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罗大伦、罗玲著的《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修订升级版)》是一本专门教父母用食疗和心理学方法对症调理孩子常见病的书。孩子生病了,什么时候该自己调理,用什么简单、安全的方法调理,什么时候该送医院?如何让孩子疾病不再复发?这本书里讲得清清楚楚,即便是一点儿医学知识都没有的家长,也能照方调理或举一反三。 本书针对性强,能够帮助家长解决0~10岁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的常见病症。书中把孩子发烧、咳嗽、积食各个阶段的病因和症状讲得通俗、清晰,可以让任何家长都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防患于未然。介绍的调理方法简单、安全,多为食疗及外治法,能提供给家长一系列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内容推荐 您知道孩子身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没有保护好肺和脾引起的吗?您知道孩子老爱发烧、咳嗽实际上是积食引起的吗?您知道孩子体质不好,可能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误治的结果吗?您知道孩子情绪不好,甚至会引起器质性病变吗?您知道孩子发烧、咳嗽有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吗?如果您没有掌握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您只能看着孩子生病后心痛不已,只能把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给医院和药物。 罗大伦、罗玲著的《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修订升级版)》是一本帮助中国家长快速找到自己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症状的根源和应对疾病每个阶段的有效食疗方案的书。由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主编罗大伦,儿童教育专家,亲子、教育专栏作家罗玲联袂著作,教您成为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全方位保护神。 目录 第1章 好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医生 1.懂中医的父母能给孩子一生带来什么好处 2.孩子老生病,原因之一就是乱吃东西:孩子的第一特点—脏腑娇嫩 3.吃错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孩子的第二特点—形气未充 4.孩子长得快,生病后恢复得也快:孩子的第三特点—生长迅速 第2章 健康必须从保养好孩子的脾和肺开始 1.把孩子的脾、肺护好,全家基本可以安枕无忧 2.孩子受外感,首先肺遭殃 3.空气污染,孩子的肺比大人的更容易受伤 4.让孩子远离装修污染 5.孩子咳嗽跟肺的功能“软弱”有关 6.别让孩子喝冷饮 7.鼓励孩子多晒太阳,多出汗,少让孩子吹空调 8.寒冷天气,孩子大量喝水会导致身体出问题 第3章 如何让孩子不发烧 1.正气不足,孩子就容易感冒 2.先杀外来病毒还是先强壮身体:中西医治感冒的思路 3.先找孩子的病因,小毛病自己调理 4.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外寒阶段)——皮毛最先感觉到 5.孩子打喷嚏的时候尽量不要吃抑制喷嚏的药 6.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外寒里热阶段)—俗称“寒包火” 7.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会流清鼻涕、吐黄痰 8.孩子流绿鼻涕、白鼻涕是怎么回事 9.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不用吃药,用取嚏、泡脚等方法 10.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紫苏叶熬水喝或泡脚马上就好 11.别让孩子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泡脚 12.孩子感冒头痛,喝葱白豆豉汤比吃药见效 13.孩子有寒湿,给他喝生姜葱白红糖汤 14.孩子受寒头痛,给他喝生姜水配藿香正气水 15.孩子受寒肚子痛,冲服干姜粉喝 16.孩子感冒不想吃药,给他熏蒸鼻子 17.让孩子背部暖起来,感冒就能很快好 18.其他散寒的方法 19.调理孩子感冒第二阶段的药物有哪些 20.给孩子用药一定要轻 21.如何正确使用治感冒的中成药 22.治感冒的中药不可久煎 23.孩子嗓子痛是咽痛,还是喉痛 24.如果孩子发烧到38℃以上,就要请医生处理 25.孩子感冒很重的第三阶段(表里俱热阶段)有什么特征 26.孩子感冒的第四阶段(反复阶段)有什么特征 27.孩子感冒的第四阶段家长该怎么处理 28.孩子受湿会得寒湿和暑湿两种感冒 29.孩子受湿引起的胃肠型感冒用藿香正气散很好 30.孩子感冒老不好,请给他调补脾胃 31.孩子感冒快好时的补脾方 32.常带孩子到郊外走走 33.外感疾病中的怀山药用法大汇总 第4章 如何养好孩子的脾胃 1.小孩子的病,大多跟脾胃不好有关 2.为什么很多孩子都贫血 3.孩子睡觉半睁着眼,四肢瘦弱是脾有问题 4.为什么孩子口味重,总觉得嘴里没味道 5.孩子为什么没胃口 6.为什么孩子睡觉流口水 7.绝不能用特别香的食物去调孩子的脾胃 8.一定让孩子少吃洋快餐 9.孩子胖起来容易瘦下去难 10.让孩子吃淡口的食物 11.少给孩子吃奇特的东西 12.孩子应该保持一种节食的状态 13.脾阴虚的孩子怎么食疗 14.脾阳不足的孩子怎么食疗 15.孩子不需要任何保健品 第5章 如何让孩子不积食 1.不要让孩子的脾“死机” 2.教你一眼分清孩子的积食 3.用什么办法最快调理好孩子的积食 4.不消除孩子积食,可能引发高烧等后患 5.给宝贝消积食的药不能常用,可以给他推拿 6.多带孩子接地气 第6章 如何让孩子不咳嗽 1.孩子一咳嗽不要马上想着止咳 2.不要夸大孩子的咳嗽,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3.治咳嗽不能用药往里面压 4.孩子刚刚开始咳嗽时应如何调治 5.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一阶段(刚受寒阶段),别用百合和川贝 6.妈妈如何观察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阶段(外寒里热阶段) 7.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阶段怎么办 8.如果家长懂一点儿医学知识,孩子生病时就不会盲目求医 9.“咳喘”就是“肺炎喘嗽” 10.很多咳喘的孩子,被扣上了哮喘的“帽子”后接受激素治疗 11.孩子咳嗽的第三阶段(表里俱热阶段),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就医 12.孩子有很多黄痰怎么办?喝中成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13.孩子咳嗽的第四阶段(咳嗽快好时),用名方止嗽散泡脚防反复 14.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寒咳,给他喝苏叶橘红饮 15.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寒咳,给他吃烤橘子非常好 16.感冒快好时孩子仍有热咳,吃川贝炖梨 17.孩子有寒热错杂的咳嗽,吃花椒炖梨 18.白萝卜水是良药,调理小儿咳嗽有奇效 19.秋天孩子受凉燥后咳嗽怎么办 20.秋天孩子受温燥后咳嗽怎么办 21.深秋时孩子咳嗽怎么办 22.孩子咳嗽快好的时候给他吃怀山药 第7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1.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引发器质性病变 2.为什么一家人常生一样的病 3.情志失调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4.从三五岁就教孩子养心 5.慈悲心能克制影响孩子身体的各种坏情绪 6.爱帮助人的孩子不生病 7.你的孩子有多少恻隐之心 8.如何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的道理 9.和解的态度能降低孩子的压力 10.孩子跟别人有了冲突,别急着怨恨别人,先反省自己 11.以德报怨的孩子真强大 12.感恩之心对孩子的健康有重大意义 13.让孩子从知足和珍惜中学习感恩 14.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的孩子,快乐其实是更少的 15.引导孩子多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史 试读章节 1.孩子一咳嗽不要马上想着止咳 孩子咳嗽了,中医认为,这是外邪伤到肺的表现。本来“肺为娇脏”,孩子的肺则更为娇嫩,如果处理不好,外邪就会留在里面,可能引发孩子肺部的其他毛病,比如哮喘等。 孩子得了哮喘以后会比较麻烦,在医院里面治疗,常常会用到治哮喘的激素类药,稍不注意就会对孩子的生长造成影响。哮喘还有个很坏的地方就是如果当时没有治好,可能伴随一生,最后甚至会因为这个病而送命。邓丽君就是因此病而早逝的,特别令人惋惜。其实,小孩子基本上不会无缘无故地咳嗽,一旦咳嗽,一般都是由外邪引起的。如果成人患有咳嗽,除此以外可能还有别的原因,比如肾虚等。《黄帝内经·素问》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是孩子的体质较为单纯,哪来那么多的肾虚呢! 治疗孩子的咳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引起他咳嗽的原因,不能针对咳嗽本身去止咳。 打一个比方,有个成语叫“立竿见影”,是说把竿子立在那里,立刻就可以看到影子了,要想清除影子,只要把竿子拿走就行。但如果我们不拿走竿子,只想凭空清除影子,那是无法做到的。 治孩子的咳嗽也是一样的道理,外邪入侵,这就相当于竿子,而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咳嗽。所以咳嗽只是影子,我们想要清除咳嗽,需要把力量放在祛除外邪上,如果一味地去治疗咳嗽,反而会做许多无用功。 2.不要夸大孩子的咳嗽,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中医里有句话叫“见咳休治咳”。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家长无法正确看待咳嗽,一听到孩子咳嗽,就觉得无法忍受。 有一个外地朋友,在我出差时给我发短信说:“求求罗博士,救救我的孩子吧!孩子的咳嗽让我们都快崩溃了!” 我想这可不得了啦,不能见死不救啊。但等我见到这家人,询问了好久,都没听见孩子咳嗽一声。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没有听到孩子咳嗽呢?他们回答我说:“孩子早晨起来会咳几声,晚上睡觉前会咳嗽两声。”我一听就晕了,心想这就是你们说的重病啊?这孩子一天才 咳嗽四五声。家长就已经觉得受不了啦,用非常严重的语气来形容孩子的病情,他认为形容得夸张一些,医生就会更加关注。 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后都会本地这么做,可大家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其实会耽误孩子的病情。因为医生诊病的时间是很短的,他没有更多的机会像家长那样观察孩子,所以他会仔细地听家长的描述。如果家长说话夸张,那医生会想:咳嗽这么厉害,应该下一些力道大的药物,结果猛药一下,不但咳嗽没好,孩子的脾胃也垮了。 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医生,家长没有准确地描述孩子病情也是很大的原因。因此,家长学习医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孩子生病后能够恰当地汇集孩子的症状,向医生准确地描述。 3.治咳嗽不能用药往里面压 家长一定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咳嗽,咳嗽就是孩子体内的“前线部队”在跟“敌人”交火,想把“敌人”赶出去,那些“枪声”就是咳嗽。这时,我们不能跟“司令”—医生汇报,说战斗太激烈,我受不了,快想想办法让它们停止打斗吧。 孩子咳嗽的时候,家长们往往都希望用强力止咳的药,这样就相当于直接把神经给阻断了。 根据我的经验,即使当时用强力止咳的药物把咳嗽止住了,但一般都是压一段时间后又爆发了。因为强力止咳的做法会导致邪气直接留在肺里出不去,祛不了根,结果咳嗽会迁延不愈,每年到一定的时期都会发作。 咳嗽是外邪入里导致的,正确治疗咳嗽的思路应该是往外走,往上走,不能用药强行往里面压,我们要找到引起咳嗽的根子—外邪,把主要力量放在解决外邪上,把次要力量放在调理咳嗽上。(P122-124) 序言 不知医不为慈 作为一名中医诊断学博士,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观点: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人是父母,而非医生。有谁认为一个孩子是在医生的呵护下长大的呢?如果孩子天天吃药,就算平安长大了,身体通常也会很弱。 孩子生病了,医生就像“灭火器”一样,只能在关键的时候用药或采用别的医疗手段帮孩子渡过眼下的难关。父母们一定要记住,孩子的身体健康,绝对不是靠医生、药物来维持的,医生也没时间和精力像父母一样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因此,孩子的健康大事,从出生开始就必须由父母来掌控。 很多病娃娃的父母去找医生的时候,都把医生当救世主,说:“赶快救救我的孩子!”我在生活中碰到过好多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常见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会真心告诫家长:大家不要有错觉,医生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只不过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是怀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心,运用自己的所学,尽力救助孩子的人。 生活中,只有父母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医代代相传的理念,才能真正地做孩子的健康保护神。 为什么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习中医育儿的知识呢?因为懂得一些医学知识的父母能在孩子身体不适的初期抓住先机,及早发现孩子疾病的苗头并予以遏制,不会等疾病发展严重了才慌慌张张地求医问药。这如同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兵,当他们发现只有两个敌人进村的时候,不需要通知八路军大部队,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只有当大批敌人来的时候,他们才要靠八路军的大部队作战。这时候,父母就相当于“民兵”,医生就相当于“八路军”。 我认为,父母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医学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未雨绸缪。 佛教不主张盲目的偶像崇拜,它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是菩萨。但很多人自己并没有觉察,一遇到难处总是要求佛,把希望寄托在佛身上。实际上,明白佛家所说的“求佛不如求己”的真谛以后,在对待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我们是否应该思索一下,有时候也应该学会“求医不如求己”呢? 我认为,现在的父母们太溺爱孩子了,一旦孩子生病,便特别依赖医院。孩子生病了就医确实没错,但把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在医生身上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正如佛家所言,求人不如求己,而我们推广中医的人恰恰是把中医理念根植到大家心里面,去帮助你更好地守护孩子。 当你拥有了真正的中医育儿理念以后,就等于为孩子的身体安装了一个GPS定位器,而中医的育儿理念就是一套健康导航系统。有了它,您就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去调理,孩子生病时全家才不会六神无主,这样孩子身体上的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您都能应对有术,不会胆战心惊,如是全家才算过上了真正安宁的日子。 我希望中国的父母都能拥有让孩子身心变得健康、强大的智慧和能力。 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抓紧时间去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让孩子走的每一步都充满“天赐”的正能量。 本书由我们在北京当归中医学堂的讲稿整理而成,医学部分由我撰写,养心部分由罗玲所著。 罗大伦 2013年11月22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以前,只要女儿一感冒流鼻涕,嗓子发炎,先吃蒲地蓝什么的,一般没用,然后就是吃头孢类药物,或者阿奇霉素,再不好就输液。输完液,感冒好了,就是咳嗽。后来,孩子又感冒发烧咳嗽,我就按照罗博士书里介绍的治疗感冒的小方子,非常有效地治好了我女儿的感冒发烧,完全没用抗生素。 ——kuailemother 罗老师对小孩子生病原因的分析说得太对了,支持支持。我女儿就是通过调养脾胃增强了体质,原来她一生病就会喘,现在基本上恢复了健康。 ——sbdsc 我尝试用罗老师介绍的烤橘子的方法给孩子治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我当时用的是砂糖橘,比较小,很容易烤,吃了5天,很厉害的咳嗽就这么好了。从那以后,我知道原来烤橘子还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后的残余咳嗽,谢谢罗老师。 ——淡淡V若水 前两天女儿在外面睡午觉,没盖被子,第二天就开始打喷嚏和流清鼻涕。我用罗老师说的方法,将葱白和生姜片放在白粥里煮,给女儿吃了2次,隔天就好了!神奇的中医,见效快,而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书香流芳 我给女儿(4岁)喝了2次调理脾阴虚的山药莲子薏仁茶,很有效果。之前她的嘴唇和舌头颜色很红,现在已经转为粉红色。这太神奇了!罗老师,非常感谢你。 ——哈哈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