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五史故事(图文版上下)/国学典藏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这光辉灿烂的五千年通过史书被系统地记载下来。二十五史上起远古,下至清末,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由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著的《二十五史故事(图文版上下)/国学典藏》将原书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展现,配以文物、古代绘画图片。一部书涵盖全部,形象丰满生动,情节精彩纷呈,渎来荚不胜收。使渎者得读史之乐,了解中国五千年风采。

内容推荐

“国学典藏”丛书是专门策划出版的一套选本经典、插图优美、装帧排版精美的国学经典图书。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传承的史书的总称。由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著的《二十五史故事(图文版上下)/国学典藏》从二十五史中选择如商鞅变法、火烧赤壁、玄武门之变、黄袍加身、郑和下西洋、百日维新等一批重要历史事件,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讲述重大历史事件。

目录

《史记》英雄绝唱

 华夏五帝

 武王礼遇三仁

 周公盛德

 齐桓公称霸

 晋文公封山记过

 孙武演兵

 卧薪尝胆

 赵氏孤儿

 无为圣人老子

 高山仰止的孔子

 商鞅变法

 屈原沉江

 孟尝君养士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易水悲歌

 横绝四海楚霸王

 平民天子刘邦

 吕后称制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书》大风起兮

 文帝即位

 七国之乱

 雄才大略汉武帝

 西域天使张骞

 司马迁立史家极则

 王莽篡汉

《后汉书》河洛苍茫

 光武帝重光汉室

 通达贤明的马皇后Z98

 旷世逸才蔡邕

 洛阳浩劫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志》大江东去

 官渡之战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建安七子

 神医华佗

《隆中对》

 火烧赤壁

 叱咤风云五虎将

 诸葛亮六出祁山

 雄姿英发周公瑾

《晋书》浊世清风

 嵇康龙性难驯

 晋武帝听信谗言

 杜预经国兴邦

 王衍清谈误国

 八王之乱

 嵇绍拼死救主

 “永嘉南渡”

 晋明帝除霸

 “画绝”顾恺之

 “书圣”王羲之

 桓温慷慨称英物

 谢安风流

 五柳先生陶渊明

 苻坚尊儒重学

 苻融断案

 慕容盛与兰氏

南朝五史烟雨楼台

 刘裕北伐

 南朝节俭开国

 刘穆之堪当大任

 颜延之清操自守

 彭城王刘义康

 宋文帝自毁长城

 宋废帝刘子业

 萧道成平乱定鼎

 安北将军周盘龙

 沈休文怀情不尽

 范缜发惊世高论

 羊侃镇中原

 梁武帝自食其果

 昭明太子

 陈后主诗酒误国

 祖冲之与圆周率

 乱世奇才萧大圜

 陈霸先伐梁

北朝四史铁马关山

 贺氏助子兴代国

 冯太后临朝称制

 文治楷模惨淡生涯

 灵太后乱政

 孝静帝禅位让国

 神武皇帝高欢

 景烈皇帝高洋

 宰相之才赵彦深

 幼主荒政

 杨素权重两朝

 王世充之乱

《隋书》垂杨暮鸦

 杨坚终成帝业

 隋初大治

 隋文帝降书赐罚

 赵绰执法

 建筑奇才宇文恺

 杨广诬兄谋位

 隋炀帝灭国亡家

新旧唐书盛世华章

 开国贤后窦氏

 玄武门之变

 肾相房玄龄

 李靖功盖凌烟阁

 唐太宗得臣杜如晦

 人君明镜魏徵

 王跬强谏

 唐太宗焚稿慰忠魂

 唐太宗立太子

 王勃长歌滕王阁

 一代女皇武则天

 狄仁杰只手补天

 太平公主

 明皇姚相两相得

 开元盛世

 大太监高力士

 人间谪仙李白

 张巡死守孤城

 郭子仪名彰身全

新旧五代史乱凤凄雨

 朱温代唐

 梁太祖坑杀王师范

 张国维全身全义

 唐庄宗宠宦杀贤

 郭崇韬忠良邀祸

 乱世延寿天子梦

 张彦泽叛国欺君

 周世宗北取三关

 史弘肇伏诛有兆

 周太祖郭威

《宋史》斜阳嘉树

 赵匡胤黄袍加身

 太祖伐蜀

 赵普治天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荆国大长公主

 韩亿棒下教子

 张齐贤判案

 明道先生程颢

 士株领袖欧阳修

 八大家标杆苏轼

 秦桧被拘

 柔福帝姬

 岳飞精忠报国

 王氏毒计害忠臣

 理学大师朱熹

辽金史绝域雄风

 阿保机兴辽

 耶律乙辛死无宁日

 萧陶隗力矫积弊

 忠烈公金兀术

 海陵王南下攻宋

 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小尧舜”金世宗

 高汝砺理财

《元史》大漠天骄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灭金

 耶律楚材功定八荒

 元世祖重宋裔

 元世祖用人唯贤

 忽必烈访贤重士

 邵庵先生

 观音奴借神断案

《明史》秦淮冷月

 君臣布衣反元

 史上留名马皇后

 明相李善长

 刘伯温辅佐明主

 吴履清正爱民

 朱元璋教子爱民

 建文帝叔侄相残

 郑和下西洋

 于谦一世清白

 海瑞罢官

 三朝重臣张居正

 戚继光抗倭保国

 抗日援朝

 朱常洵之死

 收复台湾第一人

 赫赫刑余九千岁

 闯王来了不纳粮

清史落日衰草

 绝顶河山感霸才

 施琅功封靖海侯

 “清官第一”于成龙

 郑成功收复台湾

 王夫之上传下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黄宗羲覃思力行

 徐乾学惠后人

 汤若望传法东土

 郑板桥诫弟教子

 钟氏教子

 和砷跌倒嘉庆吃饱

 林则徐选婿

 定海三总兵

 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

 左宗棠收复北疆

 李鸿章出将入相

 顾命重臣张之洞

 康有为与“百日维新”

试读章节

齐桓公运用计谋登上国君之位后,对内任用管仲为相力图富国强兵,对外恪守诺言归还鲁地取信于他国,最后终于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齐襄公在当太子时,曾经与堂弟无知打斗,结下了仇。后来,无知伺机杀死齐襄公,自立为齐君。齐襄公的弟弟们唯恐受牵连,纷纷逃到别国避难。由于母亲是鲁国国君的女儿,公子纠就躲到鲁国去了,管仲[1]和召忽跟着辅佐他。公子小白则躲到了莒国,鲍叔牙[2]跟着辅佐他。

一天,无知到雍林(齐国的一个封邑)去游玩,遭到与他有宿怨的雍林人的袭击而身亡。事后,雍林人告诉齐国大夫们说:“无知犯上作乱,谋弑襄公后自立为国君,我们杀死了他,请你们在诸位公子中再挑选一位,重新奉立他为国君,我们绝不反对。”

公子小白从小就与大夫高傒关系很好。无知死后,高傒便和国懿仲首先秘密通知公子小白尽快回国继位。鲁国国君听说无知已死的消息后,也赶忙派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继位,与此同时,又派管仲带领士兵在莒国至齐国的要道上设下埋伏,进行拦截。当公子小白一行人来到埋伏地点时,管仲一箭射去,正中小白身上的衣带钩。小白急中生智,马上倒下装死。管仲不知有诈,立即派人飞驰报捷。鲁国护送公子纠的一行人听说公子小白死了,前进的速度顿时慢了下来。哪知六天之后,公子小白早已先期赶到齐国,被高傒等人奉立为国君了。这就是齐桓公[3]。齐桓公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抵御鲁国护送公子纠的军队。当年秋天,齐军又与鲁军在乾时(春秋时属于齐国,今山东益都县境)展开大战,鲁军大败而逃,齐军乘胜截住鲁军退路。这时,齐桓公写信给鲁国国君说:“子纠是我的同胞兄弟,我不忍心杀他,请鲁国把他处死。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请你把他们交给我,我要亲自把他们剁成肉酱,方解我心头之恨。否则,我就命令齐军围攻都城。”就在笙渎这个地方子纠被杀了。召忽听到这消息,立即自杀了。管仲则束手就擒。

桓公确实想杀死管仲以报一箭之仇。大臣鲍叔牙劝桓公说:“我三生有幸,得以追随您左右,您也最终得以继位。您现在高居国君之位,我再也没有能力使您更加尊贵了。您如果只想治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足够了。要想在诸侯中称霸,那么非用管仲不可。管仲为哪个国君出谋划策,那个国家就能强盛,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桓公这才听从鲍叔牙的劝告,佯称要亲自处死管仲解恨,实际上要重用他。管仲与鲍叔牙是多年知己,他深知鲍叔牙会向桓公推荐自己,因此甘心作囚。管仲被鲁军押送到堂阜(今山东蒙阴西北)时,鲍叔牙立即迎上前来,为他卸去手铐脚镣。到都城后,马上安排他沐浴更衣,拜见桓公。第二天,桓公举行了十分隆重的仪式拜管仲为大夫,请他主持国政。

曹沫是鲁国大将,曾领军与齐军大战过三次,每次都大败而归,被齐国夺走了大片国土。鲁庄公怕齐国乘胜进攻,就献上遂邑(在今山东肥城南)求和。齐桓公接受了鲁国的请求,与鲁庄公在柯地(在今河南内黄东北)举行签约仪式。当桓公和鲁庄公刚刚订好盟约,曹沫突然冲上礼坛,用匕首逼住齐桓公。

齐国的将官和谋士因为怕曹沫动手杀桓公,没一个敢上前抢救,他们问曹沫:“您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强鲁弱是事实,但齐国侵占鲁国领土也太多了,以致齐国边境延伸到了鲁国的城墙下。鲁国城墙一倒塌,就压着了齐国的领土。请您再考虑一下吧。”言下之意,是请桓公识相一点,让一步。桓公当然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于是急忙答应归还所侵占鲁国的全部土地。此话一出口,曹沫便抛下匕首,缓步走下礼坛,回到鲁国臣子的行列中。只见他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齐桓公恼羞成怒,脱险后就想食言背约。管仲劝他说:“不能这么办。贪小利,意气用事,而失信于诸侯,那样就会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不如把鲁国的土地还给他们。”齐桓公听了,觉得有理,就将侵占的鲁国领土全部还给了鲁国。

P12-13

序言

“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鼎蛊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次次定位固基。

一般来说,国学指以儒道释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近代学者邓实定义国学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总的来说,国学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其博大精深之内涵,雄厚内敛之魂魄,足以令世人千百年传诵。可以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其中蕴含着前人洞察世事的精妙哲理。学习国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使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浸润和升华。

为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与国学亲密接触,我们去芜存菁,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系列国学经典。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释疑、修饰、考证、援引等,汇编成丛书,以飨读者。

您现在所看到的《二十五史故事》便是丛书之一。

二十五史是中国史学的宝贵典籍,是由历代著名史学家精心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各史以“为人立传”为主,记载了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有关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

本部《二十五史故事》收录原书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佳篇,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体编撰而成。编者在每一篇故事前插入了简评,使本书的知识含量最大化;大量契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衷心地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使您在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5: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