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礼物(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炜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炜著的《礼物(上下)》上册是纪念父亲的文字。描绘出了江南特有的旖旎风景和风俗画面,抒发了对父亲的思念和不舍。三部分内容恰是小本册页,连贯呼应;饱满的情绪更像江南细雨,润物无声。作为一本江南女儿的散文集,既是对江南生活的美好回忆,又为独特的江南风俗留证。下册是送给母亲的礼物。作为一个在工作之余固守书斋的人,作者喜欢用素笺淡墨书写人生与生活。“心音”,文字朴素,往往有感而发,所以含义隽永。“足音”是作者游历四方的真情流露和真实体验,如林语堂所言“小品文即在人生途上小憩谈天”,作者把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思所疑所获与母亲和读者分享,有文人的书卷味,更有坦诚的真性情。

内容推荐

《礼物(上下)》作者刘炜是一个在工作之余固守书斋的人,喜欢用素笺淡墨书写人生与生活,使自己在浮躁的世间有一缕温情和诗意陪伴左右。“心音”是作者夜深人静的时候,写给自己的文字,文字朴素,往往有感而发,所以含义隽永。“足音”则是作者游历四方的真情流露和真实体验,如林语堂所言“小品文即在人生途上小憩谈天”,作者把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思所疑所获与大家分享,有文人的书卷味,更有坦诚的真性情。

目录

上册

江南景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梅村记忆

 百年青阳

 水之魂——周庄

 再读同里

 日暮乡关是角直

 月亮升起在东山顶上

 秋风推得乌篷行——西溪

 朝朝暮暮朱家角

 心中的雕花大床——西塘

 水上的文学追梦——乌镇

 梦里的莲花盛开——南浔

江南面孔

 墨·云

 人生第一堂生物课——孵小鸡

 父亲教会我阅读

 拥抱父母

 属龙的父亲

 梅花何在

 父亲语趣

 今夜,我在月光下奔跑

 爸爸,我想再和你说句话

 最好的缅怀方式

 梦里竹园别父亲

 平凡母亲的不平凡

 我和母亲

 老妈热线

 姆妈就是家

 无锡阿婆的面条

江南风俗

 青砖青瓦青石路

 矮脚楼、推槽板和天井

 对江南过年的专属记忆

 汤团、年糕、八宝饭

 江南旧年景(四则)

 “三月三,荠菜炒马兰”

 清明何处觅垂柳

 养春蚕

 刘师母家的厨房

 舌尖上的江南

 记得到江南去漶浴

 月在心里

《想回江南》代后记

下册

心音

 向往“北大生活”

 向往“候鸟生活”

 向往“慢城生活”

 学会倾听

 学会相处

 学会放弃

 学会等待

 学会独处

 养生与养心

 城市的GDP和DNA

 人中人与人上人

足音

 寻找鲁迅

 跌落凡尘的女神萧红

 守静难安的人生

 潮汐一样的人生

 重温庐山

 踏青扬州

 至情自清

 飞越湖南

 北京北,蓝天蓝

 漓江情歌

 桂林故事

 清凉贵州

 游走济南

 流连江西

 坐上火车去拉萨

 月光下的布达拉

 我眼中的布达拉宫“三宝”

 春天到台北看云雾

 今晚,我住在日月潭边

 大阪印象

 京都物语

 氤氲伊豆

 菲利普岛的主人

 行走德国,感受生活里的艺术

 鬼节、墓地和纪念方式

 从莱比锡污水处理看德国未来

 想念科隆

《自题小像迎新年》并代后记

试读章节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头勿熟,尾巴翘,战勒碗里吱吱叫,吃勒肚里豁虎跳。……”这是一首江南童谣,但对我采说,却是我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熙。很小的时候,去外婆家是要坐船的,虽然丹车劳顿,但是每次只要一听说去外婆家过周末,都会欢呼雀跃。

外婆家在无锡梅村,这是我记忆中最纯净的江南古镇。你可能没去过梅村,但是如果你走过京沪高速,校村就坐落在无锡和苏州之间。国学大师钱穆就曾经在梅村县立四小任教多年,享誉江南、毕业生遍布全球的梅村中学就坐落在此。这是一十连接苏锡两地的水乡古镇,地域上归属无锡,但是百姓说的却是苏州方言。这也是一十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镇,《史记‘泰伯世家》里面写到的“太伯之奔荆蛮,匀号句(勾)吴”,说的就是梅村,也叫梅里,今属无锡新吴区。泰伯定都梅里后,修城郭躲避战乱,“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日夜流淌的伯渎河就是泰伯开凿的,它流经坊前、梅村,一直到常熟,直至漕湖,是元锡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历经三千多年依然生机勃勃。如今元锡南门头上的请名桥一段河流俗称“伯读港”,名字盖源于此。

记忆中的校村,东头就是一条大河,岸边长满了大村。夏天用石头砌就的河埤头很宽大,叉被村荫笼罩着,儿时在我的眼中,简直就是一十大码头了,让人惬意无比。东郐西合的锥娘们,会在这里手拿着棒桓沈衣服。这十时候,我也会脱下凉鞋,小心翼翼地踩在凉冰冰的石极上,将双脚泡在浅浅的清水中。外婆家前面是一片很大很大的场院,场院上有两棵村,一棵是枣树,一棵是柿予村。白蒲枣我毒欢吃,可是那夫圆火大的才辛予只有弟弟爱吃。出后门走过长长的青石板跆,是一条青青的小河,两岸杂村丛生,河面上开着星星点点的白莲花,下雨前绿色的浮萍上会飞过许多五彩的蜻蜓。外婆因为小舅大学牛业分配到了遥远的新疆阿克苏,眼睛都哭瞎了,但是外婆的心是大箩筐,什么郝佻装下。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什么都知道。譬如外婆对什么时候下雨请请楚楚,只要外婆召唉我回家,肯定就快要下雨了。外婆家其实也和其他家庭不太一祥,外婆身高大约有165厘米,没有裹小脚,生有三男二女,据说这是旧时代里最理想的予女模式。大姨、大舅都是老共产党员,姆妈和小舅,迎来了新社会,读书多,入党也晚得多。

小时候去梅村去得多,试想一十终日生话在校园里的孑亥予,刭了既繁华火安静的古镇,好像进了一个万花筒,实在是天天玩都不够。有时拿着长竹竿,在树上粘知了,看着活泼泼的知了在弟弟手中叽叽喳喳乱叫唉,乐得前仰后合。有时用一把小镰刀,在后院的菜畦里,摘几根紫茄子、割两条绿丝瓜、采一捧黄色的南瓜花,红番茄不沈就吃进了肚子。

说刭吃,梅村对我的意义也不一般,如同进了小吃店,实在也是天天吃不够。外婆家解放前开过豆腐作坊,做的豆腐皮和豆腐干,过年过节外公都会播船卖刭苏州去。听姆妈讲,解放初因为大舅表哥的降生,外公家的成分才从富农划归中农。等我能到外婆家玩的时候,外公外婆早巳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了。但是外公做豆庙脑和绿豆粉皮的手艺还在,于是外婆家对于我的吸引力就格外大。至今我仍对大舅妈佩服不巳,十予不高的她,站在大锅前神定乞爽,用一只残口的铜盆,舀上一勺绿豆水粉,住大锅热水水面上一旋,又薄又壳又韧的粉皮就成了。那动作完全像舞蹈一样优美,那小铜盆就更像变戏沽的道具了。

每年一到夏天,童年的我就这祥在外婆家,满院满街地跑,成天成顿地吃,自由自在地长。现在的孩子还有这样的童年吗?

P3-5

序言

风吹日历,白驹过隙。伏暑刚走,仲秋又过。望浮山,峰峦不语,思江南,归意顿起……

造化耳人妙做工

咫尺天涯远连空

心牵江南三万顷

目断浮山十二峰

羹饭巳熟谁下箸

炊烟无趣耳清风

何时落木萧萧夜

醉卧蠡湖一叶中

后记

老梅欲发故年枝

孤瘦惟馀疏影姿

墙角篱边元尘喧

深根不改恬淡质

本是江南清韵格

难和纷华海常诗

须得寒风一夜开

不惜落蕊雪笑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