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7日至20日,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张掖举行。黄岳年主编的这本《丹霞书韵》是此次会议的书面记录。在一篇篇文字中重温读书年会,好像读者就坐在钟楼下,看木塔、游大佛寺,看南华书院,在图书馆交流,观《甘州乐舞》,走康乐大草原,看临泽丹霞,赏焉支山……这些都是张掖文化的一部分。
| 书名 | 丹霞书韵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16年7月17日至20日,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张掖举行。黄岳年主编的这本《丹霞书韵》是此次会议的书面记录。在一篇篇文字中重温读书年会,好像读者就坐在钟楼下,看木塔、游大佛寺,看南华书院,在图书馆交流,观《甘州乐舞》,走康乐大草原,看临泽丹霞,赏焉支山……这些都是张掖文化的一部分。 内容推荐 黄岳年主编的《丹霞书韵》是一部文集。选取了2016年7月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张掖举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代表撰写的描述张掖风物和建设成就的文章30余篇。 目录 ·相约张掖· 周音莹:但期张掖行,更圆书香梦 童银舫:期待相会在张掖 汪应泽:祁连山雪映张掖 任理:去张掖看朋友,或许还可以品尝一些美食 李传新:相知无远近计日书人聚 子仪:张掖:迎来一个读书人的盛会 李树德:走,到张掖去 崔文川:写在藏书票的边上 黄岳年: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漫兴 ·开幕式致辞· 张洪清: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开幕式主持词 王向机:在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张玉林:在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开幕仪式上的致辞 李芬林:在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的致辞 ·专题研讨· “读书类报刊建设”专题研讨纪要 “网络环境下读书型城市的建设”专题研讨纪要 “非虚构文学与真人图书”专题研讨纪要 “读书类著作的出版与发行”专题研讨纪要 中图学会图书评论专委会“阅读推广常态化建设”会议纪要 ·报告会· 徐雁主旨报告《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建设》概要 “旧书期刊鉴赏”报告会纪要 中外藏书票欣赏 ·我在书房等你· 王海燕:“幸有书房娱小我” 禾塘:去书房赴一场爱书人的盛宴 潘小娴:最是书香能致远 朱晓剑:关于《我在书房等你》 ·会后散记· 张恒善:金张掖景色旖旎古甘州书香满城 ——第十四届张掖民间读书年会扫描 李树德: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散记 张元卿:甘州旧闻抄 子张:七月甘旅 曾纪鑫:书香飘逸漫张掖 ——记一场别致的作品研读会 禾塘:书香溢甘州 ——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侧记 棱子:西去张掖 李正祥:以读书的名义 ——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小记 励双杰:直把张掖作家乡 朱晓剑:花生毛豆的张掖 李传新:来此读书,长乐未央 ——记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 潘小娴:迷一样开始,怎一个美字了得 王海燕:梦回张掖 王振羽:甘州夏夜 汝水清凉:肃南草原 吕浩:书香张掖记书缘 李剑明:书虫的盛宴 李海燕:弱水出张掖 兰祁峰:芦苇荡中的张掖城 吴昕孺:张掖年会散记 王振羽:张掖小记 戴建华:故乡与书房 张恒善:张掖读书长乐未央 ——张掖民间读书年会散记 杜鱼:再说读书是艺术 周音莹:最难忘的难忘 周音莹:五人西游记 陈文潭:弦歌不绝金张掖 小黄歌:七月的张掖,缓缓再读书(外一篇) ·丹霞璀璨· 冯传友:张掖,我来啦 王振羽:临泽丹霞 汪应泽:甘州丹霞与湿地公园 黄岳年:丹霞九首 禾塘:从丹霞地貌到康乐草原 朱晓剑:临泽丹霞记 ·诗文会友· 任文:书香馥郁溢满甘州 ——张掖年会前后八日记 子仪:一个踏实诚恳的人 刘涛:张掖读书年会纪行 杜鱼:张掖纪行十首 吴昕孺:张掖年会日记 童银舫:张掖日记 易卫东:西北纪行 王振良:张掖行脚记 ——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的私人实录 周立民:张掖断章 闫进忠:我去看张掖 聂凌睿、周婷:让“金张掖”插上“书香的翅膀” ——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评论与阅读 推广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综述 黄岳年:后记 试读章节 期待相会在张掖 童银舫 2015年5月24日,在天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确定第十四届年会在张掖举行,我对张掖充满了期待。 张掖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古称甘州,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风光之优美,景观之独特,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但此等美好,我都是耳闻,并未亲临。而张掖这个名字近年却时时碰到,因为那里有个读书人,大名黄岳年。记得几年前,黄岳年先生曾来电征询历史学家陈登原的事,后来专门写了篇关于陈登原先生的文章,题为《书之所在,天堂之所在》,洋洋洒洒五千余言,有史实,有观点,有情怀。我如获至宝,当即在《上林》2011年第1期上发出,并配了相关图片,以飨读者。 我与黄岳年先生神交已久,他在2010年6月10日的《海南日报》上发表《醴泉有源芝兰有根》一文,对我奖掖过甚,愧不敢当,况且我的父辈上代均是农民,何来“芝兰有根”?一年后,他赐寄由台湾出版的随笔集《风雅旧曾谙》一书,书中正好收录了《醴泉有源芝兰有根》一文。但标题已改为《童银舫的书》,我仍为惶恐,但黄先生之雅意,使人倍感温暖。 直到2015年的天津年会,我才与黄岳年先生握手相见。5月22日报到后,我与藏书家励双杰兄被安排在同桌用餐。与我们同席的有个人很面生,但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我暗自敬佩。待吃到半餐,才知是甘肃的黄岳年先生。他已从张掖四中调任甘州区图书馆馆长。这次让我有机会当面向他表示感谢。他毫不吝啬地表扬了上林书社、《上林》杂志和《上林文丛》,说是江南书香,名不虚传。他在年会交流的是刚刚创办的《张掖阅读》报,人见人爱,人手一份,如蝶舞翩跹,煞是好看。 记得会后由中国阅读学会会长徐雁教授倡议,全国著名学者作家藏书家向甘州区图书馆捐赠图书,创建“金张掖书香文库”。我自然不在“著名“之列,但也印有几本小书,装了一小箱寄去,未见回音,或许半途遗失了罢。 祁连山雪映张掖 汪应泽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这儿盛产神话,也是自汉以来出过无数英雄的风水宝地。 我不曾到过这块神话加英雄的故土,但通过书籍曾卧游这神奇而美妙的土地。《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让我晓夜神驰于沙漠瀚海,我梦见周穆王驾八骏马日行八万里,幻想去西王母家中做客。《淮南子》中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 我在甘肃省地图上也读到祁连山的明洁高远。手指一过乌鞘岭,那亘古素洁的天山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之外,这迷蒙洁白的重峦叠嶂,早就投影在我的眼眸和心上。可以想象,面对这雪擎苍穹、云幻古今的奇景,谁不顿觉情愫高洁,凉生襟腋? 读山如读史。等到祁连神话的迷雾渐渐散去,露出一个豁口,二千一百年前,骠骑将军霍去病从这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匈奴的单于城,与残暴的匈奴兵展开了一场震天撼地的拼杀,结果赶走了单于,保卫了西汉边塞的安宁。也是在这里,一百六十年前的一个秋日,因禁烟而惹祸的林则徐,充军路过此地时,曾与祁连雪岭风趣地调侃:“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在没接触当今情况之前,我总以为那片土地“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的荒凉冷漠,已在脑海中扎根。然而打开电视一看,才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原来,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成了中国与欧亚大陆联系的重要通道,可以想象弱水流域的张掖,杨柳依依、苇帐森森、良田富饶、果园丰硕的塞外江南景象。也曾听书友黄岳年说过,他的故乡早有“金张掖”之称,可见她的富庶和美丽。 我还知道,坐落于祁连主峰北面,建有我国雄伟壮观的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发射过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一箭三星”运载火箭,第一枚中程导弹,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她被誉为中国航天工业的摇篮,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科技之林。这样好的地方谁不向往呢! P2-3 序言 朱晓剑 2016年7月17日至20日,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张掖举行,开创多个第一,如参会人数最多、第一次走进西北等等,都显示了“金张掖”的无穷魅力。 正是因为如此,参会代表们在年会结束之后,很快撰写了反映读书年会风貌的文章在报刊如《天津日报》《扬子晚报》《东莞时报》以及网络媒体发表,形成了一股独特的“年会风”,如今重读这些篇章,犹如走进了读书年会的现场。 2015年的天津读书年会文集《问津书韵》达到了一个高度,厚达七百页、五十万字,成为历届年会之巨,主编王振良开创了一个年会文集的编选新模式。那么,后来者,又如何去编辑这样一部文集,给读书年会史留下怎样的年会史料呢?真是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 好在每一届读书年会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贴近现场,反映出读书年会的方方面面,不是很好吗?我们经过一些讨论之后,决定换一种方式来记录这一届年会。至于其中的得与失,自然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今天,图书编辑,并不像网络媒体那样,可以洋洋洒洒说个没完。在有限的篇幅里记录年会,也就有了某种局限性,实则这也在提醒我们,编辑《丹霞书韵》只是记录年会的一种方式,如果要窥探年会的全貌,则须借助影像、视频等等,这些就构成了未来研究读书年会的最佳史料。 在一篇篇文字中重温读书年会,好像我们就坐在钟楼下,看木塔、游大佛寺,看南华书院,在图书馆交流,观《甘州乐舞》,走康乐大草原,看临泽丹霞,赏焉支山……这些都是张掖文化的一部分,虽然读书年会的代表在这里停留下的时间是有限的,却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想不到西北还有这样、那样的事物存在,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这一届读书年会,打破了读与行的界限,给我们的认知以拓展,是的,这就是张掖读书年会所提供的价值。 《丹霞书韵》在某种程度上并没能够反映出年会的全貌,但我们知道,这样的记录就在提醒我们,阅读无止境,而行走呢,也当如此。 认识岳年兄之前,与子仪一样,根本没有听说过张掖。岳年兄对张掖的爱,字里行间分秒可见,令人对张掖的美、张掖的魅力充满好奇与向往。临近六月,书友群里已按捺不住那份期待,纷纷打听年会的确切时间,一会儿说七月十五号左右,一会又说可能要到七月末。因为七月末我有去台湾参加国学培训的日程,要是撞日了怎么办?好急!五月十五日,访苏州王稼句先生时,忍不住问及日期,热心的稼句先生立即给岳年兄拨通电话问过去,结果听电话那头说可能得在八月末了。正愁到时又要请假,没想到,过了几日就收到张掖年会的邀请邮件,日期定在了七月十七日至二十日,没有冲突,完美! 但期张掖行,更圆书香梦。昨日与几位同行的浙江书友商定出发的车次,赶紧订好硬卧车票,只等一个月后的整装待发也! 丙申四月末于一枝斋 后记 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张掖举办后,时间已近一年。文集汇集工作,也有了眉目,这是一件高兴的事。图书馆同仁们用心用力,会前忙碌,会后忙碌,最终有一个圆满的结果,这是大家所期待的。 参加读书年会,并留下文字记录,已经成为好传统,这一回也不例外。来自四面八方的读书人动笔,书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对张掖来说,都是故事。有故事的张掖,自然是有吸引力的。这又是值得感念的。朋友们来了一回金张掖,留下了值得记忆的故事,想起来,也会很开心。 有时候,人的心愿常常不能圆满。比如会议期间,徐雁先生的主旨报告、陈子善先生关于现代文学史料整理的报告、周立民先生关于巴金及其作品的报告,原是要全文收入的,可惜没有。好在张掖大众是完整听到了的,会议诸君也多都了解,遗憾也就不是太多。 由于时间的关系,原本有美好华章收入文集的朋友,文字付诸阙如了,这是憾事。但心有所愿,天必成之,在不远的将来,天籁文字在天地间呈现,憾又何在。 朱晓剑先生在百忙中审阅文稿,并为文集作序,这是要感谢的。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的举办,从一开始,晓剑就是有力的支持者。有朱晓剑参加的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是完整的,也自然是成功的。 黄岳年 2017年7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