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基思·罗威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混乱。地形地貌被彻底改变,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屠戮。在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地方,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机构——比如警察、传媒、交通、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要么付之阙如,要么破败不堪。罪恶横行,经济崩溃,欧洲人挣扎在饥饿边缘。基思·罗威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精)》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内容推荐

在《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精)》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目录

插图目录

地图目录

序言

地名说明

第一部 战争遗产

 第一章 破败

 第二章 离丧

 第三章 流徙

 第四章 饥荒

 第五章 堕落

 第六章 希望

 第七章 乱象

第二部 复仇

 第八章 嗜血

 第九章 解放营地

 第十章 有限复仇:奴工

 第十一章 德国战俘

 第十二章 无限复仇:东欧

 第十三章 内部敌人

 第十四章 报复妇孺

 第十五章 复仇动机

第三部 种族清洗

 第十六章 战时选择

 第十七章 犹太难民

 第十八章 乌克兰与波兰之种族清洗

 第十九章 驱逐德裔

 第二十章 欧洲缩影:南斯拉夫

 第二十一章 西欧宽容,东欧不宽容

第四部 内战

 第二十二章 混战

 第二十三章 法国与意大利之政治暴力

 第二十四章 希腊内战

 第二十五章 反客为主:罗马尼亚

 第二十六章 驯服东欧

 第二十七章 “丛林兄弟”之反抗

 第二十八章 冷战镜像

结语

致谢

文献

注释

索引

试读章节

1943年,旅游图书出版商卡尔旅游指南(Karl Baedeker)发行了一本关于波兰总督区(Generalgouvernement)的旅行手册。波兰总督区是指波兰中部和南部地区,名义上仍未纳入第三帝国。与当时其他德国出版物一样,这本旅行手册既着眼于提供信息,又着眼于舆论宣传。以华沙一节为例,此书极力渲染华沙的日耳曼起源、日耳曼特色,以及在“日耳曼人的卓越努力下”,如何让华沙跻身于世界最伟大的都城之列。此书力主游客参观中世纪的皇家城堡、十四世纪的天主教堂以及文艺复兴晚期漂亮的耶稣会教堂,这些景点都是日耳曼文化影响的例证。尤为有趣的是对巴洛克晚期毕苏茨基广场(Pi|sudskiSquare)建筑群的记载,“这是华沙最美丽的广场”,此时更名为阿道夫.希特勒广场。广场正中是“萨克森”宫殿,这当然是德国人的杰作,宫殿旁边是漂亮的萨克森花园,同样是德国建筑师的手笔。此书承认,在1939年的华沙战役中,有一两处建筑物不幸受损,但同时强调,从那时起,华沙“已在德国人的领导下再次重建”。

这本旅行手册绝口不提的华沙西郊,当时已成为犹太隔离区。或许这样还好,就在此书印行之时,此地爆发了起义,党卫队元首旅(SS-Brigadefuhrer)的于尔根.斯特鲁普(Jurgen Stroop)将军下令焚烧此地的每一处建筑物。将近四平方公里的城区就此被焚毁。

此后一年,华沙残余城区再次爆发起义。这次起义由波兰本土军(Polish Home Army)发动,参与者更为广泛。1944年8月,许多波兰男子、女子和青少年开始偷袭德军士兵,抢夺其武器弹药。此后两个月,起义者在华沙旧城内外筑起街垒,抵挡住有1.7万名德军士兵的镇压部队的进攻。直至1944年10月,经历过战争期间最为惨烈的战斗后,起义终告结束。经此一役,希特勒不再指望驯服波兰人,再加上俄国人迟早会进入华沙,希特勒遂下令将华沙彻底夷为平地。

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德国军队炸毁了那座在旅行手册里留下深刻印记的中世纪的皇家城堡。他们还炸毁了十四世纪的天主教堂。然后,他们又摧毁了耶稣会教堂。1944年圣诞节过后的三天内,他们又按部就班地摧毁了萨克森宫殿,以及整个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的宫殿建筑群。旅行手册曾经极力推荐的欧罗巴旅馆,虽于1944,年10月已被焚毁,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于1945年1月再度被爆破。德国军队逐间房屋、逐个街区,有条不紊地摧毁整座城市:93%的华沙住宅已经无法修复。为了圆满完成破坏任务,他们焚毁了国家档案馆、古籍档案馆、财政档案馆、市政档案馆、时文档案馆以及公共图书馆。

战争结束后,波兰人想要重建首都时,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展出德国占领期间被损坏和摧毁的建筑物碎片和艺术品残片。他们同样编订了旅行手册,与卡尔旅游指南出版的旅行手册不同,波兰人的旅行手册完全以过去时态写成。此举在于提醒华沙市民以及世界各国民众,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无论是旅行手册,还是展览本身,都带有深刻寓意,那些在华沙末日中幸存的人们,再也无法欣赏到这座城市的昔日美景。

P3-4

序言

本书着眼于欧洲,但书中许多议题同样适用于亚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欧大陆两端同样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暴力肆虐,同样经受了暴力摧残。在亚欧大陆两端,伤害都是多层次的:不仅许多城市被彻底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杀害,而且还有更多不易察觉的伤害一一秩序荡然、道德败坏、心灵创伤。与欧洲类似,亚洲也因战争而陷人混乱,直至多年以后才建立起新的常态。

欧洲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尤为引入注目。在战争期间,中国不仅承受了比任何亚洲国家都更为严重的战火破坏,而且承受了最为残酷的战争后果。与欧洲许多地方类似,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荡然无存,不仅缺乏可靠的政府,而且缺乏法律和秩序。及至1945年,由于粮食分配体系已被彻底破坏,数百万人在饥饿中等待死亡。举目可见人们对复仇的渴望、对正义的等待、对某种法律和秩序的期盼。更不幸的是,中国许多地方还要再忍受四年战争的煎熬一一这次是内战一一奉行不同政治信念的人群,为赢得这个国家的主导权而战。

如今的人们,很难想象他们的祖父母被迫经历的艰难困苦。与欧洲类似,如今的中国是一片和平宁静、欣欣向荣的土地。但关于战争的记忆随时会浮出水面,中国人对日本的怨恨仍然萦绕不去,一如欧洲人对待德国那样。这种恨意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无可避免的。但这种怨恨并非总是有所裨益,而且经常会妨碍各国外交官为解决当今现实问题所付出的卓越努力,而这些问题与我们共同的战争记忆也许无甚关联。

当然,我不想对1945—1949年的欧洲与中国做太多的横向比较,两者确实有许多不同。但我希望中国读者留意到,我在本书中所写的许多议题,其实具有普遍意义。

如果真有什么普遍真理的话,我想那就是:战争从未能轻易结束。战争造成的破坏越大,走出战争就越是艰难。考虑到1945年以后亚欧大陆那大规模的混乱状况,我有时认为,如今的亚欧大陆大体能保持和平宁静,简直是人间奇迹。我希望以下的章节,能够为所有读者提供一点启示,那就是永远不要轻率地支持战争。

书评(媒体评论)

《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佳畅销书

荣获英国笔会/赫塞尔-提尔曼历史图书奖

刻骨痛心。动人心弦、落笔审慎、荡气回肠。一幅引人注目的图画,描绘了一片在物质上、道德上因为残忍屠戮而变得残酷无情的欧洲大陆。

——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星期日泰晤士报》

形象生动而笔调冷峻。这部杰出著作,为这片陷入无序和混乱的大陆,描绘了一幅鲜为人知、令人胆寒的画面。

——伊恩·克肖

精彩绝伦。才华横溢的构思,一丝不苟的研究……呈现出天才般的历史叙事。

——BBC历史频道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