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在水乡的姑娘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不只风光美,还是人杰地灵的宝地。纵观历史,苏州和杭州历代都有不少杰出人物。就说水乡杭州,在1904年6月10日,一个“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夏日,在陆官巷的一所大院子里,一代才女林徽因出世了。
那是一个午后,杭州的天气如往常般的湿热,若搁在平常,这个时候林宅的主人们都会在各自的屋子里午睡,仆人会轻轻扇着蒲扇,屏息凝神,生怕吵醒自己的主子。在外面打理院子的佣人也不敢发出太大的声响。安静,成为林宅午后的主旋律。而这一天,林宅却没有同往日一般,整个林家的人都忙碌着,心急地等待着一件大事——林家长子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了。大家心焦这个孩子是不是能平安降生,接着又揣测这个孩子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伴随着等待,人们的心里也实在是忐忑不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终于,接生婆从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妾氏何雪媛卧室里抱出一个婴儿。
“母女平安!恭喜大少爷,喜得千金。”接生婆抱着怀里的小女孩,连说恭喜。这女孩儿被接生婆抱在怀里,粉粉嫩嫩的,极为可爱。
“好!好!”林长民看着接生婆怀里的婴儿,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是他第一个孩子,他看着才巴掌大的小女孩儿,笑了。
孩子出生,作为父亲的林长民自然乐得合不拢嘴,祖父林孝恂更是喜悦地吟起了诗经里的诗句:“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并为孙女取名徽音,希望孙女可以继承良好的美德,也希望从徽音开始,林家可以儿孙满堂。后来林徽音开始从事写作,因为和当时的一位作者同名,便将“徽音”改为“徽因”。
林家旧时是望族,到林徽因祖父这一辈虽已式微,但林孝恂勤奋又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因此在当时,林家在当地依旧受人尊敬。林长民作为林家长子,自然听从父母安排,早早地娶妻生子,为林家延续香火,于是他娶了叶氏为妻,可惜叶氏身体不太好,很早便去世了,也没有留下孩子。后来,经过媒人说和,何雪媛作为继室嫁给林长民。
何雪媛出身小作坊,自小便没接受过什么教育,不识字、不会女红,也算不上贤良淑德。不过她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相貌说不上绝美,但也算清秀可人。前者让她从一开始就与林家的女人有着天壤之别,这造成她一生的悲哀;而后者成为她能够进入林家的优势,让她能够成为林长民的继室。
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结合注定是一场悲剧。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之所以结婚、纳妾不过是为了延续香火,他对何氏不讨厌,也谈不上喜欢,等到林徽因出生,他不再满足于家庭生活,产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终于,林徽因两岁的时候,父亲留下何氏母女独自一人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法律。 小时候的林徽因对于父亲的印象很浅。在她的世界里,“父亲”是一封封从远方寄来的家书,自己和母亲仅仅能在家书的末尾得到一声问候。而母亲,由于性格原因失宠于父亲也失宠于林家上下,于是她心怀怨恨,在怨怼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作为长女,林徽因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怨妇一样的母亲,倾听无尽的抱怨。因此,小小的林徽因对母亲又是爱,又是同情。也许是源于母亲的倾诉,也许是源于江南女子与生俱来的柔弱,小小的林徽因,很早就感染了一丝忧郁的气质。她的忧郁是朦胧的,笼罩在她的性格之中,埋藏在她的内心深处……
如果说她的忧郁源于母亲,那么她的才情一部分就源于姑姑林泽民的教导。林徽因五岁的时候,林家举家迁到蔡家巷,姑姑林泽民虽已出嫁但仍居住在林家。林泽民在林家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个极富才情的女人。于是林家一群小孩子的教育任务也落在了林泽民的身上。
林徽因那时和表姐们一起跟着姑姑读书,她年纪最小,也是最调皮可爱。姑姑每天会给她们布置功课,虽然林徽因不如表姐们努力认真,但姑姑每次布置的功课她都能按时完成。姑姑见她如此聪明,也就更加喜欢她了,不仅教授了林徽因许多诗词文章,还对她十分照顾,可以说是关怀备至。得到了姑姑的喜爱,林徽因从母亲那里缺失的情感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姑姑那里得到了补充。
六岁的时候,林徽因出了水痘,被隔离在后院,不能出门,也没有姐妹来找她玩。那时候老家人把水痘称为“水珠”。林徽因生了“水珠”,不仅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表现得烦躁、苦恼,反而觉得自己得了“水珠”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她一点也不觉得“水珠”可怕,她很喜欢“水珠”这个名字,她唯一的困扰,就是不能出后院,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她得了“水珠”。她小小年纪,竟然和别的孩子有着如此的不同,也许这就是她所具有的独特的气质吧。P2-4
每个女人都想要幸福的一生,然而幸福的生活无法从天而降,它需要运气,更需要智慧。一个女人,能够做到林徽因般模样,便算是极致了。都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上帝要“创造”林徽因这个女人的时候,大概是收集了几千米高山上白莲边融化的雪水,并融天地之精华凝炼而成,否则她的容颜为何如此美丽,性格为何如此可爱,品质为何如此净美。
一生将千宠集于一身的女人并不稀奇,但将千宠集于一身还能把生活过得如此精致精彩的女人却并不常见。毋庸置疑,她的每一段感情都是投入的、认真的。她深深地被徐志摩的才情与风度所折服,作为一个女人,她无法控制自己爱上一个优雅又有风度的男人,但理智告诉她,这不可以。在道德与爱情的天平上,她毅然选择了道德。虽然痛苦,虽然不舍,她依旧做出了理智的抉择。
当生活步入平淡轨迹的时候,金岳霖出现了,这位戴着眼镜的浪漫先生,以严谨的逻辑和坚实的理性征服了她,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爱上了他,她甚至从容地对丈夫坦白,她无法控制地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此可爱至极的女人,即使犯了一点错误,也会立刻得到男人的原谅。梁思成并没有责怪林徽因,而是让她自己选择。而林徽因也终究没有让梁思成失望,在生活的岔路口,她再一次选择了7正确的那条路。
能够娶到如此优秀的女人,梁思成既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新婚之夜,他问自己的妻子,追求者那么多,为什么选中了自己。林徽因回答说,这个答案太长,要用一辈子来回答。此后,林徽因真的用一辈子的时间诠释了这个答案。梁思成对她的爱不似徐志摩那般热烈,也不似金岳霖那般狂放,却是那样的细水长流,如影随形。梁思成可以把她的爱好当成自己的爱好,把她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这些是徐、金永远无法比拟的。
林徽因的一生十分精致,也十分精练,她将时间岁月算得分毫不差,没有一丝浪费与虚度。她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男人,也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她对建筑事业的热爱丝毫不亚于对丈夫的热爱。她没有因为过多的宠爱而迷失了自己,无论年华怎样、光景怎样,她依旧保持着自己本心的热爱,也正是如此,她才赢得梁思成一生的相濡以沫。
一个女人,一落地便降生在官宦世家,生得一副天姿姣美的容颜,拥有博古通今的才情,嫁给才貌双全的夫婿,这样的人生简直完美到极致。然而如此繁荣锦绣的生活并没有钝化她那颗上进拼搏的心,她没有止步于富足的生活,反而以优越的现实条件为跳板,为自己的梦想插上了一双更加坚实的翅膀。
有时候,她那埋头于建筑专心研究的样子丝毫不亚于男人;有时候,她那柔美多姿的风韵又让人不自觉地产生怜香惜玉之情。她虽是女人,却时刻透露着男人的霸气;她虽是建筑学家,却不时流露出诗人的才气。你猜不透她明天是会穿那件碎花蓝底的短裙子,还是会穿收腰立领的长风衣。
世人惊讶于她的功绩,在建筑和文学领域都颇有建树。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这两个领域都是毫不相干的,然而她却惊人地同时在这两个领域里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很难想象,那个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林徽因被毛泽东亲自邀请参加文代会;很难想象,那个挥舞着刻刀雕琢的林徽因也会用笔写出优美灵动的诗文。然而,这一切都在林徽因的身上发生了,她不仅是女人中的佼佼者,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璀璨与荣光。
有人说,林徽因是人间四月天。的确,她那清秀的容颜,温柔的性格,执着的热爱,都如同四月的天气一般,给人恰到好处的舒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她那优雅的姿态、慧美的身影如同晴天般让人欣喜明亮。良辰美景,伊人在畔,她那回眸的一笑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中,让人流连忘返欲罢还休。
张俊杰编著的《林徽因新传--她是人间四月天》讲述了,在璀璨的年华,林徽因用诗句表达内心的哀愁;在最好的年纪,她得到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等人的爱恋。她精通文理,学贯中西,婚后与丈夫投身建筑事业,成为那个时代所在行业的大家。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化为一代传奇,以最完美的形象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问的四月天”。
世人惊讶于她的功绩,在建筑和文学领域都颇有建树。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这两个领域都是毫不相干的,然而她却惊人地同时在这两个领域里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很难想象,那个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林徽因被毛泽东亲自邀请参加文代会;很难想象,那个挥舞着刻刀雕琢的林徽因也会用笔写出优美灵动的诗文。然而,这一切都在林徽因的身上发生了,她不仅是女人中的佼佼者,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璀璨与荣光。
张俊杰编著的《林徽因新传--她是人间四月天》介绍了,林徽因的一生十分精致,也十分精练,她将时间岁月算得分毫不差,没有一丝浪费与虚度。她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男人,也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她对建筑事业的热爱丝毫不亚于对丈夫的热爱。她没有因为过多的宠爱而迷失了自己,无论年华怎样、光景怎样,她依旧保持着自己本心的热爱,也正是如此,她才赢得梁思成一生的相濡以沫。
一个女人,一落地便降生在官宦世家,生得一副天姿姣美的容颜,拥有博古通今的才情,嫁给才貌双全的夫婿,这样的人生简直完美到极致。然而如此繁荣锦绣的生活并没有钝化她那颗上进拼搏的心,她没有止步于富足的生活,反而以优越的现实条件为跳板,为自己的梦想插上了一双更加坚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