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7年的侵宋之战中,辽国先在瀛州吃了个大败仗,接着密谋已久的契丹与高丽联合伐宋计划又胎死腹中。萧太后忙碌了一圈,一个铜板都没抢到,还白白耗费了巨额军费,辽国的财政形势骤然恶化起来。
情急之下,包括耶律斜轸、萧达凛在内的重臣纷纷建议,让什么辽宋停战协定见鬼去,直接把大军开到宋境抢点钱再说。让人不解的是,对赵家恨之入骨的萧太后不仅一再拒绝,反而咬着后槽牙频频向宋真宗赵恒示好,承诺停战协定绝对有效。
赵恒便决定开放塘泺,允许境内的百姓驾船到辽国,与契丹百姓做点外贸生意,帮助对方把手里的马匹、食盐变成现钱,丰富下两国的物质文明。
如果这事要是真做了,赵恒的皇帝也就当到头了。因为失去燕云地区的宋朝,北方边境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当年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之后,赵光义只好因陋就简,把河北境内大大小小的湖泊、鱼塘加以疏通连接,建成了一条有别于历史上其他长城的“水长城”,有力限制了契丹大军的南侵,并迫使萧太后把人侵时间限定在冬春水面结冰的时候。
如今一旦开放塘泺,无疑使这条水长城处于不设防状态,辽兵万一突然发动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及时上书,指出其中利害关系,才让赵恒保住了饭碗。
奇怪的是,知道此事后的萧太后不但不生气,还继续和赵恒友好往来。这种亲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一直维系到来年(998)的四月。
就在这个月,萧太后的次子恒王耶律隆庆要大婚了,新娘就是耶律休哥的爱女耶律兰!为此,她次子的爵位由恒王改封为“梁王”,即将成婚的人,既要做国之栋梁,也要做家中梁柱。
结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太后爱子的婚礼更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头等大事自然要拿出头等的排场来,结果满心欢喜的萧太后被宰相室叻泼了盆冷水——没钱!
“老爱卿,难道我堂堂大辽,连场像样的婚礼都办不了?”萧太后大呼道。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刷刷地看向室昉,恨不能把这个惹太后不高兴的老头的脑袋拧下来当彩礼。
然而,一向谨小慎微的室昉宁愿自己当彩礼,也要继续讲道理。
“的确没钱!太后请看——”室昉捧着账本念道,“我朝去年岁入三百四十万贯。但开支上,兰陵郡王北征阻卜、女真需八十万贯,各级州府维系需一百七十万贯,宫廷开支需三十万贯,剩下的钱还要救济西京和上京地区的雪灾、皮室军等常备军的给养……”
萧太后眉头皱得比室昉的皱纹还深:“这么说,我朝不仅要吃空去年岁人,还有很大一笔亏空?”
“太后英明,估计在五十万贯左右!” “五十万贯……”
区区五十万贯就把老娘难住了!在南朝,光是个开封府尹的年俸就两万贯!而这还只是个中等水平,比他工资高的节度使、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尚有一大箩筐!
萧太后越想越来气。就是因为一个“钱”字,贵为周边第一强国的大辽,却顶着第一低薪的名号;同样是因为一个“钱”字,辽国的月俸却不在自己国库,而在大宋百姓的口袋里,每年要动手去抢(美其名日“打草谷”)才能领到。而且,就为了领工资,哪次不死个千八百人的。
再看看大宋的官儿,领着一份高工资不算,还有禄米、职田、职钱等各种奖金,食盐、美酒、厨料、炭火、茶叶等各种补贴,以及春冬季的衣服等各种劳保。此外,平时社交吃喝有公用钱(招待费),出差有给卷(差旅费),外派时家属还能月月领米、面、肉、油等各种生活用品。更可气的是,全家吃饱就算了,家里管家、丫环的吃穿和马匹的草料都统统被国家包圆了!
别人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宋朝的官员却是“一人当官,富及丫环”。以至于坊间流传一种说法,大宋官员的死法有很多种,却没有一个是穷死的!
宋人天堂般的生活连萧燕燕这个太后都看着眼红。而且为了手下的百官们不跳槽,这事还得严格保密!
赵恒呀赵恒,我这么强,你这么弱,我这么穷,你这么富,不抢你本太后抢谁?
主意打定,萧太后正色道:“吾儿隆庆上前来!”
耶律隆庆一听老娘召唤,立马虎步走向御阶,然后行了一套标准的君臣大礼:“小王在,太后有何吩咐?”
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的场合,耶律隆庆都一向视萧太后为君,绝无半点娇儿之气。朝臣们无不叹服他是“标准的帝国军人”。
萧太后赞许地看着这个最神勇的儿子:“朕命你调集五万大军,精心备战,一月之后挥师易州!”
“小王谨遵圣命!”
“还有,你的婚期暂推。此战凯旋之后,朕再为你风光大婚!”
耶律隆庆嘴角绽出一丝兴奋:“多谢太后成全,小王定当奋勇杀敌,用手中利剑为我的婚礼赚得彩礼!”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