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开明的家风是一种精神延续
刘斯奋
1944年1月,我作为长子,于战火和逃难中出生。
我们家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世家不同,既非“累代簪缨”的高门望族,也无“诗礼传家”的骄人身世。曾祖父是个出卖苦力的海外华工,祖父是个鞋匠,父亲更是年幼失怙。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毕业程度的穷孩子,父亲是通过刻苦自学,不懈努力,一步步成为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学者。广东作为中国近代文明的发轫地,社会观念历来比较务实,平民意识也较浓厚,更注重根据实际能力和本领去衡量、评价一个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氛围,有利于像父亲这样来自生活底层的有志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
父亲几乎把业余的时间全部用来读书。这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既构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又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父亲的藏书对我们全面开放,什么都可以拿来看。一般情况下,他并不怎么管我们,但当我们碰到疑难去问他时,他总是认真解答,从不让我们失望。这种教育十分重要,它没有使我们感到强制性的压力,极大地激发起我们的读书热情,进而培养起一种事业心、进取心。
母亲虽不写作,但同样喜爱古典诗词,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那时日常娱乐的方式不多,但即使像打打扑克、玩玩象棋、唱唱粤曲那一类的娱乐,也与我家的日常生活无缘。家人聚在一起,除了谈一些家务事之外,就是言诗说文,谈古论今,以问学求知为乐。这样一种氛围,使我们从小养成对文化的强烈尊崇,并视之为最大的生活乐趣。时至今日,虽然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但我们兄弟姐妹仍旧保持着从父母那里沿袭下来的生活方式,并因志趣相投,相处得十分和谐。
我们家中“父权”的观念十分淡薄,父子兄弟之间亦师亦友,自由发表意见,互相反驳争论,完全是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这种“平等”,甚至到了连客人在场也毫不收敛的地步,以致令一些“父执辈”见了大吃一惊。但父亲却从不以为有失他的面子,相反,还颇以此而自得自豪。
这种“平等”的家风对我有深刻影响。记得大儿子一行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我们一起看电影《日瓦戈医生》,看到男女主人公发生争执,女主人公跑到大街上,街上一片混乱的战争场面。一行对这一组镜头赞叹不已,忍不住发表评论:“混乱的街景显然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映照,同时又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手法高妙。”我暗暗点头的同时,对他说:“看来,以后可以和你谈艺术了嘛。”事实上,在小说《白门柳》创作到了第三部的时候,刘一行就作为第一读者给我看稿,常常提出自己的意见。到了他兴趣转为画画之后,也是一样。彼此依旧是平等讨论,直言不讳。这种父子关系,在我的家中已经成为常态。 无疑,从父亲到我儿子这一辈,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延续和继承关系,这种联系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也许与近代以来社会价值多样化的趋向一致,是受社会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
P5-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光明日报立足自身的定位和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作为核心任务,放在核心位置,作为报纸的基调和底色,突出文化特色,突出文化内涵,发掘典型,讲好故事,阐释理论,评析热点,使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取得了新的令人瞩目的成绩。
编辑《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丛书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些成绩作一番系统的梳理和展现,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和启示。首批编辑出版的有《家风家教的故事》《校训的故事》《新乡贤的故事》《地名的故事》《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辑)》,将要编辑出版的有《座右铭的故事》《品牌的故事》《新邻里的故事》《劳模家书的故事》《宿舍文明的故事》等。丛书的主要内容来自报纸的报道和文章,但并非简单的照搬,而是经过精心的编辑和加工。
在“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光明日报组织优秀记者采写了《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纪实》,对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进行了全景式报道和深入深刻的评析,现作为特稿,收入书中。
值此丛书出版之际,首先要特别感谢的是长期以来亲切关怀、精心指导、充分肯定光明日报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的中央领导、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的领导。他们的关心和厚爱,是光明日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的不竭动力。
要特别感谢的是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宣传以及丛书所收录各系列报道的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和光明日报编委会其他各位领导。何东平和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十分关心和支持丛书的编辑出版。何东平为丛书撰写的长篇序言,阐明了光明日报“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放在核心位置”的办报理念,总结了光明日报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的经验,思考了创新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思路,对阅读这一丛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陆先高主持召开丛书编辑工作会议,为丛书的出版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需要感谢的还有参与和支持丛书所收录各系列报道采写、文章撰写、稿件编发及相关工作的光明日报社办公室、总编室、评论部、科技部、教育部、文艺部、理论部、国内政治部、经济部、国际部、摄影美术部、记者部、新闻研究部、军事部、光明网等相关部门和国内外相关记者站的记者、编辑、工作人员以及社外各位领导、专家和作者。
光明日报新闻报道策划部相关编辑倾心尽力负责丛书所收录各系列报道的策划、组织和协调、落实,积极筹划和投入丛书的编辑和出版,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辛劳,在此深致谢意。 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潘剑凯、常务副总编辑高迟对丛书出版给予热情关心和支持,责任编辑谢香、李倩为丛书的编辑出版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也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丛书编辑时间仓促,或存有错误,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放在核心位置——《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丛书序言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
《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丛书收录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光明日报有关家风家教、校训校风、乡贤文化、地名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的报道和文章,展示的是光明日报坚持不懈、不断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成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光明日报这几年来一直秉持和坚守的“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放在核心位置”的办报理念。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彰显出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托举起跨越百年的光辉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放在核心位置”的办报理念正是建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理念新实践基础之上的,是来源于对中国人民价值观自信自觉自立、坚信坚持坚守的感染、感动和感奋之中的。
作为一份主要面向知识分子的中央主要媒体,思想文化宣传是光明日报的神圣职责。我认为:思想文化宣传的特点,是以价值观作为总开关,要有成功的思想文化宣传,先得有成功的核心价值观宣传。
基于这一认识,十八大以来,我们紧跟党中央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理念新实践,将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作为创新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重点,始终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放在核心位置,坚持广覆盖、融媒体、全栏目推进核心价值观宣传,坚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传播和滋养核心价值观,坚持深入发掘好故事、生动讲述好故事,以先进典型弘扬和引领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宣传好看、耐看,使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走进人们的心灵。
一、广覆盖融媒体全栏目推进核心价值观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面向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必须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与此相对应,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就要做到全方位推进、全领域覆盖。十八大以来,光明日报坚持不懈地在广覆盖、融媒体、全栏目上下功夫,开展了多个重大主题活动,推出了多个重点栏目,刊发了一系列重要报道和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高密度、广覆盖、强效果的传播。
(一)广覆盖宣传核心价值观
2014年以来,光明日报开展了“家风家教大家谈”征文活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推出了《校训的故事》《新乡贤·新乡村》《企业精神寻访录》《品牌背后的故事》《三严三实·我们这样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干部担当》等专栏,实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学校、农村、企业、机关等领域宣传报道的全覆盖。
光明日报还综合运用新闻报道、理论评论、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核心价值观宣传体裁样式的广覆盖。光明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推出的《让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光明专论”,紧扣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进行论述,在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中发出主流声音,在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倡导主流价值,强化人们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二)融媒体报道核心价值观
光明曰报积极调动各种新闻元素,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务求在核心价值观宣传入脑入心上取得实效。
在中宣部的指导下,光明日报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合作开展了“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2016年起,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联合开展这项活动,通过整合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和客户端,以一流专家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典范演讲、报社内不同终端融合、与兄弟媒体合作宣传的方式,立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已开展了36场活动,现场聆听近两万人,收看节目网民近1亿人次,800多万网民参与交流互动。
2014年9月,光明日报推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专栏。光明网同步推出“百家经验”主题页面和报道专区,配发大量图片和微视频,并在首页重点推介。光明日报法人微博发起“百家经验·我们的价值观”话题,与微友互动交流。不同媒介的报道形成了整合传播效果,融媒体传播方式有效拉近了“百家经验”与受众的距离。
(三)全栏目传播核心价值观
光明日报通过不同内容层次、不同刊发频率专栏的合理搭配,实现了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全栏目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光明日报的一个常设栏目,从2012年底推出以来,已刊发160多篇报道。2015年以来,光明日报还立足自身特色,精心策划推出了《地名的故事·那些历史那些乡愁》《我的座右铭·当代国人的修身故事》《新邻里·新民风》等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原创专栏。同年4月30日,在五一劳动节前夕,光明日报策划推出了《劳模家书》专栏报道,生动讲述劳模家书背后的感人往事,呈现劳模的内心世界、美好情怀,抒写广大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价值追求,唱响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
(二)把讲好故事作为增强核心价值观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中央领导“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批示,为新闻媒体增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指出了一条有效途径。我认为:讲故事区别于讲道理。讲道理是宣传的内核,如果没有包装,内核就会陷于抽象。而讲故事,是再现具象元素、使受众进入生动场景的方法,是使讲述内容与受众最贴近的方法。光明日报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注重讲故事,在典型人物报道中,突出以人们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追求为出发点讲述故事,让读者读起来“感同身受”。两年多来,光明日报又在努力讲文化和文化人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播和滋养核心价值观,显示了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引导力。
(三)适应媒体格局变化大势不断创新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已发生大规模的迁移,“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曰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创新传播方式,做到人在哪里,阵地就拓展到哪里。光明日报注重以融媒体方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中,充分发挥各媒介特性,让各种媒体融会互动,产生传播场的化学反应,使每一场活动都形成一个融媒体产品,取得了优良的传播效果。“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现已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性活动”,得到刘云山、刘奇葆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媒体融合发展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和核心价值观宣传创新的重大任务,要把核心价值观宣传创新和媒体融合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网上和社交媒体上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2016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提出新闻媒体“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光明日报要牢记这些职责和使命,继续坚持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放在核心位置,进一步深化和强化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宏伟实践的宣传报道,进一步用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发掘好讲述好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为支撑起公民的精神高度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为构建“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和筑牢“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贡献应有的力量。
袁祥、周立文主编的《家风家教的故事》中的文章或从伦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就“家风”的涵义、功能进行深刻阐释,或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对师承与家风故事进行生动描述。
《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丛书》丛书收录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光明日报有关家风家教、校训校风、乡贤文化、地名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的报道和文章,展示的是光明日报坚持不懈、不断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成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光明日报这几年来一直秉持和坚守的“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放在核心位置”的办报理念。
袁祥、周立文主编的《家风家教的故事》为丛书之一,对“家风”“家教”这一中华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进行清晰的梳理和更好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