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大学生创业故事(精)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小虎、周荣主编的《人大学生创业故事(精)》旨在充分发挥创业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普及创业知识,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更加全面理性地创新创业。同时,也对中国人民大学多年来涌现出的经典创业成长故事进行梳理,向社会全面展示人大学子的理想追求、实践经历以及个人风采。

内容推荐

为了讲好“人大学生创业故事”,帮助在校学生和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孕育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尝试带领大家走近这样一群“人大人”。王小虎、周荣主编的《人大学生创业故事(精)》精选的这十六位人大学子,无论是否功成名就,都乐于给自己打上“创业”的标签。

本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用故事的形式客观、理性地介绍创业过程,为当代大学生规划职业、创建事业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育人作用。

目录

牛文文:创业世界的邓布利多

刘月惠:创业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张磊:想陪好企业一起成长

汤雪梅:单纯的人总会有福气

刘强东:看准路坚持一辈子

宋国锋:欢迎和我一同“跨界”

李岷:创业是一种修行

陈向东:不惑之年的“90后”创业者

张锐:用革命的产品,驱动教育革命

李毅:玩游戏就玩到时代前列

赵晗:快速试错,创业趁早

任牧:从来没后悔过做“青年菜君”

程存旺:快乐农夫,实践博士

管立军:我是“职位”的搬运工

余笛:教育情怀创客心

郑庆岩:“我的西天取经路”

后记

试读章节

一直以来,张磊和他的高瓴资本一样低调,甚少出现在媒体视野之中。1972年出生的他在33岁那年创立了高瓴资本,如今已成为亚洲以及世界最优秀的投资公司之一。相对于单纯的财务回报,张磊有更大的“理想”——发现和打造伟大的公司。

早期的创业生涯

张磊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从小开始家里的藏书就比较多。爱读书的他高中时就把《资本论》读了两遍,这也许是其与金融的第一次结缘。中学老师眼中的张磊学习好、人缘好、组织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也不错。1990年,他以河南省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后来,张磊成功申请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继续学习,攻读工商管理和国际关系双硕士学位。

一直以来,张磊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自己做一些事情。早在耶鲁读书时期,他就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创业经历。刚刚进入21世纪,互联网第一次浪潮兴起,张磊也追随大潮,回到国内创业。他创建了一个网络平台,将国内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与海外资本和投资基金联结起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李彦宏、马化腾等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创业家。但随着2001、2002年时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他的创业生涯也告一段落,返回耶鲁继续学业。也就是在这之后,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

遇到导师大卫·史文森

有一天,张磊来到一座不起眼的维多利亚式老楼,参加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的实习面试。也就是在这份实习工作中,他遇到了大卫·史文森先生。作为西方机构投资的教父,史文森曾闯荡华尔街6年,担任雷曼兄弟公司高级副总裁及所罗门兄弟公司企业融资合伙人,后回到耶鲁就职,开创了耶鲁捐赠基金的新时代。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权威研究机构PEI(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曾在全球PE(Private Equity)业影响力百人榜中将其排为第二名。

对于这段经历,张磊曾在文章中回忆:“我加入耶鲁投资办公室的时候,美国资本市场正如火如荼地上演着一场非理性繁荣的大戏。同学、朋友大多活跃于华尔街,从事衍生品投资等热门项目。而我的第一份任务,是分析无人关注的森林和其他实物资产。但正是这貌似简单的实物资产给了我关于投资产品本质的启蒙:风险及内生收益。现在想来,虽然少了那些在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练来的立竿见影的招招式式,却树立了长期投资理念及风险管理的意识,并对投资的组织构架及资产配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史文森对投资有自己独到的判断,他投资眼光长远,最看重的是基金管理人本身的素质。他希望投那种坚定地知道自己做什么、具有长远格局、有企业家精神的基金经理。一旦对这个人充分信任,他就会放更多精力在这个人身上,给他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并且不会像传统基金经理人一样去给这个人诸多限制。他的这些观念深刻影响了张磊,也最终奠定了张磊的投资价值观。

2002年,史文森的著作《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中文版由张磊亲自翻译,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笔投资给了腾讯

从耶鲁毕业后,张磊在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工作过一段时间,主要负责南非、东南亚和中国的投资。此后被纽约证券交易所派回国内,担任首任中国首席代表,并创建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驻香港和北京办事处。在那个时候,他再次帮助很多中国公司,引荐它们去美国上市。虽然工作令人称羡,张磊却始终觉得自己的个性还是适合创业,自己做投资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创建公司首先得着手融资,但就在这第一步,张磊经历了不小的波折:

当他向美国传统投资机构融资时,对方认为他投资经历只有三四年,资历还不够。在屡屡碰壁的情况下,张磊依然坚持自己的初衷,最终决定回来找他的导师史文森。史文森对张磊的个性和能力非常了解和赞赏,因此第一笔就投给他2 000万美元,第二年又追加了1 000万美元。凭借着这些资金,张磊在2005年创立了高瓴资本。

经过仔细考察,张磊把高瓴资本的第一笔投资给了一家刚刚上市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腾讯。结果当然是回报颇丰,这之后,高瓴资本的发展就一发不可收拾。

P23-25

序言

当“创业”两个字与中国人民大学联系起来,你的脑海里会想到什么?

作为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孕育着优良的创新创业基因。一大批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组成的“人大创业系”,在多年的耕耘发展下已然枝繁叶茂。段永平、牛文文、刘强东等广为人知的创业人物,虎嗅网、YY语音、春雨医生、云海肴、小毛驴等被争相传颂的创业事迹,代表着一代代人大人高举创业的接力棒不断前行,也直接体现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发布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于2015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创业学院,由校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担任顾问,副校长洪大用担任院长。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创新促创业、寓创业于创新,贯彻“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创新、创意和创业”三个“三位一体”工作理念,形成了结合校情、创造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完善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重点,注重推进协同育人等特色经验,相关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

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创业”,是一张亮丽的成绩单,是一部生动的交响曲,是一连串闪亮的名字,更是一系列动听的故事。

为了讲好“人大学生创业故事”,帮助在校学生和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孕育积极向上的创业精神,创业学院尝试带领大家走近这样一群“人大人”。本书精选的这十六位人大学子,无论是否功成名就,都乐于给自己打上“创业”的标签。

母校给予了他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追求和意志品质,塑造了他们关注国计民生、服务社会发展的关怀意识和深刻洞察力,以及迎接新时代、挑战新问题的担当意识和创造能力。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梦想化作现实;他们艰苦奋斗,充满激情,把概念化作可能;面对过往的成功,他们不骄不躁、再次出发,面对曾经的失败,他们从容笑过、砥砺前行。而他们在创新创业大潮中的坚守与拼搏,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奋斗在时代前列,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传统的充分体现,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和“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最佳注解,不断丰富着“人大人”的时代内涵。2017年,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八十华诞,创业学院谨以此书记录这群人大学子的创业经历和心路历程,为我们伟大的母校献礼。

同时,本书还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用故事的形式客观、理性地介绍创业过程,为当代大学生规划职业、创建事业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育人作用。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将继续坚持人大特色,把立德树人作为基本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根本追求,致力于实现“养报国之心、育创业之才”的目标,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做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各项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衷心祝愿每一个阅读本书并努力追逐梦想的年轻人都能够讲述好、记录好自己的“创业故事”,让“中国人民大学”+“创业”的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

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

2017年4月

后记

编写《人大学生创业故事》,是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对母校八十华诞的献礼,也是2016—2017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工作。本书旨在充分发挥创业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启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普及创业知识,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更加理性地创新创业;同时,也对中国人民大学多年来涌现出的经典创业成长故事作出梳理,向社会全面展示人大学子的理想追求、实践经历以及个人风采。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兼创业学院顾问靳诺教授、刘伟教授非常关心支持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创业学院院长洪大用教授主持了本书的内容策划,并对编写工作给予了悉心的指导。社会与人口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国学院等十余个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及各地校友会组织对创业校友的联络及采访等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招生就业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校报编辑部、学生记者团在采访、编写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刘强东、张磊两位校友,先后承诺各为中国人民大学捐款3亿元,为母校八十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以一系列的大额捐赠为代表的慈善义举,充分体现了人大学生创业者对母校的深情厚爱、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本书的出版发行赋予了更加崇高而厚重的意义!编者也借此对上述校友表示敬意!

全书的具体编写人员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小虎,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创业学院执行院长周荣、执行副院长陈姚,党委宣传部校报主编谢天武、新媒体中心李书慧,创业学院综合服务办公室主任李姗姗,招生就业处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于浩。

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同仁也对本书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篇幅和编者水平所限,本辑创业故事在收录数量及内容、展现视角等方面的不足乃至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不断改进与完善,为今后续编人大学生创业故事指明方向。

编者

2017年7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