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著,乔光辉主编的《三国演义(四大名著阅读指导版上下)/亲近母语》是我国有成就的历史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写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不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与黑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要求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如义薄云天的关羽、胆量非凡的赵云、刚真勇猛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才化,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脍灸人口,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其场面历历在目。
罗贯中著,乔光辉主编的《三国演义(四大名著阅读指导版上下)/亲近母语》描写了从汉灵帝到晋武帝之间共一百多年的历史,用宏阔有致的笔触勾画出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争雄、兴衰存亡的历史过程,是一部历史演义的典范。本书以毛氏父子的《三国演义》为底本,参考《三国志》《后汉书》《三国志注》进行了勘校。在书中我们精心撰写了导读鉴赏。特意选取一些经典回目、转折性事件,从事件本身、叙事手法、艺术角度等方面入手,作重点赏析,引导读者对《三国演义》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把握。另外为了阅读顺畅,文中对部分易读错的字添加了注音。
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日:“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日:“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被冤枉)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yong)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shao),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日:“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授职)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馀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馀级,夺得旗旖、金鼓、马匹极多。张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儁,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却说玄德引关、张来颍川,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玄德见皇甫嵩、朱儁,具道卢植之意。嵩日:“张梁、张宝势穷力乏,必投广宗去依张角。玄德可即星夜往助。”玄德领命,遂引兵复回。到得半路,只见一簇军马,护送一辆槛车:车中之囚,乃卢植也。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植日:“我围张角,将次可破;因角用妖术,未能即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体探,问我索取贿赂。我答日:‘军粮尚缺,安有馀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罪。”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急止之日:“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轻率)?”军士簇拥卢植去了。
关公日:“卢中郎已被逮,别人领兵,我等去无所依,不如且回涿郡。”玄德从其言,遂引军北行。行无二日,忽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玄德日:“此张角也!可速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杀败董卓,乘势赶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败走五十馀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日:“白身(平民)。”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日:“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便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P5)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自诞生以来便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名著是永恒的范本,是一个民族特定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的瑰宝。亲近母语以“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为理念,倡导素质教育,将传统名著与当代青少年阅读特点相结合,特推出四大名著亲近母语阅读指导版。
一
文学是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映和表达,它关注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存方式。文学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人一生下来,首先认识自己的父母;而当其长大后,认识的则是自己民族的文化。名著不会因时代变换而被遗忘,不会随思想、原则、舆论的变迁而过时。
名著将现代人无法目睹的古人生活方式用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供当代人瞻仰、寻绎、体味、思考,阅读名著可以促使人们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照自己,从而懂得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民族传统、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就这个意义而言,《红楼梦》可谓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一部书;而四大名著,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家庭不可不备的经典。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其中民族是核心,世界是胸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四大名著与四书五经一样,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经典,离不开四大名著。
亲近母语始终关注青少年阅读,探讨中小学阅读规律,陆续推出系列读本,在青少年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提升青少年的语文素质。
二
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四大名著的阅读与理解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四大名著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距离现在已经久远。从小学到中学,四大名著在现行语文课本中的选段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入《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等,而在中学课本中,四大名著选段则明显提高。每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名著阅读都占一定比例,近年更是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如何阅读四大名著?首先要选择权威的版本。四大名著目前版本众多,良莠不齐。选择高质量的版本,可以为读者提供可信的文本。文本是理解的基础,文本可信,理解才最接近原著。其次,尽量阅读原著,少读改编或翻译的白话本。改编往往因人而异,古今白话风格不同。原著的魅力不是影视或其他改编本、译本所能取代的。再次,青少年阅读名著需要导读。“作者的思想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四大名著蕴含的思想玄奥高深,学术界也常争论不休。名著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艺术手段纷繁复杂。鲁迅曾经评价《红楼梦》的命意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只有对名著加以导读,才能引导读者正确把握经典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三
为促进传统文化的普及,亲近母语课题组深入体察名著阅读规律,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群的特殊性,将四大名著重新整理出版,并配以专业的阅读指导。该套名著具有以下特点:
一、精准的专业眼光,为您择选最值得信赖的版本。众所周知,四大名著流行版本众多,但不同程度上存在整理疏漏、讹误之处。因此我们精心挑选最接近原本面貌的权威版本,如《红楼梦》选择程乙本,《水浒传》选择容与堂本,《三国演义》选择毛氏父子修订本,《西游记》选择世德堂本,均是经过精心考虑。同时我们又多方参校、比照其他权威版本,重新校勘,力图使字句可靠准确,为读者奉上一部值得信赖的经典著作。
二、精确的注音、释义,让您轻松实现无障碍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名著,但章回小说呈现“文兼众体”的特点,小说文体中又夹杂表章、檄文、书信、诗赋等,不但青少年读者阅读存在困难,有些地方即使专业学者也颇为疑惑。因此我们依据《汉语大词典》,将小说中的冷僻字词做了注音与解释,力求做到简洁、准确,全面扫清阅读障碍,使青少年读者在阅读当中提升语文水平。同时,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些词语在原著中用法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仍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做了调整。如“这风来的利害”之“利害”,依旧遵循现代汉语习惯改为“厉害”;“段匹”改为“缎匹”等。
三、精当的阅读指导,明清小说研究专家为您精心撰写导读鉴赏。如前所述,四大名著无论思想还是艺术,均含义精深,纷繁复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套名著在每回前增加了导读内容,意在概括本回要点,提醒读者阅读关注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在每回结尾,则增加鉴赏内容,意在指出本回的特色,分析其中的思想与艺术手法,帮助读者提升鉴赏与理解水平。导读与鉴赏文字虽不多,但都是经过亲近母语课题组再三研讨,由明清小说研究专家亲自撰写的。编者在鉴赏文字当中,注意把握好一桶水与一瓢水的关系,力求做到专业与通俗相结合,将文本的精微细致处剖析到位,让读者有回味提升的空间。
鲁迅先生曾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经典阅读也是这样。四大名著洋洋数百万言,看似庞大,只要坚持,奇迹就会出现。而那时,你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