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自我提升参考书,情感学业加自我,心理素质大综测!
姚玉红、彭贤杰编著的《女性心理素质修养》第一章“性别的意味”,介绍古今中外女性性别的生理、心坪和社会内涵;第二章“为自己下个定义”,讨论女性的自我价值感来自哪里,怎么应对男女的各种差异;第三章“女性的情绪阴晴及应对”,专注讨论女性的情绪特质,理解女性的情绪表达;第四章“女性与家庭的联结”,从女性先天与家庭的联结谈起,讨论怎样变家庭为资源而不是束缚;第五章“女性的人际交往与情感需求”,将女性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贯穿一体,追寻不同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女性情感本质;第六章“女性的身体与性心理”,讲解女性身体的特殊含义,以及性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征;第七章“女性的职业生涯探索”,着眼于实际的女性职业发展诉求,分析性别优势和困境与未来求职就业、职业生涯的关联;第八章“女性的心理健康与保健”,重点介绍女性高发的心理困惑和疾患,即安全感、情绪应对策略、饮食障碍和女性健康心理品质。
姚玉红、彭贤杰编著的《女性心理素质修养》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性别的意味、为自己下个定义、女性的情绪阴晴及应对、女性与家庭的联结、女性的人际交往与情感需求、女性的身体与性心理、女性的职业生涯探索、女性的心理健康与保健。
本书包含案例、理论和实践练习,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女性学、家政学、人类学等相关专业以及女子学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选修课教材,还可作为广大女性进行自我提升的参考书以及培训机构教材。同时,本书围绕女性心理特征、男女两性差异、提升女性心理素质修养等主题展开多维度的讨论,不仅帮助女性了解自己,而且通过性别差异的讨论,有助于帮助男性更多地了解男女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也适合广大的男性阅读。
1.优秀女性模板的古今变迁
每个女性都是从小女孩长起来的,在其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个梦想的、要成为的模板或偶像。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女性究竟该长成什么样?貌似既要得到家人满意,又要获得大众认可。女大学生要做一位“女汉子”,还是“女神”?职场“白骨精”,还是贤妻良母?当代女性理想的形象模板究竟面目如何呢?所谓模板,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标准,现代女性不能只追求某个单一标准,需要在传统价值观(常常源于东方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常常源于西方文化)中找到平衡与兼顾。只要女性价值标准还是“大一统”的状态,所谓的“大龄剩女”就会如同案例2所言,依然令人侧目,仿佛嫁不出去是一个女性最大的失败标签,看不到其“大龄剩女”的光彩一面。
古时的优秀女性有三种主要的偶像型模板:佳丽(貌美非凡)、烈女(忠孝殉情)、才女(才气逼人)。一般的女性就只有一种标配模板:贤妻良母(贤良淑德,以照顾家人为自我价值的全部体现)。内在隐含的要求是:如果没有出类拔萃的个性和才华,所有的女性就只能在家庭和子女身上实现自我价值。
现、当代的优秀女性在理论上有了更多偶像模板:事业、家庭兼顾者,职业专精者,行业领军者,等等。一方面,女性确实多了自由选项,贤妻良母之外的价值领域得到拓展;但另一方面,很多女性困惑于传统、现代两类价值观的孰轻孰重,何去何从之间。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在职场上更有优势:招聘时,男性优先;薪金待遇方面,男性优于女性;淘汰裁员中,女性首先出局;职位晋升时,男性多于女性。这些性别不公平的威胁让女性只有更加勤奋、努力,才能获得与男性等同的社会成就,但其用于家庭生活领域的时间、精力必然受影响。两难的选择常常让女性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不知道该按照哪种模板认同自己是个“优秀的女性”。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女性即使在不同的学院中学习成绩跻身学霸行列,仍然认为自己不够好,仍然担心未来的职业前途,担心家庭与职业的两难选择情境。毕竟,双性化只是一种理论架构,现实生活中该如何践行这种双性化?
2.童话故事中的优秀女性模板
各类脍炙人口的童话、传说或故事都在潜移默化地告诉人们,优秀的男性应该是怎样的,优秀的女性也应该是怎样的,一代代的文化传承塑造人们公认的优秀性别模板。我们来看这些故事背后的优秀女性模板都有哪些?
(1)《灰姑娘》类。女主角模板特质:忍耐,善良,美丽,勤劳,最终因爱情而生活美满。涉及的人际关系:家庭、恋人。涉及的社会成就领域:跳舞。
(2)《美女与野兽》类。女主角模板特质:美丽,善良,勇敢,活泼,最终因解救他人而获得美满爱情。涉及的人际关系:亲情,爱情,友情。涉及的社会成就领域:读书,舞蹈。
(3)《海的女儿》类。女主角模板特质:忍耐,善良,专一,奉献,最终以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幻灭为结局。涉及的人际关系:亲情,爱情。涉及的社会成就领域:跳舞。
(4)《花木兰》类。女主角模板特质:勇敢,善良,担当,聪明,最终服完兵役而回归故乡的家庭生活。涉及的人际关系:家庭,亲朋好友。涉及的社会成就领域:战场。
(5)《白蛇传》类。女主角模板特质:坚韧,忠贞,聪明,美丽,最终以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幸福为结局。涉及的人际关系:友情,爱情。涉及的社会成就领域:法术,医术。
(6)《梁山伯与祝英台》类。女主角模板特质:善良,好学,忠贞,勇敢,最终因捍卫爱情而香消玉殒,与爱人双双化蝶。涉及的人际关系:友情。爱情。涉及的社会成就领域:读书,琴棋书画。
(7)《孟母三迁》类。女主角模板特质:善良,坚韧,母性,忠烈,最终以培养出一代圣人而传为佳话。涉及的人际关系:亲情。涉及的社会成就领域:育儿。
上述七类只是冰山一角,但基本代表了所有传说故事里普适的女性价值。比较这几类模板特质,其共同的特质是善良和坚韧,其次才是忠贞、美丽、勇敢和聪明,这意味着女性的价值要以他人为先,以照顾他人、成就他人、依恋他人为首要使命。从涉及社会成就领域看,种类较单一,且都无一例外地和感情紧密关联,女性对感情的依恋、依附似乎是立身之本,自我价值如果脱离这个大背景,似乎就无从体现。进化心理学认为,女性因为生理特点更适合照顾老人、孩子。也更擅长感情表达和联结,所以女性和人际的联结较男性更紧密。然而,如果女性擅长自我和他人融合,离开他人的评价就无法确定自我,那就注定是个脆弱的存在。作为21世纪的女大学生,我们能不能既要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温暖情感,又要实现心中和男性一样自然而生的社会抱负?
P6-7
找到一面镜子,对着自己的脸,内心默默地问问自己:你现在生活得好不好?你喜欢你的学习生活吗?你的业余生活怎么过的?你有要好的朋友吗?你的爱情生活怎么样,有过暗恋、单恋、相恋、热恋、失恋或“畸恋”吗?你有谈得比较深入的朋友或师长吗?你最近一次烦恼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你最近一次开心是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你喜欢你现在生活的这个城市吗?最后,请问:已经成年的你,喜欢自己吗?如果从O分(完全不喜欢)到100分(完全喜欢)为喜欢打个分数,你觉得是多少分?
有些人全盘接受式地喜欢自己,打分80分以上,认为优点、缺点都是自己的特点,合在一起组成独一无二的自己,更何况在不同场景下,有的优点也是缺点,有的缺点也是优点;还有一些人只喜欢自己的优点,评分不稳定,他人赞赏自己或者自己满意自己表现时就喜欢自己,否则就讨厌、怀疑甚至否定自己,感觉“我真是太差了”;还有的人喜欢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当下评分60分左右,认为曾经或将要成为的某个样子的自己才是值得被喜欢的,现在还差得太远,所以拼命忙碌各种事情,想要改变现在的自己;还有一种人完全不喜欢自己,自我评分低于60分,觉得人人都比自己强,无法面对外界或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无限扩大,以至于对于改善、提升自己灰心得很,真心实意地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如果)作为一名女大学生,你喜欢这个性别吗?今时今日,我们谈到“女性”,仍然是美和弱的复合代名词。一方面,极其美好;一方面,却又归属弱势群体。怎样标准的女性才可以坦然地认可自己“足够好”?女性从传统的“贤良淑德”价值观转变到当代新女性的“独立自主”价值观,是两千年对一百年的关系,这种巨大的转变和剧烈的时间差,都让女性的心理素质受到与男性不同的挑战:传统的和现代的价值观如何取舍?女性的优势与劣势何去何从?
作为大学这所“象牙塔”里的女性,女大学生们的烦恼一点不比别人少:我为什么会是个很矛盾的人?为什么别人都说我很好,我却总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好,但又不知道怎么可以让自己更好。女生要考研吗?为什么很多优秀女性找不到男朋友?生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比较合适?怎样的女大学生才是既有幸福感又有价值感的?——作者听到很多女大学生有这样的思考和咨询。
女性角色和价值认同的变化相应地带来男性的变化。过去,女性遇到挫折时会放弃自己的期待,让他人的需求优先于自己;如今,女性的价值感突破家庭等传统领域,追求个人社会成就的需要甚至会让她们执着于热爱的事业而放弃家庭,她们对亲密关系的要求已经是兼顾亲密、平等和掌控自我生活的复合体。这势必对亲密关系的另一方一一男性提出与以往不同的诸多新要求。两性都会在新的现实和旧的角色模式之间感到为难。
因此,本书研究女性视角,绝非排斥男性,或者与男性比高低优劣,或者只是让女性帮助女性、男性帮助男性。对女性的特别关注,实际上是因为男、女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男、女的差异或被无限扩大、对立,或被完全无视、弱化。男女确实有差异,但并非孰优孰劣的对立。所以,本书的女性视角旨在探索这些差异的孰真孰假与来龙去脉,实现女性的自我帮助,在女性得到更多自由和能力的同时,让男性也相应地得到更多自由和提升,使得两性之间的相处能够更好地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彼此尊重,实现最大的良性循环。有一首诗这样说:
只要有一个女人
[美]南希·史密斯
只要有一个女人
觉得自己坚强
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
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
讨厌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
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
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
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只要有一个女人
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
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
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
想享受烹饪的乐趣而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
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
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因此,本书不仅适合女性,也适合男性(更适合买一本送给别人)——每个人都有一些烦恼,尤其是在大学这个从“学生”转型为“社会人”的特殊阶段。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多,本书的出发点是原汁原味地通过访谈2015年仍然在读的女大学生(100名),问问她们的烦恼,问问她们对学弟、学妹的建议,结合作者毕生所学(迄今为止)的心理健康理论,为大学生们提供全面而又科学、实用的心理素质修养女性视角。全书的主旨不在于“苦大仇深”地诉说社会的男女不平等或其他不公现象,因为几千年的“不平等历史”对比着一百年的“女性解放史”,要实现令人满意的性别平等,必然需要更长的路程。因此,本书旨在让现实的男女差异露出水面,引起关注,使人们在正视和理解可能的差异之后研究、应对,不让差异限制住女性应该享有的发展权益,也不让差异限制两性的亲密相处和和谐互助,从而波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和氛围。本书带着这样的主旨,从大学生这个知识前沿群体开始研究。
本书的书写布局定位于专业读物和通俗读物之间,兼顾大学生认知能力强和缺乏亲身体验的特点,将案例讲解、理论内容和实际练习整合成三位一体;在素材方面,体验性多一些,说教性少一些,高大上的“鸡汤”少一点,理解、陪伴的“地气”多一点;每节内容从实际的案例导入主题,再配以理论环节和应用环节两个部分。本书的附录列出了推荐的电影欣赏目录和书单,作为补充阅读和学习材料。
具体的章节安排简述如下:第一章“性别的意味”,介绍古今中外女性性别的生理、心坪和社会内涵;第二章“为自己下个定义”,讨论女性的自我价值感来自哪里,怎么应对男女的各种差异;第三章“女性的情绪阴晴及应对”,专注讨论女性的情绪特质,理解女性的情绪表达;第四章“女性与家庭的联结”,从女性先天与家庭的联结谈起,讨论怎样变家庭为资源而不是束缚;第五章“女性的人际交往与情感需求”,将女性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贯穿一体,追寻不同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女性情感本质;第六章“女性的身体与性心理”,讲解女性身体的特殊含义,以及性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征;第七章“女性的职业生涯探索”,着眼于实际的女性职业发展诉求,分析性别优势和困境与未来求职就业、职业生涯的关联;第八章“女性的心理健康与保健”,重点介绍女性高发的心理困惑和疾患,即安全感、情绪应对策略、饮食障碍和女性健康心理品质。
希望拿到此书的你会从某句话、某个活动中有所收获。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支持和帮助,让本书能够有机会跟读者见面。本书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同济大学女子学院“女性特色课教改项目”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书中的疏漏及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也可直接与作者或编辑交流:csee—wangjianqiao@163.com。
编者
2016年4月