的孟加拉(孟加拉国歌 印度命运的主宰(印度国歌 试读章节 印度的历史潮流 在大干世界,轮流进行着呼气与吸气、睁眼与闭眼、入睡与苏醒:进行着一次向里一次向外,一次上升一次下降的富于韵律的运动。由于停止和启动的不间断的结合,世界的运动得以完成。科学研究表明:万物皆有孔隙,换言之,万物存在于“有”和“无”的聚集之中。光明与黑暗,显与隐,有序地交替,创造因而不会断裂,而能节奏明快地进行下去。 看一眼手表的分针和时针,感觉到它们要么在不停地转动,要么完全停转。但注视一下秒针,就会发现,它在滴答滴答地跳跃。钟摆一次向左,少顷又向右,在右面稍停后又向左,不停地摆动,应和着秒的节拍。在世界万物中,我们只看到它们的钟的分针,假如看到显示更小的时间单位的秒针,就能看见,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停步和迈步。它不间断的乐音中,乐调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创造的钟摆,摆到一边的尽头是“是”,另一边的尽头是“不”;一边的尽头是“一”,另一边的尽头是“二”;一边的尽头是“吸引”,另一边的尽头是“排斥”;一边的尽头是“向心力”,另一边的尽头是“离心力”。在逻辑学中,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施出浑身解数,提出各种观点。可在创造的经典中,它们轻易地融合,从而使世界奥秘只可理会不可言传。 人类本性中的韵律,不像世界本性中的韵律那样清晰。其间也遵循收缩和扩张的原理,但我们不易维持它的和谐。世界之歌的节拍是简易的,人类之歌的节拍,则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掌控。我们很多时候倾向于矛盾的一方,回到矛盾的另一方已经晚了,节奏乱了套,拼命纠正错误,全身大汗淋漓,疲惫不堪。一方是自身,另一方是他人,一方是获取,另一方是舍弃,一方是克制,另一方是自由,一方是举动,另一方是评判,从两个方向扯拉着人。避开这种牵拽的不同节奏,达到平衡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练习掌握这种节奏的历史,是人类的历史。在印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寻求这种节奏平衡的情景。 在希腊、罗马、巴比伦等所有古老文明的元初时期,均发生过民族冲突。在这种迅快的冲突中,一个人在他人中间穿过,又回到自己人中间,才完全觉醒。在这种冲突中,人从单一发展走向多元发展。这就是文明。 帷幕拉开,印度历史的第一场戏中,我们看见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之间激烈的民族冲突。最初流血的冲突中,雅利安人对非雅利安人产生了仇恨,它促成了雅利安人的团结。 这种团结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一批批雅利安人,在不同时期进入印度。他们的种族、神祗和经文,有所不同。如果他们不受到外部的猛烈打击,雅利安殖民地眼看着就会被瓜分成许多块。他们就不可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就会夸大他们表面的微小差异。在与别人作战的过程中.雅利安人认识到他们是一家人。 和世界万物一样,冲突也有两个方面,即“分”和“合”。所以,在冲突的第一阶段.为维护本种族的特性,雅利安人曾产生自我封闭意识,但历史不可能随之停止脚步。按照世界韵律的规律,历史在自动延伸的道路上,逐步走向联合。 我们不知道在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对立的日子里,雅利安社会中出现过哪些英雄。印度的史诗中,没有关于他们丰功伟绩的描写。也许镇群王①举行蛇祭的故事里,隐藏着古代某一场惨烈的战争。镇群王为报父仇,为杀尽灭绝崇拜蛇的非雅利安人的那伽族,竭尽全力。这个故事在史诗中确实有生动描写,不过,镇群王在历史上从未赢得殊荣。 但是,有些人以不懈的努力成功促成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融合,他们在我国至今被视为神明,受到祭拜。 在充满遐想的历史上,人逐渐获得精神地位。例如,在英国的神话故事中,亚瑟王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民族之心中,摈弃个人形象,获得了精神形象。在中世纪的欧洲.亚瑟王深受一个个武士树立的基督教楷模的鼓舞,为赢得胜利与他的敌人作战。同样。在印度的历史上,我们看到,一批刹帝利在宗教和建功立业方面,树立了崇高榜样。他们长期与敌人进行激烈斗争,资料表明,在这种斗争中,婆罗门是他们的仇敌。 我们现在不可能完全知道当时新兴的刹帝利的境况。变革的胜利明确之后,各派之间达成了妥协。社会中对立的因素不再扩散,大家各尽其力,尽快治愈战争的创伤。婆罗门承认新派别的合法性,重又赢得主导地位。 但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人生哲学的差异,沿着哪条路呈现怎样的形态,其表象仍可找到。祭祀规则是家庭的一门学问,一个个雅利安家族,尊奉一个个族长,保持各自的颂赞经文和愉悦神明的特殊规则。掌握与祭祀相关知识的人,才能得到特别高的荣誉和许多财物。所以,这类宗教活动,成为一种职业,它像守财奴的珍宝,不是每个人能够获得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经咒和祭祀仪式的复杂规则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某个阶层的肩上。这需要长期学习和反复练习,进行自卫战争和侵占别国领土的人,是不能承担这副重任的。如果没有一个特殊阶层承担维护这一切的重任,家族的纽带就会断裂,与祖先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陷入无秩状态。由于这个原因,当社会的一个阶层的人,风餐露宿,外出征战时,另一个阶层的人,竭力保持家族的古老宗教和一些值得铭记的事情的纯洁性,使之代代相传。P1-3 序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也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泰戈尔于1861年5月7日诞生于加尔各答泰戈尔家族的祖宅朱拉萨迦。1941年7月30日在这幢红楼中与世长辞。他漫长的一生经历了印度空前激烈的动荡。 从1757年英国侵略者施展阴谋诡计,收买内奸,打败孟加拉邦藩王希拉兹杜拉,开始实行殖民统治,到泰戈尔诞生,印度人民饱受了104年的苦难。期间,印度人民多次揭竿而起,奋力反抗。1857年,士兵大起义席卷全国,震撼殖民统治大厦的柱石。20世纪初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各地掀起推翻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 泰戈尔是伟大的爱国者。在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日子里。泰戈尔与群众一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在集会上发表演讲。为鼓舞印度人民的斗志,泰戈尔创作了包括《印度巨人》《孟加拉母亲》《金色的孟加拉》《印度命运的主宰》在内的数十首爱国歌曲,表现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自由独立的憧憬。他号召印度人民超越种姓、教派。为掌握祖国的命运,为创造崭新美好的未来,团结奋斗。印度独立后,《印度命运的主宰》定为印度国歌。孟加拉国独立后,《金色的孟加拉》成为孟加拉国国歌。这两首歌曲将世世代代传唱下去,抒发印度、孟加拉国人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其后30余年,发生了英国殖民当局推行分裂孟加拉的罪恶计划、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殖民当局与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就未来印度建国问题召开圆桌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 泰戈尔撰写的《莫卧儿时代与英国人统治时代》《谁怕谁》等文章是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在这些文章中,他阐述了对国内重大事件的政治立场。他坚定地说:“我们是英国人统治的庶民,但我们的天性不是他们的奴隶。英国人把千百只眼睛瞪得血红,也不能流放我们的天性。”关于孟加拉分治,他说:“孟加拉分治之刀霍霍磨砺的声音,使整个孟加拉胆颤心惊。”他向孟加拉人大声疾呼:“用自己的力量,从内部创建我们的国家。”获悉殖民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甘地,把他投入大牢;甘地进行绝食,以示抗议后,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前往监狱,对甘地“以全体国民的名义”进行的“决死斗争”表示声援。 泰戈尔从他独特的角度审视群众运动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他赞赏甘地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但局囿于富裕的家庭环境,不赞成“以革命的方式改朝换代”。他对在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中难免出现的焚烧英国布、抵制英国货的“过激行为”持否定态度。他坚持接受西方文明的言论并无过错,但在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泰戈尔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反殖民统治斗争的艰难历程,揭示妨碍群众运动取得胜利的两大问题,即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和印度社会的种姓隔离。 泰戈尔呼吁各个政党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不同政见,加强党派团结。他形象地指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坐在一个祖国母亲的两个膝盖上,分享同一份慈爱”的两个儿子。但他预感到两大教派的团结破裂的严重性,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喻为“两轮马车的两只车轮”,“朝相反的方向转动,驾车行驶,必然翻车。”为了避免分裂,使“印度这两大群体拧成一股绳”,他呼吁最大的政党——国大党及其领导人甘地“采取谨慎、克制、宽容的态度”,对新成立的以真纳为主席的穆斯林联盟“作出必要的让步。”遗憾的是,他的宝贵意见未被当时的政党领导人采纳,“悬垂在印度头上的一把分裂的巨剑”,1947年垂落下来,血淋淋地切割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由于种种历史原因,1971年,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国家。泰戈尔在天有灵,看到在他世时的印度分裂为三个国家,想必也会感到万分悲伤。 泰戈尔在希拉伊达哈经管祖传田庄期间,深入社会现实,广泛接触贫民。孟加拉农民的极端贫困和生存环境的恶劣,震颤了泰戈尔的心。之后。他人生旅程的方向转变了。他把创建合作社和兴办教育视为改变国家和群众命运的是两条重要途径。 泰戈尔认为愚昧无知是民族灾难的根由,铲除这个根由必须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的素质,从1901年开始,泰戈尔在圣蒂尼克坦实施他的教育计划。经过20余年的艰苦努力,泰戈尔把开初只有五六名学生的小学逐步扩建成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泰戈尔创建学校,排除殖民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为印度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呕心沥血发展民族教育的执著精神令人敬佩。 泰戈尔在希拉伊达哈目睹佃农的贫穷,心中萌生了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念头。他认为在利欲横流的凡世,应该唤醒与他人合群、在群体中活跃的人的本性。只要属于社会的人互相配合,社会中人人就能分享共同创造的丰硕成果。基于这种认识,泰戈尔早于圣雄甘地20年提出了建立合作社的构想,在斯里尼克坦进行集体农业发展的最初试验。泰戈尔的宏伟计划是在斯里尼克坦为印度树立几座模范村,继而在全国推广合作社制度,彻底消除贫困。尽管历史无情地宣告,泰戈尔那种不触动土地私有制的改良主义实验,未能取得期望的效果,合作社的种子未能在各地开花结果,但他希望国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至今不乏现实意义。 泰戈尔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许多政治观点源于印度古代典籍。 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古圣梵典《吠陀》、《奥义书》汇聚了印度古人对自我对宇宙的质朴认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泰戈尔从小跟父亲学习《奥义书》,信奉梵教,奉创造大神“梵天”为唯一真神。他在《古印度的“一”》、《奥义书中的梵天》、《有形祭祀与无形祭祀》等文章中,力图以“梵我合一”的哲学思想诠释各种自然现象,探讨人世痛苦的根源,揭示生死的内涵。 泰戈尔认为,神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神融于我,与我不可分离:神不单与我合一,也化于万象,于是万象之中亦有我。神不仅无处不在.而且无时不在,因而“我”也超越时空,生生不息,“我”来自亿万年前,延续到亿万年之后。泰戈尔宣扬的神,不光与“我”和自然合一,也在万民之中。对于民众来说,相信神即相信自己。欲挣脱厄运,不必脱离尘世,不必对偶像顶礼膜拜。 泰戈尔阐述的这种泛神论,无疑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但泰戈尔强调人的作用,强调人即神,膜拜神不如唤醒自身中沉睡的力量,这与把人的命运完全托付给上帝的宿命论相比,仍具有进步意义。此外,泰戈尔关于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生与死,瞬息与永恒的哲理思考和表述,也不乏辩证因素。它鼓励人们从狭小的世俗樊笼中解脱出来,开阔视野,豁达胸襟,淡泊名利,以脱俗的目光看待纷乱世事,确能给人有益的启迪。 阅读泰戈尔在这些文章中的诗性论述,不仅能了解古代圣典对印度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理解印度群众别样的思维方式和奇特的祭祀活动,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此外,泰戈尔还以犀利的笔触剖析印度的婚姻制度、社会弊病、风俗习惯和祭祀庆典,表达他的真知灼见,给人以深刻启示。他以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诗的韵律,生动描写了印度名胜古迹,自然景观,通过寥寥几笔营造宏大奇丽的意象,呈现绚丽而阔大的印度形象,能激发读者对神奇印度的向往。 印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2014年9月17日至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双方确立了今后加快建立伙伴关系的大方向,达成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共识和具体合作项目。2015年5月14日至16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双方签署了24份合作文件,涵盖教育、航天、影视、海洋、地震等方面的科学合作。两国领导人的成功互访在中国掀起了“印度热”,渴望全面了解印度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了。 本书是从泰戈尔的孟加拉语全集和英文文集选译的。希望此书有助于我国读者了解印度的过去,对当今印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中央编译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书与《泰戈尔笔下的人生》、《泰戈尔笔下的教育》、《泰戈尔笔下的文学》得以顺利出版,邓彤女士极为认真仔细地编校译文,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谨表示真挚的感谢。 白开元 2015年9目14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