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小小传/跨度传记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文星传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那便是钱塘,那便是吴歌,那便是一个执着的梦,那便是苏小小。文星传著的《苏小小传》是一部人物传记小说,通过此文了解到苏小小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有人把她比喻为中国的茶花女,虽然这是无法类比的,但是就其展露的社会深刻的内在、就其产生的广泛的影响而言,绝不逊于茶花女。

内容推荐

文星传著的《苏小小传》是一部人物传记小说。故事讲述了钱塘名妓苏小小的一生,从幼时丧父到名震江南,她走过了千辛万苦的一路,却终难过情关,满腹才情,一腔相思终将错付,最终只留得一缕孤魂日日守在西冷桥畔吟诵佳篇。本书分为“今生”“来世”两个部分写了苏小小生前坎坷的经历和去世之后关于她的传说,作品具有浪漫色彩,文笔细腻流畅,主题积极,集文学性与可读性于一身,具有出版价值。

目录

谁唱吴歌三千年(序)

今生篇

 第一章 孤雁独栖 西湖山水别样情

 第二章 特立独行 夜宿镜阁竞风流

 第三章 油壁香车 不守贞节只守美

 第四章 青骢马俊 寻常巷陌阮郎来

 第五章 碧玉破瓜 西泠松下结同心

 第六章 父命难违 从今比翼罢双飞

 第七章 公堂鸣冤 结下恶缘难善终

 第八章 青楼净土 夜夜常留明月照

 第九章 书生一怒 红颜出头来相助

 第十章 巾帼义举 千秋高义在闺帏

 第十一章 豪权青眼 梅花傲骨敌春寒

 第十二章 身陷囹圄 西泠桥畔落花深

 第十三章 三春先谢 紫兰香径犹招魂

来世篇

 一、芳魂不殁,山妖笑人狐狸穴

 二、一代鬼才,携手共入唐诗来

 三、檀板轻敲,搴帷而歌《黄金缕》

试读章节

孤雁独栖 西湖山水别样情

小小怎的也忘不掉那个午后,那个春日午后。

爹爹扯着她的小手,步入了一条小径,那小径草丛间布满了紫堇花,灌木丛里亦是开满了白色与紫色丁香,黄色蒲公英花更是遍野,远处更是绿草如茵,红花似雾。

二人脚步将蒲公英的花絮荡到半空里,随风起舞。一片柳絮般的蒲公英花絮从小小身边飞过,逗得小小伸出手去。眼看便要触到它了,那花絮却是在小小手边划了一个圆弧,便兀自飞向高处。小小眼看着那些白色花絮随风飘进蓝莹莹的天。爹爹似乎没有被那些花絮所吸引,他双目炯炯,望着更远处,牵着小小的手,继续前行。随后他们离开了那条小径,又穿过一片洼地,那洼地芳草萋萋,蜂飞蝶舞,再往前便是一片辽阔的湖泊了。那湖面水光潋滟,春日阳光洒在上面,令湖面像无数块铜镜般闪亮。小小惊讶得眼睛都圆了,这般美丽的湖水,这般清秀的湖岸,她从未见过,却又恁地熟悉,仿佛是在曾经的某个梦里,仿佛是在另一个依稀的世界里。她与它必是有缘,若不是今生,便是前世,她的生命注定要融于它的世界。

爹爹道:“晓得不,此乃西湖。”

“钱塘,钱塘居然还有这般好的去处?”小小为此等秀丽风光所折服,心中一阵醉意。

爹爹道:“晓得不,这西湖秀了整个钱塘,钱塘之美全在于西湖一水。没有西湖,钱塘哪里便会名传天下,我们也断不会迁居此处,爹爹喜的便是这西湖一水,风光秀丽,风光秀丽啊。得居此处者,乃得人生之大幸!”

小小点了头。

那是小小第一次与西湖邂逅,她并未想到她一生的悲悲喜喜、生离死别将要在这里上演,但她感觉到它对她是那样不同寻常。爹爹牵着她的小手沿着湖岸一路前行,行不多远,爹爹便指着湖边一处高地对小小道:“喏,我们便是要在此处建房。”

小小问:“距水这般近啊,爹爹就不怕哪一日潮水来了,漫了咱家房子,那便如何是好?”

“哈哈哈,小女子愚也,爹爹哪里会容那湖水漫了房子,爹爹早便打听过,这里比湖面高出十几尺呢,此处离岸虽近,百年以来尚无人见湖水能漫过此地的。”

小小拍着手喊道:“这便是好,这便是好。”

“不唯此,爹爹还问过那风水先生,让那风水先生起了一卦,道是西湖秀美之灵气皆聚于此处,居于此地者,家中必出国色天香。我家闺女有福了,来日必是国色天香。”

小小高兴地蹦了起来,心中暗忖:小女子真是有福了。

爹爹又道:“爹爹还要在我们的宅院里修一处楼阁,能一览全湖和对面湖岸风光。此楼阁名字爹爹也是想好了的,想晓得不?”  “你看,这湖水好似面铜镜,可以照见人影,便叫它镜阁如何?”

小小又拍手叫好。

爹爹带着小小行到湖的西北角,小小远远望见了一座白色的环洞石拱桥,那桥缓坡慢上,将孤山和西霞岭麓连成一体,别是一番景致。小小便语于爹爹道:“此桥甚是独特,爹爹,此是何桥?”

爹爹道:“这便是我常给你道的西泠桥,又唤作西陵桥,写法不同而已。小小若是欢喜,往后便可日日来此处游玩。”

“爹爹,在此处建房皆是因为你喜欢西湖吗?”

小小清楚地记得,那一刻爹爹似乎有些为难,眼睛望着远处的湖面许久未作声,但到底还是回答了,爹爹道:“这其中缘由嘛,是,也不是。”

“那还因了啥?姑苏城里也自有好的去处,我们为何偏要来此钱塘居住。”

“这个……小女子,还是休要再问了吧……”

“我偏要晓得嘛。”

“小女子如何解得大人心思,说了你也不解。”

“要晓得,要晓得嘛。”(P3-5)

序言

谁唱吴歌三千年(序)

她,一个风裳水佩的女子。

她,必是唱着吴歌一路走来,走了一千多年的沧桑岁月。

吴歌里有她,她生命中又如何少得了吴歌。

吴歌,中国诗歌的重要支流,它源远流长。它的历史与《诗经》《楚辞》一样古老。《楚辞·招魂》便有这样的句子:“吴歙蔡讴,奏大吕些。”魏晋南北朝郭茂倩便将吴歌编入《乐府诗集》。

吴歌对中国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汉乐府中就有《子夜歌》:“落日出门前,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以盈路。”吴歌这种五言四句体形式,到了唐初的文坛,已经较为流行,文人雅士竞相效仿,使得吴歌的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著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就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样的诗句流传千古,这是吴歌在唐诗发展中所做贡献的最好注解。

吴歌从民间走入上流社会,一方面与文人的传播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息息相关。应该说,吴歌是文人的艺术加工,和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完美结合的艺术结晶。更是那无数个苏小小、无数个民间歌伎,以生命为画舫,载着吴歌,载着乐府,在长江、在秦淮河、在京杭大运河上传播,通过河的流域,走向更远、更辽阔的疆域,以致走向世界,走进歌剧《图兰朵》……

风裳水佩的苏小小,载歌载舞的苏小小。

历史上汉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原本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唐代的踏歌,能在长安街上连唱带跳三天不息,这在白居易的诗中有很生动的描写。这种情况到宋代发生了改变。宋时,汉唐社会张扬的时代个性逐渐消失,人们从喜好劲歌狂舞而变得只能浅吟低唱。这种改变首先是因为理学兴起,崇天理、灭人欲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人们的思想受到极大钳制。只是血脉里的遗传不是那么好改变的,人的精神又如何可以禁锢呢?人性的本真又如何可以禁锢呢?那载歌载舞、个性张扬的苏小小便成了人们的某种寄托。

她叛逆.她不愿做姬做妾,不愿如别的女人一样,去完成一个女人所谓的毕生使命,她蔑视高大的红墙,蔑视权贵,蔑视金钱,而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于街市。她不守贞节只守关,要让所有的男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风裳水佩,载歌裁舞,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苏小小。

她是个精灵,一个弥漫着妖气的精灵,一个拥有绝世容颜与才情的精灵。她乘着油壁香车,帘儿高卷,在西湖边游玩,从不曾为谁驻足。然而,终有一天,她的油壁香车停在了西泠桥畔,她看见了她的白马王子,那位骑着青骢马英俊多情的后生。他们要在西泠桥边的松柏之下共结同心,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然而,青骢马却绝尘而去,一去不复返。“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松柏下共结同心成了一个破碎的梦,那绝世的容颜与才情终委于一杯黄土,委于那慕才亭下的苏小小墓。

只有那一缕芳魂,不肯泯灭的芳魂,依旧活跃在这个世界与那个世界里,它继续演绎着苏小小与才子们的故事,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它沟通了阴阳两界,它能让人神对话,能让人与鬼共舞。那是怎样的一个孤魂啊,甘愿在时空里永远舞下去,永不停歇的孤魂,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只要我们的精神尚在,只要我们不屈服于眼前的现实,它都会与我们共舞。

风轻风淡.云卷云舒。隔着千年的迷雾,不管那雾如何的丛丛叠叠、迷迷蒙蒙,我依旧可以看见小小,看到那个风裳水佩的绝世美人。她守着自己生前的承诺,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朝朝暮暮地在西泠下的风烟雨雾中徘徊。

苏小小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有人把她比喻为中国的茶花女.虽然这是无法类比的,但是就其展露的社会深刻的内在、就其产生的广泛的影响而言,绝不逊于那茶花女。

我忘不了那南齐歌伎苏小小。

她所唱的歌,最早记载于《玉台新咏》。

她的坟,在西子湖畔、西泠桥边。

江南,一个人杰地灵所在,有太多的美人,有太多的才情。小小十五岁便名动钱塘,琴棋书画无一不通,风华更为绝代。她的名字如此家常、如此玲珑,像是邻家的小妹一般亲切,却横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延绵至今。其实那是一个唯美的存在,一个灵魂不死的传说。

在李贺《苏小小墓》的诗中,我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眸子里,看到了那圆润的泪珠晶莹欲滴,仿佛是带露的幽兰,孤高、凄美、不屈: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如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那便是钱塘,那便是吴歌,那便是一个执着的梦,那便是苏小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