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为忙碌的高中生活中。璞馨不但能在课业上保持顶尖的成绩。同时也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更善用零碎时间创作,无论是散文,还是新诗,不管是游记,或是随笔。透过她真诚且文采俱佳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北京女孩在台湾的生活与心情。这本孙璞馨编著的《向阳札集(北京女生的台湾故事)》集除了有抒情的散文,也有记叙的游记,更有面对时事而感发的议论。以及充满真情至性的小品。每一篇作品都是璞馨内心最素朴的感动与最诚挚的展现,璞馨的文章不但有真挚无伪的情感,更有丰富深刻的思想与推陈出新的手法,让人阅读过后深深感动,为之动容。
孙璞馨编著的《向阳札集(北京女生的台湾故事)》是一本有着广阔视野的散文作品集,在两岸生活学习的小作者,在即将前往美国就读大学的高三阶段,将这些年来的散文作品集结出版,不但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让我们透过她的观点与视角去观察世界,同时省思自己的生活,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孙璞馨的文章,让读者看到了这份对文学的真诚,对生活的认真,对生命的感动。无论是散文,还是新诗,不管是游记或是随笔,透过她真诚且文采俱佳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一个北京女孩在台湾的生活与心情。
序言1
序言2
前言
1 相逢方知曾相识
我们没什么不同
成见已去,彩虹显现
同好之约
区别快乐
早恋小事
知足
收集笑容
缄默之中
2 脚下的温柔语
第九月日记——台湾的小确幸
淡水一日:台北旁边的安宁幻境
小资溺爱
吃
独立书店——橙黄微亮
夜市的夜
山的礼物
依然在期望一个奇迹
梦一场清华
3 纷繁之启示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灯火阑珊处
庙会与唢呐
鸭子与丑小鸭一中西式教育体验
公益的博弈——献给Harmon里所有亲爱的社员们
4 单车环岛
台语
单车环岛前三日
景
单车环岛的真正故事
我们没什么不同
“所以你觉得大陆和台湾有什么不同啊?” “那你在这边上学会不会觉得很不一样?”“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哪里啊?”每次当有人听到我是从大陆来的时,无一例外,这些问题便如连环炮弹一般袭来。曾经我斟酌许久尝试着给出一个完美的,或者自认为正确的答案。然而现在,我从心底认为这种尝试是徒劳无功的。当然有很多区别,就像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都与台湾有很多区别一样,大陆与台湾有差别的地方并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总括的。于是与其想要如同数星星般把不同点都揪出来,不如换一个角度看看两岸的相同点。大陆人并不是一个外来物种,两岸的人们毕竟都有着同样的面庞,同样的肤色,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历史。
这两日因社团联合迎新的活动,第一次走进了台北公立高中的校园。晚上六点多,伴着渐暗的夜幕,我们几个私立的学生激动紧张地进入了那所公立高中的校园。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校门边,热舞社的同学在做仰卧起坐。外人看来场景并没什么新奇,可在我眼里,温和金黄的校园路灯下笑闹着运动的同学们,伴上鲜活跳动的歌曲,这幅写生图彷佛完全与我初中在北京时某个片段的记忆重合。刹那间慌神,一种莫名的归属感涌上心头。曾经一直在用两眼找寻着未知、陌生,那一瞬间突然发现身边的一点一滴却都是那么熟悉温馨。与他们的社团交流,同北京一样,总会有一两个自来熟,一走进来便与大家都认识了;有一两个大活宝,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大家开怀大笑;有一两个组织者,认真尽责地安排活动;有一两个自拍狂,无时无刻不举着手机嘟着嘴唇。我撑着脸坐在座位上看着眼前的场景,脑海从北京想到台北,再从海峡这边想到那边,白炽灯交融着整间试听教室的笑声,男生女生穿着青春特有的校服在一起做着相同的梦。我们都想把一首首歌唱下去,唱出名堂;我们都想把一本本功课念好,丰实羽翼;我们都想让青春不朽,年华永驻;我们都用同样的乐观,加上一次次拼搏的汗水做着好似有些不切实际却又彷佛触手可及的梦。
一年多前在北京,我蹲在学校的走廊里面,和几个同负责美宣的人连夜赶制着海报。今天,我真的看不出来那日的画笔与这里有何不同,那落下的夕阳,那女生间不顾形象的大笑,那男生间无所畏惧的打闹,那放歌时忘记带蓝牙音响的痛苦,与这里有何不同?是的,我是大陆人,可在台湾,我与这里的朋友们没什么不同。威见已去,彩虹显现
前几日在脸书上看到习近平主席访美的主页,突然冒出恶作剧的想法,偷笑着邀请了台湾班里一大半的同学去赞主页。果然几分钟后就收到了各种抱怨及表示无言的回复。我窝在沙发上忍住笑声一个个输入回复催促他们快点去赞,有人竞妥协道:“好啦好啦我去按赞啦。”其实本意没有想要让任何人真的去做,但最后很意外地发现,身边这一群人对大陆的态度仿佛并无任何排斥或敌对之意。
转眼间已来到台湾一年多,同学们有时会突然想起来我是大陆人,然后惊奇地说一句:“诶,你完全没有北京的口音了诶。”我便拨撩一下发梢故作造作地回上一句:“太厉害没办法。”心中暗笑,又是一个北京人完全不会做出的举动。完全融入的感觉很神奇,“小卖部”变“福利社”,最爱喝的饮料从“伊利纯牛奶”变“纯沏绿茶”。曾经在北方经受着刺骨的寒风都不会准备润唇膏的人,如今竞在四季如春的台北每天都在笔袋里备着它。
我从未后悔过搬来台湾的决定,而且每一天都更加确信这个决定的正确性。关于此,感触很深的是在暑假时去美国参加暑假夏令营时,第一次彻彻底底被另一个国家的人环绕,并发现整个夏令营只有五个讲中文的同学。我带着台湾女生的友善、可爱、包容跟很多人都相处得意外的好,但每一次当我需要拿出勇气来跟一个新的人讲话、打交道时,骨子里大陆北方的豪迈便跳出来在我心中说:“怕什么,这点小事儿就把你吓住了?反正几周后你们就天涯四方不再相见,出丑怕什么。”于是那几周的独立,一个人坐飞机跑去美国参加夏令营再一个人转机回来,仿佛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困难,甚至是一段无比美好的回忆。真的很感谢海峡两岸的土地。北京,你教了我无畏、勇于闯荡与拼搏;而台北,你给了我关爱、友善与真挚的笑容。
10月10日学校游行时,我跟朋友们一起挥舞着台湾旗帜,笑闹着。突然想起了儿时唱的一首儿歌,便开始哼唱,成为了一个举着台湾旗帜却唱着大陆经典民谣的神奇人类。老师特意顾及到我,问说可以不可以拿旗子,我轻快地回答:“没问题。”为何有问题呢?不一定每一个人举旗都有相同的意义。我深知我的举动是出于一种尊重,一种感谢,一种对这片包容我的土壤的致敬。就像我的朋友为习近平主席访美的主页点赞一样,有时抛开成见便会发现大家都是同样的。不同语言、国家、种族、文化的人,其实都有同样的爱。P2-6
来自北京的语文老师——刘慧
大约是2013年底前后,璞馨的爸爸妈妈一起很“隆重”地来到学校,征求我关于璞馨未来道路的意见,因为当时的她正面临一个颇费思量的选择一、与其他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备战半年后的中考;二、借助妈妈工作的机会,到台湾读高中,这就需要在学业最紧迫的时候,暂时搁置学业,去冲刺一个月之后的托福考试。这个选择不是仅仅关乎一时,还连带着今后的系列发展,对于谁都很难斩截地做出选择。我想了想,说:“去台湾吧。”虽然我心里也是无比忐忑,但在当时来说,我大概是我们四个人中最坚定的那个了。
我是这样考虑的:一、璞馨无论内在性格还是外在气质,都是个温婉的女孩子,直觉上很台湾味儿。没想到她后来告诉我,在台湾,相形其他女孩儿,她被视为颇具硬气、独立,是有小女汉子风范的类型。这使我揣测,或许文化差异下的成长可能会将人身上的两方面文化特质都得到强化,在更“台湾”的同时,也更“北京”了。是不是这样,读者在她的文章里自有判断。二、璞馨是多彩的,她不甘心学业的孤注一掷霸占了她的人生,使她不能尽情享受友情、体验生活、热爱思考。对于这类孩子,我的恻隐之心总是不忍让她经历“集训”般的升学道路,做了十几年老师。我还是不太能认同把很大程度上与知识悖离的高强度训练美化成“磨练人的阅历”,能规避还是规避吧,把节省出来的空间用于思考和真正的学习。我这个想法可能理想化了一些,但是从她的文章里,我实在地看到了她这几年思想的进步,意志的成长,知识的增加……令人鼓舞!三、我的一贯的“偏执”——年轻人就应当“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多见识方无愧人生。
从北京到台湾,然后,到美国,希望璞馨能不断地审视文化,认知自己,活得深透清晰。一路走下去一路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