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FBI微反应(美国联邦警察教你超实用心理战术)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白丽洁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联邦警察教你超实用心理战术,让你成为微反应识别高手,面孔微反应背后的人心变化,透过身体微反应来洞察玄机,语言微反应的弦外之音……一切尽在FBI微反应!

白丽洁著的《FBI微反应(美国联邦警察教你超实用心理战术)》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微反应心理学。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运用在生活、职场和人际交往中,会让读者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内容推荐

FBI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执法机构,它在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功赫赫。

微反应心理学在FBI破案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白丽洁著的《FBI微反应(美国联邦警察教你超实用心理战术)》依据FBI侦办的典型案例,结合现代心理学,对常见的一些微反应进行介绍,内容生动具体,实用性强。

了解和掌握微反应心理学,融会贯通,运用到生活、职场和人际交往中,会让我们拥有超强应变力,变得更加睿智,更受人欢迎,迈向成功的步伐也会更加稳健和敏捷。

目录

上篇 微表情——面孔微反应背后的内心变化

 1.伪装得了表情,伪装不了内心情绪的变化

 2.眉随心变

 3.会说话的眼睛:眨眼的哲学

 4.眼波流转中的真实内心

 5.瞳孔的变化出卖了你

 6.不同眼神的含义

 7.鼻子的玄机(上)

 8.鼻子的玄机(下)

 9.嘴巴的无言诉说

 10.微笑不一定都是善意的

 11.舔嘴唇的暗示

 12.吐舌头含义多

 13.被人忽视的下巴

 14.能听也会说的耳朵

 15.异乎寻常的冷静

 16.被惊呆了:冻结反应

中篇 微动作——透过身体微反应来洞察玄机

 1.无意识的小动作

 2.头部动作传递的信息

 3.低头耸肩里隐藏的秘密

 4.善于“演讲”的双手容易暴露内心

 5.别让双手出卖了你

 6.交叉的双臂在抵触什么

 7.单手托腮是在认真聆听吗

 8.为什么要抓挠脖子

 9.抚摸颈部带来的心理安慰

 10.拉拽衣领是在整理仪容吗

 11.诚实的双腿

 12.搓腿是在消除紧张感

 13.坐姿折射出的心理

 14.双脚的无言诉说

 15.后倾的身体表示抗拒

 16.倾斜的躯干正在准备逃跑

下篇 微语义——语言微反应读出弦外之音

 1.言为心声还是言不尽意

 2.打招呼的不同风格

 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开场白

 4.说话态度中暗含的性格和情绪变化

 5.受到内心情绪影响的语速和语调

 6.不是每个人都有倒叙的能力

 7.“烟幕弹”的妙用

 8.连珠炮式的提问代表了什么

 9.有理不在声高——听声辨人的秘诀

 10.口头禅背后的性格密码

 11.说话思路被打断后

 12.“三句不离本行”——从喜好的话题读懂一个人

 13.客套话中的真实内心

 14.表达方式中隐含的内心情绪

 15.听其言观其行

试读章节

1.伪装得了表情,伪装不了内心情绪的变化

人生就像是一场假面舞会,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去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企图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然而FBI特工却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可以伪装自己的表情,但是却伪装不了内心情绪的变化——这些变化终将通过一种我们不易察觉的方式展露出来,让人们的内心情绪想藏也藏不住。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经抓到过一名间谍,尽管他表现得十分配合,对自己参与的案件供认不讳,但是却拒绝透露关于同伙的任何信息。由于这名间谍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并受过专业训练,对审讯流程及常用方法也十分熟悉,一时还真让FBI特工无法找到突破口。后来,这名间谍被交到了同样经验丰富、成熟老练、在FBI工作时间较长的老特工戴维森手上。

对于这名间谍,戴维森采取了自己独特的做法:他先准备了一些小卡片,在这些卡片上分别写上了他们从其他渠道得知的曾经和这名间谍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他打算将这些写有名字的卡片拿给那名间谍看,并让他大致描述下上面的每一个人。在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后,戴维森开始行动了。果然如其他同事所说,这名间谍还算是配合,他对每一个自己看到的名字要么按戴维森的要求进行描述,要么直接干脆地回答“不认识”。然而,戴维森并不在意这名间谍到底描述了些什么,他更关心的是这名间谍在描述这些人时脸上的表情变化,尤其是那些细微的变化。

显然,经验老到的间谍并不会轻易上戴维森的当,他在描述每一个认识的人时,脸上似乎都保持着同样的淡漠表情,他似乎想告诉戴维森:他对这些人并不感兴趣,即使在说出否定的答案时,他也试图让戴维森相信自己说的是真的。但是,认真观察的戴维森还是找到了蛛丝马迹。戴维森发现当这名间谍看到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时,眼睛似乎瞬间睁大了一点,随即瞳孔迅速收缩,并将眼睛轻轻地眯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常态。这些细微的变化持续的时间甚至连半秒钟都不到,但是它们已经被戴维森敏锐地捕捉到了。作为一名研究肢体语言和微反应的专家,戴维森很清楚刚才的那些微表情变化意味着什么,他不动声色地结束了这次审问。

第二天,戴维森找来了那名间谍昨天做出反应的那个人的照片,并带着照片再次审讯了那名间谍:“和我说说这个人吧。”刚开始,狡猾的间谍还试图狡辩,但是看到戴维森无比坚定的眼神,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伪装下去了。他带着无奈又惊讶的语气问道:“那么长官,您又是如何知道我一定认识他呢?”戴维森“狡猾”地回答道:“你不会天真地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在配合我们吧?”戴维森巧妙地将这名间谍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那个不知名的“叛徒”身上。果然,听了这句话之后,间谍的情绪开始变得激动,他涨红的脸上一点点浮现出愤怒的神色,接着大声骂道:“混蛋!”接下来,尽管无奈但是他开始老实交代了,毫无保留地将与他合作的另一名间谍的情况说了出来。

和这个间谍一样,很多时候自以为聪明的人们总是认为出卖自己的是所谓的“叛徒”,殊不知真正的叛徒正是他们自己——在戴维森上一次的审讯中,单凭他捕捉到的那些细微的变化,就足以“出卖”这名间谍:眼睛突然睁大,说明他认识卡片上的人,并且为即将面对的危险感到紧张;为了掩饰这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他迅速收缩了一下瞳孔;随着瞳孔的收缩,眼睛似乎也眯了起来。而这些正是戴维森想要看到的,根据这些细微的眼神变化,他才知道这名间谍的同伙是谁。(P3-4)

序言

有一则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寓言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片森林里有棵很高很大的树,树上住着一只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有只狐狸。一天,乌鸦不知从什么地方叼来了一块肉,它很得意,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四处炫耀。肉的香味传到了树下洞中的狐狸鼻子里,狐狸垂涎欲滴,它很想从乌鸦的口中得到那块肉。但是乌鸦所在的树枝很高,狐狸又上不去,它该怎么办呢?没过多大一会儿,狐狸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脸上堆满了笑容,向乌鸦讨好地问候道:“亲爱的乌鸦小姐,您好吗?”乌鸦高傲地将头转向了一旁,不理睬狐狸的“虚情假意”。但是狐狸并没有放弃,它接着赔笑脸问候道:“您的孩子也还好吧?”乌鸦仍然不理睬。狐狸继续摇着尾巴奉承道:“亲爱的乌鸦夫人,您今天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也好听,每天听您唱歌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可是今天您怎么不唱了呢?求求您,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心中得意极了,它忽略了狐狸那虚假的笑容,也忘记了此时自己的口中还衔着一块肉。随即,乌鸦张开了嘴巴准备唱歌,也就在一刹那它口中的肉掉了下去。如愿以偿接到乌鸦口中“肥肉”的狐狸马上叼起那块肉,回到自己的家,只剩下又急又气的乌鸦在那里“呱呱”地“歌唱”。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部分,后来有人又续写了接下来的部分。

还是那只乌鸦和那只狐狸,故事同样发生在那片森林的那棵大树下。这一次乌鸦又像上次一样捡到了一块肉,想要“不劳而获”的狐狸还是打算找个办法把乌鸦口中的那块肉给骗下来。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好骗的,这一次乌鸦仍然站在了树枝上,等着狐狸来“骗”它。不过它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一次无论狐狸说什么,它绝不开口。而狐狸这一次也改变了计策。它一看到乌鸦,就想起上次的事情,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对乌鸦说道:“你这只笨乌鸦,竟然还自认为自己的歌声好听。你难道不知道你们家族是整个森林里最坏的吗?你们是灾祸的传播者,谁听到你们的叫声谁倒霉,谁碰到了你们就得遭殃……”听到狐狸诽谤自己的家族,乌鸦顿时火冒三丈,张嘴就要反击,“呱”的一声,肉又掉在了地上。

可怜的乌鸦,就这样两次都被狡猾的狐狸给欺骗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以为这则寓言是告诉人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哄骗,在听到别人奉承的言语时,即使内心得意,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思考能力,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然而,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学会“隐藏”自己——既包括身体也包括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想想在自然界觅食的动物们吧,当它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时,即使猎物就在眼前,它们往往也会选择先暂时隐藏自己,等到观察清楚周围的环境后再伺机而动。这是出自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人类作为一种经历了更高级进化的生物,在世界及自身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也保存了这种本能。像所有动物一样,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也在不断地掩饰自己,并为自己“量身定做”了很多面具。在这些面具的伪装之下,我们或许扮演着双重甚至多重的角色,而真实的自己却被掩藏在了面具的背后。

从自身的角度而言,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然而站在对方的角度而言,这样的隐藏无疑为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人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在生活中一个人既可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伙伴,同时也可能是需要我们随时留心的竞争对手,甚至还可能是会给其他人或者社会带来伤害的“恐怖分子”。从这个角度而言,隐藏虽然有利于个人的自我保护,但是却让他人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关键要看我们自己所处的立场。

就像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样,假如乌鸦能很好地隐藏、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狐狸就不会得逞;假如狐狸想要得逞,它就需要准确地把握和识别乌鸦的内心变化,也就是看穿乌鸦“隐藏”的心理活动。因此,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实现目标,我们既需要学会巧妙地“隐藏”自己,也需要学会敏锐地“识别”对方,后者尤为重要。

关于如何洞察人心,无论是实践当中还是心理学界,人们普遍认可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微反应——它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指的是当人受到外界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而在此方面研究最深入、经验最丰富、总结最全面的,当属美国的FBI(联邦调查局)。FBI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并特别聘请了许多该领域的专家。FBI认为,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首先要学会正确地识别一个人,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他人对自身的伤害,有效地保护自己。

由于FBI每年接手的案子非常多,形形色色的嫌疑人和犯罪分子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和付诸实践的机会。因此,本书对FBI所总结的微反应案例多有借鉴。

本书主要结合FBI特工在破案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综合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微反应以及它们代表的心理变化进行介绍,内容生动具体,实用性强。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朋友们不仅会了解到许多生动有趣的FBI实战案例,也能够从中学到许多洞察他人内心变化的秘诀和技巧,为自己的人际交往、生活和工作带来帮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