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所著的《华岗(丹心可鉴)》一经问世,对所有曾经和华岗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人来说,是一种慰藉和怀念。但更有意义的,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华岗的一生,并能从中得到感受和启迪。一个革命者同时又是学者,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了革命的信念投身战斗。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是面对残酷的敌人还是被自己人误解、受冤屈,他对党的事业信誓旦旦,至死不渝。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真正的战士。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
| 书名 | 华岗(丹心可鉴)/衢州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向阳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向阳所著的《华岗(丹心可鉴)》一经问世,对所有曾经和华岗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人来说,是一种慰藉和怀念。但更有意义的,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华岗的一生,并能从中得到感受和启迪。一个革命者同时又是学者,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了革命的信念投身战斗。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是面对残酷的敌人还是被自己人误解、受冤屈,他对党的事业信誓旦旦,至死不渝。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真正的战士。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 内容推荐 向阳所著的《华岗(丹心可鉴)》,资料丰富翔实,有引人入胜的叙述,有历史背景的介绍,而主要是叙述了传主的生平事业和思想;在事业和思想两方面,更注重思想理论的分析。也记载了他在开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和组织、推动人民民主运动方面的重大功绩;对传主在关键时刻的果断行动和远见卓识,勇于坚持真理,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并帮助他们进步,在治学上既勤奋、严谨,又勇于探索、创新这些优良品质和作风,都作了事实确凿、形象生动的描绘。总之,《华岗传》是一部既有思想深度,又真实感人的好传记。相信读者定会从中得到许多教益和启迪。 目录 序言 华岗述评 引言 童年身世 “龙的子孙,力争上游” 历史的鞭策 “不染党派色彩” 革命的洗礼 早期著作思想 在大革命洪流中 主编《列宁青年》 创作《中国大革命史》 南北奔驰 狱中斗争 《新华日报》首任总编辑 病中著述 川康之行 赴春城构筑民主堡垒 中共代表团顾问 从延安到香港 为育才甘留青岛 出色的大学校长 蒙冤入狱 “可酬热血换文章” “让历史证明我清白吧” 平反昭雪 华岗著作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童年身世 1903年6月9日,华岗出生在浙江龙游县庙下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已经是这个家庭中的第二个孩子,接生工作是母亲自己做的。没有华丽的衣饰,没有喧嚷的祝贺,只有母亲爱抚地偎依着他。门前的庙下溪像往常一样,溪水从长生桥朝灵山江缓缓流去,四周的群山默默地相互依靠着,一切显得那么安详。然而,在这个秀丽的山村所在的大地上,正发生着越来越大的震动,这个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方生与未死之间的搏斗。 1903年,即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这个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面临即将结束近3000年封建帝王的统治。华岗来临的这个社会,像他后来所说的,其性质“由闭关的封建国家开始向半封建社会推移,由独立国家开始向半殖民地国家推移。这样,就使中国在国际关系上、在国民经济上、阶级阵容上,以至文化思想上都表现了空前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中国人民被侮辱被损害的苦难时代,也是中华民族觉醒起来进行殊死斗争的时代。时代,历史,将把这个出生在中国偏僻山村中的小生命,推向斗争的洪流,决定他一生的历程。 龙游是江南的故国名县。春秋时曾是越国西部一个小诸侯国——姑蔑国的国都。有记载的历史已有2400多年。它地处浙西金衢盆地中心,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境内有南山和北山两列山脉。仙霞岭余脉耸峙于南,浙东丘陵蜿蜒于北,地形起伏如游龙之姿,因而在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从三国时的龙丘改称龙游。境内沿溪沿江、岭前山上,名胜古迹颇多,俗话说:东游西游,不如龙游。 自古以来,龙游是浙西战略要地。南北朝时写作《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宗泽,都曾做过龙游县令。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曾率部将李尚扬在此进行过龙游城英勇保卫战。太平军在龙游一带活动过3年,战争把山区本来已很稀少的一些人家打散了,战后像庙下这些村子里,便陆续有一些外地人迁来居住,华岗的祖父来自福建。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客乡人的外来者,既无较好的经济基础,又无有权势的社会关系,安家立业相当艰难,只能依靠开点山地,种田、种菜及打柴等为生。华岗的父亲兄弟三人,经过分家分房的变动,经济力量更加单薄,基本上处于自耕农以下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华岗的父亲排行第三,叫华三铭。他终生务农,种着祖上留下来的18亩瘠薄的黄泥田。他为人耿直,家教很严,叫孩子们做的事,非做到不可,不能不做。叫你扫地,那就要把地扫得干干净净;叫你浇菜,那就非浇得达到满意不可,否则即使天黑了也要继续做下去。即使走路、吃饭也都要求有个样子。母亲姓巫,是溪口区沐尘一带山里人。生有华延寿、华延年(华岗)、华延龄(白沙)三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母亲从小生活很苦,三岁丧母,跟着一位姨妈过活。嫁到华家后,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带上工具,去捡肥料,然后忙着田里和菜地的农活以及一大堆洗衣、烧饭、饲养家畜等杂务,稍有空闲,赶紧挑点菜在门口摆个摊头,换点油盐钱。从早忙到晚,又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孩子们缝补衣服,勤劳简朴,度过了艰苦的一生。母亲在世时,每当出门干活,家里孩子无人照应,就拿来一个大脚盆,里面放些水,让孩子们围着玩。脚盆里漂浮着木片和纸折的小船等,这就是华岗幼年的玩具和娱乐。他低头看到的是脚盆里的水面,水里晃动着阳光;抬头望到的是用四根木柱支撑着的前厅的屋顶,在对着天井正中露出的一块不到7米见方的空间里,一片蔚蓝的天空;如果大胆点走到门口,向外张望一下,也不过是方圆几十公里环围着的群山。那群山的外面是什么样的景色,怎样的一个世界呢,那里的人们又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是难以想象的。他的年纪太小了,山村太闭塞了。华岗从小喜欢劳动,常跟着母亲到后院的菜地里去翻土种菜,跟着哥哥上山打柴。母亲给他们兄弟每人分了一块菜地,叫他们自己劳动,自己管理,看谁种得好。华岗有很强的好胜心,总是做得让母亲满意。到华岗15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她留给华岗的,除了深沉的母爱,还有艰苦朴素的品质。这些品质以后帮助他度过了白色恐怖下严酷的革命生涯,而且在革命胜利后,他已成为党的高级干部时,一直保持不变,并以此教育子女和青年。新中国成立后,一次上海市市长陈毅去青岛,顺便看望华岗,适值华全家在用午餐,他看了桌上的饭菜和室内的陈设后说:“别人说你生活简朴,今天一看,真是名不虚传啊。” P6-8 序言 我跟华岗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人,但在年龄上他比我大十来岁。我和他接触较多是解放战争中在香港那一段时期。当时我在香港担任党组织创办的《群众》周刊的编辑工作,华岗是《群众》周刊的创办人之一。我们要他写稿,记得他用林石父笔名发表了不少文章。同时他又参加中共香港工委的工作。香港工委是直接受党中央领导的。他除担任工委的工作之外,还进行研究工作,写了好几本书。那时在香港出版书并不容易,特别是革命的书。香港有个海燕书店,是我的一个朋友开的,他要我给他出些主意,我给他订了一个出书计划。海燕书店本是专出文艺书籍的,我建议也可以出些广大青年需要的社会科学书籍,这样我就介绍“海燕”的经理去认识华岗。我告诉他华岗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著作很多。后来华岗的好几本书都是在“海燕”出版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只在北京见到华岗一次,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的时候。我们相见甚欢。但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1955年他由于受到政治诬陷,被关进监牢长达16年,以至瘐死在山东的监狱里。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清除了那些对华岗的诬陷之词,对他做出了正确的评价,扫除了污泥浊水,恢复了他本来的面目。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我认为华岗具有如下高尚的革命品德: 第一,华岗是一个坚定的革命实践家,他一生都在进行革命实际工作。他是早期的青年团员和共产党员,年轻时就担任过党的许多负责工作,地区的,直到中央部门的。后来又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士,比如对龙云和四川的一些军人,对许多上层民主人士他都做过工作。同时他也广泛团结知识分子,像闻一多、李公朴这些知名人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说我们党有三大法宝: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除了没有参加武装斗争,华岗在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工作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积极参加党的宣传工作,早年就编过党的刊物,主编过《列宁青年》,担任过《新华日报》总编辑。可以说,华岗既是学问家又是革命实践家,而首先是一个革命实践家。 第二,华岗是杰出的学者和理论家。他研究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哲学,晚年又研究美学。他研究的范围相当广泛,并且都取得了成就。这些成果应由专家去评价,这里我只想指出一点,他的研究工作是为了革命的需要。比如他研究历史是因为只有透彻地了解历史,才能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吸取历史的教训,从而坚定地站在历史先进力量方面,推动历史前进,创造新的历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立即搜集资料,写了《中国大革命史》,这是现在惟一的一本研究大革命史的专门著作。写这么一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从这次大革命的失败,从许多战士的流血牺牲中总结经验教训,使革命继续前进。华岗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要为实际服务的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他不是单纯地实践或单纯地研究,而是把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华岗的又一特点。他的信条是:“首先是战士,其次才是学者。”马克思的战友们曾这样评论过马克思,说在他身上,作为战士的一面永远胜过作为思想家的一面。 第三,华岗是一个坚贞不渝的共产党员。一个人在革命形势顺利的时候参加革命比较容易,在革命形势艰难险恶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了。华岗就是在革命形势艰难险恶的时候,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的。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敌人的残酷折磨没有使他屈服,后来被送到“反省院”,他又顶住了“反省院”里的种种欺压威逼,始终不屈不挠地坚守共产党人的忠贞气节。由于受到党内一些人的误解、诬陷,1955-1972年他被监禁长达16年之久,而他对党的信念始终不变,对马克思主义始终坚信不疑。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他还尽一切可能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历史、美学等,写出了许多著作。这一切,没有坚定的信念和至死不渝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可贵的是,华岗这几个重要的特点,在向阳同志写的《华岗传》中得到了体现。 《华岗传》的问世,对所有曾经和华岗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人来说,是一种慰藉和怀念。但更有意义的,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华岗的一生,并能从中得到感受和启迪。一个革命者同时又是学者,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了革命的信念投身战斗。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是面对残酷的敌人还是被自己人误解、受冤屈,他对党的事业信誓旦旦,至死不渝。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真正的战士。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 后记 华岗是我的老师,就读山东大学期间,常出入其门庭,所受亲切教诲,萦怀于心。他的冤案平反昭雪后,一些山大校友要我撰写《华岗传》。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将其列入科研计划。 华岗革命的一生处于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的激流中,工作的频繁变动,地下斗争的保密需要,战友们的相继去世,加之他被捕遭抄及冤死于狱中,使他手头上的一点材料荡然无存,这给写传造成极大困难。但华岗是一位党史人物,传记材料的真实性又必须放在首位,为此我不得不用了两年的时间去收集和核实材料。幸而赖于华岗生前崇高的品格和对人民的业绩,深受人们崇敬,我所到之处,大都得到热情帮助。为此,我已向他们公开道谢。 华岗系中央规定的党史人物。他的传记出版需经中央政治局的一位常委表态(宋平同志题了书名),党史专家审稿(中央党史研究所副主任廖盖隆审稿),传主出生地的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2003年再版。衢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商务印书馆现决定修订再版《华岗传》,说明华岗仍起着“纪念先烈教育后代”的伟大作用。华岗有着爱国的革命战士精神,以耿耿丹心忠贞于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华岗有着卓越的知识分子精神,坚持真理,为民服务,一片丹心,一身正气,值得人们的学习。人民怀念他,学习他,对树立地方的文化自信,开展乡土爱国主义教育,“传”的出版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向阳 2016.10.20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