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近代史(经典珍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十八章 革新之渐

中国自明代即知外人科学技艺之长,而引用之。然其渐改旧法,实自咸、同以后,则因迫于战败而然。物之静者,非加之以力则不动,物理固然,无足怪也。

中国借用西洋兵力,实始清初之借荷兰以攻郑氏,然其关系甚浅也。至洪杨军起,而其关系乃稍深。当太平军人湖南,即有创守江之议者,谓宁波、上海等处,外人驻有舟师,以防海盗,可与商派,人江助剿,未果行。及江宁陷,向荣以长江水师不备,檄苏松太道吴健彰与外人商议。领事答以两不相助,事乃已。吴健彰者,粤人,尝为洋行帮办,后援例得官。而匕首党刘丽川(香山人)亦在洋行,与之相识。咸丰三年(1853),丽川谋起事,托领事温那治,先容于太平军,温那治许之。使轮船二,溯江西上,至镇江,为清巡船所获,得温那治与太平军书,并洋枪火药及刘丽川奏折。温那治书言,二三月间在南京,蒙相待优厚,并为照顾贸易之事。我兄弟同在教中,决不帮助官兵,与众兄弟为仇。今寄来火器若干件,火药若干斤,即祈早为脱售云云。则当时领事与太平军,确有往来。惜乎太平军不知世界大势,不能善用外人,而转使其为清人所用也。时两江总督为怡良,咨粤督穷治此案,卒亦未果,而丽川起兵陷上海,杀知县,劫道库,方露刃以胁健彰,领馆中人挟之去,健彰遂居领馆,诡称公出,规脱处分。言官劾其通夷养贼,擅将关税银两运回原籍。奉旨交督抚严讯。奏言无其事。唯以与本管洋行商伙,往来酬酢,不知引嫌,避居洋行,捏报公出,遣戍新疆。而向荣请留之效力赎罪。《中西纪事》谓其钱可通神云。《纪事》又云,上海自通商以来,莅事者率以和番称胜任,盖民心虽排外,巧宦已从而媚之矣。然丽川踞上海,亦不能有所为。至咸丰四年(1854),而英、法助清军平之。(丽川居上海,官兵碍租界.不能攻。是年冬.英、法让出陈家木桥一带,由官兵筑墙,丽川来扑,洋兵合力败之,于是官兵攻其东南,洋兵攻其北,又派船截其由江人海之路。五年一月一日上海陷,丽川亡走,被擒杀。)

当太平军初起时,外人厌恶清廷殊甚,使能据公理,与立约束,外人之承认,指顾问事耳。然太平军固见不及此,此亦时会为之,未足为太平咎也。戊午、庚申两役,外人所获权利甚多,乃有助攻太平之议。换约后,法使噶罗干首称愿售船炮,如欲仿造,亦可派匠役前来,并请在海口助剿。王大臣等奏闻,不许。迨俄人换约,俄使伊格那提也夫亦言愿派水兵数百,与清陆军夹攻,又言明年南漕,有无阻碍未可知,在上海时,有粤商及美商,愿采台米洋米运京。如由伊寄信领事,将来沙船钓船,均可装载,用俄、美旗,即可无事。诏江浙督抚及漕督议奏。漕督袁甲三、苏抚薛焕皆言不可听。曾国藩请温诏答之,而缓其出师之期。总署奏亦谓然。而谓初与换约,拒绝过甚,又恐转生叵测,宜设法牢笼,诱以小利。法夷贪利最甚,或筹款销其枪炮船只,使有利可图,冀其□为用。请令曾国藩酌量办理。代运漕米一节,由薛焕招商运津,华夷一体,无须预与该夷会商。十一年(1861)夏,又据赫德议,请购小火轮,又称法如必欲代购,亦请援例照许,其后曾否购到无可考,然攻太平军则未尝用也。(《中西纪事》卷二十。)

是时苏、松、常、太相继为太平军所据。苏抚薛焕驻上海,布政使吴煦及苏松太道杨坊募印度人防守,以美人华尔为将,白齐文副之。又欲募吕宋人。苏州王韬献策,言募洋兵费巨,不如募中国壮勇,用洋人统带,教练火器,从之。于是华尔、白齐文以募勇5007:松江,称常胜军。华尔、白齐文愿易服人中国籍,苏抚以闻,诏赏华尔四品衔,后加至三品,以副将补用。白齐文以战功亦赏四品衔。时李鸿章募淮勇于安徽。同治元年(1862),上海官绅筹银18万两,雇汽船七,迎之。三月杪,毕至,诏授鸿章苏抚,常胜军属焉。薛焕为通商大臣,专办交涉,于是外兵颇助清军,而饷项亦出沪税。外国水陆队及经理税务商人,时传旨嘉奖。常胜军会英、法兵陷嘉定、青浦,守松江,又随淮军入浙,陷慈溪,华尔伤死,遗命以中国衣冠敛。诏优恤,于松江、宁波建专祠。白齐文代将其军,通于李秀成,谋据松江以应。又至上海索饷,不得,殴伤杨坊,劫银4万两去。鸿章共美领事,替之。代以英人戈登,定军额为3000人。白齐文降秀成,劝其弃江浙,据秦晋齐豫,清水师之力所不及也。时避难上海者数十万人,苏州诸生王畹亦献策,以水军出通泰,掠商船,使物不入上海,避难者必汹惧,夷必求好,不则以精卒数千,伪为避难者,入租界中,夜起焚劫,夷必走海舶,我乃抚之归,夷必为我矣。秀成皆不能用。戈登从程学启陷太仓、昆山,又从攻苏州。纳王郜永宽等人约降,戈登为之保任。秀成微闻之,走,永宽等杀谭绍光,叛降清。学启杀永宽等,戈登怒,袖短铳索鸿章,鸿章避之,数日乃已……

P58-59

目录

 中国近代史讲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西交通之始

第三章 传教之始

第四章 康雍乾三朝与俄国交涉

第五章 清代之盛衰

第六章 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

第七章 道光以前烟禁

第八章 烧烟及中英战事

第九章 江宁和议

第十章 鸦片战争之役评论

第十一章 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

第十二章 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第十三章 戊午、庚申和约大要

第十四章 中俄咸丰戊午、庚申两约

第十五章 同光中俄交涉

第十六章 嘉道咸同光之朝局

第十七章 各国立约交涉

第十八章 革新之渐

第十九章 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

第二十章 英人《芝罘条约》 

第二十一章 法越之役

第二十二章 英缅之役

第二十三章 英谋西藏

第二十四章 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

第二十五章 港湾之租借

第二十六章 戊戌政变及庚子义和团

第二十七章 俄占东三省及日俄之战

第二十八章 清末外交情势

第二十九章 改革政体之动机

第三十章 清之亡及民国成立

第三十一章 民国以来之政局

第三十二章 民国以来之外交

 中国近世史前编

第一章 论中国近世史的性质

第二章 人近世期以前中国的情形

第三章 中西的初期交涉

第四章 鸦片战争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第五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中国近百年史概说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中西交涉之初期

第三章 鸦片战争前之国内情形

第四章 外力侵入时代中国之情形

第五章 变动中之中国

第六章 国民政府之北伐

 中国近百年史补编

第一章 抗战和建国

第二章 “九一八”之役

第三章 “七七”及“八一三”之役

第四章 东西战事的汇合

第四章 鸦片之输入

第五章 鸦片战争

第六章 广州之役

第七章 京师初陷

第八章 中俄伊犁交涉

第九章 法据安南一

第十章 英灭缅甸及暹罗独立

第十一章 中日之战

第十二章 中俄密约及各国租借军港

第十三章 京师再陷

第十四章 日俄之战及朝鲜灭亡

第十五章 英兵入西藏

 近代史表解

一、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

三、捻党起义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

五、洋务运动

六、甲午战争

七、戊戌变法

八、义和团运动

九、辛亥革命

十、二次革命

十一、护国运动

十二、护法运动

十三、孙中山领导北伐

十四、国共第一次合作

十五、北伐战争

十六、国共第二次合作

十七、抗日战争

十八、解放战争

内容推荐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

《中国近代史(经典珍藏版)》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

编辑推荐

史学大师解读历史经典

百年中国近代史写作的巅峰

历史学家客观全面讲述中国近代史

学历史不是为了可以做前车之鉴。我们从历史得到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实略加思考,任何事物,所以如此,莫不有很深远的原因在内;深求其故,无不可以追溯至极远之世的。《中国近代史(经典珍藏版)》由史学大师吕思勉客观全面为你讲述中国近代史。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