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虫齿/无界散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树义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五年之后,罗摩奴詹英年早逝,年仅32岁。罗摩奴詹独立完成的计算令人难以置信,与其说他是一个数学奇才,勿如说他是一台超级计算机,近百年过去,后人才在他的演算基础上推导出罗摩奴詹模函数。这个奇特的模函数是个包含了24次乘幂的数学式,它证明了超弦理论只有在十维中才是自洽的,否则,便无法用这一理论整合已知的物理定律。换句话说,产生现存宇宙的高维度宇宙应该是、也必然是十维的!

在罗摩奴詹之前,另一位数学天才黎曼率先登场,他让世界记住他的方式,便是把世界平整光滑的表面弯曲。1854年6月10日,黎曼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发表演说,公开质疑统治数学界2000多年的欧几里得理论,直接宣告了这座圣塔的倒掉。黎曼说,精确运算的欧几里得数学建立在直觉的流沙之上,它缺少扎实的逻辑推演。黎曼问道:欧几里得几何认为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且是无须证明的公理,那么,如果我们所处世界的表面是弯曲的,这个公式还成立吗?黎曼颠覆了公理的存在,这不仅是一次科学行动,还是一次哲学行动,黎曼一边将公理请出数学圣殿,一边将自己的研究触角伸向物理学领域,认为电力与磁力实际上是同一种作用力的不同表象,作用力则是几何结构扭曲所造成的必然现象。黎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以多维空间理论简化所有自然作用力,提出以“场”来描述重力,以“度量张量”来描述空间每个点的重力场,同时提出了虫洞的概念。黎曼未来得及计算空间褶皱到什么程度,才足以描述不同的作用力,便像罗摩奴詹一样英年早逝,他未竟的事业随即落到爱因斯坦的肩上。小时候,认为成功的秘诀之一便是“少说废话”的爱因斯坦,却常常不得不面对自问自答的尴尬:“如果你追上一束光线,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你会不会看到一束静止的光波冻结在时间中?”爱因斯坦是孤独的,这位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奠基者试图把宇宙的四种力统合在一起,创建“万有理论”,却未能如愿。今天,他的继承者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统合所有自然律和作用力的理论,这便是超弦理论。数学家维藤说:“所有物理学上的伟大思想,都是超弦理论的副产品。”

无论黎曼、罗摩奴詹,还是维藤,他们的大脑无疑都是一种“超弦”,正是他们弹奏出的“弦”外之音,才在冥冥之中指引物理学家找到开启宇宙奥秘的钥匙。

那么,宇宙是怎么开启的?或者说,在宇宙开启之前,是否有第一推动?是否有上帝存在?

牛顿生前未能解答第一推动问题,他将此归功于“上帝之手”。超弦理论却把上帝无情地赶下神坛,还宇宙的统治力于自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莫过于霍金的平行宇宙、黑洞、虫洞等。19世纪末.尼采预言“上帝死了”,他在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21世纪初,霍金宣称“哲学已死”,他在《大设计》中嘲讽道:“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霍金创立的量子宇宙学以爱因斯坦的古典宇宙学为出发点,把整个宇宙看成一个量子粒子,用宇宙波函数来描述多重宇宙的无穷集合。霍金推断,宇宙不止一个,而是无数个,各宇宙之间通过虫洞系统相互连结,我们的宇宙只是无数平行宇宙之一。在众宇宙当中,大多数字宙是死寂的,不具备孕育生命的物理定律,只有我们所处的宇宙符合生命生存的条件。

既然宇宙可能是一个量子粒子,那么,人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在人的宇宙中,肉体是四维的,或可称之为“身宇宙”,大脑思维可能是六维的,或可称之为“心宇宙”。六维的“心宇宙”不仅司以弯曲,甚至可以超过光速。(P6-7)

后记

河流不关心方向

《虫洞》的创作到了后期,我大脑里渐渐生发出一个强烈愿望,这愿望还是我反复修订《虫洞》的动力,我曾经打算把它作为《虫洞》后记的标题——“我只是想告诉你,世界本来是个什么样子”。很庆幸,《虫洞》出版时责编把这个标题去掉了,否则,我该多么难为情。越喜欢,越着魔;越着魔,越执着;越执着,越喜欢……毋庸置疑,这是个怪圈,这样的怪圈一旦被某个意念统摄,不管你多么清醒,都会陷入思维的盲区,作茧自缚。我的愿望便是这样一枚茧,我以为是柔滑的蚕丝搭建的塔,其实是看不见的绳索编织的笼子。此刻回头再看,我当时的愿望竟如此大而不当,竟如此野心勃勃,而在当时,我居然全然没有意识,我是不是也很自以为是?荒唐的是,我一直在嘲笑自以为是是人类的“第八宗罪”,我多么不可救药!

事实上,我不可能知道世界本来是个什么样子,也不可能告诉你世界本来是个什么样子。在此刻,在《虫齿》收笔之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虽然如此,我依然相信我们之前看世界的惯有方式是存在问题的,或者说,长久以来我们对世界存在太多的误读。我还相信,犯错并不妨碍我继续思考这个世界,除非我停止呼吸。

以现代物理学为镜子来观照世界,我们的很多生活经验或常识是经不起拷问的。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单纯”地看世界,这种“单纯”离世界原貌相去甚远,这无疑是一种误读。当然,这样的误读仅是现实层面的,它已经变成一种认知习惯。我们习惯了把经典物理学当作圭臬,并以此来解读生活,其实,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解读,是一种简单甚至粗暴的解读,可怕的是,它一直在不自觉中发生。世界从来不是理想状态的,它远比我们所理解的要复杂,之前我们苦于缺乏手段,只得把它简化,现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为开启复杂之门提供了钥匙,很多人却以为那是科学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与生活无关。这种观点显然是荒谬的,遗憾的是,它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认识。比如,我们相信眼睛,可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就是事物的全部?眼睛能看到思维吗?能看到“心”吗?我们习惯了“眼见为实”,事实上,我眼睛所见的仅是我眼睛所见的,与你眼睛所见的不可能一样,与他眼睛所见的也不可能一样。那么,到底谁眼睛所见的是“实”?其实,所谓“眼见为实”仅是我以为我眼见的是“实”而已。还比如,我们以为声音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上,声音的形成很复杂,它需要物体振动、空气传播、耳鼓接收和大脑刺激等多个环节来共同完成,缺一不可。振动仅是产生声波的前提,并非声音的必然,在真空里声音是不存在的,耳鼓损坏时声音也是不存在的,大脑坏死时声音还是不存在的,于失聪者和死者而言世界就是无声的。声音是一个完整的声波产生、传送、感知、认知链条共同作用出来的形态,并非某一物质的独立存在。经验却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不在场,声音都会在那儿,这当然也是一种误读。

文学是另一种误读,只不过,与现实层面的误读相比,文学的误读是自觉的。每个写作者建构的世界,都是写作者眼中、心中或想象中的世界,都是“我”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可能是写实的,于写作者而言却是合理的。我们本来对世界的认识就存在误读,写作者还会刻意强化自己的误读,这种误读便是彻头彻尾的“误读”了。

《虫洞》让我陷入不断的思考当中,因为思考,又有了《虫齿》。

《虫齿》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因了《虫洞》的教训,我想我关于《虫齿》的任何说法都可能是错误的,还是三缄其口为好。不过,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虫齿》与《虫洞》有关,或者说,《虫齿》是在《虫洞》搭的台阶上迈出的一小步。对,就是一小步,我不奢望自己能够走多远,我也不一定有脚力走很远。思考过,努力过,完成过,于我便足矣。《虫齿》之后,我又创作了长篇小说《虫人》,我希望她能在《虫齿》的台阶上再迈出一小步。从《虫洞》到《虫齿》到《虫人》,从散文到小说,我的思考在变,表达方式也在变,我的做法或会被人诟病,但只要安心思考和诚实表达,文体便不应成为障碍。我或可把《虫洞》《虫齿》《虫人》命名为“虫系列”,也或可称之为“虫族三部曲”,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找到自己的路,且坚持走下去。

写作者都有一个白日梦,或大或小,或清晰或模糊,我也不例外。不过,我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会创作这样三部书,这的确是个意外。人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与自己打交道,却很难看清自己,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某一天,人突然觉得自己看清了自己,又会变得十分固执,这无疑还是危险的事。摇摆在悲哀与危险之间,我连自己都看不清楚,却声称要给读者一个本来的世界,我该多么可笑。好在我一直以为悖论便是人的宿命,虽然我可能走在错误的刀锋上,但这并不妨碍我去改变自己惯有的看世界的方法;更何况,任何人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可能是有价值的,至少值得鼓励。是的,我想改变的仅是惯有的看世界的方法,而非惯有的世界,我看世界的方法处于不断变化当中,矛盾自然难免。我清楚,我不可能找到完全正确的看世界的方法,不过,我坚信我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看世界的方法。也许有一天,有人会指出我看世界的方法错了,没有关系,这仅是我看世界的方法而已。也许有一天,有人会认可我看世界的方法,也没有关系,这样的方法或许本就存在很多人的心底,只是他们还未说出而已。

写作不过是跟着一条河流在走。

河流以为知道自己会流向哪里,其实,河流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流到哪里。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去关心河流的方向呢?是的,我只管像河流一样不停地流啊流啊,哪一天流不动了,便该歇下了。

2017年3月19日 于太原

目录

抑郁症

习惯性

第八宗罪

酗酒者

说谎者

失忆者

暗疾

路边书

我与世界的N种关联方式

后记 河流不关心方向

内容推荐

赵树义著的《虫齿/无界散文》收录系列散文《抑郁症》《习惯性》《第八宗罪》《酗酒者》《说谎者》《失忆者》《刀》《暗疾》《路边书》《我与世界的N种关联方式》10篇,后记《河流不关心方向》1篇,总计18万余字。《虫齿》以日常生活现象为切入点,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理论基石,以大宇宙视野解剖人性,逻辑缜密,结构严谨,文学与科学奇妙结合,开拓了散文写作的深度、宽度和广度。

编辑推荐

赵树义著的《虫齿/无界散文》是继《虫洞》之后的又一跨界实验。《虫洞》以“突出的探索性和先锋姿态”获赵树理文学奖。从《虫洞》到《虫齿》到《虫人》,从散文到小说,作者的思考在变,表达方式也在变,作者的做法或会被人诟病,但只要安心思考和诚实表达,文体便不应成为障碍。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