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偶像派的商业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财经天下周刊编的这本《偶像派的商业梦》将偶像级的从商者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真正的企业家,他们的梦想就是将事业提高到另一个高度,比如李开复、董明珠、丁世忠等;第二类是投资家们,包凡、蔡文胜、徐小平等;第三类是明星偶像的商业价值包装,比如韩寒、李冰冰、高晓松、罗振宇等。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希望他们的经历能为读者带来一点点启发作用。

本书适合创业人员、明星粉丝、财经人物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偶像,是在某个阶段的成功者,有一群粉丝,能形成“粉丝经济”引爆市场。商业梦,不仅仅是指经营企业,也指经营自己、实现价值。《偶像派的商业梦》通过财经天下周刊专业记者的手稿,深入一线采访,为读者讲述一群偶像级的创业者、企业家、明星们永不服输的励志故事。书中细致描写了他们事业发展的成功经历,包括投资策略、经营理念、营销手段、产品包装、客户定位、投资合伙人等头脑思维模式,希望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作用。

目录

第一篇 企业家范儿

 新“机”女王董小姐,约吗?

 和郭敬明一起引爆“小时代”

 疾病更新李开复

 华谊学习迪士尼,电影之外同样重要

 破译雕爷营销密码

 安踏的草根逆袭

 中欧创业营:李善友和他的创业学徒们

第二篇 投资腕儿

 P2P心脏

 包凡:一个中国投资银行家的诞生

 蔡文胜:天使的野心

 Star也能成为好VC

 徐小平,性情投资人

第三篇 明星魅力秀

 吴宇森:来到新时代

 韩氏商业圈:韩寒和他的商人朋友们

 代言女王炼成记

 高晓松&罗振宇:打造最成功的互联网脱口秀

试读章节

7月4日,15:30,韩寒出现在北京东北角的一个创意园中,这里位处东五环,距离天安门广场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周边是低矮的民房和石棉瓦房搭建的棚户,一幅城乡结合部的画面。园区门口的石碑上刻着“七棵树创意园”几个字。

韩寒进门就开始笑着向我们打招呼,抱歉说自己迟到了。他要求先去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下。据他的导演助理于梦说,由于正值《后会无期》后期制作的关键时刻,韩寒已经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两小时。

距离采访当日再有20天,韩寒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将在全国公映。采访当日,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成片就在距离采访点几百米外的工作室里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韩寒用了两间连在一起的工作棚,一间用来做画面,另一间用来做录音。这是他的制片人,也是投资人之一的方励特意帮他选定的地方,“两个棚连在一起,才能最高效地完成后期制作。”

采访中,剪辑师隔一会就会抱着电脑跑过来朝韩寒喊:“导演,你看看这一段该怎么弄?”

“不要让这支烟抽完了,镜头定在这儿没意思。”

得了指令,剪辑师转身回去。

对“导演”这个新称谓,韩寒有点不好意思,“我尚无作品,就这么喊我……不习惯”。

其实一开始没人喊他“导演”,个个都直呼他的姓名。“是方励每次开会时,称呼我为导演。”韩寒说。制片人的改口带动所有人的变化,帮助他树立了威信。

“私底下?私下我叫他老方,他叫我韩寒。”韩寒说。在剧组中,“老方”是一个出名的“老顽童”,心直口快,豁达豪爽,一个著名的段子是,他自称是一个从不生气的人,“都是直接发火了事”。

采访过半,天色擦黑的时候,61岁的“老方”穿着POLO衫(一种适合运动、出游,又可以搭配西装或其他外衣的衬衫)、牛仔裤和大头皮鞋出现在我们视线中。这几天,他和韩寒一样在七棵树创意园盯着影片的后期制作。

不修边幅,是方励给人的第一印象,深蓝色的POLO衫边角处已经洗得泛白,胸前还有块黑黢黢的污渍。有人提醒他,他低头看看,用手指在油渍处徒劳地刮擦两下,眼见无法清理,便哈哈一笑了之。

作为《后会无期》的出品人之一,方励的劳雷影业为《后会无期》投资了2500万元,占整个影片制作费用的一半。

如果没有看过他的简历,大部分人很难将眼前这个老头儿和亿万富翁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1982年9月,方励从华东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毕业。他用手机向我们展示当年的照片,这是一张黑白照,年轻的他颇符合当年的审美。

“像韩寒吗?”他问。  没等记者回答,他自己先笑了。“韩寒和年轻的我很像,都很闷骚。”他理解的闷骚是“外表靠谱,内心贪玩”。而实际上他大学毕业那年韩寒才刚出生。

1991年,方励创办劳雷工业,做高科技仪器系统,其公司官网上介绍是“世界上最大的集地球物理仪器开发与销售为一体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这份事业让方励成为成功的商人。但因为对电影的狂热爱好,最近十几年这个精明的商人已经在这个新领域亏损了数千万元投资。

P209-212

序言

破坏性创新和焦虑

最近几年我最大的感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过去我们总是在书本上读到所谓“破坏性创新”,现在发现原来我们就生活在“破坏性创新”的年代。而且,很不幸的是,作为一名传统媒体人,我生活在这个年代中被破坏性创新破坏的那一边。广播没有杀死报纸和杂志,电视没有杀死报纸和杂志,甚至最初的门户网站也没有杀死报纸和杂志,但是现在,感谢伟大的史蒂夫·乔布斯,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行其道,似乎报纸和杂志要被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给消灭掉了。

如果说有什么会让我感觉好过一点的话,那就是其他行业也没有好过到哪儿去。在内容产业中音乐已经被互联网颠覆掉了,而且至今也不见缓过神来——除了大大小小的唱歌节目和音乐节。传统的零售业也被电子商务公司威吓到草木皆兵。而包括小米和乐视在内的新的以互联网思维来做硬件的公司,又将传统的家电巨头们逼到了必须变革的角落。董明珠与王建林,先后两年和雷军与马云设下赌局,正说明商业的剧变已经到了让大佬们都感觉不安的程度。而且,据小米的内部员工说,雷军已经有把握在2015年胜出赌局,届时无论董明珠会不会输给他10亿人民币,他都会自掏腰包,拿出10亿元作为激励分发给小米员工。

甚至那些曾经成功通过破坏性创新颠覆了其他公司的公司,也未能幸免,要被“破坏性创新”的魔咒困扰,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革命者。一个我很尊敬的朋友田溯宁曾经跟我说,手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汽车。原因正在于此。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几乎所有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商业模式都是围绕着PC端来搭建的。现在好了,在苹果干脆利索地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从手机行业的领头羊地位驱赶下来后,所有PC时代的互联网巨头都要考虑手机端的问题,我们此前熟知的所有公司都不能例外。创新开始围绕着智能手机展开。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些PC时代的网络巨头,其核心的盈利模式是互联网广告展示,那么现在,当用户迁移到手机端之后,你该如何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展示那些为你带来以亿为单位计算收入的广告呢?

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个无人不焦虑的年代。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写作那本将他送上大师地位的《创新者的窘境》时,还在引用钢铁公司的例子。而现在整个商业世界都在完美地阐释他提出的创新者窘境理论,从IBM、微软、雅虎、诺基亚到中国的零售商和电器巨头,都面临着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问题。生活在这样一个精彩的破坏性创新的年代,新闻记者的职责之一就是一边抵御和适应对自己行业所产生的破坏性创新,一边记录下这个过程。套用马云的话说,我们是在遇到鲜活的问题,而不是像我们的前人,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过这些问题。

其中必然存在冲突。比如,吴宇森导演同韩寒以及郭敬明之间的对比。吴宇森导演毫无疑问已经是全世界最被认可的华人导演之一。但是当他拍出《太平轮》时,他进入的却是郭敬明的“小时代”。在这个小时代里,获得商业上成功的是如郭敬明和韩寒这样的电影行业外年轻人拍出的电影。

再比如,电影明星进入了风险投资领域,毫不英俊的罗振宇和高晓松却成了互联网上备受欢迎的新明星。

你能看到在所有这些尝试舒缓焦虑的努力中,有些已经取得了成效,但尚要接受未来的考验;另外一些则被看衰——当然,根据报道揭示的内容,你会有自己的判断。对于破坏性创新及破坏性创新引发的焦虑和对抗,以及传统行业的反击与转型,将会是这本书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们也欢迎所有那些正在经历这个过程的公司、组织和人同我们联系,告诉我们你们的故事;无论你是在颠覆别人,还是正在面临挑战焦虑得不可自拔;毕竟,这是这个时代最吸引人的故事之一。

《财经天下》周刊主编李翔

书评(媒体评论)

当一个只会讲“都是错的”知识的奇怪教授,与一伙“来自外星”的创业者遭遇、产生化合作用时,你会发现,创业的本质是颠覆与疯狂。不颠覆,无创业。

——《中欧创业营:李善友和他的创业学徒们》

从香港时代的英雄片到好莱坞时代的商业片,吴宇森以惊人的适应能力成功立足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影视江湖。如今,转投内地市场的他在古稀之年推出了导演生涯首部爱情片《太平轮》,坚持了四十三年的浪漫与感性,能否让这位老式港片的代表人物,继续昂首于这个到处充斥着大数据与电影营销的新时代?

——《吴宇森:来到新时代》

他高中没毕业,不懂英文,不懂技术,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作为天使投资人,他已经至少投出了3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知名的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现在,作为美图公司董事长,他似乎更想亲自开创一家伟大公司。

——《蔡文胜:天使的野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