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意大利的黄昏/名家游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在《意大利的黄昏》中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形象地刻画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纺纱工、花园里来回行走努力调和矛盾的僧侣。他们似乎极少受到外部的干扰,享受着内心那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圆满。随后出现的人物,比如柠檬园园主彼得罗和夫人吉玛因为没有孩子而貌合神离;剧团团长保利张扬的外表下隐藏着虚弱的内心;圣高登扎奥的保罗为了生计去美国工作又听从内心召唤而回家,他的妻子热衷于金钱但又嫌弃丈夫;“硬汉子”拥有巨大财富却不想结婚,等等。这些小人物栩栩如生,真实地再现了工业文明对人类本质和两性关系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扭曲变异。而年轻一代的乔瓦尼·约翰则心怀并不清晰的梦想,试图挣脱故土和家庭的牢笼,渴望到新的大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也充分反映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于工业文明不同程度的适应与妥协。

内容推荐

《意大利的黄昏》是作者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散文体裁的代表作,记录了他1912-1916年间从奥地利、德国、瑞士到意大利“流浪式”旅行的经历。整个游历过程中,劳伦斯大部分时间是徒步行走,偶尔乘坐汽船、火车,近距离、长时间地欣赏了沿途旖旎的自然风光、接触了当地的各行各业的居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性的泯灭。

目录

译者序

第一部分 山间的十字架

第二部分 在加尔达湖

 第一章 纺纱工和僧侣

 第二章 柠檬园

 第三章 戏院

 第四章 圣高登扎奥

 第五章 舞蹈

 第六章 “硬汉子”

 第七章 约翰

第三部分 漂泊的意大利人

第四部分 归程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 山间的十字架

通往意大利的皇家之路,以慕尼黑为源头,翻山越岭,横跨提洛尔,穿越因斯布鲁克和博岑,最后抵达维罗纳市。当君主们南行或是从美丽的意大利返回自己的家园德国时,浩瀚的队伍会途经此地。

古老帝国的虚荣心在多大程度上浸淫着德国人的灵魂?难道德国的君主未曾继承远古罗马帝国的政权吗?或许,那本不是一个真正的帝国,只是被人们传颂得崇高而又恢宏。

或许欺骗是德国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具有某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如果每个国家彼此之间都能够相互理解和认可这种天性,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简单。

皇家的队列不再穿越山岭南行,几乎已被人们遗忘。这条路也近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路依然在那儿,标识依然树立。

耶稣受难像依然在那儿,它不仅是道路的标识,而且仍然发挥着其他的作用。受罗马教皇保佑并由大主教护送的皇家队列,一定是将圣像当作新的植物栽种山间。在那里,圣像适应当地的土壤,依照当地族人的意愿,扎根生长。

行走在巴伐利亚的高地和山麓间,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里是另一片天地,拥有奇特的信仰。这是一座神奇的村庄,偏远并且与世隔绝。或许它属于被人们遗忘的皇家队列。

沿着通往山间的干净、开阔的小路行走,人们很难注意到十字架和耶稣受难像。受难像本身微不足道,只是工厂生产的激发情感的模块。或许人们对此毫无兴趣,遭到灵魂的漠视。

但是渐渐地,当人们一个接一个地顶着风帽在阴影中行进,这些受难像似乎使整个村落笼罩在一片新的氛围中。凝重的空气在上方积雪的反射下闪现着稀有而又奇幻的光芒,阴影在大地上方盘旋。这亮光从山上照射下来,如此罕见、神秘,闪烁着奇异的光辉。然后,亮光不时地环绕着这些位于开阔、长满嫩草的道路拐角处的受难像,在尖尖的风帽下撑起一片阴影和一份神秘。

一天晚上,当天色变得灰白、诡异,山丘几乎变为黑色时,我独自行走在山脚下湿软的土地上,十分害怕。道路的交会处有一个受难像,耶稣的两脚中间有一簇凋谢的罂粟花。我先是看到了罂粟花,然后,我看到了耶稣。

这是一个古老的圣物,一尊巴伐利亚农民的木雕。耶稣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农民,有着宽宽的颧骨和强健的四肢。他的脸庞朴实无华,眼睛紧紧凝望着这些山丘,脖颈儿挺直,仿佛想要挣脱他无法逃离的钉子和十字架。虽然身体被钉住,但他顽强地与这束缚和耻辱抗争。这位中年男人朴实、粗鲁,甚至带有一丝农民的吝啬,但他具有一种不让自己的灵魂向厄运屈服的顽强的崇高品质。十字架上的中年农民朴实简单,但他毫不动摇地与厄运抗争,从不屈服。他的灵魂已定,意志已定。他就是他自己,无论外界情形如何,他的人生已注定。

穿过湿地就可以看到一小方块从屋顶低矮、平展的农舍里照射出的橘黄色光亮。我记得这个男人、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安静、专心地一直工作到夜幕降临,将干草从雷雨中搬到农舍的情形。

他们的身体弯向地面,整个身子弯成了圆形;双臂抱满干草,紧抱的干草轻轻地贴近并挤压着他们的胸部和身体,热量渗入双臂和胸部的肌肤,肺里盈溢着干草困倦的气味儿;雨猛烈地下着,打湿了肩膀,衬衫因而紧贴着炙热、坚实的肌肤,雨滴极为凉爽、愉悦地打在活力四射的肌肉上,悄悄地结成细流滑向腰际;这就是农民,这种身体的感觉炙热强烈。这一切都非常令人兴奋,仿佛一剂毒品一样令人兴奋。由于雨水加重了身上货物的重量,他们蹒跚着穿过绿油油的草地到达农舍,卸下臂膊里的重物,将干草扔向草堆,在无雨的农舍里感受着轻松、自由;然后,他们再一次回到寒冷的大雨中,再一次在雨中弯腰,满载货物起身回行。

无尽的炙热和感官的敏锐使得他们的身体健康、强壮,使得他们的大脑在血流的喷涌和平静的交替中变得亢奋。这种血流喷涌与平静最终变为一种奴役,变为一种刑罚。这一系列的感官体验就是农民的生活,就是他们的成就。但最终,所有的一切可能会将他们逼疯,因为他们永远无法从中逃离。

山体的奇异光辉一直在头顶闪烁,神秘的冰河从粉红的浅滩流向漆黑的松树林,空气中持续弥漫着冰雪淡淡的清香,回响着水流冲刷的嘶鸣声。

冰块儿和高空积雪的光辉在生命的变迁和温暖的对抗中显得格外灿烂。高空中,它们超越了所有的生命,超越了所有柔和、湿润的生命之光。因此,人必须在自己对手的光辉下生存。

巴伐利亚高原的人们,男人和女人的相貌都拥有奇特而绝对的美丽。他们体型高大,干净帅气,湛蓝的眼睛极其敏锐,瞳孔小而紧致,虹膜清澈,仿佛蓝冰上闪烁的一道锐光。他们生而修长、精心雕琢的四肢与直立的身体不同,仿佛这四肢被生活琐事完美地雕琢出来,与身体毫无关联。他们所在地方的所有事情如同发生在清澈冰冻的空气中一样,被推迟下来。

他们的美丽几乎就是这种奇特了然的孤独,仿佛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想让自己静静地、永久地远离其他的同伴。P3-5

序言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n Lawrenee)(1885一1930)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作家之一。他的很多小说,比如《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都展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对自然和人性的赤裸裸摧残,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于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愿望。劳伦斯创作的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也呈现出上述特点。

游记《意大利的黄昏》是劳伦斯散文体裁的代表作,记录了他1912—1916年从奥地利、德国、瑞士到意大利“流浪式”旅行的经历。整个游历过程中,劳伦斯大部分时间是徒步行走,偶尔乘坐汽船、火车,近距离、长时间地欣赏了沿途旖旎的自然风光,接触了当地各行各业的居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性的泯灭。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沦落成了机器的仆人和金钱的奴隶。劳伦斯在《意大利的黄昏》中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形象地刻画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纺纱工、花园里来回行走努力调和矛盾的僧侣。他们似乎极少受到外部的干扰,享受着内心那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圆满。随后出现的人物,比如柠檬园园主彼得罗和夫人吉玛因为没有孩子而貌合神离;剧团团长保利张扬的外表下隐藏着虚弱的内心;圣高登扎奥的保罗为了生计去美国工作又听从内心召唤而回家,他的妻子热衷于金钱但又嫌弃丈夫;“硬汉子”拥有巨大财富却不想结婚,等等。这些小人物栩栩如生,真实地再现了工业文明对人类本质和两性关系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扭曲变异。而年轻一代的乔瓦尼·约翰则心怀并不清晰的梦想,试图挣脱故土和家庭的牢笼,渴望到新的大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也充分反映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于工业文明不同程度的适应与妥协。

在《意大利的黄昏》中,劳伦斯多次使用“shadow”“darkhess”“dimness”“tomb”等表示阴影、黑暗、坟墓的词语以及“cold”“starved”“destruction”“ashamed”等表示寒冷、饥饿、毁灭、羞愧的词语来描述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恶。究其根源,他从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劳伦斯认为,人是自然的缩影,人类整体是卓越的,个体必须将自己融人人类这个伟大的整体中。工业化革命的过程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们开始了对机械力的盲目崇拜,开始了习惯性地被机器控制的生活,忽视了自然赋予的人的本性,精神世界极为贫瘠。劳伦斯指出:“老虎没有错,机器也没有错,但是我们这些撒谎、谄媚、愚蠢的人,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他一再强调圆满,圆满中的两部分是一体的;每一部分都永不完整、永远孤单,而只有两个半圆合在一起才是完美的,才能超越寂寞或孤独。因此,劳伦斯期待颠覆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扭曲异化的关系,追求“合二为一”的圆满,实现人性的自我解放,构建出和谐统一的新局面。书中多次提到“纯洁的雪光”“灿烂的迎春花”等意象,抒发了作者对这一新局面的美好向往和坚定信念。

我们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忠实于原文,力求语言通顺、意象清晰、语气自然,贴近原作风格。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着力还原劳伦斯对当时自然风光的描述、社会现状的剖析、人物形象的刻画,力争使读者跟随作者一同游历20世纪的欧洲大陆,一同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当然,由于水平有限,译文中难免出现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季敏

2016年8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5: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