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堂著的《闪光的足迹--我的人生历程》主要讲述人民教师林福堂默默奉献、甘为人梯、尚善乐育的人生历程,体现他温良恭谦、宽厚仁爱、廉洁奉公的美好品德。传记描写了“我的家乡”“我的祖宗”“我的父母”“我的家乡”等,饱含真挚纯朴的情感,抒发对生养之地的眷念,对父母之情的感恩。
| 书名 | 闪光的足迹--我的人生历程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林福堂 |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福堂著的《闪光的足迹--我的人生历程》主要讲述人民教师林福堂默默奉献、甘为人梯、尚善乐育的人生历程,体现他温良恭谦、宽厚仁爱、廉洁奉公的美好品德。传记描写了“我的家乡”“我的祖宗”“我的父母”“我的家乡”等,饱含真挚纯朴的情感,抒发对生养之地的眷念,对父母之情的感恩。 内容推荐 林福堂著的《闪光的足迹--我的人生历程》是作者对过往八十年岁月的深情回顾。20世纪四五十年代,作者已历经贫困苦难的童年、艰辛磨砺的少年而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不同时代给他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尤其少年时代的辛酸艰苦,奠定了他往后百折不挠地创造不俗教育成果的基础。 他先是在福建省城福州工作,后回到家乡武平县工作,长期与中学的老师、同学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培养了大批人才。命运总让人无法捉摸,但作者顺应自然,淡定从容,坦然面对坎坷人生,不忘初心,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终有所成。细细读来,他的人生就像是一曲可歌可泣的人生乐章。 目录 书信题词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兼数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的王振稼同志审阅书稿后来信祝贺本书出版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同济大学特约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系教授、人民日报社驻香港分社社长连锦添同志题词 著名文艺理论家、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光明同志题词 一曲质朴淳厚的园丁之歌(代序)李相生 前言 第一章 我的家乡 第二章 我的祖宗 第三章 我的父母 第四章 我的成长 (一)少年时代 (二)中学时期 (三)京师五载 第五章 百年大计 (一)辛勤耕耘 立德树人 (二)甘为人梯 尚善乐育 第六章 我的家庭 成家立业 生养儿女 教养后代 儿孙 第七章 夕照桑榆 第八章 所思所悟 抓住机遇,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事情做 善于转变,改变人生 一勤天下无难事,辛勤采得百花蜜 与人为善,做人低调 一路走来,感恩常在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武东镇袁田村,是武夷山脉的最南端。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交界处,东与上杭县交界,南接广东省蕉岭、平远,西与江西省会昌、寻乌毗邻,北和长汀县交界。武平县的北部有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自然名胜风景区——梁野山。梁野山海拔1538米,其余全是丘陵地带,地势比较平坦,一座座山岭,一块块小平原。每块小平原上住着武平人。武平县城北至万安、东云,南面是鼓楼岗一直延伸至中山镇,几十里都是平原。传说“武平”就是因“武夷山下的一块块小平原组成”而得名的。我们家祖辈一千年前从黄河下游济南迁移来的,在武平东部的一块小平原上居住,在这里开荒、种地,慢慢地把原来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我们家祖辈住在袁田村,东面是大田塅,周边还有左田、丰田、坑田、洋田等村落。农田是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武平县的西部东留乡背寨村城头垴的山岗上发现大量城墙砖、石板,以及村民们挖出的一段段城墙,表明是汉初南海国王城遗址;西南有军家百家姓中山古镇;武平的东南部的岩前镇狮岩洞是何仙姑出生地,唐朝的何大郎是何仙姑的父亲,也是狮岩的开发者。北宋乾德二年(964)定光古佛来到岩前,何大郎采纳女儿何仙姑的建议,将狮岩附近所有良田房屋资财捐赠给定光古佛,使定光古佛最终成为举世称颂的“客家保护神”。何大郎和何仙姑一起迁到冷洋(今宁洋)开基,重新创业、行善积德,何大郎享年101岁,其女儿何仙姑一生济世积德、艰苦修行,享年150岁,一生经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确为罕见。 民国时期我们袁田属于中正区,后又改为中正乡。武平县属于中央苏区,革命老区。1929年年初,红军在毛泽东主席、朱德同志领导下,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东征,到福建、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中央最大的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中央红军是从江西的寻乌县经武平县的民主乡来武平县城的,毛泽东主席、朱德几次来武平开展农村调查,住梁山书院,还在南操场几次检阅红军。那时全县各村各保都有不少人参加红军,全县有成千上万有志青壮年参加革命、参加红军。武平湘店的刘亚楼(空军司令员、上将)、罗斌少将,还有武东的林伟、廖步云及桃溪的兰文兆等少将,就是1929年参加红军的,武东的林默涵(中宣部副部长、文联党组书记)也是1929参加革命的。他们跟着毛泽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活捉张辉瓒,粉碎了国民党四次“围剿”。1932年6月,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红军扩增到十万人。1933年10月,蒋介石出动了一百万兵力对红军进行了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当时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了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lo月,中央红军约八万六千人(其中有三万多闽西子弟)从福建长汀和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国民党设置了严密的封锁线,调动了大批兵力围追堵截,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接连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突破了四道防线。在湘江战役中,由6000多名闽西子弟为主组成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负全军总后卫的重任,为掩护主力红军突破湘江天险,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全师绝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血染湘江,最后只剩140余人。在这次战役中,几千闽西儿女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证了主力红军的生存和长征的继续。长征铁流,滚滚向前,雄关漫道,崎岖坎坷。两万多闽西儿女在长征途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陕北后,武平县参加红军的大部分也已经牺牲,闽西籍红军总人数仅剩2000余人。接着,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闽西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是“红军”之乡、“将军摇篮”,武平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古田会议时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确实,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革命先辈历经南征北战,长征、抗日和解放战争几十年艰苦奋战、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打倒了三大敌人,建立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感谢共产党,感谢革命先辈! P1-3 序言 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经历。人生如旅途,一路风景无限,有风雨,有彩虹,有坦途,有曲折,有欢笑,有悲伤,有快乐,有痛苦,有收获……漫漫人生路上,我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过了八十年,体验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享受了精神生命之旅。现在,我还将一步一步慢慢地、高兴地走过去。记得1958年,在武平一中读高二时,学校组织我们到离学校六十里外的桃溪“搞扫盲”。一路上,同学们有的讲故事,有的作词吟诗。我也讲了小时候在家耕田、卖软糕板、挑担等摸爬滚打的经历。有位同学说,要是他有我的经历,他可以写一本小说。后来我上了大学,工作几十年,加上退休生活,当然经历就更多了。但几十年来,我总是平平凡凡,过去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应该的,无需张扬,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近几年来看了一些同志写了回忆录,有的同志建议我也写一本:有的说,我写了那么多数学教学参考书在出版社出版,要我写点自己的东西;有的说,我那么关爱学生,我的经历值得写。这些话对我有所启发,我儿孙也要我写一本,他们说会帮忙。回忆起小时候祖母对我讲的祖辈求学困难、艰苦创业等故事,对我有所教育。想起来,过去的几十年还是有些闪光点的,现在我已到耄耋之年,要是还不写,以后想写也写不成了。比如,我工作的几所中学,都出了不少人才,我是知道的、了解的,因工作是大家做的。所以,我决定利用时间,写写自己的人生回忆录,写写与老师们一起工作、生活的情况。 为了儿孙了解我们这一代的艰苦经历,对后辈的教育、帮助,去年我开始动笔写写自己的东西,把我自己的经历,老老实实不夸张、实事求是地写下来。书中讲述了我的父母在解放前困难疾苦的情况下,节衣缩食,送我读到高级小学毕业;从容讲述了我自己少年时期在农村的磨炼,特别是抓住机遇上了中学,选择了当人民教师;讲述了工作几十年和编写数学教学参考资料以及进行信息交流、教学研究的情况;讲述了与老师们一起创造业绩的历程及退休后的工作生活。教书育人是我终生的事业,所以教学工作的三十多年是重点(所写内容将近全书的一半),特别是我在中堡中学、武东中学(1975年12月~1984年8月)主持学校工作期间,写得较为详细。各校涉及一些学生升学的成绩、分数,都是按当时武平县教育局向全县通报过的。我的资料齐全,都是有据可查的。 几十年来,我保存了不少中学、大学和工作时期与老师、同学一起的照片,加上退休后和同学、校友、学生一起拍摄的照片,有关家庭、亲情、同学情、师生情、家乡情,情牵几十年;还有我走过的地方拍下的相片,旅行时观看的祖国大好河山、接触的人,我把美妙的山水录下来、把大家的笑脸拍下来。我从几千张、上万张照片中选了一百多张整理成相册,将这些美好的回忆:留祚永久的纪念。相册的中间还插入有关证书。这些毕竟是我人生经历的一部分,空闲时可以常常翻翻看看,回忆回忆美好的时光,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享受美好的人生。 2016年8月 后记 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个人都会留下很多闪光点。追忆闪光点,感悟人生价值。可以自豪地说,自己几十年的人生之路没有虚度,从而保持乐观的情绪,愉快地过好晚年生活。对过去的回顾,自我品味、自我安慰,以积极的心态调节自我、平衡自我、劝诫自我、激励自我,做到宽容、平静、乐观。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一年多来,我抽了不少时间写我的人生回忆录。记得新中国六十周年大庆前,我写了一篇我的人生经历和业绩,在《祖国颂》一书中发表。接着,几个出版社把这一文定为《记林福堂同志的闪光足迹》,并收入《我把一切献给党》《火红的年代》《盛世中华》《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辉》等书中。所以书稿写完后,我征求了一些领导、同志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将书名定为《闪光的足迹——我的人生历程》。 书中讲到我为人民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也有了一点成绩,但离党和人民对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能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一点点成绩,是由于党对我的培养,老师的教育,领导的信任、鼓励与关心支持。 书中讲到一些闪光点,比如我在农村的五年,磨炼了我的意志。我把艰辛的经历化作精神财富,这就是一个闪光点。几十年工作中的业绩,如我所在学校,谁考上了大中专学校,这是学校班子、老师共同创造的,是大家的成绩。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工作是大家做的,业绩是师生共同努力取得的。不少学生为党和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是我们老师的期望,是学生闪光点,是家长、学校、家乡的光荣。作为个人,我所做的点滴工作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渺小的。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帮助,得到了一起成长的同学和一起工作的老师和校友、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领导的关爱。北京、福州、厦门等地工作的校友提供了宝贵素材,原中堡中学的林春恩、林允祥、石炳凡、兰放文,武东中学的饶添荣、林发金、石玉屏,十方中学的钟茂钦、林尚梅、刘结林,武平二中的钟凤有、王民望等一起工作的老师以及不少学生都提供了宝贵素材。由于老师、同志们的帮助,我才能顺利写成本书。 书稿打印好后,送王贵生、王茂春、谢贞兴、朱寿天、刘放万、林允祥等同志。他们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特别送给原武平县委领导邱禄盛同志、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相生同志,并寄给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振稼同志和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仲来教授审阅,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光明同志,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往福州四中1967届校友、现为福建省演讲与口才协会会长黄淑钦同志(原福建省总工会党委副书记)、人民日报社驻香港分社社长连锦添同志和在美国大使馆工作的大校林永文同志,他们都提出了宝贵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李仲来教授对本书进行了审阅,并作了修改;副校长王振稼同志还来信,对我在革命老区工作,为中华民族复兴培养人才,作了赞誉。我还请原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相生同志为本书作序。王光明、连锦添两位同志还来信对我们老师的工作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并挥笔题词。写作过程中,我的儿孙——国东、青峰、青婧,花了大量时间打印,多次修改书稿。还得到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编辑的热情帮助和修改,使本书得以早日出版。福建东南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的同志,为出版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我对领导、老师、同志们的真诚努力和无私帮助,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因水平所限,书中一定有不少缺点或错误,敬请赐教、批评、指正。 林福堂 2017年8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