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智慧城市2.0--科技重塑城市未来(精)
分类
作者 司晓//周政华//刘金松//刘琼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三化”叠加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涌现出了北上广深等一批世界级的城市,参与全球竞争、彰显中国实力,快速的城市化也极大提升了国民福祉;但以雾霾为代表的空气污染困扰了许多城市 ,同时交通拥堵、贫富鸿沟、社会稳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现代城市病也开始爆发。过去建立在以农业人口占主导基础上的城市治理模式,甚至十年前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都已经难以适应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一场新的城市管理变革呼之欲出: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这场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和新模式。司晓、周政华、刘金松、刘琼著的《智慧城市2.0--科技重塑城市未来(精)》着重从政务、交通、金融、教育、医疗、居住等六大领域,并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展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智慧城市2.0版的构建,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参考。

内容推荐

司晓、周政华、刘金松、刘琼著的《智慧城市2.0--科技重塑城市未来(精)》试图集中展示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对提升优化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功能(如政府服务、交通、医疗、金融、社区管理等细分领域)所做出的努力。

目录

第一部分 城市的困境和现状

 第1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

1.1 城市病了:雾霾、拥堵、发展失衡

 1.1.1 雾霾围城

 1.1.2 城市病了

1.2 智慧城市,危机之下诞生的概念

 1.2.1 城市1.0: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思维

 1.2.2 城市2.0: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城市多元化发展思维

 1.2.3 智慧城市的中国后发优势:顶层政策概览

1.3 把握万亿投资机会,先搞懂这几大趋势

1.4 互联网视角的城市观

第二部分 从政务到教育:智慧城市六大领域的经验与教训

 第2章 智慧政务:城市需要一个新大脑

2.1 云上政务:城市治理与服务的大升级

 2.1.1 办证难与政府信息孤岛

 2.1.2 政务治理如何搭上互联网快车

2.2 企业机遇:掘金万亿数据富矿

 2.2.1 云上商机

 2.2.2 数据富矿

2.3 从线下到线上,沈阳"新社区"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2.3.1 搭建"新社区"平台:从线下到线上

 2.3.2 从居民到粉丝,转变治理思维

 2.3.3 提升治理能力,"善政"提高公信力

 2.3.4 "互联网+"政务,加出无限可能

 2.3.5 沈阳样本启示

 第3章 智慧交通:改变社会移动的方式

3.1 智能交通:21世纪的交通大迭代

3.2 交通智能化的中国路径:政策先行、产业跟进

3.3 车联网+自动驾驶:未来已来

 3.3.1 人、车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3.3.2 传统车企、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的"三国杀

 3.3.3 发展尚在初期,期待杀手级应用

3.4 武汉:被逼出来的"互联网+交通

 3.4.1 构建"一网双微双号"格局

 3.4.2 "双号联动"战略的形成

 3.4.3 一切以精细化服务为目标

 3.4.4 武汉"互联网+交通"服务带来的启示

 第4章 智慧金融:再造城市经济灵魂

4.1 监管与扶持并行:告别野蛮生长

4.2 金融嬗变:当金融邂逅科技

4.3 征信变脸:个人信用进入人人时代

4.4 区块链:中本聪留下的未解之谜

4.4.1 从跨境支付到证券交易:区块链技术扩散路线图

4.4.2 数字货币大趋势

 第5章 智慧地产:让建筑学会思考、给社区装上智脑

5.1 产品设计:后黄金时代的个性化、定制化和用户至上

 5.1.1 腾讯智慧建筑:让建筑学会思考

 5.1.2 万通的自由筑屋试验

 5.1.3 小米的地产跨界

5.2 销售融资:电商创新与房地产金融迭代

 5.2.1 房地产电商迭代

 5.2.2 地产金融四面开花

5.3 后期服务:物联时代的家居、社区智慧化革新

 第6章 智慧医疗:全程痛点的行业等待救治

6.1 医疗服务的三座大山

6.2 智慧医疗可以做什么

6.3 钱进医疗:资本从高烧到理性背后发生了什么

 6.3.1 融资热与互联网公司布局

 6.3.2 挺进智慧医疗

 6.3.3 风险仍在

6.4 决战糖尿病: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绥阳样本

 6.4.1 "互联网+慢病管理"理念的提出

 6.4.2 互联网+慢病管理:绥阳模式的主要做法

 6.4.3 绥阳模式的评价和展望

 第7章 智慧教育:灵魂工程师的数字化转身

7.1 政策之变:数字化浪潮的洗礼

 7.1.1 智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7.1.2 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历程

 7.1.3 从新加坡到韩国:国际智慧教育的发展动态

7.2 产业跃进:掘金移动互联网

 7.2.1 智慧教育的产业分类

 7.2.2 智慧教育的产业链条

 7.2.3 我国智慧教育的产业发展现状

7.3 "智慧校园":腾讯公司与江西省上饶市碰撞出的教育改革火花

 7.3.1 互联网+教育与"腾讯智慧校园"的发展

 7.3.2 优秀案例之上饶县

 7.3.3 江西省上饶模式的评价和展望

第三部分 愿景与范例

 第8章 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关系展望

8.1 城市与居民:人口是最大的财富

8.2 城市与科技:《黑镜》不是人类的未来

8.3 城市与空间:超越地理局限的可能

8.4 城市与经济:知识社会的必然

8.5 城市与公平:西半球毒品集散中心的神奇逆转

 第9章 国外智慧城市优秀实践案例

9.1 首尔:智慧城市的亚洲模范生

 9.1.1 韩国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9.1.2 首尔建设智慧城市的具体措施

 9.1.3 卫星城松岛:智慧城市新模板

9.2 伦敦:智慧城市的英伦范儿

 9.2.1 战略安排

 9.2.2 主要内容

 9.2.3 借鉴经验

9.3 芝加哥: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化学反应

 9.3.1 支持城市发展的技术政策

 9.3.2 从25万个路灯改造看芝加哥如何打造智能物联网

9.4 哥本哈根:北欧领军者

 9.4.1 战略规划

 9.4.2 具体措施

 9.4.3 两大挑战

9.5 新加坡:城市国家的理想与抱负

 9.5.1 顶层设计

 9.5.2 项目内容

试读章节

  “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屈服,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有诸多相似性,无疑是最佳选择。”① 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办的第 67 届国际宇航大会上,SpaceX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分享了一个带有科幻色彩的观点: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马斯克用视频 现场演示了人类移民火星的火星运输系统。  马斯克打算建造一整套可重复利用的运输设备,一次可将 100 人送到火星 基地,耗时 80 天(最终减少到 30 天),花费控制在每人 20 万美元以内(最终 降至 10 万美元)。这个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建造一个有 100 万居民的火星基地, 整个计划可能需要耗时 100 年。马斯克预计,首次载人火星飞行最快会在 2024 年执行、2025 年登陆。  马斯克并非是第一个火星移民倡议者。2013 年,荷兰的一家公司也曾发起 火星移民计划,征募四名志愿者去火星,该计划吸引了数万人报名。火星是太 阳系中少有的类地行星,有着和地球类似的自转周期和地貌,但火星属于沙漠 行星,大气稀薄、气候严寒。地球与火星的最近距离为 5500 万千米。2003年6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勇气”号火星车,在太空中飞行了 7 个多月才登陆火星。  对于移民火星的意义,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和行星科学系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翁玉林曾撰文指出:“地球人口越来越多,地球的面积却不会增加,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一些人移民到其他星球。纵观太阳系,火星明显是第一选择。还有另一个理由,一旦有一天地球和另一个小星球碰撞,毁灭了人类,就如7000 万年前恐龙灭绝一样,那么在大灾难后,人类的香火恐怕只有靠火星移民来继承了。”

1.1.1 雾霾围城

探索火星代表了人类对于未来的远虑,目前,生活在城市的地球人还面临着许多近忧。就在马斯克仰望星空、畅谈移民火星梦想时,生活在华北的中国人却经常被另一个问题所困扰。

2013年年底,守小鱼决定离开生活了7年的北京。在这个城市,她经历了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那时,她已经是一家知名媒体的骨干记者,收入还算体面;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一个幸福的家庭。当她宣布这个决定时,很多朋友都惊呆了。不久,守小鱼移居云南丽江,并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篇文章:“做出离开的决定并不容易。人在一个城市就如树木扎根,时间越久,根系越深,难以挪动。但我还是决定离开,不为别的,只是很单纯地想让孩子能在一个有着蓝天白云的环境中生活。”

在母性本能的驱使下,这位记者最终在工作和健康之间做出了抉择。

“儿子足月出生,身体健康,活泼开朗。为了他的健康着想,此前我一直把他放在郊区,由我父母照料,而我自己则每天开车来回奔波八十公里。2012年年初,因为实在太累,我只好让他们搬到了城里。此后,孩子感冒、发烧、咽喉炎,各类状况不断。

P3-4

序言

很多人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可能会碰到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没有带零钱,或者交通卡余额不足。2017 年12 月初,我去重庆感受了下互联网的一项小创新--乘坐缆车时,乘客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腾讯乘车码”向刷码设备展示二维码即可,车费还支持实时和异步扣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称,截至2017年6 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了7.51亿,其中约73%生活在城市。也就是说,有5亿多城市人口通过邮件、微信、QQ等互联网工具连接在了一起。但在线下城市生活中,他们依然会遇到类似乘车支付等诸多的不便。

如果说过去的十多年,科技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提升线上的服务水准;那么,未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科技公司的服务重点将转向提供"线上+线下"的方式,而城市也将成为承接这类服务的重要载体。

智慧城市成为当前从政府到民间都广泛关注的话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看到了解决污染、交通拥堵、看病难、上学难等城市病的新希望。今天,腾讯、阿里、百度等一批科技公司协助政府建设智慧城市,也正是看到了科技创新能够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正面推动力的可能。

智慧城市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在此期间,中国的科技公司通过一点一点的实践,为这个舶来的洋概念,注入了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内涵,并且把智慧城市从过去的单一政务在线化,扩展到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应该说,相比十年前PC 时代的智慧城市概念,今天我们已经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2.0 阶段。

首先,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升了效率、改进了用户体验,"互联网+"的改变过程也正是一座城市智慧化的体现。

前面提到的小程序"二维码乘车"就是非常典型的"互联网+交通"的具体体现,类似地,共享单车也解决了部分人地铁、公交车站到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但有助于减少城市污染排放,同时也鼓励人们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让单车出行成为新的潮流。

过去几年,针对人们高度关注的就医问题,如排队挂号、缴费等突出痛点,微信也做了一些努力。截至2016 年年底,国内60%的三甲医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为患者提供挂号、电子病历查询、诊间服务等服务,简化了就医流程。

正是通过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方式,城市运营效率得到了提升,市民生活便利程度得到了提高,"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最终使我们距离智慧城市更近一步。

其次,互联网对城市的赋能是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的,这也是智慧城市2.0 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个体到城市,互联网的赋能有两种方式: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但是我个人和腾讯更愿意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这源于我们对开放和合作精神的认同和坚持。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一个重要主线是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储存,从政府到企业可能都会在云端通过人工智能来处理大数据,特别是智慧城市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云端化、智能化的过程,这里面就涉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因此,腾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一定是去中心化的赋能。

互联网公司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要取得各方的信任,要让他们有安全感。我们不能让参与智慧城市的各方都把安全程度、命运、利润放在一个中心化的赋能者那里,而应帮助他们以"互联网+"为手段充分融入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之中。

最后,连接、开放与合作既是腾讯参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更是我们对智慧城市2.0 的期待和憧憬。

腾讯多年来一直专注做连接,我们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和人与服务,无论是乘车码还是微信挂号,本质上都是在建立这种连接关系,让连接变得更便利、更简洁,而智慧城市正是连接的重要基础性场景。

2010 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天,我们把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时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同样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希望能够用互联网科技的理念和能力,和政府、企业同行及诸多机构一起去解决城市生活中的不便、去弥合数字化带来的新问题,让城市真正变得智慧起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惠。

书评(媒体评论)

腾讯多年来一直专注做连接,我们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无论是乘车码还是微信挂号,其本质都是建立这种连接关系,让连接变得更便利、更简洁,而智慧城市正是连接的重要基础性场景。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天,我们把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时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同样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希望能够用互联网科技的理念和能力,与政府、企业同行及诸多机构一起解决城市生活中的不便、弥合数字化带来的新问题,让城市真正变得智慧起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惠。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5: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