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浩亮、谢熙主编的《一所大学的海外旅行》以参加欧洲和美国游学的学生和老师的视角,对他们在游学过程中的见闻、体验和感受等为主要内容,涉及到了游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分为学习篇、旅行篇、生活篇以及人文风情篇,对于有志于到欧美留学的学生作行前参考,也很有价值。
树高千丈不忘根,海纳百川汇梦想。随着中国在对外交流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大学将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快速发展,迈出一条由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 书名 | 一所大学的海外旅行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尹浩亮、谢熙主编的《一所大学的海外旅行》以参加欧洲和美国游学的学生和老师的视角,对他们在游学过程中的见闻、体验和感受等为主要内容,涉及到了游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分为学习篇、旅行篇、生活篇以及人文风情篇,对于有志于到欧美留学的学生作行前参考,也很有价值。 树高千丈不忘根,海纳百川汇梦想。随着中国在对外交流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大学将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快速发展,迈出一条由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内容推荐 尹浩亮、谢熙主编的《一所大学的海外旅行》以参加欧洲和美国游学的学生和老师的视角,以他们在游学过程当中的见闻、体验以及感受等为题材汇编而成,其内容大多涉及到国外学校的教学情境,配以精美的图片,让读者很直观的了解到在国外的大学里面是怎么上课的。另外还有一些当地比较有特色的风土人情的介绍。 目录 学习篇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在德国开“公司”——销售部实训课 德国制造工艺 汽车工业中的科幻与现实 美国NIU文化之旅 美国NIU之旅 旅行篇 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日子 布鲁塞尔——酒心巧克力般的城市 巴黎印记 百面之城——阿姆斯特丹 美国印象 邂逅芝加哥 邂逅布拉格 走马观花,品味布鲁塞尔 生活篇 心中的开姆尼茨 舒曼故居物语 欢乐学德语 德国人的严谨与狂热 巴黎的色彩 水下城市阿姆斯特丹 萨克森州的人文历史 美国志愿者服务 印象德国 人文风情篇 塞纳河畔的自由女神 莱比锡的厚重 从托马斯教堂——巴赫小步舞曲 从凯旋门到埃菲尔——19世纪的辉煌 假如路易十四再活五百年 不负昭华德国行 茨维考城市音乐节 从巴黎圣母院到维克多·雨果 走向自律、自觉与自然——从布鲁塞尔到巴黎 试读章节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初次踏上异国土地,仿佛穿越到另一个时空,欧式建筑、异域风情,既有令人食欲大动的西式美食,又有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无不深深吸引着我们这群从巴山渝水前来游学的学子们。但是最吸引我们,令我们触动最深的还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课堂,这是我们大多数人事先都没有想到的。 在这一段并不长的游学日子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深刻地体验到不同的文化带给我们的冲击。 我们来到的大学是比利时名校——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提供本科至博士各个层次的教育课程,其中物理学、化学、政治学、欧洲问题研究、犯罪学、公共卫生科学、建筑学等在欧洲都较为知名。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提供四种类型的学位,分别是:学士、硕士、高级硕士、博士。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历史悠久,曾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卡末林昂内斯就是其中一位,他通过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并制备出液态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液氮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运用在医学、工业等众多领域。 博尔代是比利时的细菌学家,曾获得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对液体免疫学和血清学作出的卓越贡献使得他在19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伊利亚·普里高津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布鲁塞尔学派的首领,以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闻名于世,并因此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还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其他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为什么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能培养出这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优秀的科学家呢?在我们看来,很大程度上和欧洲的教育环境密不可分。首先来说,欧洲的人口数量较少,使他们小时候普遍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另外还在于教育的模式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师都采用比较开放的方式,对于孩子天真发散的思维不仅不会限制,反而进行适当鼓励,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里,我们有很多全英文的课程。老师不只是在黑板上写板书,然后机械地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而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生活中的例子讲解他们的课程的内容,最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有一节演讲技巧课,是一位来自德国的老师给我们授课。课堂上,老师为了告诉我们演讲的时候目光和身体动作很重要,先请一位同学用自己觉得最能吸引听众的方法读一段文章,再让其他同学提出不足的地方,然后亲自示范一遍,让这位同学自己体会该怎样调整目光和动作。当第二次再请同学上台演讲时,效果明显好了很多,课堂氛围也立即活跃起来,不再只有老师一个人讲述。每一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老师也不是僵硬地站在讲台上,而是在教室里自由、随意地走动,让人们忘记这是课堂,有种朋友问欢快畅谈的感觉。虽然课堂氛围十分轻松,但每个人的思维丝毫没有松懈,大家都被有趣的话题所吸引,来到一个未知的领域。 在跨文化研讨会上,老师更是以文化为基点,和我们一同讨论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支持文化发展的方法。在这堂研讨课上,老师用多种方式和学生互动,有时候会忽然抛过来一个球,接到球的同学回答他的问题;有时候又用精美的卡片写上要讲述的知识点。开放的教学模式,活跃的课堂氛围,这些都是我们在国内课堂上很少体验到的。 最后一天结业测验更是让人记忆犹新。对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和挑战,这次的教学成果展示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学生和老师一共22人,分成了3个组,每一个组都在之前分到一个关于欧盟的课题,然后每个组根据自己分到的课题来进行场景展示。有的课题是欧盟的简介及欧洲议会的作用,有的课题是合作与共赢,有的课题是跨文化交流,不同的课题依次呈现。而最近的热点事件英国“脱欧”则成为各个小组讨论的热点话题,同学们都讨论得热火朝天,助教Daisv也在各个组为每名同学调整词句,让学生们的演讲更加完美。有一组同学分到了“欧盟的简介及欧洲议会的作用”这个题目。这组同学在讨论时分工非常明确:有的同学负责分组中的场地摆放,有的同学负责关于英国“脱欧”资料的整理,有的同学负责在“脱欧”事件中各国态度的资料整理。大家各司其职,很快展示内容就初见成果。 “跨文化交流”小组的内容最有新意,其中包含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冲击,欧洲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我们究竟该如何适应。 在选择场景展示的形式时,我们选择了以辩论赛的形式呈现,在讨论时也颇有辩论赛的感觉。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讨论的场面激烈且思路清晰,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其中。分到“合作与共赢”这一组的同学在自己的展示中加人音乐元素,很有创意地用一位同学表演的b_boX来作为背景音乐,其他的同学和声伴唱,在音乐中加人自己对课题的阐述,让在旁边观看的同学都乐在其中。既充分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又锻炼了团队协作的能力,还不枯燥,效果极好。联想到我们国内的课堂,心中浮现出一句古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传道的方式则见仁见智。这个问题,值得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们认真思考。 每到傍晚,我都会漫步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校园里,看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和充满艺术感的现代大楼呈现在一起,配上经过艺术造型加工的灌木与草坪,点缀上一行行小树,虽然两种风格之间相差数百年,依然显得那么和谐。“传承…‘人文”等字眼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传承,这所大学才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培养出这么多杰出的科学家,并且直到今天仍然保持鲜活的竞争力。 2015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世界排名第174位。说到排名,我不由得想到我们中国的大学。近几年来,整个亚洲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都大幅前进。我们中国的两所最知名的大学在最新的2016年世界排名里分列第29名和第34名,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P1-4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