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知而不行”,到《春秋》上的“祭仲逐君”,从儿女是否应该对父母说真话,到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原性命之理(精)》作者方旭东充分施展“穷理”工夫,对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一系列难题做了深入探究。牛毛茧丝,无不辨析;通今博古,发人未发。
《易传》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说,宋代新儒家由此发展出一套以穷理为基础的学问系统。方旭东编著的这本《原性命之理(精)》自觉继承新儒学的穷理旨趣,同时积极借鉴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与分析手段,立足当代,对道德哲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做了有史有论的研究。全书由十篇论文构成,所有论文都已在《哲学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提要
卷一
道德实践中的认知、意愿与性格——论程朱对“知而不行”的解释
卷二
意向与行动——王阳明知行说的哲学诠释
卷三
道德情感是能力吗?——论牟宗三对康德“道德情感”概念的误读
卷四
作为一种道德品质的“公”
卷五
“以物观物”:伦理应用与哲学论辩
卷六
论“自然”作为人类行动之依据
卷七
求真与从亲——关于“孝”的一个比较文化研究
卷八
预期后果的免责证明——对《春秋公羊传》“祭仲逐君”论的哲学研究
卷九
无思有觉、圣凡体别——朝鲜儒者李珥论“未发”
卷十
人性与嗜好——朝鲜儒者丁若镛“性嗜好说”析论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