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后宫还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侯磊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从老家来到京城的道路是崎岖的,毕玉一路上斜么签儿(北京方言。歪着、斜着)地走到了京城,用坎坷颠簸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毕玉多多少少算是个读书人,起码他是以读书人自居的。他自幼念了几年私塾,在村里也算有些文化,邻家写封信、算个数什么的,都会来找他。他也参加过童子试,几次三番都没有上榜,连个秀才都算不上。可是毕玉觉得自己考试经验丰富,觉得那些中了秀才甚至中了举人的文章也不过尔尔,也就俨然以秀才自居了。

可是在天子脚下皇城根畔生活的人们眼里,毕玉充其量只是个刚进城、没见过大世面的土鳖愣头货。

毕玉踏进京城的时候正值清晨,他看到的是古老的城市上空那片湛蓝的天以及空中飞翔着的一群群鸽子,鸽哨声萦萦入耳。他还见到那些闲散的人胳膊上架着大鹰出游。

看到那些大鹰凶恶的眼睛,他不由得想起一件十分令人熬淘(北京方言。堵心、恶心)的事,他也曾娶过一只“鹰”。

毕玉读过书,又成了家,本来是不用出来做工的。他记得在结婚当天,整个村子都是喜庆的,人们见面互相说着贴切的吉祥话,像一只只微笑的木偶一样在他的家里进进出出。一边是人们在酒席上大吃大喝、猜拳行令,一边是新娘按部就班地履行完各种仪式后被送人洞房。毕玉不得已在各张酒桌上张罗应酬,当他好不容易送走客人进入洞房时,却迎来当头一棒,发现所谓的洞房花烛夜,只有一片偌大的虚空在等待着他。原来他遇到了被俗称为“放鹰”的骗术,那个女子就是“鹰”,女子和同伙儿“放鹰人”里应外合,席卷了毕家全部的细软,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这样一来,毕玉不仅婚没有结成,最后还亏空家产,落到秀才也要出来做工的地步了。

毕玉羞于和那些短衣帮、没有读过书的人为伍,一心想找个能匹配自己文化人身份的差事,同时还要有干净的厕所可以使用。尽管心怀这样的宏愿,可是直到毕玉进了宫以后,他才发现那里的厕所也并不像他想的那样完美。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什么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京城里的建筑看上去富丽堂皇,其代价就是厕所都十分低矮破旧。毕玉一直努力在找一个干净一点儿的、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把方便的事情办完的厕所,但他失望至极。胡同中的厕所触目所及,根本没有地方下脚,很多人不得不去路边的水沟解决,长年累月下来,水沟中堆积的污秽之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异常刺鼻的气味。

为了找到一间相对干净的厕所而像老鼠一样在街巷中乱窜的毕玉,终于在一个僻静的胡同中找到了一家官茅房(北京方言。公共厕所)。痛快出恭后,毕玉紧贴着官茅房的墙,从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观赏着黄澄澄的琉璃瓦,殿堂上高大的飞檐也历历在目。他仿佛从那些房檐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要不是厕所的气味,他一定觉得飞檐也是香的,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沁人心脾。他幻想着那高大的屋檐下,一定有一间干净的厕所,到时候他在里面方便,完全可以不受任何人的打扰。

毕玉不清楚自己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他只知道人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憋急了要上厕所。他在京城中逢人就打听怎么入宫。京城中的人们说话可真怪,在很多字的后面都加上了“儿化”韵,很多音都是含在嘴里,在没有发出来时一带而过,像唱歌一样轻快。毕玉刚开始听不大懂,听懂后他又不好意思张嘴了,他是怕京城人笑话他那混合着高粱味儿的土音。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于自己的族兄毕小四。毕小四告诉毕玉,进宫的道路有很多,宫中的大门是向任何一个人敞开的。只要他肯干,就一定能在宫中出人头地,不仅能让自己识文断字的能耐派上用场,还可以用皇上的同款食盒盛饭吃,上干净的香喷喷的厕所。

兄弟两人坐在一间乌黑的小店中,毕小四向毕玉历数了进宫的种种方式。P6-8

后记

在2009年前后,写诗的朋友蝼冢要编一套“小说前沿文库”,问我能不能也写一部我喜欢的小说,由此我兴致大发,并在2010年辞职写完后出版。那时我沉湎于重述历史神话这类话题,沉湎于尤瑟纳尔、博尔赫斯、艾柯和井上靖的小说,他们都取材于历史,又和传统的蔡东藩、高阳、二月河,还有日本的山冈庄八、司马辽太郎、陈舜臣赶大不同。实际上,我是在不知历史与小说为何物的状态下,写完了这部小说《后宫还阳》(当时以《还阳》为名出版)。时至今日,我仍没搞懂我写的是哪种小说。

历史小说是尴尬的,因为它的评判标准太过多元。即写作者的追求到底在哪里?我们假定,小说是虚构,历史是真实。就二者的关系可以排列组合如下:

一、虚构得接近真实:

二、真实得接近虚构;

三、真实得接近真实:

四、虚构得接近虚构。

这四种小说都有各自的写法。大多数历史小说,是第一种,以虚构得接近真实为荣。以此拍成的电视剧,观众是期望服装、道具、背景、表演、整体感觉更为接近真实的历史。井上靖等历史小说家会以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小人物来写历史,仍旧写出大汉大唐的气象来,他们改换了视角,但仍是追求意境的真实。

第二种,真实得接近虚构。恐怕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了。如马尔克斯的小说,他始终不承认自己写魔幻,说在拉美大地上,那一切看似魔幻的历史都曾真实地存在过。

第三种,真实得接近真实。这样的写法不多。有位李商隐研究专家写过一部李商隐的历史小说,大凡具体故事都一一经过考据,像是学者在考据之余的尽兴之作,掌握了那么多材料,在学术中用不完,来写小说过一把瘾,严谨有余,趣味不足。

第四种,虚构得接近虚构。这怕是随着现代派以来更广泛的写法。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他们一只脚停留在现实里,另一只脚迈向魔幻以外。还被广大网络小说所采用,成为了架空历史。它们的创作方法有些类似,但作品和评价走向了两个极端。或许这就是课本上写的,后现代文学带有通俗小说的风格吧。

就《后宫还阳》而言,用以上四种,我都能试着写写,问题在于我还没想好用哪种方法就开始写了。我不在意真实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只期待它是一部好的,好看的小说。

之所以写历史,是因为它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们将时间轴分为三段,过去,现在,与未来。仿佛写过去一百年以上的,都是历史小说。写未来的是科幻小说,剩下的是反映当下。未来也是历史,科幻小说也是一种历史小说,只要我们不想写当下,尽可把目光向前后看,去看那个虚构的过去与未来。  我一直在端详历史时四面徘徊。历史是文献和实物的骸骨复原出的血肉。谁也没见过项羽刘邦,但我们为什么相信,真的存在过项羽刘邦?我的祖父生于宣统三年,他还是清朝人。我更相信他们那一辈的事,而对旱先的历史更加怀疑。曾有一段时间,我在想“四书五经”为什么不能是明朝和清朝人替古人写的?两千年前看不见摸不着的智慧来自何方?我开始怀疑明清以前的历史,正如质疑一位汉朝人怎能有好几处存疑的陵墓。但更多时,我会畅想更遥远的大汉大唐,向往先秦。那个只能摸到一些青铜器的时代带来了更多想象的气息。进而,我怀疑历史的存在。我想说,历史是推论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虚构出来的,反正它是活人写出来的。由此,我会相信胡同里街头巷尾口传心授的历史,那是活的。

历史是暗地里虚构,文学是公开虚构。大多数家庭没有意识来写家族史,那么每当谈及祖上的事,大都是闲聊时的只言片语,真实性与艺术性都在这期间交互流淌着。我们无法判断项羽是否自刎乌江,司马迁没见过,谁也没见过。纪录片通过剪辑能表这不同的意思,如何去相信不在同一时空的历史?而身为写作者想说的,是我在写,信不信不重要。这样的生活才更加有趣。

之所以写一个太监,是因为在我小时候那会儿北京还有太监。最后一位公公羽化于1996年。这引发我想起人与历史的关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清末的王爷、国民党的将领、民国时的文人……历史的一线本人还都在世,现在仅能采访到他们的后辈了。而仅仅三十来年时间,他们几乎都故去了。人和历史的关系,有时那么近,有时又那么远。

小说中的这位太监并不是因走投无路而进宫,而是走错了路而进宫,他读过书,家境一度也还说得过去。当太监后,他仍旧想要达到读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又谈何容易。读书人祸乱的本身是朝堂,现在开始祸乱起后宫了,就像《还珠格格》里一个民间长大的格格进了宫一样。读书人被阉了,自然要想着找回来:或者说。读书人本身是假装被阉,他早晚有一天会登堂。结果是,不怕格格进宫,就怕读书人多嘴。

后宫本身是没有思想、只有规矩的地方,如今有个人有了主意。我曾想把这本书写成一个寓言故事,但寓言容易写得更乱。不论怎样,我最渴望写出的,不仅是《纽约客》那样精致的绣花,还有像《巴黎圣母院》那样大气磅礴,像《巨人传》《堂吉诃德》等小说雏形时的作品,粗犷而不羁,充满了种种狂欢。

《后宫还阳》是一次撒欢儿的写作,是乱写,也是敢写,敢于相信自己的语言,并敢于写细、写长。有时,我不会太较劲于某一句某一段的得失,而会在意整体阅读的感觉。我不喜欢写作的趋同性。写作绝不是填表,若趋同则毫无意义。我在尝试用部分北京话来写作,不介意所谓“狗血”的剧情。现在“狗血”的意思也在变化。以前戏台上“洒狗血”是彻底开搅胡闹的意思,现在好像更近似于雷人、惊人、重口味的意思了。我想我的小说还不够雷人、不够重口味。

我们对小说的分类一直有分歧,比如曾经以革命与否来做通俗和严肃(纯文学)之分,张恨水与老舍二位先生的小说难度都差不多,但张恨水被划为鸳鸯蝴蝶派,后者成为人民艺术家。其实张恨水先生除了言情武侠以外也写抗战,更有还珠楼主的小说写得半文半白,远比很多严肃文学更纯。后来,我们把小说分为类型与非类型,貌似类型小说家的短板在于写了一百本都是推理或言情,但这是人家的创作自由,不能判高下更不能说类型小说写得容易。更有一种说法,若金庸先生只写一部《鹿鼎记》,他一定是绝对的纯文学大师,写得多成了罪过。

在中世纪以前,人们对小说绝无通俗和严肃车分。有一系列作品,始终在通俗与严肃,类型与非类型之间骑墙:如大小仲马、《歌剧魅影》、《廊桥遗梦》、《荆棘鸟》、斯蒂芬.金、托尔金、毛姆、村上春树等,还有小时候读过的凡尔纳、福尔摩斯,我曾会为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失踪而惋惜。他们也许死在文学史上,但活在读者心中;而更多的作品,则是活在文学史上,死在读者心中。

因此,我不考虑小说是通俗严肃、类型非类型,是好小说就行了。

一晃之间,《还阳》写完六年了,我的观念和文笔都在变化。作家双雪涛兄对我说过,不用悔其少作,这样能看到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句话解放了我,使我敢于再版它,并继续撒欢儿般地写作。最后,特别感谢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的万夏、李媛媛等众位老师对本书再版的促成,更特别感谢小说家赵志明对我的帮助。

2016年8月25日至30日

目录

第一部 误入皇城深似海

 第一章 净身

 第二章 行房

 第三章 对食

 第四章 驾崩

 第五章 占卜

第二部 步步惊魂逃生天

 第六章 奇人

 第七章 应战

 第八章 逃亡

后记

内容推荐

侯磊著的《后宫还阳》是一部妙语横生的宫廷秘史戏仿之作。一连环的闹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书生毕玉,参加科考失败后遭人骗婚,家产被席卷一空,无奈之下来到帝都打工谋生,不想受到同族兄弟欺蒙,稀里糊涂净身进宫,从底层小太监做起,惨遭各种凌辱。

毕玉偶遇被打入冷宫的淑妃,阴差阳错发展成“对食”关系。为了重新成为男人,毕玉虽然深陷后宫的权力漩涡中,还是努力寻找还阳的秘诀,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爆笑经历。

编辑推荐

偌大而疯狂的北京皇城中,上演着一群人的狂欢和一个人的孤单。为了心中所爱,他闹了笑话,发了狂言,说了痴话。一个太监笑中带泪的悲喜人生,前一秒拍桌爆笑,下一秒静静流泪。

侯磊著的《后宫还阳》是一部满足你关于北京民俗、北京话所有好奇心的小说,一次跟着太监之眼重回明清北京城的沉浸式VR体验。上百个历史民俗细节、北京旧城密码等待你发现。

活泛生动地讲述原汁原味的京味小说,杂巴地是哪里?鬼魔三道是什么鬼?撒丫子颠儿是怎样的?全文细致注释顺滑阅读,营造撒欢儿式的阅读体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5: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