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洲编著的《伦敦的书店》皮质封面,精美烫金,金色溜口;
《伦敦的书店》同款笔记本,精致小巧,方便称手;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感触与实用的结合;
伦敦归来话书店,精致烫金美仑美奂,一套两得任性的图书《伦敦的书店》+笔记书套装。一本在手,逛遍伦敦书店。
| 书名 | 伦敦的书店(共2册)(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杨小洲 |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小洲编著的《伦敦的书店》皮质封面,精美烫金,金色溜口; 《伦敦的书店》同款笔记本,精致小巧,方便称手;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感触与实用的结合; 伦敦归来话书店,精致烫金美仑美奂,一套两得任性的图书《伦敦的书店》+笔记书套装。一本在手,逛遍伦敦书店。 内容推荐 从法兰克福书展开始,经伦敦、巴黎返回北京,隔数日,再往伦敦买书,中国书虫来到异域,满眼春光秋阳山花烂漫,以往读过欧美书虫们写的淘书故事都不记得,全靠作者自己心领神会,好在胆大任性,见好就收,回首一望,淘书经历别具滋味,返北京后写下逛书店体验,用英伦式风趣幽默外加一点俏皮笔调,纪录两次伦敦淘书之悦,陶然其中自述欢乐,由起笔到出版历时一个半月,记伦敦书店十篇,结集配图,便有了这本逛书店之伦敦篇:《伦敦的书店》。 杨小洲编著的《伦敦的书店》同名笔记书,同款设计,同样精美,小巧称手。 目录 俞晓群序 自序 亨利·萨瑟伦书店 哈查兹书店 福耶尔书店 威特斯通书店 贾迪斯书店 斯坦福地图书店 同志之语书店 原始书店 亨利·包德斯书店 寻找查令十字路84号 后记 附录:伦敦书店名录 试读章节 这回到伦敦选择落脚的旅馆在布鲁姆兹伯里街,紧邻大英博物馆,径直走出去就是新牛津街与查令十字路交汇口,往前再行走十分钟便到达皮克迪尼广场。这里是六条街道的汇聚点,喷泉与雕像如同历史转折点,所有愿望从此开始新的选择,倘若有人想与书为伴,在皮克迪尼路向西第三个巷口右拐进入萨克维尔街,萨瑟伦书店就在眼前。 到达萨瑟伦书店门前时间略早,路上行人不多,趁机拍几张书店外景,有一辆英国Jaguar停在门前路边,正应景老绅士的风貌。九点一到,清黄的钨丝灯光照亮橱窗,我作为守候开门的第一个读者推门而入,书店经理安德鲁。迈克格钦已在办公桌前,安德鲁那声似曾相识的问候一过,我便道出自己从北京赶来购买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安德鲁闻知惊喜地站起身来朝我高呼Welcome to Sotheran’s and welcome to London,一边对我说“稍等”一边快步走到为读者保留书籍的柜子前,弯腰忙活一阵子,手持一个包裹好的纸包放到我面前台面上打开来,埃及艳后羞花闭月呈现在我面前,没错,是那本思念久矣的艳丽之书。既然深知自己缺乏对美的抵御,也就不再抗拒美的诱惑,无需再检视翻阅,请安德鲁原样包裹,我表现出土豪烧钱的模样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现金付款加刷卡转账,迅速完成交易,这本手工制作存世仅20本的莎翁名著《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红杏出墙进了我的行囊中。 完成蓄谋已久的心愿好似艳遇有了结果,接下来的愉悦轻松反而有了新的探索,眼光落在专放口袋装珍本书的玻璃柜。约翰早看出我的心思,先问我喝咖啡还是英国茶,随后一声OK端来一杯咖啡,然后将书店里一张磨损得凹凸不平的高凳搬过来,再掏出钥匙打开柜门,约翰做出一个宫廷舞会上优雅绅士的手势:“随便看。”便回到桌前干自己的活去了。我坐上这张与萨瑟伦一样逾越百年的古老高凳,一本接一本翻看这些小开本书,一本厚厚的深棕色摩洛哥牛皮装袖珍《圣经》为1855年牛津版,书顶书口书底三边压花并饰以金边,扉页上有题于1858年的半页字,字体之漂亮简直像印刷,整本书庄重富贵的气质,如同教堂一般肃穆宁谧。早有心收藏珍本《圣经》,回想10月初在法兰克福书展6号馆古董珍版书专区,从一位法国古董书收藏家手上买到一本与衬衫纽扣大小相似的号称世界上最小的mini《圣经》,正暗喜得来全不费功夫,手上这本当然不可放过,待咖啡喝完,柜子里的珍本书也经手翻过,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从上午九点进店到此时,已盘桓六个小时,饥肠辘辘靠萨瑟伦书店的咖啡垫底,这番消受正合中国“寒夜客来茶当酒,有奇书读胜看花”的古意,从容任性,情深意绵,付款将《圣经》纳入怀中。约翰见我如此这般,变戏法地打开另一个书柜让我翻捡,有本精巧的《拿破仑传》颇为可人,但这是法文版,一时看不出她的好处,又一本摩洛哥红色羊皮狄更斯,大开本,封面烫花,书口烫金压花型,面若桃李,价格不菲,拿不定主意该不该买,正左右为难间,忽想起启程来伦敦前俞晓群托付到萨瑟伦书店寻找随泰坦尼克沉没的《鲁拜集》用做底本的那个复本是否还存在,LOST ON THE TITANIC书里谈到《鲁拜集》的故事就发生在萨瑟伦书店。向约翰询问,只见约翰一下子从秘不示人的书柜底部暗柜里取出书盒,打开盒盖,一册烫有两只孔雀的16开本《鲁拜集》展现面前,我带有疑惑地问一句:“这是随泰坦尼克沉没的那本《鲁拜集》底本?”约翰停顿下来看着我,默默转身走开,等他再次出现,手上捧着一本对开本,步伐坚定地走来将书放在柜台上:“是这本!”约翰沉重地说。 1884年美国波士顿的霍顿·米福林公司出版伊莱休-维德绘画《鲁拜集》,这是部石板画对开本,厚厚的纸张每页印两幅绘画,背面空白,对折后用胶布粘贴成书,仅印刷装订出100部。萨瑟伦书店进了几本销售,装帧大师弗朗西斯·桑格斯基听闻大喜,多年来他梦想装帧一部对开本来展示他的手艺,遂与萨瑟伦书店高级职员斯特恩豪斯叙述自己的意愿,豪斯十分敬佩桑格斯基的书装技艺,为促成桑格斯基夙愿又不至被老板萨瑟伦否决,自作主张决定让其放手一搏,不计成本唯要求将书手工打造成当今世界最豪华富丽的书。桑格斯基原本一直发愁没有内容合适并开本够大的封面供他展示天资,此《鲁拜集》正合他意,如此天赐良缘自当感恩不尽,水月镜花一拍即合。说来这位桑格斯基名头不小,1902年爱德华七世加冕仪式御用祈祷书,便经他巧手制造,为国王绘制山河有他一笔,于皇室有为当然名气如日中天,藉此书再显身手锦上添花也是一番心愿,于是闲话少说埋头苦干,桑格斯基为该书仅构思设计便花去六至八个月时间,画出六张波斯风格样图,分别用在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前后环衬,与《鲁拜集》主题相映,从1909年到1911年,暑去寒来历时两年精雕细琢,烫金费时2500小时,拼接嵌入4967块各色羊皮,烫有一百平方英尺的金叶脉纹,镶嵌1050颗宝石,将三只孔雀的《鲁拜集》打扮得婀娜多姿精彩绝伦富贵逼人,所见者皆叹赏,媒体报道称惊艳。萨瑟伦书店虽随此盛名辉煌,但此书却费资不浅,耗费500英镑,如此巨资打造,作价1000英镑寻找买家,按说物超所值,美国商人魏斯见到此书甚是喜爱,但如此价格实在烫手,讨价还价愿出800英镑,萨瑟伦书店怀揣着宝贝并不着急,慢慢放价只肯降到900英镑,魏斯深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但价格实在是高,不肯轻易下手,此事陷入僵局,魏斯失望地回美国去,心里牵挂不已。萨瑟伦书店觉得美国这个新大陆土豪多,不妨拿去纽约展览试试运气,但知音难觅此事古难全,这本华贵的《鲁拜集》搭乘邮轮顺利到达美国海岸,却无法顺利入关,美国海关规定新书要征税,而出版时间超过20年则不需纳税,依此规类推,无需交税的书重新装订当然也无需交税,但吊诡的事总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不知是失误还是故意,这本美国版《鲁拜集》出版时未在标题页印上出版日期,英国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美国海关据此趾高气昂,说未标明出版日期的书有可能是再版新书。P24-33 序言 玩了半辈子中国书,忽然转对西洋书起兴趣,原因还是迷恋她精工细作和考究的装帧,虽然中国古籍制作及版本也非常讲究,但不得不承认夕阳书经能工巧匠细心雕饰,呈现给世人别一种风情,面貌全然不同于中国古籍。15世纪约翰内斯·古登堡印刷术使欧洲图书出版发展迅速,随之而起的是书籍装帧工艺。活字机器印刷进入中国约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才慢慢兴起,相差五百年,又由于社会动荡,战祸频仍,无法引进和实现高品质的西洋书及质量,又因中国书籍实行低价竞争,更难于提升书籍品质,进入21世纪依然如此,好在我们今天的印刷设备大有进步,所欠缺还在装订工艺,忽有一日想做羊皮书,得到岳麓书社书社曾德明、杨云辉二位先生支持,未料一经实施便难以开展,因为中国未曾有此经验,几番尝试无结果,几欲放弃心不甘,幸遇俞晓群先生施以援手,从旁鼓励,历时两载跨越三个年头,终在2014年7月20日用机械制作出西洋古董羊皮书,是为“书房一角”第二辑五种。 做出羊皮书后,随即在8月中旬上海书展作展示,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刊登专访,虽如此,但我们对西洋手工制作的认知还很缺乏,俞晓群先生促我往欧洲考察西洋书籍制作,从法兰克福书展开始,经伦敦、巴黎返回北京,隔数日,再往伦敦买书,中国书虫来到异域,满眼春光秋阳山花烂漫,以往度过欧美书虫们写的淘书故事都不记得,全靠自己心领神会,好在胆大人性,见好就收,回首一望,淘书经历别具滋味,返北京后写下逛书店体验,用英伦式风趣幽默外加一点俏皮笔调,纪录两次伦敦淘书之悦,陶然其中自述换了,由起笔到出版历时一个半月,记伦敦书店十篇,结集配图,便有了这本逛书店之伦敦篇:《伦敦的书店》。 后记 话说从伦敦回到北京,我将行李放到中国海关安检机上,再将安检过的行李捡放到推车上,直起腰刚迈出两步,前面已有一位穿海关制服女孩伸出手拦住我:“先生,我们要对你的行李开箱检查,请跟我来。”我十分配合地跟随着女孩进到一个房间。海关女孩首先查看我的护照,接着很礼貌地说:“先生是伦敦来的?路上很辛苦吧,飞行多长时间?”还是老套路,海关人员每每从简单问答来发现问题,“还好,飞9个小时,比去伦敦11个小时好多了。”回答没有破绽,女孩很客气地说:“我们从安检机上看到您箱子里有块状物品,包裹很好安放整齐,我想知道那是什么。”我立即回答:“是书。”女孩问:“能让我看看吗?”我说:“可以,你想看哪一箱?”女孩指着大行李箱说:“开这箱吧。”我将行李箱打开,确实一箱子书,都包着书店的纸袋或塑料袋有序码放。“我可以打开吗?”女孩指着包装说。“当然!随便看。”我没有犹豫。女孩打开两个包书袋子,看到确实是书,便问:“先生买的什么书?”我呵呵乐起来,想起英国海关那位女孩,真是天下海关女孩是一家,千里相隔,司的话题都那么相似,便答:“莎士比亚。”女孩随口问道:“先生去伦敦是参加学术会议吗?”我赶紧辟谣:“不是,去伦敦就是买书。”海关人员阅人无数,大概头一回听到跑伦敦是为买书的事,又问:“先生买书是自己看吗?”“不是。”我肯定地回答,本想开个玩笑,但海关是个严肃的地方,我照实说:“买来做版本对照。”这个有点专业.女孩可能不懂,我便将莎士比亚版本解释一通,女孩微笑对她领导报告:“这位杨先生是位作家,去伦敦买书是为写书用。”然后将护照递还给我。这时我才发现,人家把缉毒犬都牵来了……喂!有见过拎一箱毒品过海关的吗?我忍不住笑起来,看来以后不论出关或入关,对我来说,都离不开莎士比亚。 在欧洲逛珍本书店是醉眼观花,满壁风流,倘若钱包殷实富足,兼及爱书任性,收获好书不在话下。此番两赴伦敦逛书店,写作十篇书店闻见小品,未及发表先结集成书,以使逛书店续成系列。原本书店景色迷人,每家书店皆有自己独到风采,谈书店该有图片辅助,得身临其境之妙,本该图片做陪衬,小品小景相得益彰,但小册子若将图片缩小则难显书店美景,干脆将图片放大置于书中,读者可借此领略书店细节。此册《伦敦的书店》尚缺少一些书店照片,待下回去伦敦拍摄,再版时补入。接下来要写《巴黎的书店》,续展心愿,这样下来,或可将欧洲书店作为小册子先行出版,再整编集合为厚书。 2014年12月22日冬至在北京 所附伦敦书店名录,意在记载时代。所谓书店是城市风景,最该被人留恋。倘若芳菲不再风景消失,后来的人们仍可于书中看见书店曾经的面貌,借以暗托心愿,则不失这番收集翻译之苦心,大约也不失伦敦为爱书人天堂之誉。另还有实用之处,有为书虫作书店指南,本应该为这些书店做些简单介绍,以便爱书人选择,然实在因出版时间紧迫,只好待再版时补充完备。书店名录留有一些空余处,让细心的读者填补新的书店。 2015年1月11日印前补言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