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沉思了片刻,向齐景公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田穰苴,此人文能安抚人心,武能克敌制胜,而且精通兵法,您不妨让他担当此任。”
齐景公马上召田穰苴进宫,跟他谈论边防和军事,发现田穰苴是个文武全才,便提出让他担任大将军,率兵抗击侵略。田穰苴对齐景公说:“我地位低下,君王把我从平民中破格提拔到三军主帅,恐怕军内官兵不会服气,百姓对我也缺乏信任。资历浅薄而权威不足是无法统率大军的,希望能派一位君王的宠臣,官兵所尊敬的人来担任监军。”齐景公笑着说:“这个你放心,我将派大将军庄贾做你的监军,有他辅佐你,我看不会有人敢不听你的号令。”于是,田穰苴便接受了这个职务。接着,齐景公又传庄贾进宫,向他介绍了新的三军主帅。庄贾看了看站在一旁的田穰苴,毫不在乎地说:“既然晏丞相保举田穰苴来统率齐军,说明他自有统兵的才能,何必还要监军呢?”齐景公解释说:“寡人念你德高望重,久经沙场,而田穰苴是初次指挥这么大的战斗,在齐军中还没有树立起威信,由你来做他的监军,将士们必然会听从号令的。”听了齐景公的话,庄贾得意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那我只好奉命前往了。”当下二人商定,次日中午在营门会合。
回到家里,田穰苴告别了母亲和妻子,立刻去了军营,他下令全军:明日正午,准时出发!并特意让人在营门之外装了一个测影日晷,又安放了一座滴漏,以此来检查将领们是否遵守军令。
可是庄贾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回到家就与来送行的亲戚朋友喝起酒来。到了约定的时间,庄贾没到军营,田穰苴下令撤去日晷,放掉滴漏中的水,全军列队,开始检阅。宣布完军纪,检阅完将士,已是太阳偏西,这才见庄贾带着几个侍从姗姗而来。田穰苴压着火问道:“为什么迟到?”庄贾一脸酒气说:“我不才,有劳大夫和亲戚们送行,所以耽搁了。”田穰苴说:“将军接受命令,就应忘掉家庭;面对军纪法规,就应忘掉父母;击鼓进军与敌作战,就应忘掉自己的身体。如今敌国人侵,国内不安,君王焦虑,士兵艰辛,国人盼眭命,都在你掌握之中,为什么还要怠慢!,'田穰苴招来军正问道:“按照军法,违约迟到者怎么办?”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害怕了,派人飞报齐景公求救,但还没等信使回来,田穰苴就斩了庄贾,三军将士无不震惊。
过了一会儿,信使拿着齐景公的符节来赦免庄贾,骑马奔进军营。田穰苴说:“将领在军中,对君王的有些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又问军正道:“在军营中骑马奔跑,军法怎么说?”军正说:“应当斩首。”使者惊慌失措,田穰苴说:“国君的使节,不可杀他。”于是斩了使者的仆人,砍了车子左边的车轩,宰了左边的那匹驾车的马,以此来号令三军。让使者回去报告,然后率领齐军开拔。
由于田穰苴军纪严明,指挥有方,齐军军威大振,连战告捷,很快收复了失地。执法如山,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令行禁止,战无不胜。
刘邦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乘项羽在巨鹿大胜秦军的时机,领兵攻进蛲关(今陕西商县西北),进抵灞上(今西安市东)。这时秦二世已死,他的侄儿子婴率满朝文武俯首投降,把刘邦迎进了咸阳。
咸阳(今咸阳市东北)是秦王朝的都城。这里人稠物丰,繁华富庶。尤其是秦始皇修的阿房宫,规模宏大,堂皇富丽,美人、钟鼓、珍宝、古玩应有尽有。刘邦军队的将士长期生活在穷苦闭塞的农村,一到咸阳这个花花世界觉得样样新奇。他们以胜利者自居,在街面上和阿房宫里乱抢乱拿奇珍异宝和衣物用品,有的人还酗酒闹事,打人杀人,闹得市人惊恐,东躲西藏。
面对这种混乱现象,刘邦的部将樊哙提出应该用纪律来约束部下。谋臣张良支持樊哙的建议,他说:“要得天下先要得民心,绝不能再让将士们这样胡闹下去了。要快点公布个法今,让大家依法行事,把社会治安搞好。”
刘邦听从了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派人把秦朝的府库官仓全部封存起来,制定了三条法令,把部队撤回灞上军营进行整顿。
P3-4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还要书香不绝,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人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己的经历时,曾经多次谈及自己的淳朴家风。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家风家教的缺失,一些人走上社会之后容易失去底线,做出一些违背道德、法律的事情,导致家风缺失、世风日下。现在重提“家风”,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端正家风,弘扬传统教育文化,传承优秀的治家处世之道,正是我们策划本套书的意图所在。
本套书从历代各朝林林总总的家训里,摘取一些能够表现中国文化特点并且对于今天颇有启发意义的格言家训,试做现代解释,与读者共同品味,陶冶性情。
在本套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文学系的众多老师、教授的大力支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多位教授、博士尽心编写,在设计现场给予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要特别感谢安徽省濉溪中学的一级教师田勇先生在本套书编写、审校过程中给予的辛苦付出和大力支持!
本套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献资料,谨对这些资料、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有些资料因为无法一一联系作者,希望相关作者来电来函洽谈有关资料稿酬事宜,我们将按相关标准给予支付。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民主,不可以是家长制或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规是不可缺少的。家风通常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从某种程度上讲,家风是家规的外在表现,家规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 “治国”、 “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范的家训文化十分发达,许多家训名篇被奉为治家教子的宝鉴而流传极广,如颜之推的《彦页氏家训》、朱柏庐的《冶家格言》等。传统家训家规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主要包括:孝亲敬长、睦亲齐家、勤劳谦敬、勿贪勿奢、励志勉学、习业农商、治生自立、崇尚科技、拒绝迷信、审择交游、近善远佞、宽厚谦恭、谨言慎行、和待乡邻、救难济贫、洁身自好、力戒恶习、养生健身等方面的训导。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传统家训家规的内容有些缺陷,但从总体上看,仍不失为先人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与伦理文化遗产。
家规可以影响到家庭的风气,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变坏,这家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了。家风败坏的坏名声会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没有人愿意和这家人交往,这时候再想改,就来不及了。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
家风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家就是人们共同的家,这家风就更为重要了,它要靠人们的努力,遵纪守法,互帮互助。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它的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风气决定了它的衰与胜,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强国。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认识上的偏差,过于放大家规家训中糟粕的内容,而对其合理的成分视而不见,结果造成了“家无家规”的现象。为此,在现阶段有必要重新认识“家规”的地位作用,在继承家规这一传统道德遗产时,赋予家规以新的、适合时代的要求内容,使之能够与时俱进。要鼓励每个家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结合家庭自身的情况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家庭的“家规”,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信为本”“止于至善”“宽厚谦恭”“克勤克俭”等成为每个家庭的闪亮名片。
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对家规有一个新的认识,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家规,学习家规,践行家规,让一个良好的家规制度在我们的家庭里建立起来,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带着它的精华部分回归到我们当下繁忙的生活中来,从而使传统道德精华得以发扬光大,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希望读者能从姜正成主编的《良好家规树新风(家规篇)/家风和畅系列》得到启发和借鉴,对家规有一个新的认识。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家规,学习家规,实践家规,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归到我们当下繁忙的现实生活中来,使好的家规得以发扬光大,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贡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将会导致儿女不才,家庭不睦,道德滑坡,风气低俗;没有良好“家规”的约束,人们甚至还会触犯 “国法”。所以我们要遵规守矩,良言善行,以良好的家规家风,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风气。姜正成主编的《良好家规树新风(家规篇)/家风和畅系列》从历代各朝林林总总的家训里,摘取一些能够表现中国文化特点并且对于今天颇有启发意义的格言家训,试做现代解释,与读者共同品味,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