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生著的《儒匪(精)》讲述了主人公肖毅鹏,最初在琉璃厂出现,是一个意气风发,满腹经纶的翩翩少年。经历了家庭变故,被迫亡命西北,历尽苦难,阅尽世态,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爱憎分明的男人。为了保护沙漠遗址和敦煌的文物,他放弃了与爱人到国外办展览,卖画挣钱,周游世界的“坦途”,偏要留在敦煌与外国盗宝者及其背后的中国官僚死磕,决不退缩,终于惨遭诬陷,孤立无援,走投无路,上山当了土匪。
| 书名 | 儒匪(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周林生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林生著的《儒匪(精)》讲述了主人公肖毅鹏,最初在琉璃厂出现,是一个意气风发,满腹经纶的翩翩少年。经历了家庭变故,被迫亡命西北,历尽苦难,阅尽世态,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爱憎分明的男人。为了保护沙漠遗址和敦煌的文物,他放弃了与爱人到国外办展览,卖画挣钱,周游世界的“坦途”,偏要留在敦煌与外国盗宝者及其背后的中国官僚死磕,决不退缩,终于惨遭诬陷,孤立无援,走投无路,上山当了土匪。 内容推荐 周林生著的《儒匪(精)》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戈壁滩上曾有许多被流沙掩埋的古代城池和寺庙遗址,那个时期成了许多外国考古学者和当地寻宝者竞相发掘盗掠的对象。特别是敦煌莫高窟,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外国人与地方官吏勾结,盗走国宝无数。同时也衍生出制假贩假、图财害命、明争暗夺等种种地下黑幕。 书中主人公肖毅鹏,出身名门,本是一个嗜画如命,饱读经书,具有深厚国学底蕴的儒生。他与英国探险家麦卡纳、法国女画家凯瑟琳,在北京琉璃厂的古玩街相识,后来又结伴西行。两个男人同时苦恋着同一个女人,两种文化互相碰撞,上演了颇富戏剧性的一幕又一幕;为了阻止麦卡纳对沙漠遗址和敦煌藏经洞的肆意盗掠,两人冲突叠起。由于麦卡纳有强大的背景支持和当地贪官的通力合作,而肖毅鹏身无分文、孤军奋战且又不谙世故,自然屡战屡败;后来惨遭诬陷,走投无路,落草为寇,直到走完他的悲剧人生。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 刚才还是白晃晃的日头,这会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从东南方向飘来许多云团,在低空徘徊不前,聚成一座座庞大的云山,像老母鸡趴窝似的趴在京城大地上,将千家万户捂得严严实实,不透一丝丝凉气儿。 青灰色的屋脊如波浪迭起,一重重推向远方。不时会赫然跳出簇簇红墙金瓦,像斜阳掩映下的赤礁,在浪涛中昂然屹立。鳞次栉比的屋顶下面,蛰居着无以数计的男的或女的、老的或少的、胖的或瘦的、灰头土脸的或鲜丽耀眼的各色人物。他们如小肉虫一般,在那些洞洞里钻出钻进,躁动不安。许多大大小小的传闻,在漫天热浪的孵化下,渐渐露出了眉眼儿,鲜活起来,膨胀起来,长成各式各样或令人兴奋,或令人憎恶的面相,被人们在茶馆、庭院和胡同里,用灵活的舌尖儿搬来搬去…… 近日来谈论得最多的话题,自然是日炽一日的义和团闹教和外国炮舰在渤海湾集结。 “听说定兴、白沟那边,村村都闹义和团哩!” “昨儿个卢沟桥火车站给点着了,涿州铁桥给刨了,卢保铁路上聚了几千人!” “天津一夜之间,满城是义和团的揭帖,约定六月十日攻打外国教堂。” “你们看啊,那两团恶云杀气腾腾。这年头,要有血光之灾呐!” 这些街头巷议,每天如云似雾,不断地生成,不停地扩散,填满了人们那百年不变、长满绿锈的日子,让人有一种抓挠痒痒或光脚走沙地般的快感,有的人竟兴奋得透不过气来…… 只有一个地方例外。 琉璃厂,这条北京城南以售卖文物字画和文房四宝为营生的街道,数百年来渐渐崛起,渐渐充实,现在已经相当繁华了。许多老字号毗连而建,争衡争胜,吸引着京城里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驻足。尽管时局动荡,战云密布,店面却都开着,行人仍是熙熙攘攘,老百姓仍旧保持着悠闲的心态——打仗,那是朝廷的事。似乎那条街的上空罩着一个巨大的气场,那些古玩字画所辐射出来的魅力足以让人远离尘世和忘却烦忧。 天色越来越暗,天边响起隐隐雷声,电光在云窝深处闪闪烁烁,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一位锦衣少年和他的仆人,匆匆走过石板路,直奔琉璃厂来。 那少年叫肖毅鹏,仆人叫刘金柱。因为年少,他们的腿脚显得倍儿有弹性;因为同样的原因,他们的步履中透出些许孩子气来——有时用单腿蹦跳,踢起一粒小石子儿,用脚尖灵活地控制着,穿行于人群中…… 突然,肖毅鹏收住脚,屏住呼吸,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前面—— 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迎面走来。其中一个姑娘,身材修长,神采动人,秀美而清纯,眼睛和嘴角漾着一丝甜甜的微笑;另一个小伙子,在人群里显得鹤立鸡群,脸上透着一股高傲而自负的神气儿。 肖毅鹏被那女孩吸引,两眼灼灼放光。当他们的目光相遇时,他本能地垂下眼睑,等着她从身边走过去。她身上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气息,他努力捕捉着,吮吸着……随后,又转过头去盯着她的背影看,直到她消失在人群中。 所有的路人都在看他们。 “好看吧?”刘金柱笑着,抻了抻主子的衣袖,“跟仙女似的!” “嗯,”肖毅鹏没有接茬儿,只是正了正神儿,继续往前赶路。 他踏上荣宝斋的台阶,还情不自禁地回头望了一眼,差点让门槛儿绊倒。 “肖公子……”店里的伙计慌忙迎上来,扶住了他,“肖公子吉祥,您里边请!” 肖毅鹏不好意思地抱拳一笑:“生意兴隆,生意兴隆!沈老板在家吗?” “沈老板到雕版坊去了,您请楼上坐一会儿,我这就去叫。” “不用了,不用了,我就买几本诗笺,用不着惊动他老人家。” “您不楼上喝杯茶?” “不喝了,我还得转转书店。” “您候着,我这就给您拿。”店伙计麻利地取出一撂肖毅鹏常用的诗笺来,都是些花卉草虫之类的纹样,其中不乏当代名家的手笔。P1-5 后记 这个题材的萌生,是上世纪80年代编辑《中国美术全集》时,我和摄影师在新疆、甘肃、内蒙、陕西等地拍摄远古岩画和石窟艺术,到过许多遗址,为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倾倒,同时看到很多遗址被盗掠,被风化,被破坏,伤痕累累,令人痛心。痛的同时,留下许多思考。后来读了一些外国当事人的专著,那个时代的人物、场景、事件便在脑中活跃起来。写这本书的初衷,除了记述那个时代国家的苦难,官员的腐败,导致知识分子无法有所作为外,还试图表述我对中国艺术精神和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更主要的,我想表现人的命运,个人命运常常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捏弄,自己无法掌控,令人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和孤独感。正如本书主人公肖毅鹏,最初在琉璃厂出现,是一个意气风发,满腹经纶的翩翩少年。经历了家庭变故,被迫亡命西北,历尽苦难,阅尽世态,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爱憎分明的男人。为了保护沙漠遗址和敦煌的文物,他放弃了与爱人到国外办展览,卖画挣钱,周游世界的“坦途”,偏要留在敦煌与外国盗宝者及其背后的中国官僚死磕,决不退缩,终于惨遭诬陷,孤立无援,走投无路,上山当了土匪。后来见到他,已是人性扭曲,须发蓬乱,瞎了一只眼睛,抽上了鸦片,一天到晚埋在烟雾里“咳咳”地咳着…… 书评(媒体评论) 周林生先生是一位画家和美术编辑家。他在画、编之余竞也作起了小说。这部《儒匪》是他小说的一部分。从内容看,小说足稀缺题材。这与周林生先生的职业和阅历有关。从人物看,这是一个出身高贵、志存高远的人物。这与周林生先生的情怀有关。小说情节曲折、空间广阔,百年前的风物风情、世道人心流淌在字里行间。特别是主人公肖毅鹏的经历和命运,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令人扼腕叹息。他是那个风雨飘摇时代读书人的缩影——他心怀大志,满腹经纶,家庭变故亡命天涯后,阅尽人间沧桑却历久弥坚。为保护敦煌文物和沙漠遗址,不惜放弃金钱和爱情。在与外国偷盗者和中国腐朽官僚的斗争中,惨遭诬陷、走投无路,不得不上山为匪——这便是“儒匪”的由来。肖毅鹏的人生阅历,从一个方面呈现了读书人宿命般的命运:他们壮志未酬却也万般无奈。一朝为匪,也预示了他们不可逆转的穷途末路…… ——文学批评家孟繁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