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连云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
分类
作者 连云港课题组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连云港的城市发展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历史悠久,藤花落遗址是中国东部沿海早期文明的摇篮,也奠定了连云港在中国古城文明中的地位;二是迁徙性强,地理环境演变拉动港口变迁、城市变迁,所以海州作为州的建置在不断变迁中;三是军事功能突出,无论是藤花落遗址,还是田横岗、巡望城、天马飞凤双翼城的南城与北城,都具有古代海防军事重镇的功能。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

一、藤花落遗址确立古城地位

在连云港的城市发展史中,藤花落遗址既是发展的高度,也拉开了连云港城市发展的序幕。

(一)早期人类活动及其遗迹

连云港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最早的先民来自泰沂山系独立发展和孕育的山东大岛[?约1万年前,中国东缘的海岸线在太行山和秦岭的东麓,江苏的海岸线偏东,到达扬州、高宝湖及洪泽湖以西。山东这时是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大岛。山东大岛西部与大陆之间最宽处海峡达500公里,最窄处也在200公里。中原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上的“沂源猿人”。“沂源”也是“夷源”,是诞育东夷族团的最早的“产床”,是东夷人的故乡。沂源猿人距今40万年,是东夷人真正的始祖,也是连云港市的最早人类的始祖。考古学资料显示,3万年前,由于冰川来临,高山冰雪使已经进化为新人的族群无法获得生活资料,新人开始由山区向平原、海滨移动,寻找新的生活环境。沂源新人从沂蒙山麓的洞穴中走出来,沿着沂、沭河来到今日的郯城马陵山、东海县大贤庄、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涧等地,打制石器、狩猎采集,开始他们新的生活。1979年,市博物馆在参与海州桃花涧汉墓的发掘中,在地层和地表中发现了细石器时代先人们曾加工和使用过的船底形石核、刮削器、切割器、雕刻器等,以后相继在小姐洞、将军崖、哑吧山、马腰岭、孔望山等处发现、采集到细石器标本400余件。后来细石器的发现地点不仅在市区,而且扩大到了马陵山中段的山左口、大贤庄、爪墩等处。

桃花涧是中国现知离海岸最近的细石器遗址,它和锦屏镇酒店村在湖相沉积中发现的野牛、野猪、野象的动物骨化石是属于同一时期——旧石器晚期的历史遗存,明显地反映出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早期过渡的特点。2005年、2006年南京博物院旧石器考古专家前后两次主持了桃花涧探坑发掘,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细石器的标本,而且找到了细石器制作的原生土层。在经过对石器标本和地层研究之后,这个原生地层的时间定位在两至三万年以前。由此,相应确定了连云港人类活动的历史。

(二)藤花落古城遗址及其地位

1.藤花落古城遗址概况

藤花落古城遗址坐落于国家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乡西诸朝村南部,位于南云台山和中云山之间的谷地冲积平原上。海拔高度6-7米,这是一处适宜人类居住和劳作的山麓台地。远在4500年前,这里已出现了内外双重城郭的古国,成为中国东部沿海早期文明的摇篮。

P4-5

后记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连云港》在经过近10年的打磨后,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

本书立足于本地实际和特点,对连云港市城市发展的历程作出历史性回顾,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连云港城市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把握城市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探索有连云港市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及其发展规律,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展望。

本书编写工作在江苏全省各市中起步较早。2005年11月市委办、连委办发[2005]69号文成立了丛书编审委员会,由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加庆任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陈东美和市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连云港分院)副院长古龙高任副主任,市建设局、规划局、财政局、档案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委员。2007年10月9日调整了编审委员会,由时任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仲琨任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江行舟和市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科院连云港分院)副院长古龙高任副主任。编审委员会在市社科院下设办公室,古龙高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编撰后期,为了加强领导,项雪龙市长亲自担任编审委员会名誉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雯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保证了编撰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丛书江苏省编写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编指委”)的热忱指导,省编指委贾轸、张小刚副主任,唐文起研究员认真审读书稿,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具体的修改意见;省编指委办公室张卫主任及孟静、王振卯同志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指导帮助。本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市政协仲琨主席、市委宣传部吴加庆老部长十年如一日关心本书工作。特别是在后期制作过程遇到困难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任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本书具体编撰工作由市社科院主持,采取撰稿入方式。在对编写大纲、详细提纲进行反复讨论、论证,广泛吸收专家、学者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由市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连云港分院)牵头,特邀淮海工学院及连云港市有关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负责编撰工作。编写过程中,召开了研讨会,组织参编人员与各界专家对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与兄弟市就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和丛书编写的经验、困难进行交流。邀请省编指委及有关专家、顾问参与这些活动,积极提供协助。

本书共分历史篇、专题篇、展望篇三部分,撰写具体分工如下:古龙高负责撰写全书写作提纲、统稿,周军负责第一篇统稿,薛为昶负责第二篇统稿,杨雪英负责第三篇统稿。各篇的具体撰稿人为:刘洪石负责第一章、第二章,马红负责第三章,古龙高负责第四章、第五章及三篇篇首语,薛为昶、古龙高负责第六章及各章导语,李洪波负责第七章第一、二部分(李洪波还参与第一章第四节文化部分的撰写),许思文负责第七章第三部分,周军负责第八章,杨东升、杨雪英、邱仕明负责第九章,渠敬华、张淑萍、邱仕明负责第十章,古璇、赵巍、杨雪英负责第十一章,赵巍、古璇、周一云负责第十二章,古龙高、张淑萍、邵翔负责第十三章。任瑜、周玉久审阅了书稿。

本书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们对连云港的深厚感情,凝聚着作者们为连云港城市发展研究所付出的智慧与汗水。

市财政局为本书编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不仅及时解决了启动费用,还及时解决了出版费用,保障了该书的最终面世。

当代中国出版社的柯琳芳等老师对书稿做了精心设计、精细加工,本书的出版凝聚了他们的心血与辛勤劳动。

在此,我们谨向所有对本书编写出版给予关心、支持、指导、帮助的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特别感谢周军教授,虽然调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仍不忘此书工作。怀念连云港著名历史学专家、连云港博物馆老馆长刘洪石先生,他为本书的撰写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没能看到本书的出版。

本书中所用图片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晓晖先生负责统筹,徐放、季汝明、邓维鉴等也付出了许多劳动。由于图书编撰体例的要求,图片作者没有一一署名,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谢。本书中所用的统计资料及其他文字资料涉及较广,提供支持的单位较多,难以一一列举,谨向有关单位和作者致谢。

这是一本未尽的书,一个未完成的课题。连云港历史悠久而丰富,此书难以完全涵盖她的昨天、今天,也难以完全把握她的明天,挂一漏万,恭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课题组

2016年12月

目录

历史篇

第一章 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变迁

 一、藤花落遗址确立古城地位

 二、迁徙性强的海港城市

 三、古代的海防军事重镇

 四、古海州经济与文化

第二章 近代城市的发展

 一、盐业的发展与连云港城镇的兴起

 二、民族工商业促进新浦发展

 三、外地资本助推新浦城市繁荣

 四、民国时期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章 现代连云港城市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

专题篇

第四章 城市总体规划的探索

 一、城市规划的回顾

 二、城市规划的探索

 三、城市发展空间布局

第五章 港口变迁与城市发展

 一、港口建设与发展

 二、港口与城市关系的演进

 三、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核心载体

第六章 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

 一、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发展

 二、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三、经济发展强化城市功能

第七章 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

 一、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连云港的城市精神

第八章 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城市的构建

 一、独特的旅游与城市发展资源

 二、城市发展与旅游核心区建设同步

 三、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

第九章 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

 一、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

 四、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十章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

 一、统筹城乡发展

 二、建设创新型城市

展望篇

第十一章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一、多重国家战略是独有的稀缺性战略资源

 二、国家战略红利支撑桥头堡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国家战略引领发展路径

第十二章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

 一、连云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

 二、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建设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的功能构架

 四、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建设的对策举措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化和谐宜居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

 一、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谐城市

 二、建设山海相拥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三、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城市

后记

序言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社会进步的示范区和先导区。城市的发展不仅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政府管理能力,同时也是区域对外交流、展示地方形象的窗口。

连云港历史悠久,73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这里是以鸟为图腾的古东夷部族的重要活动地区,即“少昊之国”。5000年前,先民在这里筑城群居,建造了我国离海岸最近的一座城址——藤花落,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首例内外双重城墙结构的史前城址,对研究城市、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有重大价值。2000多年前,这里开始有城市建制,秦朝设朐县,汉置东海郡,东魏定海州,古海州曾在唐高祖武德六年和清雍正二年分别升为总管府和直隶州。历史上的连云港因享有渔盐之利、舟车之便,曾经是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之美誉。

古今文明,前后辉映。近代以来,连云港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数次进入国家战略的视野,从1984年获批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到1992年新亚欧大陆桥通车成为东桥头堡,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连云港又相继迎来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在全国政治经济地理版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纳百川,开放创新。今天的连云港,正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围绕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产业强市步伐,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我们相信,在一代一代港城人的接续奋斗下,未来的连云港将更加的开放、美丽和富饶。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连云港》一书通过回顾城市发展历程,研究总结了连云港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就、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把握城市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帮助。希望此书的出版发行,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连云港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和品位,也为中国城市的前进之路提供一个参照。

是以为序。

中共连云港市委书记

2016年12月

内容推荐

连云港课题组著的这本《连云港》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中的一本,分历史、专题、展望三部分,概述了连云港的历史,对其现实中城市发展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展望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有利于读者全方位了解连云港这座港口城市的方方面面。

编辑推荐

连云港课题组著的这本《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连云港》通过回顾城市发展历程,研究总结了连云港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就、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把握城市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帮助。此书的出版发行,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连云港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和品位,也为中国城市的前进之路提供一个参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