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的莫希干人(简写本)/少年阅享世界文学名著经典读本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美)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翻开本书,一则则充满紧张悬疑、冒险刺激的故事情书,一个个洋溢着勇敢与奋斗精神的传奇故事,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著的《最后的莫希干人》讲述了一个印第安部落莫希干战士为保护整个部族表现出来的勇猛,但由于部落之间的战争以及白人的西进,个人或单个部落的勇猛未能挡住印第安文化的衰落……

内容推荐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这本《最后的莫希干人(简写本)》这是一部讲述印第安人生活和殖民地战争历史的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两个少女到前线去找她们的父亲,而护送姐妹俩的英军少校一开始就出了错,被一个伪装成向导的敌方奸细引入了敌方的包围圈。几个白人青年在印第安莫西干族酋长父子的帮助下,与敌人在森林里展开了激战。多次激战后,父女、恋人、战友最终重逢,而姐姐科拉和莫西干族的最后一个年轻酋长,却把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森林里。

目录

上部 走向亨利堡

 森林的偶遇

 山洞的晚餐

 神秘的啸叫

 林中的激战

 沮丧的俘虏

 痛苦的交易

 拼死的搏杀

 血池的传说

 意外的重逢

 屈辱的投降

下部 决战大森林

 大湖的追踪

 深藏的部落

 黑夜的审判

 灵魂的较量

 救命的黑熊

 化装的救援

 奔死的竞赛

 神圣的酋长

 最后的决战

 森林的葬礼

试读章节

上部 走向亨利堡

森林的偶遇

英军少校受命护送两位美丽的姑娘到前线找她们的父亲。迷失了方向的年轻人在森林里偶遇侦察员邦波,才知道上了敌人的当。年轻的莫希干战士追杀一头鹿,却引来一连串令人不解的疑问。故事由此开始……

北美洲的七月,天气很闷热。如果走进美国和加拿大边境霍里肯湖地区的森林里,还会有潮湿的浓雾,常常令人头晕目眩,分不清东南西北。除非有那些印第安土著居民带路,一般的白种人走进森林里多半会迷路,走上几天十几天也走不出来,直到给养耗尽,饥饿而死,或被熊、狼和豹子吃掉。

因此,从1756年到1763年的七年间,在英国人和法国人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中,英法双方都不得不动员大量印第安森林居民为自己的军队当向导,甚至鼓动他们直接参加作战。英国军队的向导多数由南边的印第安特拉华部落及其所属支系莫希干人担任,法国军队则由北边的印第安麦柯亚部落和休伦部落人当向导。他们各为一国军队效力,跟着那些欧洲人打仗。时间久了,印第安部落之间也互相仇恨起来,你死我活的争夺不亚于两个欧洲国家的战争。

在整个七年战争期间,尤其数莫希干人付出最大。他们的部落居民很多被打死,还有些则在战争中失去联系而流散到其他部落,到后来差不多整个部落的人都死光了。莫希干人的酋长,被各部族尊称为“大蟒蛇”的钦加哥,和他的儿子“快腿鹿”恩卡斯,最后流散到一个已经分裂的特拉华人部落里,被英国人征集起来与法国军队作战。到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钦加哥和恩卡斯父子俩仍然战斗在森林里,他们发誓要向那些夺去他们土地的休伦人复仇,重新夺回自己的土地。但他们面对的当然不仅是那些印第安休伦人,还有更多的用先进武器装备起来的法国殖民军队。

不过,他们也有朋友,除了与自己族属相同的特拉华人以外,他们也有白人朋友。最要好的,也是最令他们佩服的一个朋友名叫纳蒂·邦波。他们把他叫作“鹰眼”,因为邦波有一双不输于印第安森林居民的锐利的眼睛。此外,邦波还有一个令人生畏的绰号叫“长枪”,敌方休伦人和法国人就这样叫他,都知道他使的那支枪指哪打哪,十分神奇。

令莫希干人钦加哥父子感觉亲近的,当然还不只是上述两个绰号。他们与邦波相识已久,对他在森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跟印第安人相似的性格颇多赞赏。比如邦波的皮肤黝黑,与一般白人有很大不同;肌肉结实,显然也是经常风餐露宿长期奔走锻炼出来的。他的装束也差不多印第安化了:一件猎衫,一顶光板皮帽,腰间还束了一条只有印第安人才用的贝壳串珠腰带,腰带上也佩着一柄猎刀。他脚上穿的也不是欧洲军人的皮靴,而是跟森林土著一样的鹿皮鞋,还绑了一副鹿皮裹腿。  “鹰眼”邦波的这身装束与印第安人唯一的区别,只是没有在腰间插一把印第安战斧,那是因为他另有一支枪,一支很长的长枪。与他的长枪相配的则是肩上背的一只弹药袋和一只装火药的牛角。牛角是必不可少的,火药装在里面就不怕被水浸湿。森林里到处是溪流,也时常下雨,涉水和冒雨行走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莫希干人父子与邦波亲近,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他可以跟他们说一样的印第安土语,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都说土语。这是绝大多数英国军人做不到的。

好了,现在我们应该知道邦波的真正身份了。他其实不应该算作英国人,而应该算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因为他并不是由英王派来的军人,而是一个欧洲早期移民的后裔,在美洲的土地上已经生活了很久。只不过1760年前后的北美各州,还没有组成合众国联邦,还只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而已。邦波此时的身份则是英国皇家殖民军美洲军团的一名侦察员。他与莫希干人钦加哥和恩卡斯父子,正在森林里执行特殊的侦察任务,他们的对手则是法国军队和为法国人作战的印第安麦柯亚人和休伦人。

这天傍晚,邦波和莫希干酋长父子循着麦柯亚人的足迹,在森林里追踪了一天,来到林中一条小河边休息,意外地遭遇了另一支队伍。那时年轻的莫希干人恩卡斯刚以自己矫捷的身手杀死了一头鹿。

是一头公鹿。

公鹿出现的时候,“鹰眼”邦波和“大蟒蛇”钦加哥正在聊天。他们同时都看见了从林中向河边走来的公鹿。邦波对钦加哥说:“跑了一天,肚子早饿了,吃食正好就来到了眼前,这不是天意吗?”说罢便举起枪向公鹿瞄准,却被钦加哥伸手拦住了。钦加哥说:“鹰眼,你还想去与敌人作战吗?”

邦波立即明白了自己的冒失,放下枪,转过脸向年轻的莫希干人说:“恩卡斯,为了不致惊动麦柯亚人,也为节省弹药,我还是把这头公鹿留给你的弓箭吧。”

年轻的莫希干人并不答话,却迅速伏下身子,悄悄向公鹿接近过去。在离公鹿只有十几米远时,他才小心地往弓上搭上一支箭,慢慢拉动。尽管恩卡斯的动作已经十分隐蔽了,但高度警觉的公鹿还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它迅速地移动身子,准备逃开。P1-3

序言

本书要讲的故事,年代和地理可能都离我们较远。不过对于故事本身是否引人人胜,读者完全可以放心。这是一个很精彩的传说故事,因为写这本书的原作者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1789一1851)在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众所公认的、与马克-吐温并列的讲故事的高手。

事实上,这话应该倒过来说,是马克·吐温与库柏并列为讲故事的高手。因为不论是从生活的时代,还是从写作的年代来说,库柏都比马克·吐温早得多。库柏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小说家,一生写过30多部小说,被誉为“美国小说的鼻祖”。不仅马克·吐温,包括后来的福克纳和斯坦贝克等众多美国小说家都深受库柏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库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美洲印第安森林里的历险故事。

一个年轻的英国军人奉命护送两个少女到前线找她们的父亲,而此时她们的父亲率领的军队正被敌人团团围困,她们去父亲那儿无异于自陷火坑。但姐妹俩远离家乡,万里寻父,又来到一个四处都在打仗的国家,不去找父亲也别无他法。而护送姐妹俩的英军少校海沃德一开始就出了错,找了个印第安人向导却是敌方的奸细,一整天就引着他们在森林里乱转。眼看快到天黑走投无路之时,幸遇侦察员邦波和莫希干人钦加哥、恩卡斯父子,才识破奸细的诡计。但这时他们已经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故事一开始就悬念丛生。

在莫希干父子的帮助下,几个年轻人与站在敌人一边的印第安土著士兵在森林里展开周旋与搏斗,历尽艰险,还是被敌人捉去。紧要关头,又是侦察员邦波和莫希干父子出手相救,两姐妹终于得以和父亲团聚。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在父亲被迫率军投降之后,两姐妹又被一个印第安休伦人酋长劫持。而酋长就是先前那个让她们吃尽苦头的奸细——绰号“刁狐狸”的麦格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故事就这样向更加曲折惊险的方向发展。

这次姐妹俩被劫持得更远,休伦人酋长把她们带到大湖对岸的森林腹地,关进自己的部落里,要姐姐科拉答应当酋长的老婆。失去女儿的败军之将和失去恋人的年轻军官决心找回姐妹俩。同样是原先那个侦察员与莫希干父子帮助他们寻找。一行人过大湖,走森林,寻旧路,找踪迹,风餐露宿,躲避围攻,终于找到姐妹俩的下落。

然而,还没有救出两姐妹,自己人却又被敌人抓住,英军少校海沃德和圣歌教师大卫身陷敌对部落,年轻的莫希干人恩卡斯也在森林遭遇战中被休伦人俘获。最后,一行人绞尽脑汁,施尽计谋,还搬来与休伦人敌对的印第安特拉华部落,双方展开多次激战,才使得父女、恋人、战友最终重逢。而姐姐科拉和一直帮助他们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却把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森林里。一曲挽歌唱出的故事既惊心动魄,又伤痛哀婉。

作为一部讲述印第安人生活和殖民地战争历史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当然不仅是一个惊险故事,还有穿插在故事之中的绚烂无比的民族风情画卷。

作为小说主人公的两个莫希干人,钦加哥和恩卡斯父子生动地体现了印第安民族的性格之美。他们善良质朴,忠诚勇敢,热爱故土,向往自由,却因为白人殖民者的到来,部落被分裂,土地被占领,又被迫参与战争,部落之间互为仇敌,从而陷入了无可逃避的命运悲剧之中。但他们对于能够真诚相待的白人朋友十分友善,把朋友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对于无辜被掳的两个白人姑娘,他们也极尽所能地给予无私帮助。年轻的莫希干酋长恩卡斯绰号“快腿鹿”,多次为解救两姐妹出生入死。在落人敌人之手、面对死亡威胁时,他始终坚强不屈,直到获得特拉华部落战士的拥戴,成为首领带兵打仗,最后与敌人搏斗而死去。恩卡斯的形象十分生动真实,对于什么是勇敢和忠诚,他的行为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与两个莫希干人始终在一起的白人侦察员邦波,绰号“鹰眼”、“长枪”,因为从小生活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几乎成了纯粹的印第安森林居民。他也是一个“西部开拓者”,热爱自由,喜欢冒险,无拘无束,争强好胜,好打抱不平,还往往视战斗为游戏,把危险当刺激。但他又与一般的白人殖民者有很大不同,并不歧视印第安人。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与莫希干父子真诚相待,视他们为最好的朋友。他十分尊重老酋长钦加哥,佩服钦加哥身上所具有的森林居民的素质。他也真诚地喜爱年轻的莫希干人恩卡斯,在恩卡斯被敌人抓住将要处死时,毅然回到休伦人部落冒险施救,又为恩卡斯之死流下真情的眼泪。邦波是库柏用心着力塑造的一个理想的“西部牛仔”形象,可以算是所谓“美国精神”在文学中的最早代表。

除了惊险的故事和出色的人物外,小说还带着我们走进自然和历史,让我们略领到18世纪北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区无比瑰丽壮观的自然风光,以及印第安部落那些奇异的风俗。小说中有些描写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过目难忘。如森林黑夜里神秘的啸叫,大湖晨雾问逼命的枪声,特拉华部落的隆重葬礼,木屋和血池的恐怖传说,等等。

还有些只有在印第安人部落里才有的景象,小说对于这方面的描写也令人称绝。如割头皮计战功,比枪法辨身份,能当神官的黑熊,会盖房子的河狸,尊敬不惧死神的战俘,处死胆小逃跑的战士。最可叹的还是莫希干人的历史及其最后消失的命运。

作为美洲少数民族,印第安人说话时也常喜欢用一些奇特的比喻。如特拉华部落老酋长称赞恩卡斯“是这片森林里最勇敢的豹子”;休伦人酋长鄙视那几个白人俘虏,便形容他们“脸比森林里的银鼠还白,说话像野猫子一样假嚎”;等等。这些留存在原始部落民族生活中的鲜活语言,其实往往是最接近自然本色的人类童年思维的再现,读着也常常令人叫绝。

《最后的莫希干人》是库柏所写的众多长篇小说中的一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与这部不朽作品风格一致的,还有另4部作品——《杀鹿人》《探路者》《拓荒者》《大草原》,都是以邦波为主人公的边疆题材小说。《杀鹿人》讲述邦波早年的狩猎生活及他与印第安人的友谊。《探路者》也是讲邦波参与的一个营救故事。《拓荒者》则以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纽约的开拓地为背景,讲述邦波过不惯城市的生活,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最终重返森林向西开拓的故事。《大草原》写邦波的最后归宿,他被卷入一个家庭内部的互相争斗和残杀,最后在大草原上悄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可以看出来,以《最后的莫希干人》为代表的这5部系列小说,虽然在形式上都是以白人冒险家邦波为主人公讲述的一些惊险故事,实际上却是以恢宏的气势描写了美国建国前后,那场著名的“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历史侧面,因而在世界文学史上备受瞩目。

因为邦波一直习惯与印第安人为伍,崇尚自然,热爱自由,连服装和生活方式都追求印第安化,让人看到的形象总是绑着印第安人常用的鹿皮裹腿,因此这5部小说便被人们总称为“皮裹腿故事集”。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是其中最精彩的一部。读者在读过本书后,完全可以既清晰又愉快地认识当年的北美印第安土地,认识书中那些不畏艰难、忠诚勇敢的冒险英雄。最后还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地认识一位世界著名作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他是一位美国人,1789—1851年在世,他于1827年为我们写下了这部不朽的小说——《最后的莫希干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