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一个不大舒服的过程》的作者宋修竹是一位在美国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书中记录了她独自一人在美国留学的见闻和心得,内容包括如何申请到出国读书的资格,如何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与人相处,同时也记录了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故事。
本书由著名作家王小山、蒋方舟联袂推荐!
| 书名 | 成长一个不大舒服的过程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宋修竹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成长一个不大舒服的过程》的作者宋修竹是一位在美国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书中记录了她独自一人在美国留学的见闻和心得,内容包括如何申请到出国读书的资格,如何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与人相处,同时也记录了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故事。 本书由著名作家王小山、蒋方舟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宋修竹编著的这本《成长一个不大舒服的过程》记录了一个懵懵懂懂、飘洋过海独自求学的女孩儿,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故事。从独自申请学校、申办签证到只身前往美国的学校报到,从起初面对陌生环境的孤独、失落到努力融入适应后的收获、成长,“Z一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诠释自己的成长之路。书中还记录了作者和父母朋友间平等相处的故事,平淡中充满了温情。本书对于那些想放飞自己的孩子外出求学的父母,以及那些想独自去国外开阔视野的孩子来说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图书,同时它也是一本从孩子视角诠释父母与孩子友好相处的亲子教育图书。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好多好多外国人 第二章 可我真的不知道他们都在说什么 第三章 干吗非要跟我过不去 第四章 我同意 第五章 得到了像专业人士一样的锻炼 第六章 让我过吧 第七章 头晕眼花地想家 第八章 进入角色前的游观 第九章 再次投入住宿生活 第十章 这个学校有点不一样 第十一章 从没这么学过 第十二章 为亚非拉和平作出贡献 第十三章 进城 第十四章 没想到 第十五章 吓一个跟头的晴天霹雳 第十六章 “误人”正道 第十七章 太纠结怎么办 第十八章 记一次民意深刻的排队 第十九章 高温不想动怎么办 第二十章 终于举家再次出了亚洲 第二十一章 初到“世外桃源” 第二十二章 汇率的炮灰 第二十三章 四分之三的未成年“童工” 第二十四章 你不懂一节课八十分钟的魅力 第二十五章 献给开始紧张的神经 第二十六章 只是长胖? 第二十七章 和平的新大陆探索 第二十八章 你要有耐心 第二十九章 来,干了这碗鸡汤 第三十章 不断地在挣扎和权衡 第三十一章 统一大业 第三十二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第三十三章 抱歉,下次吧 第三十四章 不能没头脑还不高兴 第三十五章 想多了 第三十六章 以后揽活时要注意 第三十七章 那是一个眼神,明亮又美丽 第三十八章 脑力不足的金牛座 第三十九章 又是一家亲 第四十章 卖萌和靠谱要兼得 第四十一章 行动上不能做矮子 第四十二章 何必生气,换个角度学习吧 第四十三章 想回家种红薯,家里却没有几亩地 第四十四章 一场安全至上主义的事 第四十五章 别纠结了 第四十六章 不,你更聪明 第四十七章 午餐猜想 第四十八章 站在台上也會自学习 第四十九章 谢谢 第五十章 欢迎“意外” 第五十一章 全心全力 第五十二章 用好你的表达方式 第五十三章 自己选的冰淇淋,再冷也要幸福地吃掉 第五十四章 结 试读章节 科学课与其他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很多实验,有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理论性实验,也有老师给我们提供原料和器材并让我们根据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并证明的实验。学习完位于元素周期表最左边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后,老师从储藏室里搬出了好几罐化学物质和各种器具,准备让我们根据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实验。在发实验要求前,老师向我们一一介绍了教室里的安全设施。 每个长方形课桌有四个座椅配四个插头,在最外侧有一个水槽,中间有一个像发廊烫发用的半圆形罩,罩下是一个本生灯。水槽和插头不用多说,一个用来清洗器皿和试管,一个用来给加热板和电脑充电,而那个可以随意调整角度和长度的半圆形罩则是用来抽气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有些实验中,当不同的化学元素组合在一起时可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事先拿这个半圆形罩盖住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的吸入。在教室的玻璃推门内侧是一个像淋浴花洒一样的装置,中间还有一个类似于洗手池的设备和脚下的踩踏板,主要用途其实就是冲澡!因为在实验中有可能会被有害液体淋到或者被火烧到,一拉花洒旁的手柄,大量的水就会冲下来把你从危险中解救出来。而那类似于洗手池的设备其实是洗眼器,是由脚下的踩踏板控制的。一般来说,进入实验室时我们都会被严格要求戴实验室护目镜和穿厚重的实验室围裙来确保安全。像参观展览馆似的,看的我简直都有点目不暇接了。 由于主楼梯上到三层后右手三问全部都是科学教室,所以还会有人体骨架和养植盆在教室的角落里。三间科学教室的连接处是两个储藏室,有各种测量仪器、烧杯、护目镜、围裙,以及各种实验用的元素材料。由于我们教室的装备是最基本的,老师接着带我们参观了隔壁的教室。除了一样的安全设施和投影仪以外,另一个教室中间只有两个圆桌,而挨着墙壁一圈则是个人的实验桌,主要用于高等生物课的实验。桌上配着从储藏室领出来的高级些的显微镜和灯,连教室的墙壁都粉刷成了白色,不像最基本的教室是蓝色。这还不算完,回到我们自己的教室后,大家各自坐回自己的座位,只见老师从靠窗的一排矮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布满灰尘的大黑包。这大黑包可能因为很久没拿出来,上面的灰尘散完了才看清足足有老师那么高。我还没回过神儿来老师为什么不觉得呛的时候,伴随着拉链打开的声音,她从大黑包里取出了一筒卷好的毯子。听了解释后才知道,这毯子的作用和冲澡差不多,防火。谁要是在上课过程中不小心本生灯没控制好,一下惹火上身把自己点着了,来不及冲澡,旁边的人就得立马用这“一筒”毯子把他卷起来,隔绝氧气然后适当拍打好让火快点灭掉。 这一节45分钟的课花了快30分钟讲安全须知、如何使用紧急设备以及熟悉教室,简直比起飞前空姐演示和安全须知视频播放的时间还要长。我还纳闷儿这节课要是什么都不学,作业怎么办啊?难不成今天没作业?正偷着乐呢,老师把大黑包放回矮柜子之后,给大家人手发了三份文件。由于不知道这三份文件都是干什么用的,我就装装样子把名字和日期先写上,不过看周围人的反应好像这三份文件之中有一份是今晚的作业。再听了解释后,才知道前两份都是安全协议,大概内容是要弄清楚学生具体的过敏原、戴不戴隐形眼镜(佩戴隐形眼镜后若太接近火源会造成软性镜片变形,甚至熔化从而伤害眼球),还列出了进入教室的要求:如有实验时必须穿遮住脚趾的鞋,女生长发必须绑起来,必须佩戴护目镜,尽量穿能遮住手臂的长袖,根据实验的要求穿围裙,以及如果学生不服从老师要求的话,老师有权利请该学生离开教室。不过这两份协议都容易,签名表示同意便是,就像申请账号时从不仔细阅读条款一样。可这作业,是个啥?一节课除了自我介绍,老师都没提过化学这词儿。我是没料到啊,作业竟然是三页的表格,有些只有图,有些只有名字,有些只有位置,有些只有形容和用处,但全都是课上一一认识过的安全设备,我们要做的就是全部填满。 幸亏我听了,要写的也不是很多,但真的好麻烦啊!旁边的韩国同学好像很轻松的样子,我就问了对面的香港同学为什么你们都这么淡定?不觉得麻烦吗?对面的香港同学叫Joanne,已经在学校上了一年了。她用不是那么标准的中文告诉我说,因为每年开学的时候都会做一样的填空,他们都可以直接从去年的那份里复制过来,一般安全设备的位置是不会变的。怪不得呢,我恍然大悟,真够鸡贼的啊这帮人!可惜我不知道该怎么问那个韩国同学,只能回家自己吭哧吭哧写了。想想就新鲜,以前的学校第一天就上课了,无论什么科目,哪个教室,都没那么多事儿,简单介绍一下就上课切入主题了。花整节课给新老学生熟悉教室和安全设备更是没听说过,都是老师知道就得了。这课不仅本来就让我头疼,现在看来上课方式也会很奇妙啊。 P6-9 序言 在美国寄宿高中的生活 大部分美国寄宿学校的情况相似,基本都在村里,离最近的城市通常需要1小时以上的车程。美国大学虽然有不少在城市里或者离城市很近的地方,也有很大一部分在村里。虽然学校附近也有小镇,但对几乎全是在城市长大的留学生来说,一家理发店,一家大超市,零星几家餐厅,一个电影院的配置简直有点像规模稍大的小区。各国学生来得来,学校除了帮助留学生适应美国的生活以外,也尽量地安排留学生和本地学生交流。在寄宿高中的住宿安排里,老生的室友选择都会尽量被满足,所有人都能和自己选择的人做室友。但如果两个来自同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想做室友的话,要先保证两个人的英语水平都达标。新生更是如此,除了感恩节假期外,留学生一周七天都要在“小区”里,有些学校礼拜六也有课,平时也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校园去小镇上。 但幸运的是,我所就读的高中礼拜六没有课,除了体育比赛和考试外,礼拜六几乎都是自由时间。因为偏僻,也为了学生的安全,周末在校园的活动有很多,甚至有专门的负责人来组织安排。礼拜五晚上就标志着周末丰富活动的开始,有时会有学生们排练多日的表演,有时会有专门邀请来的各种搞笑演员,有时只是开放学生活动中心供大家娱乐,年初年末和情人节等还会有舞会。有些学生团体也会选在周末不那么忙碌的时候组织活动,也有和三两好友拼车去小镇上看电影吃饭的,不过因为地区偏僻,短途交通都被一家出租车公司给包圆儿了,一到周末叫不到车的情况比比皆是,就连价格也因为垄断时间长了而被随意抬高。 尽管学校不允许住宿生搭走读生的车去镇上,还是有关系好的带着自己朋友去镇或者更繁华的小城市去。来自同一个国家的留学生经常会一起玩,但却不是所谓的“抱团儿现象”,只跟同母语的人一起。在离我最近的“社区”小镇上,有两家中餐店,两家直送外卖的中餐店,一家泰餐店,一家韩餐店,其他的普通美式、墨西哥式餐厅就十分普遍了。说实话,最好吃、最实惠的还是泰餐店。似乎在大城市里日本料理最为高档,其次是韩国烤肉等,泰餐大部分反而出现在小镇上,少量中餐归为高档,大部分被美国化的中餐实则是外卖首选。当本地学生第一次吃到美国化的中餐时居然觉得很好吃,在我们的“点拨”下他们越来越会点餐,后来还点起了珍珠奶茶。 总的来说,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在寄宿高中这样一个相对偏僻封闭的环境里,在国内比较容易融人群的人到这里来自然也不例外,而在国内比较内向害羞的也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活规律。这里既讲究独立自主性,也不鼓励抱团儿孤立自己,反而是要把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特色带人这个村里。比如一个朋友S,平时少言寡语不怎么和人来往,尽管语言不差学习也是偏上,可他却有自己与人相处的方法。S是一个照相技术很好的人,在校报担任摄影师,每每学校有大型活动都能看见他拿着相机的身影,活动结束后社交网络平台上传着很多一看就是他的“大作”的照片系列。因为照相,S不仅和专课老师聊得来,也结交了许多朋友。虽然大部分时间S还是那个安安静静的人,可一拿起相机,他便像开启了另一种模式一样,闪闪发光。 除了S这样的留学生,还有W那样的本地学生。W是我两年的室友,可以说是标准的美国本地人,金发碧眼,个子不高,体育能力强,睡得还特早。她特别喜欢学中文,见第一面一听说我来自中国,高兴得不行,事实上她的中文水平在一年内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W每天早上起来就在那背课文,从《狼来了》到《小马过河》,我也就一边听一边纠正她的发音。这不,现在都在微信上和我聊天了。 不论是村里还是城里,找到自己的方式快乐地生活,给自己选择,更多选择更多欢乐嘛。 后记 第五十四章 结 2015年7月10日。 今天正式截稿了。近一年的磕磕绊绊下我终于战胜了拖延症,成功地敲下了最后一段话。 11年级的夏天是最繁忙的,准备大学申请、标准化考试、个人文书、学校老师推荐信等,一大堆东西,相比申请高中时的闹心程度,百倍有余。已经过了3年,再有家长问我关于美国高中的申请问题时,我都能像个“过来人”一样地回答了,尽管低龄留学市场水涨船高,门槛一年比一年高,需求一年比一年大,竞争也是一年比一年激烈。如果说已经水深火热的美国高中申请是试水,那么大学申请这个槛简直就是高台跳水。尽管有了独自申请高中的经验,已经从10米跳台降低到了3米跳板,可花式翻转动作一个不能少啊!我只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能对得起努力过的自己。 从不到13岁小学毕业,到现在已经第5个年头了,我想分享给你我自认为还算有趣的生活,和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自己。我的语言尽管稚嫩,但情感却毫无保留。或许你有某段相似的经历,或许你有某段完全不同的经历,或许你有某种相似的想法,或许你有某种完全对立的想法,都没关系!希望你可以悠闲地看,当作配着早上那杯咖啡的奶泡、甜饼干,也希望你喝着喝着、吃着吃着,就发现了奶泡里的细腻,甜饼干里的碎果仁,希望都是你喜欢的。 我还不到回顾人生的年龄,未来的单位可以用大片来形容。 人生的意义也许有了轮廓,单薄得要数不尽的时间来填补。 真正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不舒服的过程中体会个中价值。 书评(媒体评论)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系,雕刻出的是迥异的人格。而在这两把美工刀的一起创作下,收获的可能又是一段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少年可期! ——王小山 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大概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预设好了,后天的努力固然重要,而少年时攀过的山丘却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长大后看到的风景。这个1997年出生的女孩儿,懵懵懂懂地飘洋过海,却在美利坚活出潇潇洒洒的姿态,大可以解开万千家长和少年的心结。瞧,这女孩儿都做到了不是吗? ——蒋方舟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