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萧红新传--文学洛神的一世飘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拥军编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母亲去世,后母进门

在中国的历史上,民国时期是最为动荡、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时期。这时涌现了很多有才识、有理想,又敢于抗争的新女性,萧红就是杰出的代表。她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却又是其中命运最为坎坷的一个。当然,这一切都要从她的家庭说起。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张家在呼兰县城还算得上比较富裕,院子是高门楼,大院墙也令人瞩目。不过,这样的大家庭却充斥着民国的腐肉味道,家族也逐步腐朽与没落。萧红的母亲姜玉兰出身名门,知书达礼,是典型的民国女子。她虽然温婉大方,但是骨子里懦弱,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是个命运可悲的女子。

对于萧红的出生,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江玉兰十月怀胎,临产前夕梦见天女授其红花一朵,娇艳欲滴,并说道:“花好易谢,善自珍爱也。”第二天,江玉兰胎气发动,乃莹便降生到人间。然而,这样一位弱女子却在后来的日子里经历了无数动荡与离伤。乱世红颜,命如纸薄。4岁那年,父亲张天民便撒手人寰。世道艰辛,孤儿寡母没有生计,万般无奈下,母亲只好带着萧红改嫁。

母亲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改嫁之后竟有些畏惧后夫。在那个家里,她自己都过得战战兢兢,因此对女儿的爱护也就力不从心了。母亲过门不久,便又生下了一子。不幸的是,母亲在月子中染了病,每天疾病缠身,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四处求医问药,也没能治愈。到后来,已是病恹恹连起床都不能了,哪里还能去照顾关爱乃莹呢?

在新的家里,真正疼萧红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奶奶有洁癖,每当萧红把炕弄脏了,就用针扎她的手指。萧红本来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因此没少吃苦头。还好有爷爷疼爱她,成了她几乎形影不离的保护神。

7岁那年,同龄的小孩都开始上学堂读书了,爷爷便也考虑起萧红上学读书的事儿。在附近有座龙王庙小学,开学的时候,爷爷带着萧红去龙王庙小学报了名。当时,她非常兴奋,一来有书可以读,还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在回来的路上祖孙俩心情可舒畅了。 这祖孙俩一边走,一边背起了唐诗。爷爷念:“春眠不觉晓,”萧红马上接“处处闻啼鸟。”爷爷念“夜来风雨声,”萧红挠“花落知多少?”爷爷不禁抱起孙女儿,亲了亲夸道:“乃莹真聪明,一教就会!”

“爷爷,我还能背《吊古战场文》呢!”

“噢,真不简单,这篇古文是你伯父教你的吧?”

“是。伯父说了,要多背诵一些古文,将来才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爷爷开心地说:“对对,你伯父说得对。不过你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明日来学校,各门功课都要认真学习,知道吗?”

原来,萧红还有个疼爱她的伯父,是养父的胞兄,住在阿城县福昌号屯老家。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到呼兰来住一段日子,帮助张廷举管理管理田产。伯父经常夸萧红“好记力,心机灵快”。

爷爷牵着萧红的手,不觉走到家门口了。这时,一个女佣上前来哀声说道:“老太爷,太太升天了……”

爷爷闻听,只觉得一阵头晕,站立不稳,女佣忙伸手搀扶,“老太爷节哀!”萧红不解地问爷爷:“啥叫节哀啊?”爷爷没有回答她的问话。

萧红却同往常一样,蹦蹦跳跳地闯进院子里,没小心,一头撞在心烦意乱的张廷举怀里。张廷举不分青红皂白,飞起一脚,将她踢倒在地,骂道:“你找死啦!你娘已经死了,你还不如跟你娘一起去呢,省得我操心!”

“什么,我娘死了?”萧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娘怎么就死了呢?”她顾不得与父亲斗气,揉了揉被踢疼的屁股,爬起来向母亲卧室跑去,并喊道:“娘,我回来了!”

一进门,发现母亲被放在屋子中央的一块木板上,头前点着白蜡烛,烧着香。母亲的脸和身子用一块白绢盖着,脚上穿的是一双新蓝布鞋。她想起去年祖母去世时,也是这样的情形,便知母亲确实是死了。

“娘……娘……”萧红不顾一切地扑到母亲遗体上痛哭起来……

然而,母亲去世还未满百日,这一天,一台花轿吹吹打打地抬到了张家院门口。轿门打开后,一位头蒙着红纱、胸戴“新娘”红花的女子,在童男童女的左右陪伴下,缓缓走下轿来。接着,身穿新郎礼服、胸前佩戴着“新郎”红花的张廷举,用红带牵引着新娘,脚踩红色地毯,向院里走去……

周围漫天的红色冲刷着母亲白色的葬礼,每个人似乎都淡忘了母亲的离世,萧红第一次看穿了人心的凉薄。小小的年纪,她已不得不考虑今后的生活。因为父亲续弦,就意味着自己今后要与继母朝夕相见了。父亲已经是继父,如今母亲也是继母,这日子怎么过呀!好在还有爷爷,爷爷是她唯一的依靠了。

当时,对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说,“死亡”这个词太过沉重。或许,同龄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什么是去世,但萧红过早地承受了这一切。她是一个心智极其敏锐的孩子,母亲的去世难免在其心里留下很大的阴影,以至于在今后的生活里,对于母亲这个词,她显得很淡漠。因为,她的童年还没有享受过母亲温柔的呵护,那个本该爱她呵护她的人已早早离开了。

更让萧红悲伤的是,母亲死后还没过百天,继父就续弦了,红色的花轿与母亲白色的灵堂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一个年仅七岁的女孩心里留下莫大的感伤。继母进门后,对她是十分冷淡的,也可以说是冷漠。

多年以后,她在文中回忆:“这个母亲对我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椅子来骂我。客气是越客气了,但是冷淡了。”在其他相关文章中,也能看到这一点。比如,知名作家月下写了一部书《此生注定爱就是痛——萧红别传》,其中有这样的说法,萧红的继母基本没有虐待过她姐弟俩,只是经常在她父亲面前告状。而张廷举脾气变得暴戾,“偶然打碎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

在萧红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她对“母性”是质疑的。事实上,很多的作家都用自己的笔触来讴歌母爱,比如冰心笔下的母亲,是那样温柔与慈悲;比如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那般平凡而坚毅。这样的强烈反差,源于他们不同的经历。

对萧红而言,她没有享受到丝毫母亲所给予的温暖。可以说命运对她来说,是悲惨的。小小年纪,经历父亲、母亲的相继离世。在一个只有继父、继母的家庭里长大,她从小便深深体味人心的凉薄。

P2-5

目录

第一章 呼兰河,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1.母亲去世,后母进门

 2.后花园里的快乐童年

 3.每晚与爷爷“喊诗”的日子

 4.小学那些苦读的时光

 5.流淌在骨子里的一腔热血

 6.那个不称职的继父

第二章 首次抗争,我要继续上学

 1.不上学,便出家

 2.哈尔滨从德女子中学

 3.没有实现的画家梦

 4.萧红和她的小伙伴们

 5.家族的没落和祖父的逝世

第三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娜拉的出走

 1.旧家长式的订婚

 2.抗婚赴京求学

 3.那场闹剧般的爱情

 4.卿本异乡人

第四章 雏鹰折翅,等待再次搏击长空

 1.软禁于福昌号屯

 2.命运弄人,转回原点

 3.哈尔滨的飘零岁月

 4.救星来到,生命由此转折

 5.东兴顺旅馆记事

第五章 拥抱自由,重获事业与爱情

 1.洪水带来的转机

 2.初为人母,却无欣喜

 3.蜗居欧罗巴旅馆,相濡以沫

 4.锋芒初露,走进哈尔滨文坛

 5.当爱情悄悄发生变化

 6.牵牛坊的聚会

 7.别了,商业街

第六章 结识鲁迅,人生最大的幸事

 1.青岛见证《生死场》的诞生

 2.文学路上的良师益友

 3.得先生肯定,心生欢喜

 4.高山仰止,唯有陪伴

 5.资助出书,恩师的馈赠

 6.天涯海角,不忘师恩

第七章 远渡日本,从异乡到异乡

 1.《生死场》之后的厚积薄发

 2.饱尝爱情的苦涩

 3.丈夫移情,恩师谢世

 4.毅然回国

第八章 投身抗战,为祖国奔走

 1.当战火烧到上海

 2.武汉的“七月”

 3.当爱情走到尽头

 4.战火中的战友情

第九章 结缘端木,笔耕不辍

 1.唯一的婚礼

 2.小说创作的第二春

 3.创刊《鲁迅》

 4.在复旦大学的日子

 5.第三个创作高潮的到来

第十章 奔赴香港,继续文学创作

 1.众人眼中的“秘密飞港”

 2.致力于推行新文化

 3.纪念鲁迅诞辰60周年

 4.迎接第四个创作高潮

 5.孤独的香港

 6.完成传世之作《呼兰河传》

 7.续写《马伯乐》

 8.皖南事变之后的香港文坛

 9.美国友人史沫特莱

 10.创刊《时代文学》

第十一章 客死他乡,文坛女神的陨落

 1.积劳成疾,入住玛丽医院

 2.病榻之交柳亚子

 3.战火在燃烧

 4.无奈之下的手术

 5.铁蹄下的生离死别

 6.还未绽放便已凋零

 7.魂归故乡

序言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凄苦的一位,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传奇经历的一位女作家。

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萧红,我们甚至可以说她是放浪不羁的;但是站在民国时期的角度,她却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她像一朵绚丽的烟花,在最美丽的时候转瞬即逝,留给世人的只有无限怀念。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她热爱文学,追求自由,又因为追求自由,她遇见了爱情,也因为对自由的执念,造就了她一生的不幸。

她这一生,辗转于男人与时代洪流之间:遇人不淑,让她一辈子都颠沛流离;而时代的变革,让她所经历的困难纷繁复杂。她本可以选择更加安逸的生活,但是灵魂中的自由因子令其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这个女人一生坎坷,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可以称得上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即便如此,她却用柔弱多病的血肉之躯面对整个世俗,并且在民族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一次次与命运抗争,终而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传奇。

萧红自由奔放,是一位凭借个人天赋和感觉写作的情绪型作家。她的作品,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有着鲜明的自传性质,一字一句都洋溢着作者的天赋才华和特立独行。凭借着女性细腻敏感的艺术感悟力,萧红于生活中捕捉到了富有韵味的人事景物,肆意抒写着现实的人生和自我情怀。

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我国女性也从历史舞台的幕后走到了台前,涌现出了一批有着重要影响的伟大女性。她们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积极投身社会和政治,接受教育,思想逐步独立,从男性世界的阴影中挣脱出来,开始拿起笔写出自己心中所想。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女作家,比如庐隐、冯沅君、凌淑华、丁玲等,而萧红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她们勇敢地站出来,用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作品,为20世纪的文坛带来了一股女性文学热潮。

萧红是这些女性作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她出身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所有的人都盼儿子以继承香火,因此她的出生令家人非常失望。就因为不是男孩,儿时的萧红遭到了冷遇,祖父的怜爱与温情是她唯一的稻草。

经过新思潮的洗涤,为了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萧红把希望寄托在陆振舜身上。她毅然逃离了那个陈腐的家庭,跟随陆振舜来到北京读书。但是好景不长,陆家对他们进行了“经济制裁”,很快两个人就陷入了困境。不久,陆振舜在家庭的压力下回了家,萧红也不得不回到了呼兰家中。但是自由的火种一旦燃烧便很难熄灭,为了反对封建家庭专制,萧红再一次出走。这次出走之后的窘迫生活直接导致了她委身于未婚夫汪恩甲,却在有身孕的时候被抛弃在旅馆。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逃出了旅馆,并与之开始了一场爱情。

成名之后,为了反抗萧军的大男子主义和不忠,萧红又与端木蕻良结合。在短暂的一生中,萧红几乎承受了父权、夫权社会带给一个女人的所有不幸,这正是其他大多女性作家不曾遭遇的。但是萧红是坚强的,她从未被打倒过,在这些苦难中,她对女性的境遇有着更深刻的思考,因此她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女性关怀。

萧红的创作生涯十分短暂,从1933年开始创作到1941年病逝,仅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是这些作品再现了最普通的女性生存状态,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的生存真相,并深刻地剖析了女性悲剧的根源。

最遗憾、最痛心的就是这位伟大的传奇作家刚绽放便凋零,留下了其不可复制的人生和世人的无尽叹惋。

内容推荐

《萧红新传——文学洛神的一世飘零》由王拥军编著。

萧红自由奔放,是一位凭借个人天才和感觉写作的情绪型作家。阅读她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它们融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有着鲜明的自传性质,一字一句都彰显着作者的天赋才华和特立独行。凭借着女性细腻敏感的艺术感情悟力,萧红于生活中捕捉到了富有韵味的景物,肆意抒写着现实的人生和自我情怀。

编辑推荐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凄苦的一位,她热爱文学,追求自由,又因为追求自由,她遇见了爱情,也因为对自由的执念,造就了她一生的不幸。她的作品再现了最普通的女性的生存状态,深刻地剖析了女性悲剧的根源。王拥军编著的《萧红新传——文学洛神的一世飘零》对这些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全面展现了萧红凄苦、短暂、多彩的一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3: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