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电影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初兴与散点分布一刘小磊
辛亥前后商业大众文化中的现代性呈现—钟大丰
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20世纪30年代电影创作与市场互动的一个侧面一钟大丰/林黎
政治抉择与都市文化认同:从一个角度认识战后上海电影一钟大丰
往事如烟忆石挥——白穆谈石挥一舒晓鸣整理
“南国影后”的“孤岛”岁月——陈云裳上海电影述评—张华
李丽华的战后“明星”生涯—张华
轻歌丽影共徘徊——关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女明星—张华
陆洁:早期中国电影的“多面手”—陈刚
卢根:一个“托拉斯主义者”的电影人生—陈刚
豆蔻年华:宁波影人对早期中国电影的贡献—陈山
揭开《神女》的面纱——《神女》在1934—张华
永远的《小城之春》—陈山
影像与现实的互涉——《假凤虚凰》风波中的双重“表演”与“误读”—朴文姬
华资崛起与电影在香港的初兴—刘小磊
亚西亚中国活动影戏之真相—黄德泉
中国早期地方电影制作业的多元与互动特点—刘小磊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考略一黄德泉
家族模式与美学观念的一次尝试——上海影戏公司—刘小磊
新组织旧圈子——早期中国电影圈的构成及其管理模式简析—张华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沈莹
“银星”闪闪出“明月”——老上海电影人才库“明月社”述评—张华
有声思维:中国早期电影的同期录音思维—吕甍
中国高等电影教育的奠基——从金陵大学理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的电影教育实践看中国高等电影教育的起步—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