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开骄子/南开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龙飞,孔延庚编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出版说明

巍巍学府,百年南开。

南开大学是一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大学,也是一所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大学,更是一所有着动人故事的大学。

从诞生伊始,南开大学经历了“五四”肇兴、筚路蓝缕、弦诵西南、浴火重生、创新发展等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一百年来,南开大学始终将教育与国家的命运、教育与民族的前途、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的南开人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发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团结努力,不懈奋斗。在一百年的沧桑历程中,南开大学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动人的事迹和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一代代南开人书写、传承和弘扬,在过去发生,在未来继续,永远不会终结。

为了迎接南开大学百年校庆,我们在积累下来的出版资源的基础上,决定编辑出版“南开故事丛书”,其目的在于保存历史文献,传承南开精神,为南开校友和广大读者奉献一部鲜活的南开记录。

《南开故事丛书·第二辑:南开骄子》包含了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吴大任两兄弟的长篇传记和描写南开贤哲严修、张伯苓、马千里、柳无忌、张彭春、陈省身、曹禺、朱经武等的纪实散文,并配有二百五十余幅珍贵照片,令读者得以一窥大师风采。该书原收入“南开大学九十年纪念丛书”,由我社于2009年10月出版,此次编入“南开故事丛书”第二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6年4月(P1)

补白

稿件交出三个月后,6月9日接到宣传部张丽老师的电话通知:校庆办公室审稿完毕,决定让我将《吴大猷与吴大任》并到《南开的骄傲》中,删除掉《南开的骄傲》内原选人的《一生没有留下遗憾——记物理大师吴大猷》《爱的奉献——吴大猷和他的妻子》和《道德文章皆楷模——写于吴大任先生逝世十周年》三文,因其内容已经融入到《吴大猷与吴大任》中了。

因此,我只得重新编排,将稿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最新完成的《吴大猷与吴大任》,第二部分为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了的南开杰出人物纪实作品的结集,第三部分也是已在报刊上发表过了的有关南开及南开人物的散文、随笔和杂文的结集。

“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我又耐着心将稿件大大“折腾”了一通,不仅涉及文字内容,甚至连图片都要有所调整。在“折腾”的过程中,我对书名感到不满,认为它不够明确,开始冥思苦想。终于在昨天那个不眠之夜,琢磨出了一个自己较比满意的名字——《南开骄子》,并断然决定,就改为《南开骄子》!  由一本书变成两本,又从两本合而为一的经过就是如此;书名的改动则是灵感突发的产物,在这里特地向读者做个交待。

2009年6月23日(P448-449)

后记

后记

上个世纪50年代的苏联文学艺术令我如醉若痴,因而1955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梦想由此迈人俄罗斯文学殿堂。但是在大学时代没能学到文学,仅仅打下了点语言基础。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南开大学教公共外语。在那种极左的政治气候下,分配你干什么就得无条件服从,否则便是个人主义。在人性备受压抑的年代,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暗自呵护着心中那个美丽的梦。

感谢命运之神,南开大学拥有一个藏书极其丰富的图书馆,于是校图书馆就成了我的第二大学。我在那里博览群书,汲取了丰富养料,从而步入文学殿堂。

没过多久,“文革”爆发,一切美好梦想全部破灭!

直到浩劫结束,大地回春,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春天也才从这个时候开始。历史发生了巨变,人的个性获得了解放,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

我和同事们个个精神抖擞,奋起直追,要追回那被耽误了的时光。大家都在跃跃欲试,想干一番事业。外语教师一般总是首先想到从事翻译工作,教研室的领导便到北京的各家出版社为教师们联系一些翻译选题。他们去了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位负责接待的资深编辑语重心长地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搞外文的人不要仅仅局限在翻译上,否则路子太窄,也容易‘撞车’,可以利用外文资料进行撰写啊。”当教研室负责人回来传达这个建议时,我听后顿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就在那个值得大书特书的1978年,我从报上得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一部《外国文学家的故事》,便立即萌生撰写一部《外国艺术家的故事》的想法,于是给该出版社写信毛遂自荐。他们恰好有这一选题计划,正在物色作者,而我主动上门,所以一拍即合。经过两篇试稿便算敲定了。处女作能够如此顺利,应当归功于当时的大好形势,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也谈不上。

我的第一部作品于1981年问世,从此一发不可收,每年能出版一本书。

也是得益于新时期的政策,1983年底通过公平竞争,我所申报的一个外国文学项目作为天津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获得资助。学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从1984年起,我便专职从事文学研究。

最初,我专攻19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和我的先生孔延庚共同撰写出版了《果戈理》(商务印书馆,1984年)、《契诃夫传》(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柴可夫斯基》(商务印书馆,1996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辽海出版社,1998年),等等。

随着时代进步,俄罗斯文学艺术的另一扇更为宽广的窗口也被敞开——开禁了的叶赛宁、阿赫玛托娃、巴别尔……展示出俄罗斯文学艺术一个被尘封多年的宝库。它一旦启开,光彩夺目!然而其中不少天才却成了文学艺术祭坛上的殉道者,他们用生命铸就了苏联时期俄罗斯文艺的辉煌。这种现象令我震惊,立即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一新的领域。于是,那些曾经被打人另册的苏联文艺名家的命运及其创作个性,便成为我的研究课题,撰写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叶赛宁、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索尔仁尼琴、爱森斯坦、肖斯塔科维奇和梅耶荷德等20世纪苏联文学艺术家的传记作品。

我一直有个心愿:自己既然写了不少外国人物传记,那么应当进一步拓宽写作的空间,写写中国人物啊。

这个想法源于80年代,一个偶然机会,从《南开校友通讯》上读到几篇回忆南开老校长张伯苓的文章,令我激动不已。我被这位巨人所强烈震撼,产生了一种创作冲动,写下几篇有关张伯苓的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是我写中国人物的开篇。1995年写成《张伯苓与张彭春》,在《天津日报》上连载,引起广大南开校友的强烈关注。后来在热情校友的帮助下,出版成书。

从此,我的写作便形成了两个主要方面,既不忘老本行,继续对俄苏文学艺术进行探讨,与此同时,又密切关注身边的优秀人物。生活在南开园里,陈省身、吴大任、吴大猷、杨石先、柳无忌……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便进入了我的视野。

2006年12月,当我发现自己撰写和发表了的南开人物文章已有十多篇,可以结集成书了,便向刘景泉书记提出,刘景泉书记对此深表赞同。我借机把准备投往报纸连载的《吴大猷与吴大任》稿也重新整理了一番,收入集中,总题为《南开的骄傲》,约有十七、八万字。这项工作完成于2007年8月。那年9月初一开学,我立即将稿件软盘交上。不久接到刘景泉书记电话说,这部书稿准备于2009年校庆时出版。

2008年11月4日,偶然到学校办公楼办事才得知,校庆筹备组想将《南开的骄傲》中的《吴大猷与吴大任》一稿抽出,单独出版。但是该稿仅有七万五千多字,作为一本书又嫌篇幅小了点,让我在一两个月内补成十万字以上。于是我从去年11月5日至今年2月25日一直忙于《吴大猷与吴大任》的撰写,补成为一部近十六万字的书稿。

由于已经承诺在本学期开学交出两部书稿,所以“突击”完《吴大猷与吴大任》后,仅用四天时间整理了这部《南开的骄傲》。因自2007年第一次交稿后,2008年和今年年初又陆续有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发表,需要收入集中。时间很是仓促,深怕还会留下什么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两部稿子发送后,我便开始制作图片。

原先以为搞图片是件轻松而又有趣的事,没想却弄得疲惫不堪。首先是数量太大,吴大猷先生和陈省身先生都有极其丰富的照片资源,张张都非常珍贵,不忍割爱。另外,集子里包括了我在2002年以前写的文章,当时还没使用电脑,都是手写,图片则是拿到复印站复印。那些稿件的文字部分在2007年已改成电子版,但没搞图片,如今要将图片全部制成电子版。孔延庚帮我从书上扫描图片,上网查找相关图片并下载,我则给每一幅图片写说明文字。经过紧张工作,我们为两部书稿共选用了二百五十余幅图片,写成五千六百余字的说明。图片来源主要是从各种相关出版物上扫描复制,少数是从网上下载的。如此巨大的工程对我们两个人都还是第一次。有时电脑出点怪毛病,家里那个“电脑高手”(即我们的小儿子)恰巧又外出联系不上,都是我俩历尽艰辛搞出来的。我原计划用三、四天搞完,结果足足花了六天时间。

在撰写两本书的过程中,南开大学原副校长王大燧先生给予了热情帮助,特此致谢。

本书讲述了十多位杰出的南开人物,属于纪实文学。另外有几篇篇幅较小、与南开有关的散文或杂文,最后附上两小篇抒情散文——围绕着南开而抒发自己真挚的内心情感。

我是1959年9月来南开大学的。时间飞逝,弹指一挥间,至今已进入第五十个年头。待到今年校庆,《南开的骄傲》和《吴大猷与吴大任》问世时,便整整五十年了。我将这两本小书作为对南开九十华诞的献礼,同时也作为自己来校五十周年的一个纪念。

龙飞2009年3月11日

目录

第一部分 吴大猷与吴大任

 吴氏家族主要成员人名表

 第一章 人生机遇

四个小广东

吴氏家族大家长

吴远基受邀来津办学

新生活开始了

学校生活

四人一双球鞋

变故

吴大任经受磨砺

老师们的故事

 第二章 人生第二次机遇

吴大猷“跳”人大学

“吴氏三杰”

吴大猷接受挑战

饶毓泰授课与众不同

吴大猷独立探讨学问

姜立夫讲课引人人胜

吴大任在学海里畅游

少年才子陈省身

 第三章 美好的人生早晨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师生一起尽情开心玩乐

那个少女令他一见倾心

天坛回音壁的爱的誓言

回乡看望母亲

“作先锋”

牛肉汤里的深情

畅饮爱情的甘露

 第四章 吴大任、陈省身三次同窗

各自遇到终身伴侣

大学生活后一页

水木清华

知音与知己

吴大任赴英留学

没有新郎的订婚仪式

奔赴汉堡大学

“博士”藏在囊中

 第五章 吴大猷崭露头角,战争爆发

享誉物理界的博士生

三天不睡为挣十五元

北京大学向他招手

爱情宣言

战争粉碎了幸福生活

投奔西南联大

部专著

苦中作乐

 第六章 吴大猷在西南联大,战后岁月

简陋实验室

一颗颗“钻石”

死神擦肩而过

喂猪,摆摊,遇奇才

健全的神经

南开园满目凄凉

蒋介石想造原子弹

奋起直追

 第七章 吴大任在抗战期间

心情犹如意大利的晴朗天空

以“严”著称的老师

初为人父

处于两校争夺战中

要对得起学生

改变不问政治的态度

回到了“家”

 第八章 吴大任回到南开

身不由己介入政治

帮助、掩护进步学生

组织护校

吴家兄弟的人生轨迹

“吴大任好找!”

精彩讲课

高尚人格

“科学怎能一边倒?”

 第九章 从运动不断到改革开放

“大跃进”的恶果

三年困难

陈省身功成名就,回国访问

吴大任穿过炼狱

两个老同学

真正有了工作机会

 第十章 渥太华——纽约——台北

吴大猷被加拿大揽为英才

葆之进入吴大猷夫妇生活中

葆之的快乐童年

克莱斯勒情结

两颗钻石

胡适器重吴大猷

劝阻蒋介石研制核武器

“台湾科学之父”

点石成金术

水牛城的惬意生活

 第十一章 物理泰斗吴大猷

阮冠世实现了梦想

五十二年的伴侣离去了

中国物理学之父

道德文章皆楷模

社会的良心

养女吟之

柏拉图式的爱

 第十二章 吴大任晚年的学术生涯

三兄弟聚首美国

南开数学研究所建成

“杨家花园”和“吴家花园”

新的学术生活

“南开大学受惠于他的很多,而给予他的却很少”

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吴大猷荣誉接踵而至

兄弟俩接力默寓言

 第十三章 吴大任陷入无声的黑暗世界

吴大猷圆梦天坛回音壁

少小离家老大归

突然陷入黑暗中

周总理纪念碑前的散步

“三老之家”

超负荷运转导致的后果

一定要重新站起来

彼此鼓舞着相依为命

 第十四章 吴大任生命的最后乐章

父子之间

忧国忧民

过多的忧虑与创伤,太少的尊敬与荣誉

陈鹦毕竟是陈鹦

端着助步器去看望亲爱的人

在吴大任精神的感召下

 第十五章 拴住“断线风筝”的吟之

阮冠世晚年的心态

“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大海中的一片浮木

为“物理界老祖父”祝寿

相约春暖花开时

一生没有留下遗憾

大猷先生,这一切您知道吗?

 第十六章 一代精英全都走向永恒

“亲爱的女儿,我爱你”

巨星殒落,苍天垂泪

真人真知吴大猷

陈省身兑现了诺言

陈鹦的童心童趣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附录

吴大猷年表

吴大任年表

参考书目

 我写《吴大猷与吴大任》的缘由

第二部分 南开杰出人物纪实

 南开校父严范孙

 周恩来的老师马千里

 柳无忌与南开大学英国文学系

 张彭春多彩多姿的一生

 “新月派”名称的由来——张彭春与“新月派”

 纯真学者,正直君子——记杨石先校长

 陈省身的几何人生

 陈省身的“几何之家”

 朱经武的奇迹

 张伯苓与南开的体育活动

 南开新剧团:北方话剧的摇篮

 主要参考书目

第三部分 有关南开与南开人物的散文、随笔和杂文

 两位巨人注视着南开的发展

 张伯苓与南开

 张伯苓的隽言妙语

 张伯苓:大仁大智大勇的化身——电视剧《张伯苓》观后

 吴大任和陈省身

 广东乡亲心中的吴氏兄弟

 回忆陈省身先生

 可敬的邻家老太

 曹禺两次聆听夏里亚宾

 啊,美丽神圣的马蹄湖中心岛

 我心中的南开

 每当我走过图书馆

后记

序言

前言

我是从事俄苏文学专业的,撰写过许多部(篇)关于俄苏文学艺术名家的传记文学作品。至于写南开人物,则纯属“业余”性质。

记得是在1983年,当时我来校已经二十多年了,只模模糊糊听说南开的老校长叫张伯苓,其他却一无所知。一次,偶然从学校内部刊物上读到几篇南开老校友回忆张伯苓校长的文章,顿时被强烈震撼,产生了一种创作冲动。随后,我走访了几位南开元老和张校长的在津亲属(这些老人如今基本上均已作古),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几年间,陆陆续续写下多篇有关张校长的作品,分散发表在报刊杂志上。1996年终于完成一部长篇传记文学《张伯苓与张彭春》,投往《天津日报》连载。没料到它竟在读者中,尤其在南开校友中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1997年,《张伯苓与张彭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由此,我发现南开过去与现在都曾聚集过和正聚集着一大批优秀人物,其中不乏世界级大师,南开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宝库。从写作的角度考虑,这里的创作资源非常丰富。忽视了这些珍宝,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作为一个以写作为终身事业的人,也是一种过错。而且此时我已退休,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创作题材。于是凡遇到感动自己、能激起自己创作欲望的南开人物便不放过。吴氏三杰、陈省身、严范孙、杨石先和柳无忌等人,甚至包括陈省身的女婿、南开大学名誉教授朱经武,全都进入了我的写作范围。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共发表了数十篇关于南开人物的纪实文学。2007年初,征得刘景泉书记同意,准备将这些作品经过筛选,结集成书。与此同时,我将刚刚撰写完的《吴大猷与吴大任》稿也收入集中。

2008年11月初,偶然到行政楼才得知,校庆筹备组想将《吴大猷与吴大任》一稿抽出,单独出版。但该稿作为一本书又嫌篇幅小点,让我在一两个月内补成十万字以上。时间短,任务重,我只好让我的先生孔延庚帮着一起搞,经过紧张工作,终于将该稿充实到将近十六万字。

交稿后,校庆筹备组又觉得《吴大猷与吴大任》与我原已发表的三篇关于吴大猷、吴大任的作品(共约五万字)内容有重复之处。最后决定,将那三篇长文删去,两部书稿仍合并为一部。

这样一来,新作便占据了主要位置,旧作结集反倒比重变轻了。我们将全书重新安排,将它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2009年2月底完成的长篇传记《吴大猷与吴大任》。

第二部分收入的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均已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有关南开杰出人物的纪实文学作品。  第三部分数量很少,收入的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均已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有关南开与南开人物的散文、随笔和杂文。

龙飞

2009年9月8日于南开园

内容推荐

由龙飞和孔延庚共同编著的《南开骄子/南开故事丛书》一书的主体内容为吴大猷与吴大任的长篇传记,其次为90年代后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南开杰出人物的纪实文学作品等。

本书讲述了十多位杰出的南开人物,属于纪实文学。另外有几篇篇幅较小、与南开有关的散文或杂文,最后附上两小篇抒情散文——围绕着南开而抒发自己真挚的内心情感。

编辑推荐

由龙飞和孔延庚共同编著的《南开骄子/南开故事丛书》一书包含了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吴大任两兄弟的长篇传记和描写南开贤哲严修、张伯苓、马千里、柳无忌、张彭春、陈省身、曹禺、朱经武等的纪实散文,并配有二百五十余幅珍贵照片,令读者得以一窥大师风采。该书原收入“南开大学九十年纪念丛书”,由我社于2009年10月出版,此次编入“南开故事丛书”第二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