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天,3万多公里,穿越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卡塔尔、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实地考察41个大型工程,面对面采访75位亲历者……
赵忆宁所著的《大战略(一带一路五国探访)》有两个特点:第一:鲜有宏大叙事与“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阐述,这原本就不是一个记者的长项,所以还是交给专业的学者为好;第二,全部内容都是来自于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谈话记录,没有自言自语式的情感与愿望的独白。
| 书名 | 大战略(一带一路五国探访)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 作者 | 赵忆宁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37天,3万多公里,穿越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卡塔尔、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实地考察41个大型工程,面对面采访75位亲历者…… 赵忆宁所著的《大战略(一带一路五国探访)》有两个特点:第一:鲜有宏大叙事与“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阐述,这原本就不是一个记者的长项,所以还是交给专业的学者为好;第二,全部内容都是来自于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谈话记录,没有自言自语式的情感与愿望的独白。 内容推荐 《大战略(一带一路五国探访)》是《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赵忆宁撰写的关于“一带一路”的采访实录。在本书中,作者深入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卡塔尔和马来西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真实还原了中国海外工程的发展历程。 目录 开篇的话 吉尔吉斯斯坦 “我们非常愿意与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国合作” 吉尔吉斯斯坦需要大量投资和先进技术 中吉铁路终点的那一边:“穿过里海就到达西欧”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吉尔吉斯斯坦是一次重要机遇 “中国正帮助我们实现国家能源独立的梦想” “同中国走得越近发展越快” 中国路桥为吉尔吉斯斯坦描绘交通发展规划 建设吉尔吉斯斯坦“电力生命线工程” “一带一路”将为华为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巴基斯坦 “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中巴两国良好关系常态化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瓜达尔建成中国的深圳” “中巴经济走廊成功与否,取决于瓜达尔港的发展” 瓜达尔港将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快车道 在海外承包市场上与风险对决 “我们信任中国,信任中国路桥” 希望中国能够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 中国企业靠实力占领国际承包市场 “我们的大门会一直向中国敞开” “中国港湾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从中国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节约了25%的资金 “一带一路”电信运营市场试验:为中国制造企业搭建国际化平台 希望中国政府单独为巴基斯坦设立奖学金 中方为洪扎提供了电力和道路 斯里兰卡 “中国脚步”与“中国保护”同行 汉班托塔港不是军港,是一个商业港? 弃之不用的现代化机场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不是中国的海外“飞地” “在政治的词典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与朋友” 卡塔尔 中企机遇:多哈,下一个迪拜? 在海外做工程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 在中东高端市场培养高端人才 卡塔尔第一个国家五年计划基建投资超650亿美元 马来西亚 “用技术创新对冲项目成本增加” 吉隆坡安邦城轨:战略性项目既要做好,也要创造效益 吉隆坡污水管网工程:精细化管理让战略性项目赚钱 未来5年马来西亚基础设施投资不止720亿美元 多国参与马新高铁竞标,结果将成周边市场风向标 “加强与广东合作,是我就职后最重要的想法”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当前最关注中吉铁路建设 赵忆宁:对吉尔吉斯斯坦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是“稳定”和“发展”,这两个关键词对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性在哪里? 萨尔帕舍夫:要让你的百姓能够吃得饱的话,那就要抓农业,如果希望你的百姓变得富足,那就要抓工业。我们希望我们的老百姓既能够吃饱也能够富足。 对吉尔吉斯斯坦而言,发展的目标有四个:首先是能源,其中也包括水电;第二是矿山开采业;第三是农产品加工;第四就是发展旅游业。 我们为了发展能源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当然也需要比较合理的电价标准,目的是要使吉尔吉斯斯坦能够做到能源独立。而大力发展矿山开采业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吉尔吉斯斯坦总共有40多个大矿资源,有80%以上是中国人在这里勘探开采。但是我们也需要制定公平的法律和公平的税收政策。对于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我们需要先进的加工工艺和销售市场。发展旅游业就需要修建完善的基础设施。 赵忆宁:未来十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将增加三倍,可能达到1.25万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是否考虑过未来如何利用中国对外投资的机遇? 萨尔帕舍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感谢中国给我们提供的帮助。南北公路第一期建设进程很顺利,南北公路的第二期规划也基本接近尾声,现在我们在等待中国政府的最终决定(关于项目的贷款问题),我们希望二期工程今年可以施工。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眼下我们最关注的是铁路建设。新提出来的中吉铁路路线,从距离上比原来的方案延长了约40千米,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修建这条铁路,不仅仅对中吉之间经济合作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都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在能源建设领域,除了2015年8月份就要结束南北输电线路的建设,我们还开始了首都热电厂的改造。 ◎将积极参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 赵忆宁:为了“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国政府发起成立了两个金融机构,一个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另一个是丝路基金。你们如何看待这两个机构,是否已经对接? 萨尔帕舍夫:我可以明确地说,我们要加入亚投行,要成为亚投行的初始成员(本次访谈于2015年3月6日完成,截至4月15日吉尔吉斯斯坦已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国之一)。我们目前正在考虑,如何筹措资金,作为加入亚投行的股本金。我们当然也欢迎丝路基金,也会参与丝路基金的一些项目。丝绸之路是历史上的一条古道,我们的先辈就是从这条古道上走过来的。从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发展层面来讲,不论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是丝路基金,我们都会积极参与。据我所得到的初步信息,与现有的一些融资机构相比较,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条件都是非常优惠的,是很好的一个备选方案。 赵忆宁:对吉尔吉斯斯坦来讲,加入亚投行需要筹措多少股本金? 萨尔帕舍夫:大概是五年之内要缴2100万美元,最初期的投入也要差不多400万一500万美元。 P6-7 序言 我于2015年3月3日至4月8日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为期37天的实地调研,一共访问了5个国家,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卡塔尔、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飞行与陆路行程3万多公里。 按照世界银行的专业划分(2012),这5个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分别为990美元、1260美元与2920美元;马来西亚以9800美元的人均收入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而卡塔尔人均收入高达7.87万美元,是世界人均收入第一的国家。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这5个国家是否都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呢?答案是肯定的:为迎接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这个国土面积只有11万平方千米的小国,目前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大工地,全球各地的承包商纷纷登陆于此分享建筑市场的盛宴;而雄心勃勃的马来西亚为实现2020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目标,正处于加快基础建设的高峰期,地铁、城轨、高铁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之中;巴基斯坦欲借“中巴经济走廊”的东风,实现自英属殖民地、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国家以来从没有完成过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吉尔吉斯斯坦先后遭受到巨大社会的震荡、工业基础被私有化彻底洗劫与摧毁,目前重建工业体系以及实现国家能源独立、快速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国家的三大目标。而刚刚经过政权更替的斯里兰卡,不仅废弃了前任总统的《马欣达愿景》,还中止了包括高速公路以及房地产开发等诸多项目,正在为民主选举与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付出成本。结论很清晰,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世界各地都有我们发展的空间。 在“一带一路”的5个沿线国家,我分别调研考察了中国公司在这些国家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基础设施工程41个,它们覆盖了大多数工程设施类型,既有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也有港口、飞机场、输油管线,还有高压输电网、变电站、发电厂、城市给排水工程、电信运营商与终端产品供应商,以及中国在海外的房地产投资与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企业既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中国交通建设总公司(下属中国港湾公司、中国路桥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也有华为公司以及特变电工公司等民营企业。这些已经或者正在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工程,是习近平主席做出这一重要战略决策的基础之一。 我面对面地采访了75个人,他们中既有为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而努力奋斗的中国建设者,也有所在国家工程项目的发包建设方,还有这与这些人士交谈的话题极为广泛,包括地缘政治,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了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他们对这、一战略的理解。 第一,就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上述受访者给予了正面与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比如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正处于国家建设的发展阶段,完善基础设施均是国家发展计划(规划)的优先目标,“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沿线国家发展目标形成一致性。这些国家与中国一样,都有自己的国家梦想,无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实现能源独立”,还是马来西亚的“进入高收入国家”,以及巴基斯坦的“完成经济起飞”和卡塔尔的“依赖能源的转型”,’中国以强大的资本(投资)核心优势,跨越现有国内市场与新兴市场的空隙,创造新的需求和开拓市场,助推沿线国家实现梦想,“一带一路”是实现“互利共赢”的绝佳匹配。 第二,沿线国家领导人高度认同“一带一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吉尔吉斯斯坦国家议会副议长说:习近平主席在阐述“一带一路”战略时,不止一次强调要和周边邻国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平等互惠,这些理念体现了伟大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访谈中,多人高度评价中国几十年来发生的经济巨变,在肯定中国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表现出学习中国发展经验的热情,他们不仅知晓中国先哲“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在巴基斯坦,人人知晓中国深圳所创造的奇迹,复制深圳模式成为瓜达尔地区的发展目标。 第三,肯定中国影响力与重新构建新的国际秩序。针对西方就“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在亚洲的影响与争夺亚洲主导权的言论,沿线国家的有关领导人针锋相对说道:影响力有正反两面的影响,有些影响会带来战争,没有人需要这样的影响。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能够让数十亿的人得到就业的机会,改善沿线国家居民的生活,他们坦诚地说:“我们非常希望中国就这样好好地影响我们吧”。 对探访“一带一路”的报道文章,我以国别为单位分5个专题,以原汁原味的访谈形式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予以发表,呈现给读者,目的是带领读者走进访谈现场,以探究入微的方式参与并聆听一个个生动故事。现重新整理正式结集出版。 书中没有关于“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或者对这一战略的宏观诠释,也鲜有恢弘的气势与闪耀的词语,因为从根本上讲,“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台,是中国学习如何做大国的初次尝试,或者说是学习全球治理的第一次演练。虽然我们有实现这一战略的美好愿望,也有实施的基本构架,甚至有实现这一战略的能力,但是,认知价值的指示眭陈述与成功实践价值的规定性陈述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必然联系,加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身存在多样性与诸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从历史角度审视,新老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地缘政治的较量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般的温良恭俭让,与其停留或加入在宏论的众声喧哗之中(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教谕),不如把对“一带一路”的战略交还给每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让我们共同去探究这一战略命题的合理性,助推其成功。 后记 《大战略:“一带一路”五国探访》就要和读者见面了,这本书是目前已经出版的关于“一带一路”的作品中唯一调查性或者是对话类的书籍。这本书有两个特点:第一:鲜有宏大叙事与“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阐述,这原本就不是一个记者的长项,所以还是交给专业的学者为好;第二,全部内容都是来自于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谈话记录,没有自言自语式的情感与愿望的独白。对此,有人问我,为什么采取专访的方式? 作为记者的专业训练,当然可以写多种体裁的文章,如评论、综述、通讯、特写等等,但是这些体裁成稿后不仅仅是已经被作者自己过滤掉一半以上信息的作品,而且稿件中会夹带有很多自我感知、思维和意向的色彩,这些主观的判断与评估虽然有实例支撑,但是支撑观点的素材选择,就像经济学家根据偏好选择数据是一样的。 而专访或者对话形式,则给被采访者和读者预留充分的空间,对采访者而言,可以完全地叙述事实,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对话过程不仅仅包括碰撞、吸收、质询甚至诘难,也是对事实的一个破碎和重塑的过程。对读者而言,专访的报道可以获得信息的相对完整性,在排除国家、商业机密之外,基本上可以保留了98%以上的信息,可以说几乎没有信息传递的损失。记者通过专访的形式传递没有选择性和前涉判断的信息,更能让读者接近事实和真知。所以我认为,专访的报道形式可能是所有体裁中信息最完整、最直观和最具说服力的,这也是为何近几年来我青睐以访谈的方式撰写诸如《中国入世大角力:新型超级大国的拐点》以及《探访美国政党政治:美国两党精英访谈》的出发点。 当然,访谈只是最后的呈现,而阅读与调研是访谈的两个重要前提。这种大型跨国访谈要求前期的阅读量非常巨大,包括国别政治、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经济地理、人物传记等等,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技术书籍。可以说,阅读是为调研与对话建设的基础设施,车跑的速度有多快,不仅取决于车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公路等级。访谈与对话的质量也同样,既取决于阅读量,或者是掌握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深入一线的调研,特别是对重大事件以及新事物的调研。调查研究是认知判断以及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在资金、时间、信息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走遍全部国家几乎不太可能。但是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仍旧能够获得具有价值的信息。 有人曾经问我,《21世纪经济报道》选择做“一带一路”调研报道的初衷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媒体人观察问题有其独特的视角,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完全不同。政府官员关注的是如何领会中央的正式文件,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而专家们则侧重于从多角度解读或者使用理论框架的工具进行深层论述。而记者首先会提出一堆问题,比如,“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沿线国家如何看待此战略?他们是支持、反对还是观望呢?在每个选项背后都有什么样的因素存在?关于“一带一路”最终是否能够从中国“领唱”变为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呢?“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核心词是“互联互通”,中国正在怎样地帮助沿线国家修建基础设施?中国在“一带一路”60多个沿线国家承包的工程有1400多个,海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超过1424亿美元的背后,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设的工程业主如何评价?要获得这些一手的信息,只有深入第一现场,采用观察、访谈等方法才能得到答案。 在此,我和《21世纪经济报报道》要特别感谢中交集团,中交集团高度重视这次“一带一路”的调研,还为此专门下发了文件,正是凭借中交集团在海外有100多家机构的优势,使我的调研几乎覆盖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另外,还要感谢中交集团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查长苗,正是因为在他的严密组织与不断地努力协调下,才使我能够无缝链接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并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为此,中国港湾的冯小莉和中国路桥的刘美玲都有默默地付出。我还要感谢所有接受我采访的人,正是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使我获得宝贵的一手资料。 最后,我要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的总编辑郭亦乐,她对这次调研给予了重要的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我的所有家人,正是在你们的关爱与支持下,我才能够有勇气克服病痛踏上行程。 赵忆宁 2015年11月22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