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联储传(一部现代金融史原书第5版)(精)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G.爱德华·格里芬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G.爱德华·格里芬著的《美联储传(一部现代金融史原书第5版)(精)》与《从0到1》《创业维艰》《人类简史》《黑天鹅》《联盟》等书共同入选“风投图书俱乐部”推荐书目!

本书与《思考致富》《随机漫步的傻瓜》《赤裸裸的经济学》等书共同入选《华尔街日报》“25本推荐阅读金融图书”!

本书自出版以来始终占据美国货币政策、金融类图书畅销榜前三。

本书由《华尔街日报》、硅谷风投图书俱乐部权推荐,是金融从业者、风险投资家翻烂了的案头书。

本书把“杰基尔岛的怪物”嵌入现代金融史,让我们站在货币魔术师的背后,看清美元的真正奥秘。

内容推荐

从货币诞生之初到21世纪,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本与金融交织的历史,尤其是现代金融诞生以来,历史的每个细节都与金融息息相关。只有把美联储放到金融大历史的背景下,我们才能重新审视并洞悉美联储的本质。

美联储之前的欧美银行是如何运作的?美联储参照了哪些银行的“模板”?现代金融是否必然催生出美联储?金融大亨为何会在与世隔绝的杰基尔岛上秘密筹建美联储?美联储为何被设计成一个既非私人也非国有的奇特结构?华尔街与美联储为什么把货币政策包装得如此复杂,让普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美联储可以预测每次经济危机却不能阻止?为什么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必须救助大而不倒的银行?为什么关于美联储的阴谋论如此盛行?为什么美联储不希望美国削减国债?美联储加息对普通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G.爱德华·格里芬著的《美联储传(一部现代金融史原书第5版)(精)》是一部全新视角的美联储“不简史”,通过审视现代金融的进化史,我们可以看清美联储的前世、今生,以及世界经济的未来方向。

目录

如何阅读本书

网上参考资料

前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这是头怎样的怪物?

 第1章 通往杰基尔岛的旅程

 第2章 比赛的名字是紧急救助

 第3章 公众的保护者

 第4章 家,甜蜜的房贷

 第5章 比较称心如意的世界

 第6章 金融家的国际理想

第二部分 一堂货币速成课

 第7章 野蛮的金属

 第8章 愚人的黄金

 第9章 秘密的科学

 第10章 曼德雷克机制

第三部分 新式炼金术

 第11章 罗斯柴尔德法则

 第12章 击沉卢西塔尼亚号!

 第13章 化装舞会

 第14章 金钱买来的劲敌

第四部分 三家银行的故事

 第15章 丢失的寻宝图

 第16章 来到美国的“怪物”

 第17章 蛇窝

 第18章 面包、鱼与内战

 第19章 绿币和其他罪行

第五部分 大丰收

 第20章 伦敦的联系

 第21章 竞争是一种罪

 第22章 被吞没的国会

 第23章 丰盛的鸭子晚宴

第六部分 走向未来的时空之旅

 第24章 末日机制

 第25章 悲观的剧本

 第26章 现实的剧本

邀请函

附录A 美联储的架构和职能

附录B 人类经济行为的自然法则

附录C M1是减少的还是累计增加的?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目的地:杰基尔岛

次日下午,当这趟列车接近其目的地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时,它慢慢减速,最后在车站末端外的调车场停了下来。车站工作人员很快拉下一个换轨器,火车头顶着最后一节车厢进入了一条岔道,在岔道上这节车厢迅速脱钩,停了下来。一会儿后,当旅客们在终点站下车踏上月台时,他们乘坐的这趟列车看上去和他们上车时完全一样。他们根本不会知道,就在此刻,昨晚和他们同行的这几个人所在的那节车厢已经挂到另外一辆火车上,在下个整点到来前就会再次出发前往南方。

这个金融精英团踏上的是一条1000英里的旅程,他们首先会到亚特兰大,然后去萨凡纳,最后抵达佐治亚州小城不伦瑞克。猛一看,不伦瑞克怎么看也不像是旅途的目的地。这座小城坐落在佐治亚州海边,最初是个渔村,有个不大但活跃的运输棉花和杂物的港口,仅有数千人口。但在那时,从南卡罗莱纳到佛罗里达海岸线外的海岛已经是巨富们喜欢的过冬度假地了。其中一个位于不伦瑞克附近海面上的岛屿刚刚被J.P.摩根和他的几个生意伙伴买了下来,他们在秋冬时节来此打鸭猎鹿,避开北方的严寒。这就是杰基尔岛。

当奥尔德里奇车厢在不伦瑞克那小小的车站脱钩划入岔道时,吸引了当地人的注意,小城周报的办公室里很快便传起了风言风语。当车厢里的这群人等着被送往码头时,几个当地周报的工作人员走近他们开始问问题:奥尔德里奇先生的客人们是谁?他们为何来这里?有不同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吗?杰基尔岛的主人之一戴维斯先生是当地报纸的知名人物,他告诉这些工作人员,仅仅是些私人朋友来岛上打打鸭子散散心。在得知并没有什么值得报告的新闻后,记者们放心地回到了办公室。

即便当他们到达这座偏远小岛上之后,保密措施仍然没有撤销,只准用名不能用姓的规矩仍被遵守了九天。全职招待和佣人们统统被放了假,为了这次岛上的会晤,他们特地带来了一批经过精心掩饰的全新人马。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没有一个佣人能认出这些客人的身份。很难想象史上有任何事件——包括准备发动战争——会比这事更加神秘和隐蔽,公众完全不得而知。

这次杰基尔岛会晤的目的不是打鸭子,简单来说,是为了就一个银行卡特尔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达成共识。这个卡特尔的目标和所有同类一样,是为了通过将成员之间的竞争最小化来达到利益最大化,让新来的竞争者难以进场,以及动用政府的政治力量来巩固卡特尔协定。说得更具体点,这次会晤是为了缔造美联储的蓝图。

这则故事确认属实

事后多年,教育工作者、评论家和史学家都否认杰基尔岛会晤曾经发生过。即便如今,多数人接受的观点还是,这次会晤相对来讲并不重要,只有那些没有多少阅历的偏执狂才想去试图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罗恩·彻诺(Ron Chernow)写道:“杰基尔岛会晤是千条阴谋理论的源泉。”然而,这个故事还是以耸人听闻的细节一点点地被拼接起来了,这些细节直接或间接来自当时实际在场的那些人。

这次会晤首次以印刷文字形式被披露,是在1916年的《莱斯利周刊》(Leslie's Weekly)上,作者是一名叫做B.C.福布斯(B.C.Forbes)的年轻财经记者,他后来创办了《福布斯》杂志。文章主要是在拍保罗·沃伯格的马屁,可能沃伯格在和福布斯交谈时透露了消息。不管怎样,这几段公开文字包含着对这次会晤性质与目的的夸张但非常准确的概括:

想象一下这样一幅图景:一群这个国家最有影响力的银行家偷偷溜出纽约,在夜色的掩护下登上一辆私人火车车厢,神不知鬼不觉地飞速南下数百英里。他们投身一次绝密行动,避开耳目,只带着寥寥几个仆人来到一座岛上,在那里整整待了一个星期。其间严格保密,不透露姓名,以免被仆人识破身份,从而将这场美国金融史上最诡异、最秘密的探险泄露出去,为世人所知。

我不是在哗众取宠,我是在向世界首次汇报这则真实的故事:奥尔德里奇著名的货币报告,即我们新货币体系的基础,是如何写成的。

1930年,保罗·沃伯格写了一本篇幅宏大的书——《联邦储备系统的起源与发展》(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Its Origin andGrowth),全书1750页。在这部鸿篇巨制中,他描写了那场会晤及其目的,但没有提及会晤地点和列席人员。但他确实写道:“那次会晤的结果完全是秘而不宣的,哪怕是举办过这样一次会晤这一事实都不能公开。”随后,他在一个脚注中补充道:“即便已经过去18年了,一想到奥尔德里奇参议员请求所有与会人员守口如瓶,我还是觉得不能不受拘束地描写那次最有趣的会晤。”

P8-10

序言

这个世界真的还需要一本写美联储的书吗?

这个问题纠缠了我好几年。愿意出发去黑暗丛林里与那恶龙搏斗的作家们不在少数,我的图书馆藏书就是默默无言的证明。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写的书都没有被大众注意到,那条喷着鼻息的恶龙仍然在其巢穴中发号施令。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能够认为我可以在这么多人曾经摔倒的地方爬起来。

然而,这个念头却挥之不去。毫无疑问,在我心中,我把美联储看成我们这片土地上产生的最危险的“怪物”之一。更有甚者,随着探究,我接触到越来越真实可信的数据,我开始认识到我正在调查史上最大的“悬疑故事”之一。而更为糟糕的是,我发现了罪魁祸首。

必须有人把这个故事公之于众,但问题是公众并不想听到它。毕竟这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我们当然已经受够了这类坏消息。

另一个构成交流障碍的是,这个故事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也就是“不可信”。现实与已被接受的神话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以至于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简直无法相信这个故事。任何一个讲述这段故事的人都会立即被怀疑是个偏执狂,有谁会听一个疯子胡说八道呢?

最后,这个主题本身也不好讲述。它可能太错综复杂了。好吧,至少它起初就不简单。这方面的专题论文读起来往往像是那些银行学和财政学的教科书。我们很容易被充斥着学科术语和抽象概念的高黏度“蛛网”所俘获。只有货币学家们才有动力去掌握这种新语言,但即便是他们,也会出现很大的分歧。比如,在一群多年探讨货币改革问题的货币专家最近所传阅的一封信函中,编辑这样写道:“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发现就这一关键问题,我们之间无法达成更多的共识。对于许多定义以及目前我们的货币体系运行得如何,我们甚至都无法达成不偏不倚、坦诚而正确的共识。”

为何我现在要向着这只恶龙的獠牙冲过去呢?这是因为我相信公众态度的风向已经确凿地改变了。随着正在集聚的经济风暴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人会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哪怕传来的是坏消息。再者,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越来越明显,以至于我相信我的读者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它,一切关于故事讲述者是否精神不正常的疑云都会烟消云散。如果村里那个傻子托着一只钟说是教堂尖塔上的钟掉了下来,那么……

最后,我已然发现,这个话题没有它起初看上去的那样复杂。而且,在踏上那条蜿蜒的老路上时,我也决定避开那些陷阱。因此接下来的就会是一个关于罪行的故事,而非一门犯罪学课程。

原本我预计这本书的篇幅只有现在的一半,打算花大约一年时间把它写完。但从一开始它自己就有了生命力,而我却沦为其意志驱使下的一个仆人。它拒绝待在预先限制好的躯壳里,如同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精灵一般,它膨胀到一个惊人的身量。当写完后审视完整稿件时,我惊讶地意识到,自己所写的内容是最初设想的四倍。

首先,本书加了一堂货币速成课,讲了一些关于银行和货币的基本常识。如果缺乏这些常识,就无法理解银行体制内习以为常的那些设计。

其次,本书还讲述了这个世界上的那些中央银行——美联储是其中之一——是如何成为战争催化剂的。这可真是着实给这个话题添了一把火,因为这表明我们不仅是在和钱打交道,还牵扯到了血腥、苦难,以及自由本身。

再次,本书还讲述了美国中央银行史。有必要认识到,在美国,美联储出现之前,类似的概念已经有过三次尝试了。我们需要知道这点,并且尤其需要知道的是,为何美联储之前的那三家中央银行最终都被废弃了。

最后,本书还分析了美联储自身以及自1913年以来它的斑斑劣迹。这可能是本书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这也是现状的成因。说它最不重要不是因为这个话题本身无足轻重,而是因为之前这个话题已经有人写过了,他们都比我更有资格、更有能力。可正如我之前提到过的,除了一些专业的历史学者外,这些书基本上没人读过。

交织成这项研究之网的可辨线索有7条,它们构成了终结美联储的理由。对业余旁观者来说,不经粉饰或解释,就这么赤裸裸地陈述出这些理由,听上去仿佛是无稽之谈。而本书的目标就是要证明这些陈述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基于以下理由,美联储应该被终结:

一、它不能实现所宣称的目标。(第1章)

二、它是一个损害公众利益的卡特尔。(第3章)

三、它是高利贷的超级工具。(第10章)

四、它造就了多数不公平的税收。(第10章)

五、它鼓励战争。(第14章)

六、它使经济动荡不安。(第23章)

七、它是极权主义的工具。(第5章和第26章)

这是一个关于无限货币和隐性权力的故事。好消息是它和任何一部小说一样,要多迷人就有多迷人。这使我完全相信在阅读它的过程中可以平添乐趣与激情。

坏消息是接下来的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G.爱德华·格里芬

书评(媒体评论)

绝妙的分析。打开本书,准备迎接一段穿越时空、震撼思维的旅程吧。

——罗恩·保罗,美国政坛元老、《终结美联储》作者

这是一本关于金融家如何“谋杀”中产阶级的“犯罪小说”。

——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作者

欢迎进入国际银行业垄断联盟的秘密世界冒险之旅。

——马克·桑顿,奥本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作为一名职业银行家和一家银行咨询公司的总裁,我以为自己很了解美联储,但这本书改变了我对货币体系的看法。

——玛丽琳·巴内瓦尔,银行家、企业家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四遍,每一次都有新的启发。

——大卫·尼切,25年银行从业者

这本关于世界银行体系的书让人震惊,无需多言,赶紧阅读吧。

——威利·纳尔逊,音乐家、作家

我的妻子是一家大型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她对我说,有37个人等着借阅这本书。各家分馆也都有不少人在等着借阅。

——斯坦,普通读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