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的智慧(林语堂逝世40周年纪念典藏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林语堂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孔子小的时候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的礼仪动作。母亲死了(《孔子世家补订》《阙里志》诸书并云在孔子二十四岁;今人钱穆先生则云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五父衢(鲁城道名)的路旁,不敢贸然深葬远处,可能是他为了谨慎的缘故吧!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灵柩运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季孙子招宴军役之士(一说文学之士,此据方苞说),孔子前往参加。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季民招宴要服役的士卒,是不敢招待你的。”于是孔子就退了回来。

孔子十七岁那一年,鲁国的大夫孟厘子跟随鲁昭公到楚去,回来之后,深为不能襄助行好礼仪而自责,所以在他临终前(孟厘子卒于昭公二十四年。以上一段《史记》原文略有疏误,此据《左传·昭公七年》文意改译),还告诫自己的嗣子孟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集解》引服虔曰:圣人谓商汤)的后裔,是在宋国受到华氏之祸才逃到鲁国来的。他先祖弗父何本来可以继位做宋君,却让给了他的弟弟厉公(《集解》引杜预日:弗父何,宋愍公之长子,厉公之兄也。何嫡嗣当立,以让厉公)。到了弗父何的曾孙正考父,他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做了上卿。他每一受命,就更加恭谨,所以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受命时鞠躬致敬,二次受命时折腰弓背,到了第三次受命,我的头压得更低,腰背更加弯曲了。走路时挨着墙边走,也没有人敢来侮慢我;我就用这个鼎做些面糊稀饭来清俭度日。’他就是这般恭谨俭约。我听说圣人的后裔,虽不一定能当国继位,但必然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博学好礼,这岂不就是所谓的显达的人吗?我是不久于人世的人了,你可一定要去从他求学。”孟厘子死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索隐》谓敬叔与懿子皆孟厘子之子,不阙更言鲁人)便去向孔子学礼。这一年,季武子死了,平子继承了卿位。

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成年以后,曾做过仓库管理员(季氏史,《会注考证》引诸说以为当做“委吏”,孟子亦云“孔子尝为委吏矣”,今从之),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也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后来,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过不了多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却受到排斥,转到宋、卫两国,生活也奔波不定,又在陈、蔡两国问遭遇困厄,最后才回到鲁国。孔子身高有九尺六寸,人家管他叫“长人”,而且以奇异眼光看他。鲁国当局最后总算又对他好了,所以他才回到鲁国来的。

鲁国的南宫敬叔对鲁君说:“请帮助孔子到周去。”于是鲁君就给了一辆车子、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学成告别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是用财物,仁德的人送人是用言辞。我不能够富贵,却盗取了仁人的名号,就说几句话送你,这话是:一个聪明又能深思明察的人,却常遭到困厄,几乎丧生,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识见广大的人,却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由于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后果;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属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本身。”孔子从周回到鲁之后,门下的学生就日益增多了。

P42-44

书评(媒体评论)

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中,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是“人的标准就是人”。就凭这条教义,一个常人只要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为人之道了,并不必在什么神祗上去寻求神圣理想中的完美。

——林语堂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孔子生平

第三章 中庸

第四章 大学——伦理与政治

第五章 论语——孔子的格言

第六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一)——《礼记·经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二)——《礼记·哀公问》第二十七

第八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三)——《礼记·礼运》第九

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第十八

第十章 论音乐——《礼记·乐记》第十九

第十一章 孟子

序言

一、孔子思想的特性

时至今日,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若说是有,岂非怪事。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而一般人对善念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更重要的,似乎是今日之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挥之不去,也无从拒绝。因为现代有些中国人,甚至曾经留学外国,思想已趋成熟,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都显得心悦诚服。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性,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思想分歧的时期,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墨家、法家,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虽然有时际遇稍衰,但终必衰而复振,而且声势益隆。与儒家思想抗衡者,除道家在公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其强敌莫过于佛教。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佛教虽无玄妙精微,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也只能予以修正,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某些观念上,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这也许是纯粹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或者给予宽容,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今天,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但并不是基督教,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儒家思想,若看做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人认为陈旧无用,自是;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生活中,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匪浅的。

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语,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纵有格言警语,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论语》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经,是一套道德的教训,使西方人对孔子之有所知,主要就是靠这部书。但是《论语》毕竟只是夫子自道的一套精粹语录,而且文句零散,多失其位次,因此若想获得更为充分之阐释,反须要依赖《孟子》《礼记》等书。孔子总不会天天只说些零星断片的话吧。所以,对孔子的思想之整体系统若没有全盘的了解,欲求充分了解何以孔子有如此的威望及影响,那真是缘木求鱼了。

……

“不要滚米饭成团,不要将米饭抛弃在桌上,口边不可有汤流出。不可咂嘴出声,不可啃骨头,勿将鱼翻转,勿以骨头投予狗食,勿拼命挑取一块肉。勿翻松米饭以使之变凉,勿用筷子挑食稀粥。勿大声吞咽汤汁,勿将汤翻搅,勿剔牙,勿在汤内加酱油等物……用牙咬已煮熟之肉,但勿用牙咬干肉。”

《礼记·曲礼上》第一原文是:

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吒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噬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歌醢……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

这段文字读来如同《圣经·旧约》里的《申命记》。并且应当懂得“礼教”这个宗教,也像犹太教一样,是包括宗教崇拜与日常生活在内的,甚至连饮食也在内。

本书的计划如下:第二章首次把孔子的传记译成英文,这是孔子最早的传记,也是孔子唯一的传记,依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英译的。第三章是论《中庸》,这一章给儒学系统一个完整适当的基础。第四章论伦理与政治(《大学》),虽然在伦理与政治之间,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国家世界之间的立论未必允当,文字则是前后一贯的论辩。第五章是经过重新排列重新选录的《论语》文本,大体而论,是本书最为隽永有味的一章。第六、七、八三章,也就是我称之为关于社会方面的“孔氏三论”,这一部分文字应当足以将“礼”的含义解释清楚。若只将礼字作礼仪或典礼讲,就大为错误了。第八章特别包括了一篇短而重要的一段文字,是孔子对世界和平与社会道德最高境界的憧憬。第九章与第十章是孔子对教育与音乐的看法,其见解、观点,是特别现代的。论音乐的第十章,也就是《乐记》,是《礼记》一书中最长的一章,实际上是从已然散失的《乐经》一书的十二章编来的。这些之后,是选自《孟子》的文字,这些文字显示了儒家哲学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发展。

内容推荐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

请看由林语堂著、黄嘉德译的这本《孔子的智慧(林语堂逝世40周年纪念典藏版)》。

编辑推荐

《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应兰登书屋约请而写的。本书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儒家学说。1938年出版后,受到了美国广大读者的欢迎,一直是西方读者了解孔子及其学说的入门之作,为促进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孔子的智慧》的林语堂逝世40周年纪念典藏版,由黄嘉德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