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一书围绕“依恋理论之父”鲍尔比在早期提出的核心概念——“安全基地”展开。鲍尔比认为,安全基地是个体发挥佳功能和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称职的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孩子安心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他知道,那里永远对他敞开。当感到痛苦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平静;当受到惊吓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抚。当父母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因为受困于自己的童年经历而无法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很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人格发展偏离常态,乃至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就是要教会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此外,鲍尔比还对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进行了心理学层面的解读。
第一章 照顾孩子
第二章 依恋理论的起源
第三章 作为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分析
第四章 作为自然科学的精神分析
第五章 家庭中的暴力
第六章 知道了你本不该知道的以及感受到你本不该感受到的
第七章 依恋之于人格发展的意义
第八章 依恋、沟通与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致谢
1979年,我将之前二十年间针对不同听众所做的演讲的讲稿整理成书,以《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为题出版。后来,我又收集了随后的演讲稿,整理成了本书。其中前五章都是在特定场合针对特定听众所做的演讲。最后三章则是针对欧洲和美国心理健康行业的从业者所做的即兴演讲。此前,我曾提到最好能以某种接近最初的演讲稿的形式出版这些讲稿。
由于依恋理论是我每一次演讲的基础,因此为了避免过度重复,在编写本书时有必要进行一些删减。通过用不同的内容来陈述相同的观点,我希望能够阐明并强调该理论的区别性特征。
尽管依恋理论是临床医生为了诊断和治疗个体及家庭的情绪障碍而提出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它主要的用途在于促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同时,尽管这类研究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人格发展和精神病理学的理解,并且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我还是会对临床医生不去检验该理论的应用感到失望。他们不去检验这一理论的原因有很多。一个原因是这一理论最初使用的数据似乎是关于反常行为的数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临床医生都很忙,他们不情愿花时间去掌握一个新的、陌生的概念性框架,除非他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样做会提升他们的临床理解和治疗技术。对于那些认为有必要去理解这个新理论的人,我希望这本演讲集对他们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