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歌与溪水的缠绵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新荣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诗歌与溪水的缠绵》整个集子时间跨度大,内容宽泛,有美文,有游记,有序文,也有评论作品,所到之处,皆为心意。《告诉你个故事没头没尾》《马镇旧事》《诗之思》等等,或情,或理,或心得,总是如此令人倾心,禁不住暗暗为之击掌。这些文字,不仅让读者触摸到了林新荣的文学心跳,而且还能感受到一股因为热爱而赋予其间的强大力量。

内容推荐

《诗歌与溪水的缠绵》是作者林新荣的一本散文集。该书共72篇文章,内容包括作者和文朋诗友的交往,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诗歌的思考,时间垮度大,文字精美,富有诗的特质。书中把对人生感悟的深邃思索融入一个富有哲理的文章之中,是作者掬出自己的心得与朋友做心与心的交流,于亲切随和之中启迪思想,引发读者产生共鸣。

目录

山中访老者

屠夫

闲人

老家六题

取名

永远的瑞师人

捡漏的故事

青竹、臂搁与笔筒

一个“米老鼠”

爱情,锁以及钥匙

短文五题

老街

真实或不真实的乡间

迟到的悼念

老马过河去了

每一条瓦槽也都是它们苦苦修缮的隐秘

阿海

网络有个诗人叫笔尖

网络美眉

我写古诗

野鸭,芦苇,小蟹与三首诗

诗歌与溪水的缠绵

仙岩散纪

福泉仙山

圣井山与名人

圣井山杂记

云南两题

清幽的上洞山

永远的寨寮溪

塘栖行

西藏手记

千年山皇寨

砚下孙家大院

答远观的17个问题

是什么让我爱你这么多年

诗之思

诗通过散文道路的圣迹

风中飘来“网络”气息

王叶婕散文集序

张婉婧文集序

魏贤字诗集《随意的飞》序

翁德汉诗集《冬天最后一滴眼泪》序

《中国当代诗歌赏析》前言

《中国当代诗歌选本》后记

《湖清岭秀》序

《瑞安市文学作品选》序

《瑞安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序

《荆谷风情录》编辑记

书前书后

马镇旧事

1990年的肝炎患者

告诉你个故事没头没尾

诗中的妹妹(六章)

背负夕阳的骆驼(十一章)

后记

试读章节

老家六题

池塘

南唐冯延巳有一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极其的香艳,写尽了池塘的美妙。或许从那时开始,池塘在人们的心目中,才变得如此美丽。

我在少年时,也曾亲近过池塘。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蓝,水也清,放学归来后,经常在池塘边玩耍:捉蝴蝶、逗蚂蚁、掏鸟窝;夏天还经常到池塘里洗澡。有一次,一位小伙伴在池塘边洗手时,还捉到过一条俗名叫“八须”的鱼儿;大一点的男孩子呢,则拿着自制的水竹钓鱼竿,端坐在池塘边,时不时钓上一些鲜活的鱼虾。但每每看到老家的那口池塘,我的心中就会掠过一阵痛惜。因我幼年时最好的一位朋友——阿海,就溺死在池水中。据说,放学归来的阿海,中午偷跑到池塘中游泳,平时水性很好的阿海,不知怎的抽起了脚筋。与阿海一同淹死的,还有一位在村中辈分很高的太公,他是听到呼救,去救助阿海,因不大识水性而淹死了。

少年时,对死亡感觉是很神秘的。一家人曾再三嘱咐不可去那口池塘边玩耍,然我还是壮着胆悄悄跑一趟。大概也算去缅怀朋友吧!只见塘边的竹丛茂密,随风摇曳。塘堤恣肆地长着绿森森的杂草,塘中水呈蓝苔色,塘边漂满白色的水泡沫,好像会出现什么似的,一阵蝉声传来,竹枝哗哗曳动,我忙绕道跑回了家。

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池塘边了,以至成年后读到“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样的千古名句,也感受不到丝毫的美丽。

去年,我抽空回了一趟故乡,只见故乡的那口池塘四周光秃秃的,竹木已经被砍光了,像一个烂芋头,失去了她往日的生机与神秘。

故乡的池塘啊!

2000年6月8日

老家

我记得老家以前的水是清冽的,鲜活的。在村中的河埠头,我曾亲见嫂子们在河边浣衣;一位大婶甚至把水桶置在河水中,挑水回家;老屋后面的水沟中,家养的鸭子在快活地玩耍。鸭子的活泼与水沟中水芋叶翠绿的摆动,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动。但如今水沟已经消失了,河水也变得混沌不堪。尽管回忆中的老家是那么的温馨。

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毕竟还是给了老家无限的春意。有一年正月,我们刚走到村口,一条崭新平坦的水泥路,就那么蜿蜒进村中。我们快活地撑开伞,思量:下雨天再不用一步一滑地走回家了。这是老家赠给我的最深切的记忆之一。但基本上,老家还是维持着原貌。

老家缺少大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减少了水流温馨的气息,老家的河岸的植物也枯萎了。偶回一趟老家,我就明显感觉减少了一分魅力——曾记得河岸上茂密的竹丛迎风摇曳,深翠如洗;被小伙伴们弹弓惊起的斑鸠,在两三声急促的短鸣后,倏忽遁去;夏天,知了则躲在高高的树梢头,自顾自快活;我们满头大汗地在竹丛间玩“中国、美国”(一种游戏);还有紫云英,老鹰……这一切都远去了、远去了……

但不知不觉中,村中却有了变化。村东泥泞的河岸筑起了堤坝、栏杆与水泥路;村中的大榕树边本来有一条大水沟,废了后,种植了草坪,在上面添置了一套运动器材;村南的老宫修缮一新,还新建了戏台;无声无息地,村中也有了和城里一样外形漂亮的套房!

如今的清明节,我都要回一趟老家扫墓。每每当我祭扫完毕,看到山下绿油油的稻禾,迎风起伏,欢畅舒展,那一种对过去岁月的痛惜与怅惘,顿时烟消雾散。不由在心里增生一股对家园的感恩;对老家的崇敬:禾苗摇曳菜花飘香的春天田野,才是老家最具生机的景象,它们随春风随意起伏,水一样荡漾……

十月廿三会市

马屿的十月廿三会市不知始于何时,据说早在唐代,马屿就有船只往来于百丈、滩脚、南码道等埠,可惜这些文献我都没有见过,有据可查的是清朝,立于码道埠头的《月云渡口禁碑》,已称马屿为“浙闽两省通衢”了。

不过,有一则传说在当地流传最广:据说马屿的第一个住户是叫马公的人,他在这里烧荒垦地,慢慢地就发展成了一个小村。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取名叫马屿。农历的十月廿三,即是马公的生日。这一天,周围的百姓都赶来给马公祝寿。从这则传说推测,马屿会市的历史当在千年以上。当然,这也仅仅是臆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马屿的十月廿三会市一年比一年热闹。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会市也仅仅在文昌中街的一段三米宽的街道上,前后不过五百米。但已是热闹非凡了,站在家屋楼上,街上人挤入的,最闹热时看不见人在走,只看见人流在动。那时母亲是禁止我们上街的,母亲怕我们上街时不小心被人踩伤。但我们那时,依然是非常快活的,因平时难得一见的玩具,这时,都满摆在街两边。作为男孩,如能讨五毛钱,买一把“铅丝枪”玩玩,已是件令伙伴羡慕的事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里的会市,除了圆凳、竹箩、扁担、锄头外,大概就是各区供销社库存商品大展销了,尽管如此,还是吸引了周边大量的人群赶到马屿来会市,从而发展成为浙南最大的市集。

P10-12

序言

先于新荣本人,认识他的诗歌。一读再读,便觉得这位老兄有点山中隐士之味。很显然,这样的感觉当源自其文本的境界,清澈,幽远,淡泊,隽永。

事实上,当我遇见新荣本人,我更坚信了之前的感觉与他本人是相契的。最初的相遇在哪里呢?山中,还是海边?现在,人至中年,记忆总是模糊的。但我们彼此似乎已认识很久,因为聚在一起时,那种之于文学和人生的心跳,几乎是相通的。

记得有一回,瓯江源诗会,我们聚集在凤阳山脚的一个叫官埔垟的村子里。聊了很多,关于诗的,关于人生的。从言谈举止中,我发现新荣终究是一介爱山水之人,就像他的诗歌始终充盈了一股山水之灵性。我在想,爱山爱水的人才更懂得人生之真谛。新荣,是把他的人生态度都写在了他那美好的诗文之中了。

从1988年开始创作的新荣,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近年来,佳作频频见刊,收获颇丰。去年夏天,温州市图书馆还举办了一次“林新荣诗歌朗诵会”,我、江晨、郁颜等丽水诗友赶去祝贺。据说,这是温图第一次为个体诗人举办诗歌朗诵活动。活动期间,很多诗人朋友都对新荣的诗歌给予了好评,认为新荣的写作是有层次的,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清明”之气。很多诗作短小精悍,干净利落,在诗意的发散上却又是通透的,具有相当的外延性和厚重感。在我的印象中,新荣的诗以其良好的领悟力和汉语言掌控能力,体现着一种“工笔画”之风貌——他往往善于通过细小的场景构建,并利用细节说话,从而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场感——细腻处精巧传神,大气处惊心动魄。他的《雪?寺》《张小姐的小》《肉案》《月下古寺》《小的东西》《父亲》等等名篇,在日常中挖掘诗意、发现那些有意义的东西,令人读后,过目不忘。

新荣为文为人皆真诚,对文字更是敬畏。要想走进林新荣,多读他的诗文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日前,新荣将他的散文随笔结集为《诗歌与溪水的缠绵》交付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好事。我有幸在成书之前拜读它。心里有一些惊诧,新荣的散文随笔也写得非常到位,也许是老兄的诗歌太耀眼了,以致遮蔽了他散文随笔的妙。想想也是,这些年,新荣在外界总是以诗人面目示人。这个文集的出版,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待新荣。整个集子时间跨度大,内容宽泛,有美文,有游记,有序文,也有评论作品,所到之处,皆为心意。《告诉你个故事没头没尾》《马镇旧事》《诗之思》等等,或情,或理,或心得,总是如此令人倾心,禁不住暗暗为之击掌。这些文字,不仅让我触摸到了林新荣的文学心跳,而且还让我感受到了一股因为热爱而赋予其间的强大力量。

新荣的散文随性,开阔,信手拈来,趣味纵横。亦情亦理,是一种心境袒露,也是一种旅途感悟。我喜欢这样无拘束的本真写作。  在我眼中的新荣还是一个乐于奉献的诗歌义工。他领衔主编的《中国当代诗歌选本》以独特的视角和审美眼光,网罗天下好诗,可谓当下中国最棒的诗歌选本之一,他创建的《中国当代诗歌选本》微信公众平台,好诗不断,运行2年来,影响力越来越大,倍受诗友青睐。作为一个中学教育管理者,又兼任了当地的作协主席,业余又创作了大量诗文,还挤时间奉献给诗歌的公益事业,基于此,我不得不要向新荣道一声致敬。

流泉

2016年2月16日于丽水

后记

我的业余时间基本花在了诗歌写作上,当然,二十多年间,也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随笔与小说,但大多比较零散。在这次整理文稿时,蓦然发现,文字量竟也达十多万,我算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吗!?

书编好后,细看:体裁超杂,散文、评论、序言、访谈、散文诗……有的是约稿,有的是主动写,显现了自己某一阶段的思绪和观点。再回首,觉得挺有意思的。人到中年,我的进取心几等于零。孔尚任的《桃花扇》说:“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觉得世间的一切不过如此!不知何时,当年的理想已远去,现在想的是:要干就干喜欢的事,要见就见愿意见的人,要说就说想说的话。这倒不是我已看破了滚滚红尘,而是红尘在本阶段内看破了我,不再拿一些什么来迷惑我。有一次,我对女儿说,这个家庭的未来有无发展,就看你了,妻女俩一齐送给我无数个白眼。——书窗外依然红尘滚滚。

我出版过5本诗集,2本诗文集。诗集《时间在这时候慢下来》,还上了当当网、亚马逊等一些知名网站,它的销量如何好像和我无关,但愿本书能够有所突破。

非常明显,这是一本诗人的随笔,文中更加明显的是体现了一些诗歌情感,不喜读诗的不看也罢。王小波在《万寿寺》中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诗意的世界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寻!

最后,感谢流泉兄为我作序。

2016年2月23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