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卓异,个性独特;身世离奇,惊心动魄!
逯铭昕著,张宇光、朱晋平主编的《奇才王安石--诗人面目/奇才集》讲述了奇才王安石,神宗与荆公共定国是,安石遂与变法合为一体。然而,在京口与瓜洲之问,还有照人归来的那一轮明月。
本书收录了“少年”“转宦州县”“由地方到京城”“执政变法”“退隐钟山”等章节,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王安石。
| 书名 | 奇才王安石--诗人面目/奇才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逯铭昕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才华卓异,个性独特;身世离奇,惊心动魄! 逯铭昕著,张宇光、朱晋平主编的《奇才王安石--诗人面目/奇才集》讲述了奇才王安石,神宗与荆公共定国是,安石遂与变法合为一体。然而,在京口与瓜洲之问,还有照人归来的那一轮明月。 本书收录了“少年”“转宦州县”“由地方到京城”“执政变法”“退隐钟山”等章节,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王安石。 内容推荐 逯铭昕著,张宇光、朱晋平主编的《奇才王安石--诗人面目/奇才集》以王安石的诗、词、文章为脉络,以此来叙述王安石的一生。本书以夹诗夹叙的形式为王安石立传,以王安石一生生活、政治事迹为线索,以其诗作为辅助,全面展示了王安石动荡起伏的一生。所选诗文有注释,便于读者理解。所述王安石事迹,史料确凿,叙事详尽。 目录 第一章 少年 一门八进士 此时少壮自负恃 苦读与应试 第二章 转宦州县 扬州初仕 更忆南湖秋水波 当时我自爱桐乡 第三章 由地方到京城 “贵人”欧阳修 常州与饶州 使辽纪行 入京履职 第四章 执政变法 居丧江宁 越次入对与参知政事 众人纷纷何足竞 罢相与复出 第五章 退隐钟山 半山老人的归园田居 枕石漱流与乘兴忘返 北山花事 佛事因缘与终了 结语 宋人眼中的王安石诗歌 法度精严 雅丽精绝之“工” 王安石诗歌的来源与影响 试读章节 第一章,少年 一门八进士 初冬的临川城有些湿冷,街道上行人稀少。这天清晨,临江军判官王益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他给这个在冬季里出生的孩子取名安石。这一天是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十一月十二日。四十八年后,由王安石所领导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运动,将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书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鸿文与咏唱,也将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上高耸人云的山峰之一。 大凡奇才的涌现,在古人的眼里,多与一地的风土人情有关。临川城位于宋代江南西路之东,抚河的中游。这里的地貌以低丘岗地、河谷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唐代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便誉之为“人杰地灵”。 王安石的先人迁自太原,具体时间已不可确考,最终移居临川城东南盐步岭。临川在宋代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居民的家境较为殷实。临川城东紧靠护城河有一个水门,因货船常常在此地卸盐,故名盐步门。临川城的东南方是一片小山丘,叫作盐步岭,是全城最高的地方。王安石家的宅院就在这盐步岭上。 王安石曾对儿时生活过的临川城有过一段描述: 临川之城中,东有大丘,左溪水,水南出而北并于江。城之东以溪为隍。吾庐当丘上。北折而东百步为祥符观。观岸溪水,东南之山不奄乎人家者,可望也。安石少时固尝从长者游而乐之,以为溪山之佳,虽异州,乐也,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庐为之近者邪!虽其身去为吏,独其心不须臾去也。(《大中祥符观新修九曜阁记》)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当时王安石已经身在京师,叔父请他作文以纪念九曜阁的落成。王安石在文章中回忆起临川城的一草一木,历历可数,如在目前。在他多年远宦做官的日子里,家乡始终是他魂牵梦萦、念兹在兹的心灵家园。 人才之所出,除了江山之助以外,来自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王氏家族在临川并非大户,最早因读书中举而起家。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于咸平三年(1000年)三十八岁时得中进士,后历任汉州军事推官,知大名县,在忻州、保州、深州、齐州等地做过二把手,官至尚书主客郎中。王贯之年少时就以孝亲尊长称誉乡里,为官也颇有吏才,因此每至一地,常常被委以重任。他在任职期间劝课农桑,修缮水利,为政宽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提点淮南刑狱期间,王贯之大兴水利,开凿沟渠,疏浚河道,受益农田达五万余顷,得到了宋真宗的赠书奖谕。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进士,历任建安主簿、临江军判官、新淦知县,后改大理寺丞,又移知庐陵县、新繁县,知韶州,通判江宁府,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王益在各地做官期间,所到之处也都能以恩信化民,做到吏治严明。任建安主簿时,他同情百姓,不肯催逼贫苦农民上交赋税(P1-3) 序言 四年前的深秋,出版人孙轶女士约我去北京,参与一套史书的策划。有两天时间,大家聚在东四八条的一座四合院里商议,吃过晚饭便沿着胡同走走。临行前,又遇到了山西教育出版社的雷社长,孙女士拿来纸笔,要我给教育社再策划一套选题,我就写了“奇才集”三个字,又开列了一串古人的名录。没想到二位老师一看便认为可行,史书的事后来暂缓,这套“奇才集”倒排上了日程。 丛书的企划要点在于选准要写的人物,回昆明后我再三斟酌挑选,以确保所选名录品质。标准必须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奇才,既有奇文奇画还得有奇事,又得在文学艺术史上站得住脚。精选出来的二十位人物均为一流,数量上已具丛书规模。 我做个企划案容易,孙老师他们组起稿来就费劲了。之后的一两年她都在操持这件事情,确定了以青年学者为班底,以前所未有的集、传结合的方式来编撰,既是原创,又兼顾阅读的雅俗,还可推出一批新面孔,显示一种新笔法,创造一个新方式。 以往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出版,都是集、传分开的,集是集,传是传。这次我们将集、传结合,非但形式新颖,重要的是能满足更多读者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一册在手,便能读到一位天纵文艺奇才的人生与作品。 选择青年学者来撰写,是想呈现一种新面貌。老学者有功底,学问扎实,他们的研究与书写偏重的是历史和政治,行文严肃。而青年学者注重的是品读和鉴赏,是人生,是文学和艺术本身。加之网络时代到来,写作和阅读都要有相应的快感,活泼的语言对读与写来说,均必不可少,这也是青年学者们的优势。 在策划案通过的两年之后,“奇才集”的书稿陆续出现在我面前。前十部稿子,均由我逐字逐句地修改删补,每改完一部还要写几百字的审读意见。从书稿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了策划的要求,青年学者们清新活跃的笔调,一改史传人物生平考证和背景说明的繁杂、沉闷,让读者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了人物的生活与创作的情节上来。 文艺家与政治家或企业家不同,尤其是被称为“奇才”的天才诗人、哲人和画家,他们往往个性张扬,注重自我,个人生活也富有戏剧性。政治家与企业家的人生,与社会、现实和历史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在社会历史现实中的作为。而文学家、艺术家们的人生,却大都在孤独中进行着自己的文化创造,社会历史现实对他们而言,关系时常并不是很直接,或者只是他们的人生与作品的注脚。 “奇才集”的出版,确定了以高素质青年学者为写作对象的方向,又首创了集、传结合的编撰方式,使得文丛走上了轨道,为优秀的青年古典文学学者们搭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展示平台。而山西教育出版社编辑们过硬的职业素养,那种为一个字查遍所有诗词版本的功夫,更确保了这套丛书的品位和质量。 张宇光 2016年5月于昆明翠湖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