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心灵以辽阔(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
分类
作者 远人主编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是风钻手

◎刘炳琪

当我手扶风钻干得正欢的时候,组长张力从后面拍了拍我的肩膀,指了指外面,顺手接过了钻机。这是老式的7655型钻机,有点重。松开了手,人也轻松不少。

张力对着我的耳朵大声地喊了句什么,我没听清。狭小的坑道里,两部钻机就像两部庞大的噪声制造器,加上钻头撞击石头的声音,谁的嗓子能超过它们的分贝?但我知道张力的意思,外面有人叫我出去。

这是我第二次进入坑道。

第一次是半年前,例行公事般走马观花参观了解。师兄说得好,打坑道这种事,是战士们的事,我们当教员搞技术的,懂得原理就可以了。师兄也是这么走马观花和我一起看的。师兄来单位工作五年了,前四年一次没进过坑道。领导当然希望教员们亲临一线指导,可是,坑道里的潮湿加上蚀水横流,还有这挡不住的噪音,哪个地方待着不比这儿更好?师兄应该是关心我的,师兄不愿意进来,有师兄挡在前面,何乐不为?

但是,老主任退二线后,新来的主任不这么想,教员不亲自教练怎么能带出好的学员?好的教员应该什么都会,特别是打坑道,仅靠战士充当作业手,永远不可能带出操作一流的学员来。哪一个能干的工程兵不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新来的主任姓陈,据说来院校之前当过团参谋长,凡在部队当过参谋长的人,不说管理经验有一套,也算是从能人中冒出来的能人,没几把刷子早就解甲归田了。他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所有年轻教员,不管你是博士还是硕士,都必须下到坑道里来,否则年底打起背包走人。能说会道的师兄没辙了,第一个换上工作服,虽然他同样出工不出力。可我不行啊,我是新人,不好好混,被打压的就将是我。好在我年轻,吃点苦受点累,是睡一场觉就好了的事情,醒了同样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钻机这样笨重的家伙,经过一段时间操作,我已经应付自如了。

陈主任站在坑道口,穿着笔挺的制服,一脸威严。其实,到这种地方来,跟我们一样换上工作服更好,但他是领导,谁能管得了他?也就是心里冒个泡而已。陈主任见了我,给了一个微笑,让我有些受宠若惊。他在单位很少有笑容,即使有,也从没对过我。我敬了个礼,陈主任没有回,而是说,你看看这边上,要是由你来建幢一个学员队住得下来的教学实习楼,你会怎么建?

简易马路从山洼里蜿蜒进来,绕过一口水塘再上坡,就到了坑道的前坪。前坪里靠山坡的一侧有幢房子,土坯房,是当年选址后由战士们垒砌而成的,一半盖着青瓦,一半覆着稻草,十来年的工夫,风吹雨淋,已呈摇摇欲坠之势。也难怪,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平常谁来啊?不教学的时候,就交给山前年过半百的光棍胡老头看守,等教学开始,除了几个教员带上战士,在盖瓦的房子里搭几个高低床,在旁边的茅草房做做早晚餐,实习的学员们上百号人都不用进去,靠着山边挖好的灶坑里埋锅做中饭。到了开饭时间,在前坪围拢来,十个人一圈,蹲着三下五除二把午餐解决,该干吗还干吗去。一天的活干完了,几辆卡车又吼叫着将人拉回单位。从单位到这山沟的路不仅远,还不好走,很耽误时问,万一出了安全事故可不是闹着玩的,所幸没有出过事。老主任在位时多次打报告想建教学实习楼。可惜,报告归报告,上级没拨款,一切都是假的。陈主任这么一说,我认为这事儿快要办成了,不得不对他的尊敬多了几分:有魄力啊!

我陪着主任转了转,就说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后来觉得这是我最愚蠢的地方。师兄刚才也转过,但他说维持现状挺好,一年来不了几次,房子放着是浪费,再说这地方太小,除非有足够的钱,才能炸出大片地来。师兄说这话的时候,不阴不阳,让陈主任觉得他压根就没想在这儿待。他也确实就这想法,所以找了我,单位只有我和师兄是学土建的。陈主任这么做有点出卖我的嫌疑,要是早告诉我,我就不说什么想法了,他等我说了以后才说师兄不负责任,我听着不太舒服。我说,面积虽然不够大,但规划时往里移一移,只需要炸掉坑道出口处凸出的那一块,长度就够了,按功能划分,建两层,楼下可以设两间教员休息兼办公室,套间,还可设七个学员寝室,外加一个洗澡间和一个公共厕所,楼上有一个教室占五问房的长度,五个学员寝室,一个战士寝室,一个宿舍安排住十二人,以现有编制,无论哪个学员队来实习都住得下,而且,最好利用资金,把老房子翻修一下用做食堂,下雨时学员有地方就餐,门前再打个水泥坪,支上篮球架,用于集合和娱乐。陈主任不知道的是,没事时我来回走过好多趟,心里还真有些数,因为我也很希望建幢新房子,老房子太破,总担心夜里一场风雨,会把我们几个埋了进去。陈主任更高兴了,脸上的笑容好久没有退去:“今天你就跟我回去,晚上把这些写出来,简单做个估算,明早一起参加院里的会议。”P3-5

目录

小说

 刘炳琪 我是风钻手

 陈东亮 火,终成灰烬

非虚构

 于坚 巴黎记

 聂梦兮 我在兰斯乡下

翻译

 马永波译 依然存在的匮乏和需要

艺术

 聂作平 某人她们平乐(外一题)

 吉布鹰升 以自然抵御生活的雾霾

 王小忠 尕秀记

特稿

 阮登叠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越南新诗

光明

 汪小说 名门望族

 罗南 永远的“喀秋莎”(外一篇)

 陈昌云 守望(组诗)

文本与绎读

 王大块 穿越绿荫的一万声鸟鸣(组诗)

 凌之鹤 我要随时让生活恢复安静

序言

给心灵以辽阔

远人

自古以来,无论都市繁华与否,都是一种文化的衡量。据说在北宋时期,汴京人口超过百万,可以说是八世纪全球的最大都城。北宋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导致文学艺术的极大繁荣。彼时的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柳永等人的诗词歌赋都为后世留下极为开阔的都市画卷。在今天读来,那些诗词虽然写于都市、描绘都市,我们的体会却是,那时的都市不等于今天的都市。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也能够发现,那时的汴京主体构成是河流、桥梁、船只、树木、车马……柳永在《望海潮》中所填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以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

景致无不是当时存在的都市核心。这些核心给我们的感受是,在那些远去的时代里,无论都市怎样繁华,无不给人心灵辽阔之感。人在彼时都市,不仅可以“吟赏烟霞”,还可以听到和看到“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古人描摹的意境总让今人追慕,原因是在今天来看,那些核心已让位于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广厦。一切都变成人为。说古人的诗词充满意境,是因为那些意境本来就是当时的生活构成。人在什么样的意境中生活,描写的就是什么样的意境。不是说古人的生活就没有人为,而是那些人为始终和最自然的事物紧密勾连。没有谁的心灵可以离开自然万物。丢勒曾说艺术藏身于自然之中。我们从中或能感受,在自然中生活的人和时代,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自然。那时的自然不用寻找,自然时时处在人的生活当中,似乎“天人合一”既是古人的追求,也是古人事实上的生活方式。要言之,在自然中生活的古人直接导致他们在艺术中生活。生活与艺术,同时塑造了古人心灵的旷远。

在今天,追求旷远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目标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业文明形成了对地球的统治,人总是很难再感受视野的辽阔。受局限的视野导致受局限的内心。所以,如何给心灵以辽阔便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任何人来说,心灵都需要辽阔,也能够辽阔,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在这一意愿中真正地打开我们自身。同样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过该言,老子揭示了宇宙和生活的特性,也阐述了生命的规律。亲近自然与走近自然便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心灵走向。说工业统治了地球,其实是说工业统治了人的生活,但广阔的自然还在,森林还在、湖泊还在、高山还在、百花野草还在,无论已多么稀少,人类创建的村庄还在、炊烟还在、大

地的呼吸还在……所有这些,都足以让我们进入后感受到辽阔还在。今天的都市难免给人遮蔽,因而破除遮蔽,也就取决于我们如何走向心灵

辽阔的旅途。

编辑本书,目的便是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踏上这一旅途。

2017年9月20日凌晨

内容推荐

远人著的《给心灵以辽阔(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为“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之一。本书不拘体裁,从小说、文艺理论到诗歌,选编了刘炳琪、陈东亮、于坚、聂梦兮、马永波、聂作平、吉布鹰升、王小忠、阮登叠、汪小说、罗南、陈昌云、王大块、凌之鹤多位50、60、70、80后作家、诗人、学者的作品,文字流畅清晰,风格各具特色,文学到学术的过渡和跨越完美契合在编者的编选意图之中,显得层次立体却娓娓道来。本书充分体现了编者的立意,即在今天的文学表达中,有一种直接面对生态的文学能提供给读者一方心灵和阅读的净土,为当代文学提供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塑造自然的文学样式。本书不失为一部不错的文学读本。

编辑推荐

不拘体裁,选编了包括刘炳琪、陈东亮、于坚、聂梦兮、马永波、聂作平、吉布鹰升、王小忠、阮登叠、汪小说、罗南、陈昌云、王大块、凌之鹤多位60、70、80后作家、诗人、学者的作品文字流畅清晰,风格各具特色。

本书在作品编选上立意鲜明新颖,有树一代新风的野心;内容纷呈,编者和作者都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学识功底。

远人著的《给心灵以辽阔(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以“心灵”为题,将自然的辽阔和人心对自由的追求,铭刻于记忆当中回味、品琢,探求历史中的生态与平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