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最后100天》由王国平著,100天的贴身记录,100天的口述回忆,浓缩南怀瑾传奇的一生。
作者王国平为南怀瑾亲自指定为其写口述传记的一人。
一本近距离记录南怀瑾临终前的生活和情怀,回顾总结南怀瑾生平的著作。
记录南怀瑾口述的许多珍贵往事,早年在川的从政、参学等传奇故事;晚年的文化教育活动;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南师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教育等问题的开示。
温家宝评价南怀瑾:“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谨向先生亲属表示慰问。”
| 书名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王国平 |
| 出版社 | 鹭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由王国平著,100天的贴身记录,100天的口述回忆,浓缩南怀瑾传奇的一生。 作者王国平为南怀瑾亲自指定为其写口述传记的一人。 一本近距离记录南怀瑾临终前的生活和情怀,回顾总结南怀瑾生平的著作。 记录南怀瑾口述的许多珍贵往事,早年在川的从政、参学等传奇故事;晚年的文化教育活动;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南师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教育等问题的开示。 温家宝评价南怀瑾:“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谨向先生亲属表示慰问。” 内容推荐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谈传记:南先生说:“这些年来,很多人都想写我的传记,我都没有同意。因为我怕他们把我的传记写得太实太死,写得不食人间烟火。我想要的传记是: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有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这样子才好玩。我每天讲一段我的经历,先把它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口述,再写成传记,肯定会非常好看。” 谈故交:南师说:“感谢你邀请我回四川。对不起,人怕老,老了以后,当年的老朋友一个个都没有啦,找不到老朋友了,跟很多人坐在一起,都无话可谈了。” 谈政治:南师说:“回去的那天晚上,我跟父亲睡在一张床上。到了半夜,父亲翻来覆去睡不着,忍不住问我;‘如今天下大势究竟如何?’我说:‘共产党一定会统一中国。’” 谈修行:我也曾向南师请教走路的方法,南师说:“好的方法就是抬腿时像老虎那么有力,落地时像狸猫那么轻柔,落地时意念中要让脚尖紧紧抓地。快走的时候,全身要放松,双手要自然甩动,甚至可以甩到与肩平,很自然的,你会越走越快,血脉越畅,经络越通,然后就会感觉到好像御风而行,要飞起来了。 谈教育:什么叫人生?生存。生存,具体地讲就是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怎么样穿衣服,怎么样吃饭,怎么样睡觉,这些生活都是教育,处处要规矩、礼貌。把生活处理好了,就是你们这四年所学这一套,这是基本,你的人生基础就稳定。拿这个影响父母,乃至出去读别的学校,照样影响别的同学、朋友,到社会上造就社会他人,你就成功了。 目录 引子 南缘 第一章 一湖涛声忆初逢 第二章 太湖三万六千顷 第三章 月在波心说向谁 第四章 只缘一会灵山后 第五章 师为教育试耕田 第六章 声情并茂唱川剧 第七章 更向荒唐演大荒 第八章 我为南师做川菜 第九章 于细微处识南师 第十章 “人民公社”故事多 第十一章 心随帆渡蜀山青 第十二章 南师“骗”人办女学 第十三章 南师眼中三首诗 第十四章 楼成人去散亦聚 第十五章 中西交流一使者 第十六章 一瓢一笠走他乡 第十七章 隔海忆旧已沧桑 第十八章 五百年来第一人 第十九章 一百年来春梦痕 第二十章 肠断沧溟魂梦中 试读章节 2012年6月26日,这注定是一个将被我一生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我背着简单的行囊,向一个名为“太湖大学堂”的地方而去,随身携带的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支录音笔、几件换洗的衣物和几本书。那是为口述历史和创作传记而准备的图书,计有《宫女谈往录》《胡适口述自传》《曾国藩》《季羡林口述历史》《变革社会中的人生与学术》和三卷本民国人文史诗著作《南渡北归》。 上午9时15分,我如约和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口述史学家谭继和先生在他家中见面,请教有关口述的问题。谭先生得知我要去江苏做南怀瑾先生的口述,非常高兴。他谈到上次我做的南先生关于四川的口述非常好,他在发表前专门就那篇文章向何郝炬和章玉钧做了汇报,大家都很感兴趣,在《当代史资料》上发表后,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 谭先生接着说:“南先生是海内外人所共仰的大学者、大宗师,在儒、释、道等诸多领域造诣精深,有大成就,他的口述非常重要,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历史,都有重要意义,一定要认真对待,严肃治史。希望你这次去南先生那里,静下心来工作。同时,要特别注重两个问题:一是请南先生谈他的重要学术思想之缘起,二是要请南先生谈重要学术活动的组织。这是其他学者容易忽视的问题。”谭先生说,他以前就一直想做有关恩师徐中舒先生的学术思想整理,由此可见,这个内容之重要。 随后,谭先生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自己的重要学术著作《巴蜀文化辨思集》,签名后,托我送给南师。 10时40分,去成都双流机场。 12时10分,飞机起飞。 坐在飞机上,看着舷窗外的云卷云舒,我心潮澎湃,今日之行仿佛还在梦中。过去,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竞已成真。此时,飞机托起的,不仅有我的体重,更有巨大的喜悦。 15时50分,抵达上海虹桥机场。 17时50分,抵达太湖大学堂。在七号楼总台,我刚一报名字,服务员就说:“您就是王先生!房间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就在6211房间。”随后,南师的学生牟炼打来电话,说马上到餐厅吃晚饭,南师已经在等着了。我匆匆放好行囊后直奔餐厅而去。 南师一袭白衣,精神矍铄,正在与同桌的人说话,不时传来欢笑声。这时,牟炼告诉南师:“国平来了。”南师高兴地对我说:“来了好,路上还顺利吧!”然后让我坐下来吃饭。我选了个位置落座,左边是少林武术大师王洪欣。 晚餐桌上,南师仔细询问路上的情况,并非常热切地询问寻找做川菜的家常菜厨师的事宜。早在一个月前,曾在四川待了十年,喜欢吃川菜的南师便让人发短信给我,希望在都江堰市找两位会做家常菜的乡下老太太,来太湖大学堂做川菜。可惜事不凑巧,这么简单的事情偏偏还没有完成,老太太们都觉得太远了,不肯来。南师听完后说:“没事,慢慢找。” 晚饭后,闲聊至9时,南师对我说:“国平啊,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啦,你在这里不要客气,跟在自己家里一样。你刚来,很累啦,先休息几天,我们再开始口述,好不好?” 南师取下拐杖时又说:“你初来这里,可以到处走走,附近的几个小镇都是江南名镇,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地去看看。” 回房间的路上,王爱华告诉我:“国平,你很有福气啊,你住的6211房间,正是老师初来太湖大学堂时住过的房间,老师把他以前的房间腾出来给你住,说明老师很看重你啊!” P15-17 书评(媒体评论) 我对南怀瑾先生一直敬仰有加,曾读过他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若作,他的形象、气质都深深打动了我,能感觉到他是个谦虚、和蔼、有涵养、学问渊博的老人。很多网友都说南怀瑾先生与我长得很像,就像我们家族的前辈,这是我的荣幸。 ——六小龄童 既有南师口述的忠实记录,又有作者客观的侧面描写,加上许许多多与南师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的故事,使得本书血肉丰盈,角度多变,南师的形象便在这精巧的编织中逐渐浮现,逐渐清晰。让我们暂时合上厚厚的典籍,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南师的儒雅睿智。如今,大师远去,揖别众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格一 刊于《珠江商报》 这本书名字里的时间是最后的100天,但书中所述,不只是南师的100天,而是南师的一个时代。于是,虽不能邂逅这万人敬仰的一人,却可进入这一人所构建的传奇和世界。 ——毛毛 百瓣网读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