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吸取了波斯、印度、希腊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最后编定。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负盛名,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也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的珍贵资料。
本书向读者介绍的二十篇故事,大多数选自开罗知识出版社上一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权威版本,是《一千零一夜》中最精彩的篇章。
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审、阿拉伯语翻译家王瑞琴女士的这本语文教科书式译作,是众多译本中的佼佼者,必将成为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成长权威版本。
书中插入原版经典插图,使传承千年的民间故事更加生动、具象。
《一千零一夜》故事来源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古波斯文的《一千个故事》译成阿拉伯文的,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它提供了《一千零一夜》的基本情节和脉络,以及主要的男女角色。第二部分是阿拉伯帝国最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故事,大多是哈伦·拉希德哈里发和麦蒙哈里发执政时期发生在巴格达的故事。第三部分是关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1250—1517)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从1440年至1550年一百多年间埃及的风土人情。王瑞琴翻译的这本书向读者介绍的二十篇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中最精彩的作品,大多数选自开罗知识出版社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阿拉伯文权威版本,也有的选自英文版本。
渔夫与魔鬼
从前有个上了年纪的渔夫,家里除了他和老婆外,还有三个儿女。一家五口,全靠他打鱼为生,勉强度日。
一天中午,渔夫来到了海边。他的习惯是每日只打四网,无论得鱼多少,都收网回家。他撒下第一网,过了一会儿往上拉时,觉得网很重,拉不动,他便在岸上找了一根木桩,把网绳系在桩上,然后脱掉衣服,潜进水里,使足力气把渔网顶上来。原来网里躺着一头死驴!他感到很丧气,准备收网回家,但是想到一家老小都在等着他带回食物,只好打消念头。歇息片刻,他将死驴扔掉,撒下了第二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往上拉网,这一次比上一次还重。他只好再进入水里,把网拖上岸。网里照样没有鱼,只是横着一个满是淤泥的大瓮。他越发忧伤,嘴里念道:“不幸的命运啊,到此为止吧!真主发发慈悲,给我或多或少弄点东西糊口吧。”
他噙着眼泪,又将那与他命运攸关的渔网第三次撒向大海,这次捞上来的却是石头和棍棒。
他又惊愕又悲哀地摇摇头,向天喊道:“我的真主啊,我每日只打四网鱼,这是您知道的,今天我已三次撒网,可还没有打上一点点我们能够糊口的东西。真主啊,您可怜可怜我,给我一条生路吧!”
他抱着渺茫的希望撒下第四网,但不敢轻易往上拉,害怕又拉上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把网拉上来,里面还是没有鱼,只有一个胆形的黄铜瓶。瓶口是密封的,上面盖着所罗门大帝的印章。渔夫很高兴,因为这个瓶子拿到市场上去能卖十枚金币。他拿起瓶子摇了摇,沉甸甸的,似乎装着什么东西。他想:说不定里面装着金子呢!于是,他抽出插在腰带上的小刀,撬去紧封瓶口的铅块,拔去盖子。突然,瓶中冒出一股青烟,慢悠悠地升到空中,飘散在左右,弥漫在眼前。
渔夫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青烟又逐渐凝聚,变成了一个魔鬼。他高大无比,顶天立地,眼似灯笼,嘴似山洞,腿似桅杆,手似铁叉,样子非常凶恶可怕。渔夫一见,吓得毛骨悚然,浑身打战,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儿,魔鬼弯下身来说:“上帝是唯一的主宰,所罗门是他的使徒。您别杀我呀,上帝的使者,以后我再也不敢违背您的命令了!”
渔夫听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鼓足勇气说:“你说什么呀,妖怪?所罗门已经去世一千八百多年了,我们现在早已不是他的时代,信仰的也不再是他的宗教。我们现在信仰的是继他之后出现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宗教。你怎么了,为什么在这个瓶子里待了这么久?”
听了此话,魔鬼转悲为喜,一反刚才卑怯乞怜的语气,盛气凌人地说:“渔夫,我给你报喜来了!”
“给我报什么喜?只愿你能够帮助我解决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渔夫听了魔鬼的话有些高兴。 “给你报的喜是:我马上要杀死你,不过死法可以让你自己选择。”
“我把你从海里打捞出来,然后又把你从‘囚牢’中解放出来。我给了你自由,你反而要杀我。你为什么要恩将仇报?”
“告诉我吧,你打算选什么死法,我马上就要执行了!”
“难道我不能问一问我到底犯了什么罪,以至于我要为它送命吗?”
“好吧,你听完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你讲吧,简单点,我的心都快裂了。”
“我叫萨赫尔,本是一个天神,曾经违背所罗门的教义并与他作对。他愤怒之下派他的宰相阿斯福把我抓去。宰相规劝我改邪归正,服从所罗门的指教。我不肯,仍坚持己见,他便把我囚禁在这个瓶子里,封上瓶口,盖上他的印章,扔到海底。许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办法恢复自由。这时我想,谁要是救了我,我一定报答他,让他终生富贵。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人来救我。这时我又想,谁要是救了我,我给他开发地下的宝藏,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我又等了四百年,还不见有人来救我。于是我大怒,暗自说道:‘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启开我的牢狱之门,我便向他打开死亡之门,不过我让他自己选择死法。’渔夫,既然你今天打开了这个瓶子,那你就自己选择个死法吧!”
“人们都是用好处来报答别人的恩德,我救了你的性命,你却要杀害我,从道理上讲得过去吗?”
“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你在我发誓报复以后救我,而没在我许愿报恩时救我呢?这是你命中注定的!”
“贫困可由富足解决,狭窄可由扩大改变,惩罚可由原谅了事。请你看在我救你的面上,饶恕我吧,几个孩子还需要我养活呢。”
“这不可能,现在我给你点时间让你考虑个死法。”
渔夫想:古人说得好,“当心恩将仇报”。现在面对这个恩将仇报的魔鬼,我必须用计谋拯救自己。安拉既然赋予我思想,作为一个堂堂的人类,我就应该用计谋和智慧,去战胜魔鬼的凶残和邪恶!想到这里,他对魔鬼说:“凭着刻在所罗门戒指上的大名发誓,我要向你提出一个问题,你必须如实回答!”
魔鬼一听到所罗门大帝的名字,就惶恐不安起来,说道:“你说吧,我如实回答。”
“我不能相信当初你是待在这个又细又小的瓶子里的。因为你的个子又高,块头又大,按理说它容不下你的一只手,也容不下你的一条腿,怎么能容下你整个身体呢?你必须让我相信,我才让你杀我。”
“你怎么才能相信呢?”
“让我亲眼见到你是如何钻进去的。”
“好吧!”魔鬼答应一声,立即缩成一团,变成一股青烟,徐徐钻入瓶内。最后一丝烟云刚刚在眼前消失,渔夫便迅速拾起带有铅封的盖子将瓶口紧紧塞住,然后大声喊道:“忘恩负义的魔鬼,我要把你扔回大海,让你永生永世待在这个瓶子里,不见天日!我还要告诫所有到这里来打鱼的人,这里有个魔鬼,谁要是救了他谁就会倒霉。”魔鬼后悔不已,哀求渔夫说:“渔夫,求你放我出去吧,我一定报答你。”
“该死的魔鬼,我不能相信你的话!我曾给你带来自由,你却要我死。这不是跟都班医师碰到优南国王一样倒霉吗?”
“那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渔夫给魔鬼讲了下面的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法尔斯城有个国王叫优南。他权势显赫,名震四方。但不幸的是他身染麻风病,多方聘请高明医师治疗,均不见效。国王痛苦难忍,茶不思,饭不想,每日唉声叹气,以为再也没有人能够医好他的病,只有等死了。
这时,法尔斯城来了一个名叫都班的外国医生,他医术高明,精通哲学和药物学,曾对植物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掌握了它们的各种特性,知道哪些对人类有益,哪些对人类有害。当他得知优南国王患了重病,一般医师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便换了一身华丽的服装去拜见国王。他向国王作了自我介绍,然后说:“陛下,您是全国人民的领袖,您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听说多日来您贵体欠安,经医师多次治疗仍不见效。今日在下不揣冒昧,自我推荐,前来给陛下治病。您如果采用我的疗法,可以不用吃药,不用抹药,贵体便会痊愈。”
国王大为惊喜,说:“你若治好了我的病,我便满足你的一切要求,授予你高级的职位,并把你的事迹记录下来,让子孙万代永远传颂。”
“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了陛下早日康复,我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辞!”
于是,都班起身请求国王允许他去做准备。国王答应了,还赐给他大量金钱,并派一队侍卫前去他的住处担当守卫。
都班医师回到寓所,精心做了一根曲棍和一个球,然后把配好的药剂放进掏空了的曲棍柄里。准备完毕,他又去见国王。国王正坐在一间宽敞的大殿里与百官们议论政事,都班上前吻了地面。国王一见是他,立即把他拉到御座右侧坐下,并向在座的大臣们作了介绍。都班对国王说:“这是一个球和一根曲棍,请陛下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去打马球。您要不停地打,直到手心渗出汗来,这样药物就会从曲棍的柄里流出,通过手心渗入体内。然后您便回宫洗澡,睡觉休息,醒后您的身体就会痊愈了。”
第二天早晨,国王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身上果然没有了麻风病的症状。他异常惊喜,即刻将好消息公布于王宫,继而是全城。市民们张灯结彩,庆祝国王龙体康复。 国王设宴盛情款待都班,向大臣们热烈颂扬他的功绩,并给他加封官职,赏赐金钱,把他视为自己的一员亲信。
百官中有一位相貌丑陋、品质恶劣、性情乖戾、嫉贤妒能的大臣,他见国王如此亲近都班,很是忌恨。一天,他走到御座前,悄悄对国王说:“陛下衡量一个人,不能光看其表面而不究其内心,光看其行为而不知其目的。不考虑后果者非俊杰也。我担心陛下如此亲近、信任都班,而他实际上却是个披着忠诚外衣的敌人。”
“你胡说些什么?”国王很生气,“你这是嫉妒心在作怪,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忠诚的人,一个杰出的医生。他的医术天下无双。他竟没让我吃药抹膏就将我的不治之疾医好,这简直是奇迹!”
“这正是危险所在!”大臣说,“难道陛下不曾想一想,他既然能拿一根曲棍让您握着就使您痊愈,难道他就不能拿什么东西让您闻一闻或者看一看就置您于死地吗?我看他不是什么好人,而是一个为他本民族和自己王国来执行任务的奸细。我担心他会谋害您。如果您把他除掉,我们就可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了。”
“他对我的恩德即使和我平分江山也难以报答啊!如果我轻信谗言将他杀死,那么我会像辛巴德杀害猎鹰那样后悔。”
“那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国王给在座的人讲了下面的故事。
……
P16-20
名家名言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中古时期阿拉伯地区一部杰出的大型民间故事集。它以卷帙浩繁的规模,绚丽多姿的画面,离奇突兀的情节,奇特诡异的幻想代表了古代阿拉伯文学的最高成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东西方读者。它包罗宏富,不拘一格,童话、神话、寓言、笑话、历史故事、冒险故事、恋爱故事、奇闻轶事,应有尽存天南地北,陆地海洋,无所不至;从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角度反映了中世纪中近东国家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画面;是一部颇有价值的研究阿拉伯古代社会史的参考文献。
《一千零一夜》为阿拉伯原文译名,中译本也译作《天方夜谭》。“天方”来源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内的“克尔白天房”的谐音,“夜谭”是指阿拉伯人喜欢夜间讲故事。我国古时称阿拉伯国家为“大食国”,明朝以后改称“天方国”,所以不少译本把《一千零一夜》译为《天方夜谭》,意思是“天方国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的最初编者已不可考。从这部作品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它的高度艺术水平来看,最初出现的时间当不会早于阿拉伯帝国形成之时的八世纪。近代文学评论家大多认为它的故事和手抄本在中近东各国开始流传的年代约在八世纪中叶,即中国史书上称“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的前期(750一850),大约是哈伦·拉希德哈里发和麦蒙哈里发执政的时代。这是阿拉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阿拉伯帝国在这时已经形成,它的统治机构和各项制度日臻完备。它的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业已编成,并己成为统治阶级驾驭万民的有力工具。九世纪前后,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大规模的向外扩张战争已经停止,人民生活稳定,贸易兴旺,市场繁荣,到处一派升平景象。经济得到了发展,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活跃起来。与此同时,阿拉伯固有的文化受到了被征服民族,如叙利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文化的影响,并在吸收希腊、罗马、印度文化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产生了灿烂的阿拉伯新文化。新文化的出现,推动了民间文学的繁荣,特别是阿拉伯民族的民间文艺“说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再者,阿拉伯人自古以来就以勇敢和富于想象著称于世,中古时期的升平世界使他们这一特长得以发挥。他们从陆上和海上到世界各地去周游,去经商,生活充满新奇和冒险,但也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乐趣。于是,在这些生活基础上,他们鼓起想象的双翼,在神奇的王国中邀游,加上他们生就一副能说会道的“铁舌头”(阿拉伯人自古以爱说话和会说话著称于世,故有此称号—泽者注),于是那些神奇美妙的、绚丽多彩的、趣味无穷的故事就油然而生了。讲故事的人不仅受到群众的欢迎,而且被召进王宫为哈里发说唱。为博得群众的称赞和哈里发的欢心,他们就不断到民间去搜集或自编一些新奇古怪、精彩生动的故事。《一千零一夜》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的。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古波斯文的《一千个故事》译成阿拉伯文的,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它提供了《一千零一夜》的基本情节和脉络,以及主要的男女角色(包括《引子》中的山鲁亚尔国王和山鲁佐德王后)。第二部分是阿拉伯帝国最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故事,大多是哈伦·拉希德哈里发和麦蒙哈里发执政时期发生在巴格达的故事。第三部分是关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1250—1517,也称奴隶王朝)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从1440至1550年一百多年间埃及的风土人情。
关于《一千零一夜》成书过程的下限,人们根据书中提供的有关资料探讨,认为在十六世纪中叶。此时阿拉伯帝国灭亡已有四个世纪。
《一千零一夜》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流传下来,成为人们喜爱的读物,主要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训诫意义。
整部故事集系民间流传之作,包罗万象,五花八门,编订者在收集整理它们的时候聪明地用一个《引子》便把几百个主题不同而又互不关联的故事巧妙地组成了一部完整的故事集。《引子》是一个很有训诫意义的故事,讲的是某国王因妻子行为不端而憎恨天下所有女人,他每天娶一处女,过一夜便杀之。才貌双全的宰相之女山鲁佐德自愿进宫,用讲故事的办法劝诫国王改变了杀戮妇女的恶习,从而引出了一千零一个夜晚的故事。而这一千零一个夜晚的故事,也是大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套更小的故事。如《商人与魔鬼》《渔夫与魔鬼》《巴格达姑娘》等都是大故事中穿插着好几个小故事。这就是《一千零一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框架式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将许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流传的故事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节外生枝,既可以算一个故事,也可以独立成篇。这种艺术结构对后来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产生了影响,如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
《一千零一夜》艺术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浪漫的充满幻想的表现手法。《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故事,发挥了丰富的文学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能够产生一切奇迹的神话世界:一叫即开的岩洞,有求必应的戒指,会飞的乌木马,要什么给什么的神灯,可驱使神魔的手杖,能呼风唤雨的神王……这些不可思议的事物与故事中的人情世态奇妙地融合起来,相互辉映,大放异彩,使读者不但了解了古代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也知道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我们中国人提起一些难以想象的事物时,都喜欢用“天方夜谭”来比喻,可见这种艺术特色的深远影响。
如果我们对《一千零一夜》进行一次扫描,可将那些奇思妙想的故事大致分成这样几类。
一、体现“善恶报应”的故事。这类故事在《一千零一夜》中占有很大比例,大多用写实和浪漫的幻想互相交织的表现手法,歌颂了人们在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时所表现的勇敢和智慧,刻画了他们淳朴善良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渔夫与魔鬼》中的渔夫在面对“高大无比,项天立地,眼似灯笼,嘴似山洞,腿似桅杆,手似铁叉”而又杀气腾腾的魔鬼时,开动我们人类聪明的大脑,终于用计谋和智慧,战胜了魔鬼的凶恶和邪气。还有《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和《阿拉丁与神灯》中的主人公,都是靠着正直善良、足智多谋、勇敢刚毅,战胜了各自的对手。阿里巴巴战胜了贼心不死的强盗头子,阿拉丁战胜了奸诈狡猾的魔法师。这类故事的主题就是对正义力量的赞美,对邪恶势力的鞭挞,具有警世意味。
二、斥责社会风气腐败和同情百姓疾苦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和凶狠残暴。如在《引子》中,使人目睹国王在杀了与人私通的王后以后,竟然残酷到每夜要宰相捉一个少女来供他寻欢作乐,翌日清晨再把她处死的地步。还有不少故事描写了宫廷和朝臣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如在《巴格达姑娘》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场面。统治阶级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百姓呢?在《辛伯达航海历险记》里,我们看到那个穷苦的脚夫辛伯达“每天出外给行人背东西扛行李,以此挣钱养家糊口”。《渔夫与魔鬼》中那个渔夫“一家五口,全靠他打鱼为生,勉强度日”。这种鲜明的对照是阿拉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真实记录。
三、描述爱情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故事歌颂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忠贞,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如在《会飞的乌木马》和《阿拉丁与神灯》中都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在追求纯真爱情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和磨难,但凭着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他们最终还是战胜了种种困难,赢得了幸福。《一千零一夜》中还有不少人与神恋爱的故事,描写了青年人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情节曲折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四、描绘经商和航海冒险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有不少反映航海经商的作品,《辛伯达航海历险记》是最具代表性的名篇。那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离奇古怪的冒险经历,神奇大胆的夸张描写,使这篇故事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千零一夜》的顶峰。从这篇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阿拉伯地区商业贸易繁荣昌盛的景象,了解到阿拉伯国家在很早以前就与中国、印度以及欧洲国家进行贸易交往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从这些故事中得到关于当时社会风尚、生活习俗、民族性格、世态人情、道德精神、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国家的文学研究者指出,《辛伯达航海历险记》完全可以脱离《一千零一夜》,独立成书。
应该指出,《一千零一夜》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分不开的。在中世纪,伊斯兰教是阿拉伯社会的精神和政治支柱,它以绝对权威主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书中许多故事都充满说教气。此外,作品中还有一些贬低妇女、歌颂金钱万能、宣扬享乐思想和宿命论的故事或情节。这些不能不说是《一千零一夜》的糟粕。
《一千零一夜》早在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就被传往欧洲,对欧洲的文学、绘画、音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我们前面提到的几部著名作家的作品外,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莫里哀的《乔治·唐丹》,莱辛的《智者纳旦》,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辛白林》以及威尔第、莫扎特、瓦格纳、圣一桑、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等均可见其影响。
《一千零一夜》从二十世纪初叶开始传入我国,多是从英、俄、日文译出,纳训先生是第一个从阿拉伯原文翻译《一千零一夜》的译者。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译本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是坏现象,因为《一千零一夜》与其他世界名著不同,它的版本奇多,其中没有任何两个版本是一样的。不是篇幅不一样,就是故事内容不一样。本书向读者介绍的二十篇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中最精彩的作品,大多数选自开罗知识出版社上一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权威版本,也有的选自英文版本。在许多阿拉伯原文的《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和《阿拉丁与神灯》都未被收入其内,学者对这一现象众说纷纭,大都认为这两篇作品最初是长期生活在阿拉伯国家的欧洲人写成的。这个话题不是本文的重点,只能在别处另论了。
总之,《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极具魅力的民间文学鸿著,尽管许多故事都存在着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神奇色彩,但每个故事都留有当时阿拉伯社会的烙印。青少年读者不仅可以从这些美妙的故事中领略旖旎绮丽的异国风光,还能了解中近东各国的历史,开阔眼界,驰骋遐想。
王瑞琴
2014年6月
我希望上帝使我忘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情节,以便再读一遍,重温书中乐趣。
——司汤达
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些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陶醉于“美妙诱人的虚构”,流畅自如的语句,表现了东方民族——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
——高尔基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流光溢彩,思想内涵广博深邃,是世界文学之苑中不可多得的奇葩,直到今天,仍以其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无数读者。
——《世界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