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百年散文探索丛书
分类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现在的流行看法是,如果一个学生的数学物理功课不好,那么就该选择文科。或者说,一个文科特别好的人,往往数学等方面是不太行的。这真是极大的误解。其实文字的使用需要的逻辑能力比一般的数学换算还要更强,它简直是无处不在。一个好的小说家要有很强的逻辑能力,搞文科的人,只要能够走得远的,他的数学和物理也必然会是很好的,如果他的逻辑能力一团糟,那么他一定不能成为一名好的写作者。这个道理很简单:哪怕极短的一篇文章,从头至尾写下来,都需要经历无数次极端缜密的判断。

作文贵在质朴

作文贵在质朴、求真,有的人写文章喜欢用华丽的语言,这大半都是稚气的表现。现在报刊上的文字,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很初级的写作,但由于传播的频率和范围很广,很多人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损害。这样时间长了,阅历短浅一点的人就会失去对语言的基本判断力,不知道什么语言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每个时期都有一些套话,这是应该尽力回避的东西,是学习写作的原则。现在的趋势正好相反,有人写文章一定要寻找和使用这样的套话,并且将此作为一种能力来炫耀。再就是过多地、不适当地使用一些书面语,对语境不管不顾。有些漂浮的书面语读了只是在眼前轻轻掠过,没有具体的分量,沉不到读者的心里去。表面华丽的词语是廉价的,因为它们不需要寻找,就搁在那儿。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感人,因为它们是经过了心灵过滤的。最常见最普通最不时髦的词汇不见得就不好,反之也一样;词没有不好的,就看我们用得好不好。

汉语中最有力量的词是名词和动词,它们是语言的骨骼。语言的虚浮臃肿,主要原因是形容词之类的用多了。句子像人一样,要减肥,要干练,这才出线条,才帅气。追求美,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没完没了地搽化妆品,只会适得其反。

有人误认为散文与小说不同,是需要搞词藻比赛的,这非常错误。什么文体都是简洁而后生动、朴素而后华丽。有的素质不高的企业家发了财,想请文章大家给他写点歌颂的文字,于是就有这一类写手去吃他们的豆腐一办法就是从字典上找一些词儿堆积起来。企业家一看这么多词,而且闻所未闻,一下就折服了,以为遇到了真正的“文章大家”,就慷慨地付给很多钱,以为物有所值。其实这都是骗人的伎俩。

散文的一个不好的传统,或者说恶劣的影响,是来自汉代的赋。那时的华丽炫目大致是用来装饰统治阶级的,为了满足他们的低级趣味。文章大事不属于权柄者,所以艺术这一类事物要糊弄他们这一类人,如官家和商人之类总是容易的,因为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搞通深奥的艺术精神。汉赋就是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文体,它虽然不能说一无是处,但基本上是一块艺术的“鸡肋”,没有特别大的价值,只是在文学史上作为一个品种记录下来。这其中品质较高的,也可以欣赏玩味,但有志向和气量的写作者一般不会去效法它。

在文章中,使用一个触目的偏僻的成词,往往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就好比一个硬块来到了语言的水流里,需要更多的浸泡才能融化一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避它,除非万不得已才使用。

我们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是小时候带来的。因为从开始学习作文时,老师就千方百计让我们用词一用上一个成语、一个词,老师就给我们画一个红圈以示表彰。为了得到更多的鼓励,我们也就绞尽脑汁往上堆词。可见这是小学生的行为,却会保持到成人时代。

如果我们更早地遇到一个老师,他告诉我们自然朴素的重要、告诉这样才能走到文章的高境界,那会多好啊。这样我们就不会以辞害文了。

真正的文章高手都是倔的人,他们心气高,平时不会采用被人频频使用的时尚套话,也包括语汇。人在作文这种事上,有自己的语言方式是最起码的,也是最难做的。

P10-11

书评(媒体评论)

张炜显然不是那种“自赏”的作家。他不仅把写作当成自我表达的形式,更看重它作为一种影响和渗透周遭世界的存在方式。……我们有幸还能成为张炜作品的受惠者。

[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目录

谈散文

写散文

散文非作文

走得遥远和阔大

小说家和散文

散文及其他

散文写作答问

谈阅读

理想的阅读

春天的阅读

冬天的阅读

书的魅力

谈写作

感动的能力

非职业的写作

个性、人品和想象力

方言与转译

演讲录

纸与笔的温情

把文字唤醒

世界与你的角落

序言

散文是“文体之母”,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凝聚。在古代、 “五四”时期,散文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更是一路走红,成为最受出版商、读者尤其是大学生欢迎的文体。但与这种蓬勃态势极不相称的是散文理论的贫困,其学术积累,其受关注的程度,其对创作的影响,均远逊于诗歌、小说乃至戏剧。造成散文理论贫困的原因,在我们看来有如下几方面:其一,缺乏有较高认同度且具一定操作性的核心范畴;其二,缺乏流派思潮意识,更缺乏以流派思潮为标志的论争;其三,观念落后,理论陈旧,缺乏建构属于自己的散文理论话语的自觉;其四,一些散文研究者缺乏应有的自信,总觉得研究散文低人一等,而学界对散文研究有意或无意的贬低与漠视,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这种自卑感。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合力,导致了散文这种奇特的景观:一方面是创作红红火火,异彩纷呈;另一方面是理论冷冷清清,长期萎靡疲软、欲振乏力。当然,这是从总的方面,从与小说、诗歌等主流文体相较而言的。应该说,进入新世纪以后,在一批有志于振兴散文理论的中青年学者努力下,特别是随着一批原先研究小说、诗歌的著名老一辈学者的加盟,散文研究队伍不仅日渐发展壮大,而且提高了散文研究的起点,改变了以往只重收集整理资料,探讨散文创作技巧,尤其只重作家作品评论而轻理论建构的研究局面。散文研究开始由边缘向中心位移的标志是:一些散文研究者开始从学理上研究散文的概念范畴,试图建构散文的理论体系;一些研究者将研究中心从社会学、思想内容研究转向文体研究;甚至连一向不受重视的流派思潮研究,散文研究中的哲学问题、方法论问题也有学者关注。至于“大散文”“纯散文”“复调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小女子散文”“艺术散文”“生命散文”“新散文”“在场散文”“原散文”等众多散文观念、主张或口号的提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散文领域的热闹。总而言之,随着散文创作的繁荣,散文研究者主体意识的加强,以及研究者质疑精神、批判意识的觉醒,散文研究已告别了原先备受冷落歧视的尴尬境地,开始有了一些自信,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这是事实,也是我们必须明确的理论前提和总体判断。

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散文研究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观念和主张,但迄今为止,相较于小说、诗歌研究,散文研究还是落后的,还远远未达到我们的期待。具体表现在:第一,散文理论、散文批评和散文理论史的研究虽进入众声喧哗的繁盛期,但由于在基本理念上缺乏共识,这样对散文成就的评价便缺乏统一尺度,常常陷入混乱、自相矛盾的困局。第二,新世纪以来虽有众多的散文理论,但大多是理论家各自的独白,并未获得散文研究者的普遍认可,作家似乎也不太买账。第三,时下的散文研究,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单兵作战,虽然发表了不少单篇评论和单本著作,但由于没有策划,宣传不到位,因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影响力上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我们决定组成一个强大的作者阵容,出版“百年散文探索丛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二十世纪至本世纪初期的散文进行全方位且具原创性的欣赏、梳理与阐释,同时建构起新的散文理论话语,最大可能地为散文立论、立法。我们认为,这样不仅能推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结束散文缺乏共识、标准混乱的局面,从而提高散文研究的学术品位,使散文研究在人文学术领域有更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的第一个想法。

我们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的第二个想法,也可以说是更深层的原因,是考虑到自“五四”以降,文学理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古代,小说、戏剧理论十分薄弱,古代有关文章的理论,基本上都是散文理论,所以散文理论在古代可以说是正宗,享有很高的地位。但“五四”之后,随着小说、诗歌日渐占据上风,加之西方文学理论大规模涌入我国,并在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中完全压倒了传统的古典文论。如此一来,既没有西方现成理论可资借鉴,又没有思潮流派可以师承的散文研究自然成了弃儿,更不可能像小说、诗歌研究那样丰富多彩、风光无限。不过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散文研究虽不似小说、诗歌研究那样有西方的理论资源作支撑,但它那份心定神闲,那份“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气度,却是因过分追逐西方各种文学新潮和表现技巧而变得心浮气躁、 “各领风骚三五天”的小说、诗歌研究所不及的。正因贫困,正因没有太多现成理论可依持,说不定散文研究的天地更加开阔,更有可能建构起带有原创性的东西。这样看来,散文研究不仅不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事实上还是大有可为的。

我们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的第三个想法,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目前国内尚无关于现当代散文研究和批评的丛书系列。因此,本丛书的成功出版,无疑填补了散文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开拓与创新之功。若能好好经营,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最后,再简单说说本丛书的一些特色。第一,丛书体现创新性,强调学理性,又兼顾可读性。同时,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散文,提高阅读兴趣,丛书将尽量回避过于“学院化”的表述,用生动优美的文字来探讨散文问题。第二,丛书以目前国内最重量级、最具名气、最有号召力的散文研究名家为作者群,旨在全面展现当代学者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学术创新成果,力求能够在学科内外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第三,丛书不拘一格,系统论著、专题研究、文体解读、批评随笔皆可。关键是要有特色,有创新性,有可读性,尽量做到雅俗共赏。第四,我们力求把丛书打造成可持续的产品链。

一套丛书的出版,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真诚地感谢广东人民出版社在当下急功近利之风盛行、学术著作出版困难之际,以不世的眼光和气魄,接纳了这套显然不会获利丰厚的丛书,为当代散文的创作和研究,为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要感谢长期致力于散文研究的学者。他们甘于寂寞,享受冷遇。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大红大紫,但他们却安之若素,以纯正的精神去接近散文的精神,以炽热的心去拥抱散文的心。因此,“百年散文探索丛书”的出版,既是一个学术群体探索思考的展示,更是一种坚守精神的见证。但愿本丛书的出版,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散文,并推动当代散文研究和批评更上一层楼。

内容推荐

什么是散文?怎样写散文?何为散文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能够使散文写作直达人心,发人深省?这些问题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张炜著孙绍振、陈剑晖主编的《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意在通过解读散文名家,梳理散文理论脉络,创新散文理论话语,推动散文理论研究。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以小说著名,但他同时也写了不少文艺评论。张炜著孙绍振、陈剑晖主编的《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百年散文探索丛书》是他最新结集的文艺评论集。分为四辑:谈散文、谈阅读、谈写作、演讲录。张炜以他温润的文艺之心,勾勒出一个时代的面影,张炜的文艺评论本身就是一篇篇小品文,文字鲜活,见解独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3: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