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语言和语言的研究就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专门学科的社会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后,30多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
刘宝俊编写的《社会语言学》立足于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更注重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社会语言学。其中语言与民族、语言与地理、语言与阶级、语言与宗教、语言与政治、文字与社会等章节的内容在目前的《社会语言学》类著作中较少涉及,是本书颇有特色和新意的地方。
刘宝俊编写的《社会语言学》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的语言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通过语言观察社会现象,通过社会观察语言现象。既尊重国内外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既有成果和普遍共识,又融入更多个人田野、社会调查研究的新材料和对社会语言学的体悟。内容包括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语言与地理、语言与阶级、语言与宗教、语言与政治、语言接触与社会交流、文字与社会等。
本书对拓展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围,加深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对国家语言政策、文化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对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方面的学者和学生,以及关心语言与社会现象的大众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