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湖山泊水魅力/中华复兴之光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复兴之光”唯美展现,美不胜收,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具有很强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感受到美丽中国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

这本冯欢主编的《湖山泊水魅力》是其中一册,介绍了我国众多的湖泊。

内容推荐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湖泊之美,早已被古人所感受,构成了山水文化的主体。由冯欢主编的《湖山泊水魅力/中华复兴之光》主要包括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鱼米之乡的江苏太湖、神仙洞府的湖南洞庭湖、水上长城的江苏洪泽湖、华北明珠的河北白洋淀、高原明珠的昆明滇池、银苍玉洱的云南洱海、百泉争涌的七十二名泉、宝岛明珠的台湾日月潭等内容。

目录

湖泊底蕴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

 鱼米之乡——江苏太湖

 神仙洞府——湖南洞庭湖

 水上长城——江苏洪泽湖

 高原明珠——昆明滇池

 宝岛明珠——台湾日月潭

溪泉灵性

 百泉争涌——七十二名泉

试读章节

在元代后期,继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钱塘十景”,游览范围比宋代有所扩大。元世祖忽必烈期间,曾一度疏浚西湖,作为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渐葑积成桑田了。但是到了元朝后期,西湖疏于治理,使得西湖日渐荒芜,湖面大部分被淤为茭田荷荡了。

1426年至1449年,杭州不断走向繁荣,地方官也开始关注西湖。1503年,杭州迎来了另一位贤明的太守叫杨孟瑛,他整整花了5年时间,才说动朝廷重新治理西湖。

1508年,杨孟瑛动用民夫约8000人,历时152天,占用田地约232公顷,恢复了西湖的旧观。所挖的淤泥,一部分用于苏堤,将其填高了两丈,拓宽了5丈3尺,并在两岸遍植杨柳,使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原有景色。

另一部分淤泥,便筑了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后来杭州人们为了感激郡守对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爱,遂呼之为“杨公堤”。

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共有6座桥,百北向南名字分别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杨公堤与西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

杨公堤全长3.4千米,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杨公堤附近还有黄蔑楼、环湖碧舍、兰苑、景行古桥、赵公堤等23处历史文化景观。

1607年,明朝钱塘县令聂心汤在湖中的小瀛州放生池外,从南向西筑起了环形长堤,形成了“湖中岛、岛中湖”的独特景观。

在清代,因为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南巡到杭州,促进了西湖的整治和建设。康熙5次到杭州游览,并为南宋时形成的“西湖十景”题字,地方官为题字建亭立碑,使“双峰捕云”、“平湖秋月”等景观有了同定的观赏位置。

在雍正年间,西湖面积尚有7.54平方千米,淤泥有20多公顷,经过大规模疏浚后,面积广及后来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乌龟潭、赤山埠一带。

1727年,浙江巡抚李卫用了大量银两,开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建筑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人湖。在此时,还推出了“西湖十八景”,使杭州的游览范围进一步拓展。

乾隆帝6次到杭州游览,他为“西湖十景”题诗勤石。他又题书“龙井八景”,使偏僻山区的龙井风景为游人注目。

乾隆年间,杭州人翟灏、翟瀚兄弟合著《湖山便览》一书,记载了西湖游览景点增加到1016处,成为了杭州最早的导游书籍。

1801年,浙江巡抚颜检上奏朝廷请求兴修西湖水利。后来,由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用疏浚挖出的泥土堆积成了阮公墩。

阮公墩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后成为了西湖著名的三岛之一。阮公墩全岛笼罩在郁郁丛林下,绿茵茵,碧油油,犹如碧玉盘中闪烁着的一块晶莹翡翠。

岛上的环碧山庄格调高洁、典雅,四周碧水环绕,掩映于浓浓的绿荫之中。这里有“小洲、林中、人家”种种景色,游人来此,犹如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情趣、意境油然而生,、其乐无穷。

舍舟登岸,回首眺览,使人沉浸于迷漫烟雾之中,犹如蓬莱仙阁,绿荫婆娑、塔影亭亭的小瀛洲好似空中花园,隐现于蒙蒙水间,一种飘飘欲仙之感,如此一片幽逸境界,实在堪称西湖新景一绝。

西湖如此之美,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之外,还是就是其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西湖位于杭州的西部,可谓是杭州的一颗明珠。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的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P18-21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备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可见,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其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以及人民幸福。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就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把我们人类看作自然世界的和谐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大力弘扬,我们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想。

因此,美丽中国不仅表现在江山如此多娇方面,更表现在丰富的大美文化内涵方面。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大地之魂,二者完美地结合,铸就了真正的美丽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最辉煌最灿烂的中华文明。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总之,要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宏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与文化风采,让美丽中国更加辉煌出彩。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丛书。主要包括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独特地域风采、深厚建筑古蕴、名胜古迹奇观、珍贵物宝天华、博大精深汉语、千秋辉煌美术、绝美歌舞戏剧、淳朴民风习俗等,充分显示了美丽中国的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丛书唯美展现,美不胜收,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具有很强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感受到美丽中国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