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葛兰西/大家精要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张羽佳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弗兰切斯科·葛兰西和佩皮娜·马恰斯一共养育了七个孩子,安东尼奥·葛兰西排行第四。在兄弟姐妹中,安东尼奥与妹妹特雷西娜共同分享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忠诚,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诗歌与文学作品,有很多共同话题;安东尼奥的大哥杰纳罗是这个家族中最早投身社会主义运动的人,正是他指引安东尼奥走向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道路的;幼弟卡尔洛是安东尼奥忠实的追随者,他在安东尼奥被投入监狱之后四处奔走,尽力给予哥哥以帮助和支持。颇为有趣的是,葛兰西有一个弟弟日后成为法西斯党徒,这也许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政治选择问题,而是当时意大利政治局势的一个缩影。

安东尼奥·葛兰西小的时候是一个发育正常的漂亮孩子,有着蓬松的金黄色头发和湛蓝色的眼睛,可以说是一个“小美男子”。然而,在葛兰西4岁的时候,由于女仆的疏忽,安东尼奥被摔到了地上,家人把他的驼背归因于此。事实上,当时葛兰西的后背上长出了个像核桃大小的疙瘩,虽然父母积极求医,但葛兰西的病情总不见好转。更为糟糕的是,葛兰西的前胸也开始慢慢突起,出现了严重的发育障碍。这一切使得葛兰西身材矮小,身体畸形,即使成年个头也没超过一米五。

葛兰西7岁时,又一场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并使其完全陷入屈辱和贫困的境地。1897年,意大利政治大选开始,葛兰西的父亲弗兰切斯科·葛兰西被卷入伊西利选区的政治旋涡中。此时的撒丁岛,人们视野狭隘,思想观念落后封闭,选民们对自由主义、保守派、社会主义、教权至上以及民主政治这些政治理念几乎一无所知。选举与其说是一种政治竞争,不如说是地方派系之间的相互倾轧与争权夺利。葛兰西的父亲弗兰切斯科不幸地站在了失败者的阵营,受到竞选成功者的镇压与报复。弗兰切斯科本人遭到稽查,随后,他被控告侵吞公款,并被判处五年八个月二十二天的监禁。

父亲弗兰切斯科·葛兰西入狱使这个家庭断绝了生计来源,然而葛兰西的母亲佩皮娜是个坚强的女性,她勇敢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不肯向命运低头。她省吃俭用,不知疲倦地干活,洗衣、缝纫、招租房客,依靠自己的努力养活七个孩子,从不曾开口向亲戚寻求帮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家庭陷入困境,佩皮娜仍然不肯让孩子们因为贫困而失学,她咬牙坚持供几个孩子上学,力所能及地让他们接受稍微好一些的教育。为此,葛兰西深深感激他的母亲,对她充满敬佩:“我们能否做到三十五年前妈妈所做过的事情呢?能否像她——一位可怜的妇女一样,独自顶住可怕的风暴并且养活七个孩子呢?很显然,她的一生是我们的榜样,她的一生向我们表明,用顽强的精神去克服那些看起来连意志坚强的男人也难以克服的困难,是多么的重要啊!”

无论如何,家庭的变故与身体的缺陷还是对葛兰西的性格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很可能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原始的伤痕”,在葛兰西的一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暗示意义。尽管佩皮娜从不向孩子提起父亲入狱的事,但幼年的葛兰西还是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他对妈妈向自己隐瞒感到难过。葛兰西追求人际关系中的坦率和诚实,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他都可以承受,然而,一旦发现有人用欺骗的手段向他隐瞒那些能够使他感到难过的消息时,便会感到双倍的痛苦。(P6-7)

后记

在罗马这座富于浪漫色彩的历史名城的一个僻静角落,矗立着一座建于公元前18世纪的金字塔,它原本是古罗马护民官塞斯蒂乌斯的坟冢,历经风雨,被罗马人誉为“最不易毁坏的古迹”,“就像昨天刚刚建成”。著名诗人雪莱曾经写诗描绘这座金字塔:

有一座塔尖如楔的庄严的金字塔,

遗骸的主人生前曾经作出过规划:

留下个遮风避雨的处所作为纪念,

屹立着,犹如凝聚成大理石的火焰。

在塞斯蒂乌斯的金字塔下有一段古罗马城墙,这段城墙曾经是罗马城防工事的一部分,如今却已残破不堪而且还在不断倾坍。由这段残垣断壁包围着的是一片空地,这里芳草萋萋,松涛阵阵,即使在冬季也经常开遍雏菊、紫罗兰和虞美人。霍顿勋爵称这片空地是“人的目光和心灵可以停留的最美的所在”,大诗人雪莱则称其是“罗马最美丽的角落”,而普通的罗马人则称这片空地为“英国公墓”或“非天主教徒墓地”,专门用来埋葬那些死在罗马地区内的非天主教徒。

在这个墓园里长眠着很多名人,如英国作家特里劳尼、美国“垮掉的一代”诗人格雷戈里·科尔索等,当然,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诗人雪莱和济慈。济慈的墓简单而朴素,没有一丝的浮华,唯一的装饰只是墓碑最上端的一个竖琴浮雕——象征着诗歌的守护神阿波罗。好友遵照济慈的遗愿,没有在墓碑上刻写济慈的名字,只是把他称为“一位年轻的英国诗人”,并刻写了济慈自撰的墓志铭:“Here 1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water”(“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不远处是雪莱墓,墓碑上的铭文也非常简单,出自莎土比亚的《暴风雨》:

Nothing of him that doth fade

But doth suffer a see-change

Into something rich and strange

他的一切都没有消失

只是经历了海的变迁

变得丰富而神奇

沿着这个宁静墓园的小径走到尽头,还有一个朴实无华的陵墓,那里埋葬着著名的意大利共产党的缔造者和理论家葛兰西。作为一个撒丁人,葛兰西去世后其遗骨并没有运回故乡,而是葬在了罗马,和那些客死异乡的外国人以及不信仰天主教的异教徒葬在一处。在这里,他可以俯视蜿蜒曲折的台伯河水和拉齐奥翠绿的群山,见证罗马这座“永恒之城”千年的兴衰与成败。

葛兰西的墓碑是一座一米多高的青石,上面并没有过多的哀悼之词,只是用工整的字体书写着逝者的名字及生卒年——“葛兰西,阿莱里1891~罗马1937”,仿佛人们的一切悲伤与惋惜都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墓碑前放置着一个白色方形的小石棺,上面写着“安东尼奥·葛兰西骨灰”。此外,整个陵墓再无任何华丽的装点,只有墓后栽种的常青树绿荫如盖,拱护着逝者的坟茔,使这个革命者的墓地显然格外静谧与深幽。

谦卑的铭文无损逝者的光辉。每年,都会有许多的悼念者自发地来到葛兰西的墓前,怀念这位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一生的伟大战士,回忆他的生平,感慨他的事业。意大利著名诗人兼导演帕索里尼曾经多次拜谒葛兰西的陵墓,在这里徘徊、凭吊、思索。帕索里尼视葛兰西为精神导师,并写下长篇诗集《葛兰西的骨灰》,表达对葛兰西的敬意。

你,被放逐的人啊,躺在那儿,

同异国的死者并列在一起,

像不信天主教的人们那样超凡脱俗。

……

葛兰西的骨灰……半怀希望,

半怀旧时的疑虑,我走向你,

无意中走到你墓前的,

那座憔悴不堪的玻璃暖房,我走向

你的神灵,你就在这里,在自由的灵魂间。

如此令人喜悦。

的确,帕索里尼所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朴素而曲折——他在贫寒与孤寂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在大学时代虽深受克罗齐的影响,但最终走向共产主义。作为意大利社会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不仅要面对党内复杂的宗派主义,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共产国际的压力。他在反对墨索里尼的斗争中为自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却不得不在法西斯的监狱中忍受非人的待遇与病痛的折磨。然而,他却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二千八百多页的手稿,这些进发出思想力量与革命激情的手稿,是他人生最后的绝唱。这个人,就是葛兰西,意大利共产主义运动的圣徒和殉道者,同时,也是富于创造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者与实践者。也许,所有的哀悼都不足以表达对他的惋惜;也许,墓碑上那句简短的话语反而最能体现人们对他一生的不尽感慨:“葛兰西,阿莱里1891~罗马1937”。

目录

引言

第1章 与贫寒搏斗:葛兰西的青少年时代

 出身与家庭

 孤单的童年

 艰难求学路

 都灵大学生

 学业与友谊

 都灵的冲击

 撒丁选举风潮

第2章 斗争、团结与妥协:葛兰西的党内活动

 编辑部里的年轻人

 都灵支部书记

 “工厂委员会”

 创办《新秩序》

 “时钟罢工”

 社会党内部纷争

 共产国际的介入

 缔造共产党

 派驻莫斯科

第3章 反法西斯斗士:葛兰西的被捕、审判与狱中生活

 共产国际“四大”

 创办《团结报》

 重返意大利

 马泰奥蒂事件

 与墨索里尼面对面

 非法逮捕

 荒谬的审判

 狱中生活

第4章 爱情与亲情:葛兰西的情感生活

 在莫斯科遭遇爱情

 颠沛流离的家庭生活

 狱中的牵挂

 塔吉娅娜的精神鼓励

第5章 文化、阶级与行动:葛兰西狱前文艺与政治思想

 文学与国民生活

 永远的“娜拉”

 “积极的中立”

 反对《资本论》的革命

 “革新社会党”

 共产国际与民族化道路

 南方问题

第6章 用生命书写:葛兰西《狱中札记》的哲学与政治思想

 《狱中札记》

 实践哲学

 文化与文化霸权

 现代君主

 有机知识分子

 “阵地战”和“运动战”

 “霸权”理论和当代政治

后记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序言

葛兰西的挚友、意大利自由主义记者皮耶罗·戈贝蒂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的朋友:

安东尼奥·葛兰西具有革命家的头脑;他的面部轮廓看起来像是由他的意志雕刻而成的,一种必须得到绝对承认的内在力量使他的面貌严峻深沉;他的脑力要比他的身躯强健得多。

他的头脑似乎特别善于探索社会现象中必要的逻辑联系:他的面孔表现出大脑始终在紧张地工作,表情显得冷峻和不可思议地严肃;只有在他炯炯的目光中,在他那明亮、深思和隐藏着痛苦的眼神中,可以不时看到一种忧郁的善良表情,代替了他那理智力量所形成的严峻表情。

戈贝蒂描绘的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形象,寥寥几笔,却勾勒出葛兰西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思想坚定、意志顽强,虽然身材矮小、驼背,但从他头脑中进发出来的理性的激情却具有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能够在人们心底掀起一阵阵的巨潮。同时,戈贝蒂也注意到葛兰西性格中有温柔善良的一面,那是他在面对亲人、朋友、战友和同志时所流露出的温情。

葛兰西是意大利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英勇的反法西斯战士、意大利共产党的缔造者与领袖,他的一生虽然充满波折,却始终激荡着高昂的斗志。

幼年的时候,由于家庭的变故,葛兰西不得不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备尝人世间的苦难与辛酸。无论生活如何艰苦,葛兰西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经过努力奋斗,他考取了都灵大学的奖学金,走出落后的撒丁农村,来到北方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在意大利工人运动的“彼得格勒”——都灵这个“红色城市”,葛兰西深切感受到产业工人革命运动的热潮,并毅然投入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中。

在葛兰西的政治实践中,他始终探索在西方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国家如何制定共产主义革命的方针与策略这一核心问题。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如火如荼的意大利工人运动,葛兰西的《关于都灵的共产主义运动》充满探索精神和独创性,曾经获得列宁的高度赞赏。面对意大利社会党中的改良主义与工会的官僚化现象,葛兰西深感忧虑,他提出“革新社会党”的主张,并在重重压力和阻挠下,与波尔迪加一同缔造了意大利共产党,希望开拓出一条与改良主义不同,与资本主义议会制度不同,同时也与苏联革命模式不同的适合于意大利本土的革命道路。

作为意大利共产党内最具理论素养的思想家,葛兰西以他的笔作为斗争的武器,写下了许多激昂的战斗檄文,不仅在《前进报》和《新秩序》时如此,甚至在法西斯的监狱中,葛兰西依然凭借顽强的毅力写下了三十二本《狱中札记》,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革命思想与革命理论。如果一种理论被称为“革命的”,那是因为它不得不发明自己的术语,以摧毁其他术语的支配性意义。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葛兰西构建了以“文化霸权”为核心的一系列概念——“实践哲学”“现代君主”“运动战”与“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并赋予这些概念以革命意义,在理论上探讨了某一社会集团通过谈判与说服等方式夺取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并使其他集团对其统治表示积极赞同和自觉服从的政治策略。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原创意义,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最近五十年中最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列宁逝世后最深湛和最多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

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把葛兰西视为一位为信仰而甘愿自我牺牲的英雄。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忍痛挥别深爱的妻子、年幼的孩子、年迈的双亲,在法西斯阴暗潮湿的牢房中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十一年的囚禁生涯毁坏了他的健康,但他的精神却在痛苦中升华。通过反复阅读葛兰西于1928年5月10日开庭审判前夕写给母亲的信,我们或者可以理解这位伟大战士的革命情怀:

不管判我什么刑,为了使我心情平静,我希望你不要过于害怕和担忧。我希望你很好地理解,从思想感情上理解:我是政治犯,也将作为政治犯而判刑。对此我没有,永远也不会有任何值得羞愧的地方。说到底。在某种程度上是我自己要求被关押和判刑的,因为我从来不想改变我的观点。我已准备为我的观点贡献生命,而不仅仅是坐牢。因此我只能感到平静,并对自己感到满意。亲爱的妈妈,我真想紧紧地拥抱你,以便使你感到我是多么的爱你,多么想安慰你,因为我给你带来不幸,但我只能这样做。生活就是如此,非常艰难。儿女们为了保持自己的荣誉,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有时不得不给妈妈带来极大的痛苦。

内容推荐

张羽佳著的《葛兰西/大家精要》介绍了葛兰西(189l~1937),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根据意大利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文化霸权”“运动战与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等概念。认为西方国家搞社会主义革命可不采取十月革命那样的运动战,而采取阵地战,向资产阶级的领导权提出挑战,一块一块地占领它。强调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前,必须在市民社会的权力关系、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破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其思想对欧洲共产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狱中札记》《狱中书简》等。

编辑推荐

观大家之风流,撷人文之精粹。

张羽佳著的《葛兰西/大家精要》讲述了葛兰西以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他的名言:“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艰苦的事业,只有坚贞不屈的人才能胜任,只有那些在人们普遍感到悲观失望的时候能够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只有那些意志锻炼得坚如刀剑的人,才配称为工人阶级的战士,才配称为革命者。”

全书共6章,分别从葛兰西少年经历、斗争活动、爱情生活等角度来书写。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