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然笔记(1昆虫印象)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金波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金波主编的《自然笔记(1昆虫印象)》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主编的以大自然为主题的彩色图文书系列,约请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以大自然观察为内容素材进行创作,以优美散文的形式进行文字表述,配以彩色插图。大自然是一本大书,值得一生阅读。感谢作家们把他们的美文,献给美的自然、美的读者。

内容推荐

金波主编的《自然笔记(1昆虫印象)》是一本关于虫虫的散文集。作者叙写他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油葫芦、蝉等可爱的鸣虫加书虫、米虫等小虫的点滴趣事。作品以平朴、冲淡、简洁而饶富诗意的语言,通过鲜活的细节,来状写那些小虫各异的体貌和“性格特征”,且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微小生命的细致体恤和温婉关爱的慈善惰怀,宇里行间激荡着浓郁的诗情诗意。

目录

灶马

初春,第一只蝴蝶

金铃子

草蛉

冬蝈蝈最后的日子

伏凉儿

乌英畦

蜜蜂

萤火虫

豆娘

老鸹虫

茶色金龟子

和屎壳郎的对话

蜊蜊蛄

花蹦蹦

书虫

米虫

蚁狮

油葫芦

一朵蜻蜒

跟头虫

捉蛐蛐的往事

逮蝈蝈的那些方法

三遇蚂蚁

又见磕头虫

我想去蹚蹚草地(代后记)

《昆虫印象》教学设计

试读章节

我记得,夏天一入伏,树林里就“伏凉儿——伏凉儿”地叫起来。这是一种蝉的叫声。我们都管这种蝉叫“伏凉儿”,这是因为它叫得好听,所以就用拟声代替了它的名字。

它的声音的确好听,幽细绵长,缕缕如丝,一叫就是一整天。记得从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早晨,我一睁眼,耳朵里就灌满了这“伏凉儿——伏凉儿”的叫声;它一叫,别的声音都被压住了。当初,我就凭着这叫声,想当然地以为这种蝉的个头儿一定会很大。后来,有人捉住了它,我才看清楚了,它的个头儿其实很小。这么小的蝉,叫声这么大,传得这么远,还没时没晌地叫,我就很佩服这种蝉,认定它必有特异的器官和功能。

我曾经多次想捉住它,但很难。我曾经把蜘蛛网丝缠绕在竹竿头上捉它,用面筋粘它,后来还用烧烤熔化的废轮胎试着粘它,都没成功。这个头小、叫声大的伏凉儿,十分警觉,只要你把竹竿伸进树的枝叶间,它立刻就“吱”的一声飞走了。

后来我断了捉住它的念头。我觉得伏凉儿只凭借它的叫声就可以成为一种夏天的象征,象征着夏天的炎热,也象征着夏天的树荫;象征着夏天的宁静,也象征着夏天的喧闹;象征着夏天的焦躁,也象征着夏天的平和。总之,伏凉儿独特的叫声,在这个林叶葱茏,花草繁茂的季节,给了我一种独特的享受:一种天籁般的无法复制的韵律。

我想,只要在夏天能听到这“伏凉儿——伏凉儿”的歌唱,能不能捉住它都已无所谓了,特别是当我渐渐告别了童年,对于昆虫的赏玩,已不再是捉到手里,嬉戏把玩了。也许这才是一种更真切的赏玩,保持距离地听赏它的歌唱。

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有一只伏凉儿,不知怎的钻进了我家的纱窗,还爬在那儿正“伏凉儿,伏凉儿”地叫。我毫不迟疑,手到擒来,就把它收养进小竹笼子里了。我把它高挂于阳台上,喂它菜叶。我不知道它喜阳还是喜阴,就把它先放到向阳处,它不叫,又把它拿进屋里,还是不叫。整整一天,它都沉默着。窗外的伏凉儿此起彼伏,叫个不停,我请进来的这只,却矜持之极。我思忖着,它可能是因为人生地不熟,不敢大声叫。我自信,好好养它一两天,它会叫的。

我每天都精心地饲养它,喂它菜叶,喂它萝卜,甚至甜汁较多的柚子,但它依然不叫。到后来,我只是盼望它能吃一些东西,不致饿死。我静静地站在笼子前面,专注地观察它,看它有无吸吮这些蔬菜或水果汁液的动作。我站了很久,都不见它动一动。那天,我暗自许下承诺,如果今天不叫,我会在天黑之前,把它放生。

那天,中午过后,我一面谛听它有无叫声,一面观望天气的变化。渐渐地,太阳照旧西沉,伏凉儿依然沉默。我信守诺言,推开窗子,放走了那只伏凉儿,目送着它飞向最近的那棵苦楝树。

我有些失落,它一声没叫,我无奈地送走了它。

第二天,天刚亮,这是一个晴好的天气。我站在窗前,我听见从树林间传来“伏凉儿——伏凉儿”的叫声,不知为什么,我认定那是我放生的那只伏凉儿的叫声……

记得小时候,走在我家院子里,常常会听到一种昆虫的叫声:“乌英,乌英,哇——乌英,乌英,哇——”那前面的叫声比较短促,后面的一声“哇”,就是拖腔了。听那颤抖的声音,像叹息,像哭泣,尤其那最后一声“哇”,不仅拖腔幽深绵长,听起来,那虫儿总像是有一种久久郁积在心中的忧思,要一吐为快,才能得到舒解。我那时候,就想象这虫儿很可怜,是热了?是饿了?还是走失了,想念家人了?

P22-27

序言

小时候,读《论语》,孔子说过很多关于读诗的话。好多话不懂,也没记住,唯有他那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立刻就懂了。不仅懂了,还记住了,觉得很亲切。

那时候,我年幼,就按自己理解的意思,认定孔子很喜欢花花草草,很喜欢蜜蜂蝴蝶,很喜欢飞禽走兽。这样的人,也一定能和孩子们玩儿到一块儿。

以后长大了,稍稍懂得了孔子的话。就“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句话,也有了多种的解释。但无论如何,凭借小时候的印象,还是认定孔子是个有童心的人。

还有,据说是由孔子编定的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里,所记载的动植物总数多达三百五十多种,这又可以认定,文学创作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鸟兽草木”。

爱大自然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那是一种情怀。就一般的人来讲,大自然的时序变化,万物的生老病死,无不牵动着人的思绪。而对于艺术家们来说,大自然的草木枯荣,鸟鸣虫嘶,更是惹人梦思,给人寄托。

我这里要特别说说孩子们对于大自然那一份独特的感受和趣味。大自然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无边无际的游乐场。去那里,不用买门票;走进大自然,玩伴多多,花样翻新,尽情尽兴。

面对大自然的万千生命,孩子们的心胸最包容,态度最平等。他们以生命观照生命,以真诚结交朋友。在小小的鸟儿、虫儿面前,他们往往会以长者的姿态,对雏鸟呵护,以强者的梦幻,与雄鹰齐飞。

面对大自然的万千生命,孩子们有好奇的探究,有新鲜的发现,还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因为有了它们,童年会闪烁着更加奇异的光彩。与花、鸟、鱼、虫的结伴相嬉,对飞禽走兽的玩索探秘,会丰富知识,陶冶情怀,启迪思考。

在童年的记忆里,有花草的颜色,有乌儿的鸣啭,有虫儿的蜕变。总之,即使童年的生活是贫困的,大自然还是会给孩子们另一种精神财富和乐趣。大自然里的色彩、声音和万千物种,永远会让孩子们吸入清醇的气息,萌生新的渴望。大自然是美的所在,它的千声万籁,是在和孩子们交谈。那些飞翔的翅膀,是孩子们的梦想。那些酸甜的野果,可以让孩子们吸吮无尽的甘汁。大地负载着山川景物,负载着孩子们的身体,他们的相亲相知,造就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交往,要学会和孩子在大自然中交往。在大自然中,人和人之间变得单纯,纯真,真实。在这里,因为情与境会,心与心通,大自然才更加美丽。

大自然是一本大书,值得一生阅读。

感谢作家们把他们的美文,献给美的自然、美的读者。

金波  2016年10月

后记

我想去蹚蹚草地,我就去了。

我打算像童年那样,走进草地,露水沾湿了裤腿,沾湿了鞋袜。蹬过的草地,惊起一片昆虫的飞翔、蹦跳。我去捕捉它们。有那么多可以捕捉的昆虫,我当它们是可以一起嬉戏朋友。它们那些有趣的俗名,让我感到亲切,熟悉,就像多年的朋友。

捉住了,有的放进瓦罐里,有的放进竹笼里,有的放在手心里,跟它们玩儿一会儿,随手就放了……

可是,现在在城市里,蹚蹚草地,草地静悄悄的,什么也飞不起来,什么也跳不起来。草地,是人工栽培的草坪,一样的高,一样的绿,一样的静悄悄。

我回家了。

我忽然想起童年的草地,从那儿飞起的,蹦跳的那些昆虫:蛐蛐,蚱蜢,花蹦蹦,螳螂……还有那些不知名的虫儿。

我抽出一张稿纸,开列了一串长长的虫儿的名单。

那张稿纸,被我的目光濡染成了绿色。

那是一片我童年的草地。

我的目光游走于这片草地上。

那些虫儿们,从草从里往外探探头,挤出了身子,有的摆动着长长的触须,有的弹跳着,有的张开了翅膀……

它们回来了,引导着我,回归童年。

我拿起笔,那些虫儿们,走过我的笔端,重演那些虫儿的悲喜剧。

我从没这样顺畅地写作过。我甚至于要说,不是我在写这些虫儿,是虫儿们复活了我童年的记忆和童年的故事。

谁的童年没有捕捉过好玩儿的虫儿呢?

谁的童年没有几个有趣的虫儿故事呢?

你呢,我亲爱的朋友。

金波

2016年秋天,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不要去博物馆里寻找自然。请去公园或海滩,看看麻雀在你们的头顶上飞旋,听听海鸥的叫声,跟着松鼠到它那老橡树的小巢中看看。只有你能伸手摸得到的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美国自然文学作家John Burroughs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