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anie Klein、Ronald Britton、Michael Feldman、Edna O'Shaughnessy著的《俄狄浦斯情结新解(临床实例)/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以鲜活的案例,有力地呈现精神分析对于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他由临床案例解释在诊疗室中的“治疗”及“反治疗”因素,并以案例周详而细致地描绘如何借由了解自恋状态及投射认同,避免治疗僵局的发生。作者认为,能与病人最病态的部分接触,是治疗成功的要素。
| 书名 | 俄狄浦斯情结新解(临床实例)/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英)Melanie Klein//Ronald Britton//Michael Feldman//Edna O'Shaughnessy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Melanie Klein、Ronald Britton、Michael Feldman、Edna O'Shaughnessy著的《俄狄浦斯情结新解(临床实例)/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以鲜活的案例,有力地呈现精神分析对于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他由临床案例解释在诊疗室中的“治疗”及“反治疗”因素,并以案例周详而细致地描绘如何借由了解自恋状态及投射认同,避免治疗僵局的发生。作者认为,能与病人最病态的部分接触,是治疗成功的要素。 内容推荐 在精神分析领域中,俄狄浦斯情结被公认为心灵冲突的主要来源。 克莱茵及其学派的临床学者们,持续思考并扩展弗洛伊德所引进的俄狄浦斯情结概念。Melanie Klein、Ronald Britton、Michael Feldman、Edna O'Shaughnessy著的《俄狄浦斯情结新解(临床实例)/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通过临床案例阐释俄狄浦斯的起源如何与儿童对于父母配偶的幻想有关。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由早期焦虑讨论俄狄浦斯情结 简介 男孩俄狄浦斯发展的案例摘录 女孩俄狄浦斯发展的案例摘录 理论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缺失的联结:俄狄浦斯情结中父母的性 呈现原始俄狄浦斯情境困难的患者 俄狄浦斯幻觉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显现于内在世界和治疗情境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遁形的俄狄浦斯情结 总结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表 试读章节 这篇论文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我试图指出一些典型的早期焦虑情境,并显示它们与俄狄浦斯情结的关系。我认为这些焦虑与防御机制,都是婴儿期“抑郁位置(depressive position)”的部分,因此我希望能借此厘清抑郁位置与原欲发展(1ibidinal development)的关联。第二,我试图将我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结论,与弗洛伊德对相同主题的论点做一个比较。 我会以两个案例的节录来呈现我的观点。本来我还可以引用更多的分析素材、病人的家庭关系,以及我所使用的分析技巧的细节,但我将限定在与本主题最相关的一些分析素材的细节。 我用两个儿童的例子来描绘我的观点,他们皆有严重的情绪困扰。我以这些素材为基础,使用在精神分析中已得到充分试用的方法,提出了有关俄狄浦斯情结正常发展的结论。弗洛伊德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已证实这种思路的正当性,例如在一个论述中,他说:“病理学通过‘孤立的’与‘夸大的’(案例),帮助我们辨识一些在正常状态下被隐藏起来的情境。(S.E.22,p.121) 男孩俄狄浦斯发展的案例摘录 我用来描绘男孩俄狄浦斯发展的素材,取自我对一位10岁男孩的分析。他的症状已经严重到使他无法继续上学,因此他的父母亲觉得必须为他寻求帮助。他非常害怕小孩子,这使他越来越惧怕单独外出。而且,他的学科能力和兴趣在几年的时间内,越来越受到抑制,让他父母亲极度担忧。除了这些让他无法继续上学的症状之外,他也会过度担心自己的健康,且经常陷入抑郁情绪。这些困扰显示在他的外貌上,他看起来非常担忧及不快乐。但有时,他的抑郁又会突然消失,变得神采奕奕,他的表情也会完全改变。在分析过程中,这个改变尤其明显。 李察在许多方面是一位早熟而有天分的小孩。他从小就很有音乐天分,热爱大自然,但只喜欢大自然中令人愉快的部分。他所使用的词汇,以及充满戏剧性、生动活泼的对话,都呈现出他的艺术天分。他和其他小孩无法相处,但和大人,尤其是女人,相处时却很自在。他尝试通过他的对话天分讨好她们,并以一种相当早熟的方式迎合她们。 李察喝奶期很短且很不被满足。他小时候体弱多病,从婴儿期开始就经常感冒生病。在3岁到6岁之间他被开了两次刀(割包皮及扁桃体腺切除)。他的家人过着朴实的生活,生活情境还算舒适,不过家里的气氛并不愉快——父母亲之间缺乏温情,且没有共同的兴趣,虽然没有明显的争执。李察是老幺,他哥哥大他几岁。他母亲虽然没有临床上的症状,却有一点抑郁。她对于李察的任何疾病都非常担忧。这种态度显然对李察的“疑病焦虑(hypochondriacal fear)”有影响。她和李察的关系并不好。李察的哥哥在学校的表现十分良好,独享了母亲大部分的爱,而李察却让母亲很失望。虽然他深爱着她,却是一个非常难照顾的小孩。他没有任何兴趣或嗜好,因此经常无事可做。他过度焦虑,且对母亲过度依恋,他会一直黏着母亲,使她疲惫不堪。 李察的母亲非常呵护他,甚至有点过度纵容,但她却看不到李察一些比较细微的特质,例如与生俱来的爱与善良,也看不到李察其实非常爱她。母亲对于李察的未来非常没信心,但同时又对他非常有耐心,例如她不会企图劝他多交朋友或强迫他去上学。 李察的父亲非常喜欢他,也对他很好,但似乎把小孩的教养责任全交给了母亲。分析显示,李察觉得父亲对他太过宽容,在家里也太没有权威。哥哥大致对他非常友善而有耐心,但这两兄弟几乎没有共同点。 战争的爆发使李察的适应困难更严重了。为了继续他的分析,他跟着母亲一起疏散到我当时居住的小镇,他哥哥则跟着学校被送到别的地方。离家让李察非常难过,战争更激发了他所有的焦虑。他特别害怕空袭跟炸弹,他很密切地留意战争新闻,且十分关注战情变化。这样的执着在分析历程中一再出现。(P9-11) 序言 英国伦敦大学精神分析学院的桑德勒(Sandler)教授及露丝·里森伯格一马尔科姆(Ruth Riesenberg-Malcolm)夫人受梅兰妮·克莱茵基金会之委托,于1987年9月举行了梅兰妮·克莱茵研讨会,其主题为俄狄浦斯情结,这场研讨会已经成功而圆满地结束。研讨会中所报告的三篇论文被认为相当完整地呈现了当代克莱茵观点下的俄狄浦斯情结,因此基金会决定出版这三篇论文。 为了便于了解这些新观念的脉络,我们决定于本书中重新刊登克莱茵于1945年所发表的论文《由早期焦虑讨论俄狄浦斯情结》(The Oedipus Complex in The Light of Early Anxieties)。此外,汉娜·西格尔医生也在其导论中,尝试将克莱茵的论文跟这些当代著作做联结。她也指出了一些后克莱茵学派的代表作,特别是比昂(Bion)的著作。 约翰·史坦纳(John Steiner) 英国精神分析协会训练分析师 书评(媒体评论) 就精神分析而言,理论和实务总是有着紧密的关联。临床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可以帮助分析师修饰并重新确认他的理论架构。这也是精神分析的理论逐渐得到扩展的方式。我认为本书已经具体呈现出弗洛伊德和克莱茵的概念如何被活化并且持续地发展。 ——汉娜·西格尔(Hanna Segal) 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副主席,英国精神分析协会(BPaS)主席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